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金誠
一個民族的姓氏,原是該民族社會血緣團體的符號,或者說是這個民族中一個家庭系統的符號。滿族姓氏即是構成滿族某家族血緣團體的符號。姓氏在滿語中稱「哈拉」,家族稱「穆昆」。
我們讀清史、看影視片,常接觸到一些滿族人的名字。例如籤訂尼布楚條約的索額圖、鴉片戰爭時期中堂穆彰阿等等,但很少人知道他們姓什麼。漢族人人都有姓,少數民族不都有姓。蒙古族就不是都有姓,滿族介於漢蒙之間。女真族改稱滿族前長期接受的是蒙古族文化,一切風俗習慣都與蒙古族相近。滿族人姓氏來源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
第一種情況是以地名為姓。某氏族以居住地的地名、山川、河流作為本氏族的姓氏。鑲黃旗吏部尚書隆科多其先「世居佟家,以地為氏」。正白旗人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來保,直隸總督裕祿,其先世於「明中葉遷於長白山喜塔拉地方,戰土而居,因以為氏。」正白旗人額附薩克慎,世居精奇哩江畔,而姓精奇哩。
滿族姓氏中有許多姓與地名一字不差,這類姓氏有完顏、瓜爾佳、鈕祜祿、舒穆祿、馬佳、棟鄂、赫舍裡、富察、寧古塔、烏蘇、索綽洛、海拉蘇、那不都魯等大約50 餘個。以地名為姓的還有一個情況就是一個姓的滿族人中也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例如姓兆佳的居住地就有32 處,據《欽定八旗通志•氏族》中記載,姓富察的居住地有63 處之多。一種情況是一個姓氏中有一部分人遷居易地,但也有不同居地的滿族人,不謀而合的取了同一個姓氏的情況。
第二種來源則是以物為姓。例如伏爾哈是楊樹、瑚雅是青蛙、碧喇是河、鈕赫是狼、穆盧是屋脊、塔坦是窩鋪、尼瑪哈是魚、多爾袞是獾、愛新是金、卓晉是馬嚼子、伊爾根是平民百姓等等。這些姓氏是各個不同的血緣集團為相互區別而各自取的符號、代號。滿族及其先世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生活於林深水肥之地,他們以捕魚和打獵及採集為生,他們崇拜山神石樹、崇拜北鬥七星、崇拜動物和火,以萬物都有靈性,這些對他們所取的姓氏都有著巨大的直接影響,也是滿族早期文化的特徵和表現。
第三種情況是以部為氏。努爾哈赤時期的大將費英東的先人是瓜爾佳部,即姓瓜爾佳。康熙朝鑲紅旗部都統康喀喇其先世為完顏部,即姓了完顏。正黃旗人希福,皇太極時為宏文院大學士,其祖是赫舍裡部,即姓赫舍裡。其他如,納喇氏、巴顏氏、阿爾拉氏、烏蘇氏、尼瑪哈氏、圖克坦氏、珠格氏、喀喇氏等。
第四種情況是借用漢姓為姓。《欽定八旗通志•氏族志》一書中統計記載滿族姓氏615 個,而《皇朝通志•氏族略》一書中記載滿族姓氏679 個,其中借用漢姓的有78 個,如馬佳、佟佳、李佳、崇佳、孟佳、郭佳、程佳、穆佳、石佳、唐佳、安佳等。
根據金代女真人冠姓。如完顏氏為王,赫舍裡氏為高,圖克坦氏姓杜。
根據清初滿族原有的姓氏冠姓。如瓜爾佳氏為關,鈕祜祿氏為郎,費莫氏為馬。
摘取原姓氏的首字。如那拉氏為那,葉赫那拉氏為葉或賀,吳雅氏為吳,朱希裡氏為朱,鈕祜祿氏為鈕。
譯意或據意音改字。如阿克戰義為雷,必拉義為河改何,託羅義為桃改陶,灌察義為盔改為隗,薩克達義為老改為駱。取居住之地。如輝發那拉居住地為張,遂姓張;伊克得裡氏居
葉赫河畔那拉之地遂姓葉赫那拉,借用漢姓分別姓葉、賀、那等。原為漢姓者。如白佳姓白;寧佳姓寧;吳佳姓吳;孫佳姓孫。
辛亥革命之後,冠姓規律大亂,現在一些滿族同胞關心自己的老姓,大體源流為趙: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愛新覺羅。石:石爾佳,石穆魯,札庫塔。張:張扎爾,張爾佳,章佳,札拉裡。羅:羅爾佳,愛新覺羅。包:博爾濟吉特。白:巴雅拉,巴禹特,巴魚特。葉:葉赫那拉,葉赫勒。伊:伊爾哈,伊拉哩,伊爾根覺羅。舒:舒穆祿,舒舒覺羅,舒莫裡。
滿族多音節的姓氏、單音節的姓氏的演變滿族不是一個保守的民族,它善於學習、與時俱進。入關以後,長期與廣大的漢族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特別是漢族群眾習慣以單字姓氏稱呼滿族人,久而久之,滿族人也樂於接受這種稱呼,最後,滿族人逐漸忘了自己老姓的全稱。例如,佟佳——佟,馬佳——馬,富察——富、傅,納喇——那,完顏王索綽洛——索,舒穆祿——舒,寧古塔—— 寧,鈕祜祿——紐,郭爾佳——郭,瓜爾佳——關,赫舍裡——赫、賀,文扎——文,溫迪罕——溫,顏札——顏。
還有一部分姓氏是以字義、由多音節變為單音節的。如愛新是金的意思改為金,阿克佔是打雷的意思改姓雷,倭赫是石頭的意思改為石,吳拉是江水的意思改姓江,伏爾哈是楊樹,改姓楊等。
滿族並不是一代一姓,但有指名為姓的誤說例如,一人名福珠洪阿,姓蘇完瓜爾佳氏,若連寫則為蘇完瓜爾佳福珠洪阿。但滿蒙等北方民族,沒有姓名連用的習慣,所以就單叫福珠洪阿,他是一位將軍,怎樣稱呼他呢?按漢人習慣,李廣稱李將軍,張飛稱張將軍,那麼他應稱蘇完瓜爾佳福珠洪阿了,但人們稱他為福將軍。其子豫山,作知府,人們不稱他蘇完瓜爾佳知府或蘇知府,而稱他為豫知府。就此事曾專門請教我的族叔、北京文史館的館員瀛生先生,他給我舉了個例子:說清末某個滿族人名叫恩福,字德壽,排行老三,於是,朋友們稱他為恩德壽,平時就叫他恩三爺。他的兒子叫玉瑞,字小山行大,人稱他為玉小山、玉大爺。這樣,似乎父親姓恩、兒子姓玉。瀛生先生的滿文師傅叫阿克敦布,行六,人們叫他阿六爺,都不提他姓什麼。這不成了父與子一代一姓了嗎?其實不是,這是遷就漢人的習慣,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
所以說,滿族很特殊的一點即是有指名為姓的誤說。如清中葉有個叫萬顯豐的人,其老姓舒穆祿,其本支子孫都姓了萬。清末時居遼陽之愛新覺羅氏有個叫海臣的人,其本支子孫即以海字為姓。喜塔喇氏有一位叫文忠額的人,其本支子孫即以文為姓。啟驤、啟騫兄弟系雍正後人,其祖父名毓狄,這二位即姓了狄。這些情況雖然都是以父、祖名字中的一個字作為本支子孫的姓氏,但事實上其本來的老姓並不會丟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滿族不是一代一姓,也不是指名為姓。其老姓是不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