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機械製造加工業主要有哪些職業病危害因素?
主要有:鑄造車間的生產性粉塵;高溫及熱輻射;有害氣體,如熔鍊金屬與澆鑄時可產生一氧化碳;以及噪聲、振動等。鍛造車間的高溫及熱輻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有害氣體;以及噪聲、振動等。熱處理車間的加熱爐、鹽浴槽可造成高溫及熱輻射,高頻電爐可造成高頻電磁場危害。機加工車間在加工過程中會有金屬和礦物性粉塵產生。裝配車間一般有焊接、電鍍及噴漆塗裝等作業,長期吸入高濃度的電焊粉塵,可發生焊工塵肺;此外,電焊時如不注意眼部防護,可發生電光性眼炎;噴漆時可發生苯、甲苯、二甲苯中毒。
2.機械製造加工業預防職業病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是廠房車間的設計布局應符合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防止各工序、工種之間的職業病危害交叉汙染。如鑄造工序中的熔煉爐應放在室外或遠離人員集中的場所;鉚工和電焊、噴漆塗裝工序應分開布置等。二是鑄造應選用低游離二氧化矽含量的型砂,並減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業;清砂應採用水爆清砂和水力清砂,安裝大功率的通風除塵系統,實行噴霧溼式作業,以降低作業場所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工人要佩戴符合國家標準的防塵口罩。三是對熱處理和金屬熔煉過程中產生化學毒物的設備,要採取密閉措施或安裝局部通風排毒裝置;對某些淬火、電鍍及噴漆塗裝或使用膠粘劑等易產生高濃度有毒有害氣體的工作場所,應制定急性職業中毒應急救援預案,設置警示標識,有關作業人員作業時要佩戴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四是要做好鑄造、鍛造中的氣錘、空壓機,機械加工中的打磨、拋光、衝壓、剪板、切割等高強度噪聲設備的治理。對高強度噪聲源可採取集中布置的防噪聲措施,並設置隔聲屏蔽;對空氣動力性噪聲源應在進氣或排氣口採取消聲處理措施;對集中控制室和崗位操作室應採取隔聲和吸聲處理措施;作業人員進入噪聲強度超過85dB(A)的工作場所,應佩戴防噪聲耳塞或耳罩。五是對鉚接、鍛壓機、型砂搗固機、落砂、清砂等振動設備,應對設備採取減振措施或對作業人員實行輪換操作。六是對產生高頻、微波等射頻輻射的設備可採取屏蔽措施以隔離磁場和屏蔽電場;對微波在工作地點的輻射,可採用反射型和吸收型兩種屏蔽方法進行屏蔽。此外還可採取距離隔離防護措施,對作業人員採取時間防護措施等。七是要預防高溫作業人員中暑。對鑄造、鍛造、熱處理等高溫作業人員,要從工程技術、職業衛生保健、勞動組織管理等方面,採取合理布置與控制熱源、供應防暑降溫飲料、輪換作業,以及採取在集中控制室和操作室設置空調等一系列綜合性預防措施,做好預防工作。
3.鋼鐵工業主要有哪些職業病危害因素?
鋼鐵工業的生產流程主要包括礦山的採礦與選礦、焦化廠的煉焦及焦化產品、耐火材料、煉鐵、煉鋼與軋鋼。
由於我國的鐵礦石大部分都是貧礦,因此必須將貧礦進行破碎後選出高品位的精礦,再將精礦粉通過燒結廠燒製成為人造富礦,才能進入高爐冶煉使用。燒結廠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溫及熱輻射;燒結機尾部噴水冷卻時產生的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氣體;燒結機尾部產生的大量粉塵;較強的體力勞動。
煉鐵需要焦炭,焦化廠是生產焦炭及煤焦油等焦化產品的。焦化廠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溫及熱輻射;還有輕油或粗苯蒸餾時,如車間通風不良、作業場所空氣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的濃度可超過國家衛生標準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從而對作業人員造成危害;煉焦生產過程中,作業場所如車間通風不良使作業人員接觸煤塵,因煙塵中會含有致癌物3,4—苯並[a]芘,而對作業人員造成危害。
煉鐵生產過程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高溫及熱輻射、粉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聲、電離輻射,以及較強的體力勞動等。
目前煉鋼採用的方法有轉爐、平爐、電爐3種,煉鋼廠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溫及熱輻射、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氣體。軋鋼分為熱軋與冷軋,軋鋼機將鋼錠、鋼坯軋製成鋼材。軋鋼廠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溫及熱輻射、噪聲、毒物、放射線和粉塵等,其中有關工序及其作業人員接觸的毒物危害主要有一氧化碳、乙炔、錳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鹽酸、硫酸、鉻及其化合物、氫氧化鈉、氫氧化鉀、鋅及其氧化物、鉛及其化合物、氟化物、甲苯和二甲苯、瀝青、三氯乙烯、氮氣、二氧化氮、丙烯酸、乙酸乙脂、聚偏氟乙烯等,這些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在冶金軋鋼工藝過程的不同工序之中。
4.鋼鐵工業預防職業病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首先,上述職業病危害以採用落後生產方式的小鋼鐵企業較為嚴重。所以要貫徹實施2009年3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指導思想:「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後、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著力推動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速淘汰技術、設備、產能落後的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小鋼鐵企業,提高鋼鐵企業裝備水平。第二,控制生產各流程中職業病危害的主要措施為:燒結生產中職業病危害的預防,主要是防止高溫及熱輻射。廠房的設計布局應符合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冷卻機及澆水處要設在廠房外;燒結機頭部要安裝通風除塵系統或靜電除塵裝置,地面應溼式清掃。煉鐵、煉鋼及軋鋼生產預防職業病危害,一是應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二是要預防高溫及熱輻射的危害,廠房的設計布局應符合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高溫季節要特別注意預防高溫作業人員中暑,高溫作業場所可裝設鼓風機送風調劑,爐前防熱可用水簾、氣幕、或隔熱金屬網,應設置涼爽舒適的休息室;三是有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均應加強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措施,按照各項職業安全衛生的要求穿戴個體防護用品;四是要預防煤氣中毒,加強通風並採取防塵措施,要提高設備的完好率,防止煤氣洩漏,要在易發生煤氣洩漏的場所安裝煤氣報警器,煤氣作業人員進行煤氣作業時應佩戴可攜式煤氣報警器,並派專人監護。
5.「矽塵」危害嚴重的矽塵:遍布行業極其廣泛
在職業活動過程中,長期吸入矽塵可引發以肺組織瀰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矽肺。矽肺是最嚴重、最廣泛的塵肺病,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廣泛發生,而又沒有特效治療的職業性疾病。
矽塵排在《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第一篇「粉塵類」之首,目錄中列出共有28個行業存在這種職業危害,而這28個行業幾乎包括了我國工業的方方面面:煤炭、石油天然氣、黑色金屬、非金屬、建築材料等採選;工美、鹼產品、無機鹽、化學肥料等製造;橡膠、玻璃、陶瓷、磚瓦、石灰等製品;煉鋼、冶金、機械工業……
如今塵肺病是我國頭號職業病,佔所有職業病的80%以上,塵肺病中矽肺佔不小的比例。不久前雲南12位農民工病死最後確診為矽肺,當地另有三十多位農民工患了此病。
6.矽肺可防不可治:如何預防?
矽肺雖然沒有特效治療的方法,但是一種完全可以預防的職業病。
要控制矽肺病,關鍵在預防。我國各地廠礦採用了溼式作業,密閉塵源,通風除塵,設備維護檢修等綜合性防塵措施,加上個人防護,定期監測空氣中粉塵濃度和加強宣傳教育,使矽肺病的發生率大大減少,發病工齡延長,病變進展延緩。
各廠礦對於新參加粉塵作業的工人要做好就業前體格檢查,包括X線胸片。凡有活動性肺內外結核、各種呼吸道疾患(慢性鼻炎、哮喘、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者,都不宜參加矽塵工作。在廠(礦)工人應作定期體格檢查,包括X線胸片,檢查間隔時間根據接觸二氧化矽含量和空氣中粉塵濃度而定,一年至二、三年一次。
如發現有疑似矽肺,應重點密切觀察和定期複查;如確診矽肺,應即調離矽塵作業,根據勞動能力鑑定,安排適當工作,並作綜合治療。有矽塵的廠礦要做好預防結核工作,以降低矽肺合併結核的發病。
7.矽肺臨床表現、併發症
矽肺患者一般在早期可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隨著病變發展,症狀增多,主要表現如下:咳嗽、咯痰;胸悶、氣急;胸痛40%~60%患者有針刺樣胸痛。
矽肺常見的合併症有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源性心臟病、自發性氣胸。
矽肺及病因介紹
一般說來,含游離二氧化矽80%以上的粉塵,往往在肺部引起典型的以結節為主的瀰漫性膠原纖維改變,病情進展較快,且易發生融合。游離二氧化矽低於80%時,病變不太典型,病情進展較慢。低於10%時,則主要引起間質纖維改變,發展更慢,並列為其他塵肺。
懷疑得了矽肺如何進行診斷檢查?
肺功能檢查、X線胸片是診斷矽肺的主要方法。
因肺組織代償能力強,早期患者肺功能檢查無異常。速度肺纖維化增多,肺順應性減退,可出現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如肺活量、肺總量、殘氣量和最大通氣量均降低,一般I期性瑞患者肺活量較正常人降低10%-20%,II期降低20%-30%,Ⅲ期降低30%-50%。同時有彌散功能障礙,嚴重時可有低氧血症。
8.如何治療矽肺病?
從醫學基礎理論看,已經形成的肺纖維化是不可逆的。因為肺纖維化本身就是機體損傷的一種修復過程。
塵肺的治療主要是綜合治療。對於已經得了病的患者,應脫離接觸粉塵,要盡力維護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態。應預防併發症的發生,要預防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如飲酒、吸菸。
有合併症的要積極治療併發症。
急性吸入大量粉塵的,還可以通過非關係的方法快速清除肺泡內的積塵。
9.矽肺病人飲食療法
矽肺對健康危害極大,加之病程一般多較長,綜合治療十分必要。所以,患者除應加強必要的藥物治療、勞動保護及休息外,配合適當的飲食療法對矽肺的治療和康復也非常重要。這裡介紹七種飲食療法,對矽肺患者有一定幫助。
矽肺忌食物品
矽肺病患者忌食胡椒、檳榔、食鹽、杏子、石榴等食物,還應忌大蒜、櫻桃以及花椒、辣椒、茴香、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切忌飲酒與吸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