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關於亮劍的一系列故事,例如山崎大隊、坂田聯隊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第4旅團。請注意,日本第4旅團在影視劇亮劍中經常出現,在真實的抗戰歷史中,確實也有第4旅團,而且屬於機動作戰部隊。第4旅團的戰鬥力很強,那麼,第4旅團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抗戰歷史上真實的第4旅團。日本軍隊的編制分為:總軍、方面軍、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等等。其中,總軍、方面軍和軍,都屬於臨時性的部隊編制。日本軍隊最高常用軍事編制為師團,在抗戰爆發之前,日本總計下轄了17個常備師團。到了抗戰爆發以後,由於戰爭規模不斷的擴大,依靠17個師團已經無法滿足戰爭需要。日本招募了各種新師團,原來的常備師團被稱為甲級師團。
後來招募的師團,則成為乙級師團、丙級師團和丁級師團。按照日本軍隊的編制,一個甲級師團下轄了8個聯隊,分為4個步兵聯隊和騎兵、炮兵、工兵、運輸聯隊各1個。甲級師團的總兵力在27000人到30000人之間,一般來說,甲級師團的師團長由中將擔任。兩個步兵聯隊和一些直屬部隊,又能組成一個步兵旅團。一個步兵旅團的兵力,大約有8000人左右。因為一個步兵聯隊的兵力,大約在3500人到3800人之間,再加上一些直屬小部隊,一個旅團的兵力確實達到了8000人,甚至還要多一點。至於影視劇亮劍中的第4旅團,在日本軍隊的編制中確實存在。
第4旅團起初隸屬於日本第2師團,第2師團是日本軍隊中資格最老、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之一。起初,日本軍隊還只有6個常備師團,後來,隨著軍隊編制逐步擴大,開始發展為17個常備師團。在第4旅團的基礎上,擴編了第8師團。從這個時候開始,第4旅團開始隸屬於第8師團,而且是第8師團的拳頭部隊。無論是第2師團還是第8師團,都是甲級師團,戰鬥力比較強悍,部隊齊編滿員,武器裝備也比較好。
在抗戰全面爆發之前,第4旅團曾經多次與我國軍隊較量。但是在抗戰爆發以後,第4旅團被編入了關東軍的戰鬥序列,一直駐紮在東北地區,根本沒有加入華北地區,更不可能出現在山西地區。所以說,亮劍中屢屢出現的第4旅團,屬於影視劇需要,第4旅團根本沒有出現在晉西北。但影視劇並沒有完全虛構,對於第4旅團的戰鬥力,李雲龍和楚雲飛非常忌憚。從這一點襯託了日本其他甲級師團的戰鬥力,因為日本甲級師團下轄部隊的戰鬥力,確實不可小覷。影視劇中的第4旅團,僅僅是一個縮影,我們和大家慢慢聊。
雖然第4旅團,不可能出現在山西地區。但影視劇中,李雲龍、楚雲飛對第4旅團的忌憚則是有原因。楚雲飛在獨立團觀摩期間,李雲龍準備伏擊據點裡的一支日本部隊。但就在部隊進入戰鬥位置的時候,李雲龍發現了異樣。原來據點裡的日本部隊,屬於二流部隊,都穿著軟底膠鞋。李雲龍發現從據點裡開出來的日本部隊,都穿著硬底軍靴,也就是著名的昭和五式軍靴。在抗戰期間,只有那些資格非常老的部隊,才會配發這種軍靴。李雲龍經常和日本軍隊打交道,深知這一點。
李雲龍從軍靴推測,這次從據點裡開出來的部隊,很有可能是日本第4旅團。老資格的部隊肯定戰鬥力強,李雲龍有點猶豫了。在影視劇中,還出現了日本軍隊對根據地進行掃蕩的劇情。掃蕩的過程中,仍舊是以第4旅團為主體的。換句話說,第4旅團成為晉西北的機動作戰力量。真實的第4旅團不在晉西北,但肯定有類似於第4旅團地位的老部隊在晉西北地區。對於李雲龍和楚雲飛來說,與日本甲級師團下轄的部隊作戰,還是需要認真準備的。
那麼,面對甲級師團下轄的一個旅團,我們當時如何應對呢?在著名的崑崙關戰役中,第5師團下轄的第21旅團孤軍深入。請注意,第5師團也是日本甲級師團,而且屬於戰鬥力最強的師團之一。第21旅團孤軍深入以後,精銳的第5軍幾乎全體出動,在自身付出了極大傷亡的情況下,才全殲了第21旅團的7000多人。由此可見,在抗戰時期,應對甲級師團或者甲級師團下轄的旅團,基本上都有集結幾倍於對手的兵力。
不過,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我國境內的大部分甲級師團,都調往了東南亞或者太平洋戰場。我國境內的日本軍隊,以乙級師團和丙級師團為主。至於丁級師團,則是進入40年代以後,日本軍隊出現了兵力不足的情況。在一些旅團的基礎上,混入一些未成年的娃娃兵,組成了守衛部隊,戰鬥力非常差。我們總結一下旅團,第4旅團確實屬於日本軍隊的精銳部隊,但沒有出現在山西地區。一個旅團的長官,一般為少將軍銜,在戰爭中,兩三個師未必能夠對抗一個甲級師團下轄的旅團。
最後,我們聊聊第4旅團的結局。第4旅團一直部署在東北地區,1945年8月,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150多萬蘇聯軍隊南下。東北地區的60多萬日本軍隊被分割包圍,其中就包括了第4旅團。由於武器裝備、官兵訓練等各方面的差距,日本軍隊根本不是蘇聯軍隊的對手。在影視劇亮劍中,還有一支第4混成旅,這支部隊是真實存在的,而且確實就在山西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