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清宮古裝劇中聽到皇妃念自己的姓氏時,可能會覺得畫風突變,因為滿族的姓氏念起來比較生硬,現在也不太常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自從清朝滅亡,滿族當權者退位以後,滿族後裔為了躲避民眾的辱罵,便改了漢姓。所以現在我們很少再看到滿族的姓氏。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一些史料來了解滿族的姓氏,順便也看看這些滿族姓氏最後都改成了什麼漢姓,如果我們身認識的人有這些姓氏,說不定他們就是滿族的後裔了。雖然說滿族也只是55個少數民族中的一種,但是滿族人,還是會給人一種「特殊身份」的感覺。
滿族有八大姓氏,是大清王朝時期比較顯赫的姓氏,能用這種姓氏的人當時都是滿族中的貴族。滿洲八大姓即為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裡氏,富察氏,那拉氏,鈕祜祿氏。其中鈕祜祿氏想必大家都了解,即為《甄嬛傳》中後來甄嬛的姓氏。
首先我們來了解佟佳氏。佟佳原為一個地名,在現在的遼寧省新賓縣境內,而後成為了滿族的一個姓氏。他們的祖先於康熙年間奉命奉命駐防鳳凰城,居住在東湯鄉石橋村的梨樹溝處,始遷祖「那郎阿亦」 葬於此。擁有這個姓氏的著名的人物有清太祖的元妃,順治帝孝康章皇后,康熙孝懿仁皇后等。後來這個姓氏改為漢姓的佟姓、童姓、仝姓,不過不代表所有這個姓氏的人都是滿族後裔,這還是要看居住地區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瓜爾佳氏。瓜爾佳原來也是一個地名,是為古老的女真族氏族部落,所以這個姓氏也是十分古老的,歷代都被稱為滿族第一姓氏,被排在清朝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首位。清朝有很多妃子都是這個姓氏,例如康熙帝的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和嘉慶帝的安嬪蘇完尼瓜爾佳氏,後來這個姓氏改為漢族的「關」姓和「李」姓。1911年民國建立後,瓜爾佳氏誕生了不少名人,如著名八路軍抗日將領關向應,還有香港藝人關之琳、大陸藝人關曉彤都是滿族瓜爾佳氏的後裔。
第三個姓氏就是馬佳氏。這個姓氏也是源於一個地名,嘉裡庫馬佳,名字很長,在我國黑龍江牡丹江一帶。這個姓氏的祖先隨軍入關之後,少部分作為了官員,大部分還是從了商,因為之前他們都是過著遊牧民族的生活,所以不太習慣當地農民的生活,不過到後面也會慢慢同化。後來這姓氏改為了漢姓「馬」姓和「麻」姓,不過不是所有馬姓都是滿族的後裔,有一些可能也是回族。
第四個姓氏就是索綽羅氏,這個姓氏不太常見,其後改為的漢姓是索姓,曹姓和石姓。在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後來改為的姓氏都是原來滿族姓氏的諧音,這個「石」姓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其中有一段典故,清朝一大學士英和的高祖都圖,曾經管理過國庫,因為管理的十分認真,工作一絲不苟,被康熙帝賜為「石」姓。你身邊有姓「石」的朋友嗎?
第五個姓氏為赫舍裡氏。這是清朝時期最重要也是擁有最大權利的滿洲家族之一的姓氏,清朝康熙帝的孝誠仁皇后平妃僖嬪就是這個姓氏。現如今這個姓氏的後裔居住在北京、遼寧、吉林一帶,不過他們也改為了漢姓,為高、康、赫、張、蘆、賀、索、英、郝、黑、佟、普、滿、李等姓氏。如果你有朋友是這些姓氏又居住在上述地區,說不定就是滿族的後裔哦。
第六個姓氏為富察氏,相信大家對於這個姓氏並不陌生,因為在《延禧攻略》中有一個富察皇后,而這個姓氏也是滿族中僅次於關姓的大姓,乾隆帝的原配皇后孝賢純皇后沙濟富察氏就是此姓氏。
第七個姓氏為那拉氏。清朝帝王的後宮中,有很多后妃都出自於那拉氏一族,如清太祖的孝慈高皇后(葉赫那喇氏)和孝烈武皇后(烏拉那拉氏),還有清世宗的孝敬憲皇后(烏喇那喇氏)等。清朝滅亡以後這個姓氏改為那姓或南姓,如現在的著名女歌星那英就是這個姓氏的的後裔。
第八個姓氏就是鈕祜祿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還有長白山區。乾隆時期的貪官和坤就是滿洲正紅旗,鈕祜祿氏。其中《甄嬛傳》裡的的甄嬛在黑化了之後就自稱為鈕祜祿甄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