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一樁愛情只要發生就是美的,哪怕違反禁忌

2020-12-16 騰訊網

[摘要]王小波和李銀河清晰的筆跡,讓讀者更直接地感受到兩個人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和奔湧的熱情。李銀河更是在信封上手書寄語:「小波,二十年了,你在天堂過得可好?」讓人無限感慨。

撰文 騰訊文化實習生 呂珍珍

發布會現場

9月12日下午,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的新版發布會在北京三裡屯舉行。會上李銀河與王小波生前的編輯、知名編劇李靜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她們各自暢談了自己心目中的王小波。同時出席的還有義大利獨立紀錄片製作人安德烈,他拍攝了王小波生前唯一的紀錄片。

新版的《愛你就像愛生命》由新經典出版,這是王小波和李銀河愛情的見證,他倆對愛情的執著與熱烈也感動著一代代的年輕人。這次的新版本,李銀河提供了珍藏多年的她和王小波寫在五線譜上的原始信件,書中附贈了兩封原始書信的復刻。王小波和李銀河清晰的筆跡,讓讀者更直接地感受到兩個人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和奔湧的熱情。李銀河更是在信封上手書寄語:「小波,二十年了,你在天堂過得可好?」讓人無限感慨。

以下為發布會的內容整理,因篇幅有限,部分內容有刪節。

李靜:王小波生前寂寞,死後哀榮

李靜

主持人:在小波老師在世的時候,他的作品出版蠻艱難的,這個過程你簡單給大家回顧一下。

李靜:當時這本書出版面臨兩個禁忌。小波的所謂性描寫,其實是非常直接和童真的。同時他的手法又特別探索,他是一個非常純文學意義上的作家,當時文學界已經很少再作文學探索了,他的手法之複雜,這種文體實驗是八十年代的產物,85年前後文體實驗最興盛,到九十年代文學圈已經覺得這樣的文體實驗沒有市場,所以作家們開始回歸通俗的敘事,但是小波的作品不管那一套,他的文體最為有快感、形式複雜,這樣就非常難以出版。

主持人:很多藝術家作品都是在去世之後很受歡迎,並且流傳成為經典,你覺得小波老師作品會成為百年經典嗎?

李靜:毫無疑問,會。從我對文學閱讀的感受、我的文學經驗來說,從晚清、民國到當代文學,我有一個文學地圖,每一個作家的地位和他的作品的質量我都有把握,我覺得王小波的小說和雜文,他的那種文學的質地在漢語文學裡面是前三的,從他的那種精神的硬度、豐富度,和他語言的質感、思維的奇巧,他對現實和文化精神傳統的穿透力,他的小說在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在小說上超越他。

主持人:我們今天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大家呈現《愛你就像愛生命》2017新版,在您看來,你給我們預計一下這本書未來的情形。

李靜:這個肯定是一本常盛不衰的書,因為這個書沒有閱讀門檻,它不挑人,任何認兩千字的人都能看懂,它不像小波有的小說那麼難以領會,也不需要雜文懂得那麼多社會和歷史背景,這個完全是兩個人之間,兩個靈魂的吸引,很容易就懂。而且這本書會喚醒人心靈深處的那種熱戀的情感,完全純粹情感的那種激情,它在現代這個很物質的時代,就是一股清泉,這個清泉不會枯竭,你只要打開書,你看到它那麼自由奔放的、非常隨便的、又像孩子一樣的訴說就可以。

安德烈:他是一個自由的人

安德烈

主持人:您怎麼看待王小波後來在中國的這種火爆?

安德烈:一個是他作品的文學價值,肯定是很重要的,另外是他超越時代的風格,那時候他不受時代的影響,首先他不是一個文學圈裡面的人,他的來歷、他的學歷跟文學沒多大關係,也不是公知那種角色。而且他的性格是完全自由地書寫、評論,包括雜文,沒有其他行內那些人的氛圍,他更清楚地看到時代的一些東西,包括他以前的經歷、下鄉,包括眼前的東西,他不帶任何成見,完全是靠他的智力和觀察力,這種態度可能對90後一代人是很正常的,但是那時候不那么正常。所以除了文學家以外,他能談到很多別的作家不敢碰的題材以外,還有這種自由的、開放的、深刻的觀察能力,這個肯定是吸引年輕人的。

李靜:在現代社會,找到靈魂之愛的難度會更大

主持人:李靜老師,我想知道像李銀河老師、王小波老師這樣的「靈魂之愛」,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會有嗎?

李靜:應該會有吧。當然現在的狀況跟銀河、小波產生愛情的年代不一樣了。現在物質生活的前提太厚了,大家追求這個前提然後再說別的,很少有人會質疑這種前提。雖然說生活好像更好一些,但是找到靈魂之愛的難度會更大,人數會更少,會非常非常少。起碼我只是在某一些非常極端的特例上能見到這樣的一個人。如果這樣的人能夠找到另一半也是這麼強烈,他可能是一個非常稀少的特例。但是我的確覺得人是多種的,不可能說每個人都是那麼物質,肯定會有,而且我希望有。

李銀河:未來社會的婚姻將是多元的

李銀河

主持人:剛剛李靜談到,她覺得小波老師的這些情詩,小波老師和李銀河老師的愛情,在如今這樣的時代就像一股清泉。現在我們看到離婚率或者出軌率這麼高,你怎麼看待現在的這個情形?

李銀河:婚姻這個東西,不管是離婚還是出軌,這裡面當然有兩個人感情的問題,但是這裡面也有婚姻制度本身的弊病,所以將來,婚姻整個的狀態就是式微,從北歐開始大家都不結婚了,現在發展到西歐、北美全都不結婚。我記得在八十年代的時候看法國的單身率還在30%,美國那時候也是百分之三四十,我看到2016年的最新數據美國已經超過50%,大家都不結婚了。這裡面原因很多,比如說性規範、人們的情感、親密關係的變遷,有很多很多的原因。婚姻最後會變成什麼樣?會不會最後根本消失?其實我的看法不一定消失,但是它會非常多元,比如有一些人單身,有一些人同居,另外有一些人結婚。什麼人最適合結婚?就是那種真正發生了激情之愛,兩情相悅,兩個人眼裡再也沒有別人,而且願意終身廝守,這種人可能是剩下來的婚姻候選人,別人恐怕不適合結婚了。

主持人:未來的社會更包容這幾種情形嗎?

李銀河:對,我想將來是非常非常多元的,比如說從七十年代性革命開始出現一種「開放式婚姻」,這兩個人還是夫妻,但是他們都不約束對方有其他的朋友或者性伴侶,有的甚至感情上都不約束。後來又出現多邊戀,這跟傳統的愛情都不太一樣了。所以我覺得將來會是很多元的,其實裡面有一個最主要的,就是快樂的最大化,痛苦壓抑的最小化。現在的婚姻制度對人還是有約束、有壓抑的,尤其是對於互相不愛的那種人,好多都變成一種責任,所以有的人就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兩個人本來挺好的,可是一旦結婚就完了,把他們的愛情埋葬了。如果說將來婚姻還會剩下來的話,還會遺留下來的話,這個制度最適合的候選人還是真正相愛的人,對對方產生一種非常排他的愛情,對別人連一眼都不願意看的人。

主持人:我們過去看到的一些小說當中強調有所謂柏拉圖式的愛情,但是在我這麼長時間的生活經歷當中,慢慢覺得這個事情不太靠譜,李老師怎麼看?

李銀河:茨威格有一個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的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她愛上一個鄰居,幾十年對方不知道。其實柏拉圖式的愛情肯定是存在就是一種靈魂之愛、精神之愛,這中間有很多客觀的原因使得它不能實現,比如不管是兩個人在很遠的地方夠不著,或者是因為階層的差別,或者是違反年齡規範、違反性別規範、違反種種的社會規範,使得他們的愛情不可能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還愛著,就變成柏拉圖式的。我覺得這個東西完全是可能出現的,而且柏拉圖式的愛情也是很美的。

原來我寫過一個東西,一樁愛情只要是發生了它就是美的,有的時候它就是在一個人身上發生了,或者兩個人相愛但是不可能結合,違反一些規範它也是美的。比如說楊振寧、翁帆或者是馬克龍,違反了社會的規範,但是這個愛情發生以後絕對是美的。

《愛你就像愛生命》

王小波著

新經典文化

2017年9月版

現場提問

問:李靜老師,小波老師屬於什麼樣的作家,如果您要求他修改文章特別多,他是堅持自己的意見還是根據您的建議做修改?

李靜:關於改稿子的事是這樣的,我從來沒有因為小波的作品在質量上有問題要他修改,而總是因為各種禁忌、條條框框的問題,所以不基於真正的文學,不得不改的時候,他會配合,或者他說你看著辦吧,或者他覺得能做到的就做一下。但最後實踐證明,即使如此,他的作品也發表不了,所以他還是只能非常完整地保留他自己。

問:剛才提到現在確實是物質化的社會,堅持自己精神的學者、作家越來越少,您覺得在我們這個時代還有沒有機會誕生像小波這樣的偉大作家?

李靜:我覺得應該是有希望的。現在這個時代吸收思想和藝術各種資源的條件比原來好得多。小波有一句話我一直記得,他說,只要你不怕做烤肉,就沒有什麼能阻止你說俏皮話。你只要自己有膽,沒有什麼會阻止你成為好的作家。所以我覺得當這樣的信念和這樣的才華兼具的人出現的時候,這個作家會出現,我相信會有。

問:很多書迷都想問一個問題,陳清揚的原型是不是確有其人?

李銀河:陳清揚這個人肯定沒有原型,小波十周年的時候我們有一個重走小波路,跑到他當初呆的雲南的農場,還真有14隊、15隊,我們就去問有沒有一個軍醫?他們說是有一個軍醫,可是是一個男的。所以應當說這個人沒有原型,是他想像出來的。

李靜:我見最後一次小波的時候,他給我看了他的貨車駕駛執照,他說假如我混不下去了,將來就幹這個。他那個表情是真真假假的,但是他是嚴肅地想過這件事,因為當時他的作品很難發表,所以我當時在想,他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想法?那時候你們的經濟狀況到底怎麼樣?

李銀河:當時的情況他是辭職了,他是92年辭職,因為太受打擾。他辭職的時候從北大調到人大以後,你怎麼也得開個課吧,可是一開課,就把他的時間打碎成一塊一塊的,很煩。可是當時我們的經濟狀況根本到不了讓他去開大貨車的程度,因為我們兩人都沒有什麼花銷,我們沒養孩子,我一個人的工資完全夠我們倆花的。

問:李靜老師,您是研究文學的,這個專業出身,你怎麼看王小波老師的寫作?他是屬於天賦型嗎?

李靜:首先他是天賦極高的,但是他後來的寫作可能更多的是從思想的鍛鍊中來的,他早年生活經驗也是蠻豐富的,但是他在最成熟的寫作之後的作品不依靠書寫生活經驗,而是更多地從他對自己的生活、對這個社會和歷史的整體性的觀察裡邊得到主題,並且衍生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我覺得他更多的是靠思想和想像力,所以這個完全是要有一種思想的訓練、藝術的訓練,這個是非常艱苦的。我今天又看了一些情書,他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知道,他說這是一條苦刑的道路,給李銀河老師的信裡面知道是一條荊棘叢生的道路。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李銀河:人面對愛情時會發生顫抖
    這次,李銀河帶著她的新書《我們都是宇宙中的微塵》歸來。本書是李銀河退休6年後的隨筆散文集,書中收集了李銀河這些年來關於生命、愛情、閱讀、寫作等問題的思考,展現了一位女性主義者獨立而自由的精神世界,為讀者提供了一種超脫但不避世的人生視角,呈現了理性和浪漫兼具、文藝與哲思共存的獨特生命體驗。
  • 王小波:你好哇李銀河,6個字寫盡愛情的模樣
    「你好哇李銀河,一想到你啊,我的醜臉上就泛起了微笑。」這句話出自王小波給李銀河的情書,在眾所周知的那本《愛你就像愛生命》這本書裡同樣可以找到。讀本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在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一封封的情書裡,在開篇總是以這樣的一句話開始的-----你好哇,李銀河。
  • 李銀河 」——這是我見過最浪漫的愛情
    但生而為人,在面對愛情的時候,他們同我們一樣,可以品嘗到愛情的甘甜,也必定要承受愛情帶來的苦澀。「你好哇,李銀河。」雖然,最開始李銀河是被王小波的才華所吸引,但見面後,對王小波之前所有的期待卻全跌入谷底,「有點失望,覺得他真夠難看的。」然而王小波卻是認準了李銀河,對她展開了瘋狂的追求,於是有了五線譜上的情書,有了這句充滿童真和對愛情嚮往的「你好哇,李銀河」。
  • 自己去世後,遺孀李銀河成性學大師
    這應該就是我們說的勢均力敵的愛情吧。文學大師錢鍾書與才華橫溢的楊絳相遇、相戀後不離不棄攜手一生,用細水長流的幸福婚姻生活向我們詮釋了勢均力敵的愛情是很美好的。(王小波情書)1977年,王小波認識了李銀河。當時王小波是一個才讀完初中的普通工人,而李銀河是《光明日報》的編輯,兩個人是很不般配的。只是王小波愛寫小說,朋友圈還在傳閱他的小說手稿《綠毛水怪》。李銀河也看到了這篇小說,覺得這個人有才氣也覺得和小說投緣,自己早晚一定會跟這個人發生點什麼。
  • 《愛你就像愛生命》出新版,李銀河說:我們的激情保持了終身
    9月12日,最新版《愛你就像愛生命》在北京三裡屯Pageone書店首發,李銀河與王小波生前的編輯李靜、拍攝了王小波生前唯一紀錄片的義大利紀錄片製作人安德烈進行了討論。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 新經典文化 2017年9月版李銀河:真正發生了激情和靈魂之愛的人才適合結婚被問到印象最深的一句情話時,李銀河回憶道:「有一次我在南方出差,那次出差時間比較長,後來他問我怎麼老不回來。他就在信裡寫,『你快回來吧,你要是一回來我就要放一個震動北京城的大炮仗。』
  • 品讀丨李銀河:女人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女人
    而現在,隨著女性解放,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必藉由婚姻活得生存資源,可以通過工作養活自己,更獨立,也更自由,她們有了選擇追求愛情、自由、快樂的權利。在《生命唯願愛與自由》這本書裡,就談到了快樂、自由、愛情、女性觀,其中,我最喜歡「女性觀」這個部分。
  • 李銀河與計程車司機的跨性別愛戀:曾坦言或許會步入婚姻殿堂
    這是李銀河的愛情,能夠打動她的又是怎樣的滿腔真心呢?    首先是她與王小波的愛情,李銀河與王小波的愛情源於王小波寫於1977年的小說《綠毛水怪》,講述的故事是一對少男少女的戀情。  在一次的偶然機會中,李銀河讀到了這篇小說,她對創造這本小說的作者感到好奇極了。而兩人的見面則是在王小波家中,彼時長相不好看,甚至稱得上醜陋的王小波在李銀河看來是「難以入眼」的。
  • 66歲的李銀河,她的很多人生金句一不小心撩到你
    李銀河:愛情是什麼人沉溺在愛之中,是最佳生存狀態。心無旁騖,如醉如痴。雖然明知有虛幻的成分(人生的短暫,以及時間的無情),但是享受到的快樂卻很實在。浪漫之愛或曰激情之愛的發生概率並不太高,其中有些得到了回應,有些連回應都沒有得到。
  • 李銀河給王小波回信,信封4字鉛印字樣驚到工友:地位如此懸殊?
    這些情話讓李銀河感動不已,久久難以忘懷。多年以後,魯豫採訪李銀河,問她當初收到「五線譜」情書時是怎樣的感受。年過花甲的李銀河,展露出會心的笑容,恍若陷入愛情的少女。她說:「當然是非常高興,我覺得一個人一輩子能得到這樣的愛真的不是很常見的事情。
  • 穿透歲月的感動:解讀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情書,愛你就像愛生命
    彼時,李銀河也沒有答應王小波在一起,所以,王小波才會澄清自己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像堂吉柯德一樣患了無藥可救的相思病。「我現在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就是每三兩天就要找你說幾句不想對別人說的話。當然還有更多的話沒有說出口來,但是只要我把它帶到了你面前,我走開時自己就滿意了,這些念頭就不再折磨我了。
  • 春暖花開,哪怕山長道阻,我也要穿越山海,去擁抱你
    點擊右上角「關注」,你的愛情由我來守護。我特別喜歡一句話:所愛隔山海 山海亦可平。它告訴我們無論相隔多遠,只要心中有愛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是因為寂寞更不是因為饑渴,而是一份堅守,一份守候。遠距離的戀愛像是一座大山,堵住了很多想要在一起的人的路,同時也像是一道考驗,給那些真心相愛的人證明了愛情有多偉大。我相信無論人世間有多少變故和刁難,都始終有一個人願意為你的人生兜底,做你最後的支撐,在那個人的心裡沒有什麼比你重要,只要你需要,他就一定在。
  • 徐靜蕾李銀河互生好感 偏愛異地戀自曝初戀細節
    「愛經」,前任初戀異地戀同性愛等麻辣話題毫不避諱發言坦率,就連著名社會學家、兩性關係專家李銀河都親自為其軋場子,擔任廣州站的嘉賓,並在現場直言自己很喜歡徐靜蕾她的愛情電影。就連性格桀驁的李銀河,在被主持人問及為什麼答應擔任嘉賓時,也坦言自己一直很喜歡徐靜蕾,而徐靜蕾拍攝的愛情電影她也一直有關注,剛好新片又是一部愛情電影,「正好跟我的研究領域有點關係。」
  • 李銀河:《生命唯願愛與自由》去做喜歡做的自我
    沒離婚時候每天就是逛街、吃飯、喝下午茶,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不精進、不思考,最擔心的就是她的「取款機」老公變心,因為就掐斷了經濟來源,開頭錦衣玉食,離婚後一地雞毛。#錢途挑戰#陳俊生就是她的天,陳俊生沒了,羅子君一無所有。
  • 李銀河變性伴侶"大俠"受訪:她讓我變得寬容
    在朋友圈上,他給自己取了一個更灑脫的名字,叫「大俠」,這也很像他生活裡給人的印象,他的朋友理拜天就曾經談到他——他內心溫柔善良,外在就是一個大俠,比大部分男人還義氣,特別特別的MAN,生活中的事,他全部能搞定。對於大俠之於李銀河的意義,理拜天說了一段很精闢的話:「大俠的出現會讓李銀河成為一個傳奇,為什麼這麼說呢?
  • 《生命唯願愛與自由》:李銀河,我不是王小波的遺孀,我就是我
    《生命唯願愛與自由》:李銀河,我不是王小波的遺孀,我就是我李銀河說過一句話:「想要找到靈魂伴侶,首先你要有個靈魂。」李銀河是半個女權主義者,她憐憫自己的同類,希望她們幸福,獲得生命的饋贈。李銀河直到今天,還在《生命唯願愛與自由》中,舉歌德和席勒的例子。歌德天縱奇才,文思泉湧,寫作對他來說格外輕鬆。而席勒,則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面對厚厚的稿紙,每天都在煎熬中度過。黑塞說,這兩位大師一位是神,另一位是英雄。
  • 看看百歲老人對愛情、親情、友情的精闢理解,句句彌足珍貴
    《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這本書,就是針對我們這輩子都繞不過去的話題:比如:人生、愛情、親情、友情、困境、生死而展開論述的。作者用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歷,為迷茫者引領了前行的方向,為困惑者指點迷津。這讓我們不由的聯想起文壇的伉儷王小波與李銀河。李銀河初次同王小波相識是因為一本書結下的姻緣。李銀河從朋友那裡借到了王小波的手抄本小說《綠毛水怪》,裡面描述了一個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愛情的故事,而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真愛也深深的打動了李銀河。
  • 李銀河:如何保持婚姻中,親密關係的新鮮感,不妨從這三點著手
    我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就好像所有人都是這樣,到了婚姻裡,愛情就會自動消失轉化為親情。我是不贊同這種說法的,婚姻裡愛情會不會消失,要看兩個人怎麼去經營這段感情。 我跟先生從12年就認識了,13年戀愛同居,16年進入婚姻,現在算算兩個人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也有七年了。
  • 中國性學研究第一人,李銀河的獨立特行,不亞於王小波
    重返校園,遇見愛情皇天不負有心人,在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支持下,李銀河終於在兩年後重返校園,考上了山西的工農兵大學,這讓她感到無比安慰。在大學的這段時光裡,她惜時如命,開始如饑似渴的學習與閱讀,仿佛在拼命彌補前幾年虛擲的青春。與此同時,她在這一時期遇見了自己的初戀。
  • 李銀河:東莞「掃黃」警示何在?
    針對央視報導中未對涉黃人員面部做技術處理,李銀河認為,在未經審判和定罪的情況下,這樣做是「絕對錯誤的」,侵犯了性工作者的隱私權。此外,公布這些未加處理的畫面,還容易傷及無辜,「萬一人家只是個陪唱的呢?!」她認為,地下性交易的存在與發展,是個世界性問題,也有複雜的社會根源。從本質上看,地下性服務的「病根在人性。只要有需求,就會有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