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西江邊上的中山人怎麼會不愛吃魚,更少有食客不愛這道好吃又不怕胖的美味。而愛吃好吃之人更會不惜千山萬水都要找到美食飄香的出處,而真正好的美味無論在哪裡,那飄散的香氣也會將人吸引過來。在中山農商銀行板芙祿圍支行北行300米左右西江邊的輝哥漁怡餐廳,就是靠著這樣的對美味的堅持,而讓許多人「聞香」而來。
無骨魚一魚多吃
輝哥夫婦二人在西江上曾有過船坊,上面筵開十多席,曾擁有西江岸邊「閃亮」的燈火,為客人提供上水即食的最新鮮的西江大頭魚。後來夫妻將餐廳開到了岸上,用的依然是自己堅持許久的網箱魚。輝哥的漁排在石板沙水道與磨刀門水道相接的地方。輝哥養魚十多年,對自己養出來的瘦身魚最有信心。不僅肉質鮮嫩,而且自己的廚師也有多年的烹魚經驗,做法有花樣,更能發揮出魚肉的鮮美特質。
在這裡,最受人喜愛的莫過於招牌無骨魚了,無骨魚一魚多吃的方法,也讓人大飽口福,成為店內的「明星」。
無骨魚有很多種,但功夫千層無骨魚無疑是最「炫技」的做法。將大頭魚的魚骨、魚刺剔除得一乾二淨,不是刀工老道的師傅絕對做不到。「無骨」處理後,再將魚肉在鋒利的刀口下逐一割成薄片卻不切斷,魚肉經過「雕刻」如花瓣般「綻放」,被掛置立於鍋口。輕輕顫動著的輕薄魚片,對著光看更顯晶瑩剔透,讓人看得目不轉睛,像一件藝術品,而不單單是簡單的「食材」。
在「立著」的魚底下,便是煮製得奶白順滑鮮美粥底,自帶米香氣的粥油底,為魚更添一層迷人的香氣。吃的時候,將魚自蒸氣蒸騰的鍋上取下,用剪刀剪成大塊,再放入鍋底。魚片根據厚度的不同,而入燙熟的時間不一。但因為食材本身已足夠優秀,其實這入鍋的魚肉斷生即可。迫不及待地涮一片魚肉,馬上讓它入口品嘗,齒間但覺細滑柔嫩,再附帶上些許瑩潤透亮的粥油包裹,即便不加任何其他的佐料,已將魚的鮮嫩香滑展現得淋漓盡致。
魚肉鮮嫩,而魚頭則用天麻煲制,魚頭先煎香後用小火慢慢煲制入味,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文火將滋味一點點浸出來,湯鮮肉美,一人可以一口氣喝上兩碗。
而剔出來的魚骨也不用浪費,與魚鰾一起採用煎焗的方式,將鹹香味發揮到極致,這道菜無論老幼都會愛那恰到好處的「濃鬱」,特別香濃。
功夫千層無骨魚簡直是最「炫技」的做法。
魚腸煎蛋
煎焗禾蟲
魚肉刺身
不可錯過的「花邊」
如果說「主咖」無骨鯇魚炫出的是廚師深厚的功底,那對草魚的「花樣」烹製,便是他們對食材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為一桌的美味做出的美味「花邊」。
將魚腸煎蛋,魚骨椒鹽烹製,魚皮燙制後涼拌入味,最讓人出乎意料的,便是將魚肉做成刺身呈上,驚彩而不失驚豔。
一家靠魚而「安身立命」的餐廳,當然不僅有魚的出彩,還有幾道讓人「賞心悅味」的單品,也非常受食客追捧。
按理說,禾蟲已是「絕跡」於這個季節的美味了。但輝哥的餐廳裡可不能只是讓人「回味」,他會幫你實現這道美味,讓「記憶」成為「現實」。一道簡單的煎焗禾蟲,一些粉絲加上一點蛋液,再加上滋味獨到的陳皮,混合在一起,小火煎香再輕焗入味,上桌之後已是香氣四溢。禾蟲的嫩真是足夠讓人迷戀,以致於輝哥不惜「囤貨」來將這鮮美保留得時間越長越好。據他說,現在仍有人遠道而來,品魚之鮮的同時,就是為了這一啖禾蟲的滋味。
還有一道精彩「花邊」,那就是魚籽炒飯。三文魚籽本身有著鹹香的回味,可貴的是魚籽大一顆,有美妙的爆醬感,配上大米,在口腔中的美味感堪稱魅惑。
另外一道的沙姜炊走地雞也是這裡的保留「節目」。將自養的放養走地雞調好味道之後,用錫紙封在盤中,掌握好火候將香氣部封於盤內再逼進肉中,「鎖鮮留香」也便是如此吧。為了保證每份的出品,無論大小雞,輝哥都堅持將一隻雞分成兩盤烹製。當服務員將錫紙剪開的那一瞬間,香氣便撲鼻而來,讓人口舌不自覺地生津。據輝哥說,為了讓雞更皮脆肉嫩適合烹飪入菜,他們會特地餵三個月的玉米。
「一魚多吃」無骨鯇魚烹製出滿滿一桌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