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鳥2號」傳回了「龍宮」較清晰圖,此前還經歷了一場驚魂之旅

2020-12-18 北晚新視覺網

新聞背景

今年6月30日,全世界迎來了第一個由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小行星日」。而正在太空中飛行的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為這個紀念日送出了一份特殊的賀禮。經過三年半時間的飛行,它終於接近了科學家們為它設定的探測目標——「龍宮」小行星。在距離龍宮小行星1500公裡的位置上,隼鳥2號傳回了龍宮小行星一張比較清晰的圖片。

按照計劃,「隼鳥2號」將在龍宮小行星上著陸,採集小行星上的巖石樣本並帶回地球,為科學家們提供最鮮活的研究素材。

小行星探測成新熱點

隼鳥2號拍攝的龍宮小行星圖像

小行星是圍繞太陽運行的一類天體。與地球、火星這樣的大行星相比,小行星的體積相當小。在目前已經發現的約74萬顆小行星中,最大的小行星穀神星的直徑只有約1000公裡,大約相當於地球的十三分之一,而大部分小行星的直徑均在10公裡以下。小行星可能出現的位置從地球軌道內側一直延伸到太陽系的邊緣,但絕大部分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中。有些小行星可能在運行過程中到達距離地球相當近的位置,存在潛在的與地球相撞可能,這類小行星被稱為「近地小行星」。國際上有許多機構在對它們進行嚴密監控,並制定了小行星與地球可能相撞時的應對方案。

像大行星一樣,小行星本身不發光,但天文學家們可以通過觀測它們反射的太陽輻射來推測小行星的性質。小行星研究的一個重要參數是反照率,即小行星可以把多大比例的太陽輻射反射出去。反照率與小行星的成分和表面結構等性質有關。隨著光譜觀測技術的發展,天文學家們還可以從小行星反射的光線中分辨出哪些波段的反射比其他波段更強,進而根據這些光譜特徵進一步精確推斷小行星的成分。根據反照率和光譜信息,一般將小行星劃分為C型、S型和X型三類。其中C型小行星的反照率較小,富含碳質和有機成分,其數量約佔已發現小行星數的75%。S型小行星主要成分為矽酸鹽,其數量大概佔已發現小行星數量的17%。而X型的小行星則包含其他光譜特徵相似的小行星。

目前的理論認為,小行星和太陽系的其他天體是在同一時期形成的。在46億年前的太陽系形成早期,固體物質不斷從太陽系中凝聚出來,形成行星子。有些行星子被大行星捕獲,成為大行星的一部分,有些則不斷增長形成小行星。因此,小行星的探測可以使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太陽系起源的奧秘。此外,有理論認為,地球上構成生命的化學物質是由小行星產生的隕石和彗星、宇宙塵埃帶入地球的,探測小行星還有助於進一步搞清地球生命起源的問題。更有人認為,有些小行星富含地球缺乏的珍貴礦產資源,因此一些國家已經啟動小行星採礦計劃。

1991年,探測木星的「伽利略號」飛船在途中飛掠探測了GASPRA小行星,進行了太空飛行器對小行星的首次探測。1996年2月,美國NEAR探測器則飛抵433號小行星「愛神星」,進行了環繞和著陸探測,測量了愛神星的大小、形狀、質量分布、磁場、化學成分和礦物質分布等特徵。而日本的「隼鳥號」探測器,則把小行星探測帶入了取樣返回探測的新階段。

「隼鳥號」驚魂旅行

"隼鳥號"探測器

"隼鳥號"探測的糸川小行星

在博物館中展出的"隼鳥號"樣品回送艙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搞清地球上收集到的隕石和小行星之間的聯繫,希望能確定每一類隕石是來自哪一類小行星。一旦這種關係建立,在地球上能夠收集到的隕石就為小行星研究提供了更豐富的樣本。如果使用太空探測器環繞小行星探測,由於距離小行星表面的距離還相對較大,觀測數據精度不夠,不能準確確定小行星表面的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而如果發射探測器在小行星表面登陸,採集樣品後返回地球,科學家們就能夠使用高精度的分析儀器對樣本進行分析,從而揭示小行星與隕石間的聯繫。為了完成這個科學目標,日本航天局設計製造了「隼鳥號」探測器,在一波三折之後終於取回了糸川小行星上的樣品,完成了人類首次從小行星上採樣返回的航天任務。

糸川小行星是一顆外形與土豆類似的S型小行星,長約500米,運行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橢圓軌道上,在環繞太陽的過程中要穿越地球軌道。2003年5月9日,「隼鳥號」由日本鹿兒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後,先進行了環繞太陽2周的飛行,之後與地球再次相遇,利用地球的引力彈弓效應進入一條弧形軌道中,逐漸接近糸川小行星。

「隼鳥號」是第一艘採用微波放電離子電推技術發動機的探測器。這種發動機工作的能量來自於電能,相比使用化學能的傳統航天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可以使用較少的推進劑實現變軌目的。但由於瞬時輸出的推力較低,這種發動機必須在飛船飛行過程中持續工作。然而,2003年10月到11月,太陽上產生了一系列強度罕見的爆發現象,對「隼鳥號」上負責發電的太陽能帆板造成了損害,離子發動機得不到充足的供電,因而「隼鳥號」在糸川小行星上的登陸時間不得不推遲了兩個月。

隨著與糸川小行星的接近,隼鳥號上負責控制姿態的兩個反作用輪相繼出現故障,不得不依靠僅剩的一個反作用輪和兩臺發動機來勉強維持姿態,給在小行星上著陸增加了困難。2005年11月12日,在科學家們向「隼鳥號」發出投放「智慧女神」微型著陸器指令的同時,「隼鳥號」發現自己距離糸川表面僅有44米,自動啟動了高度維持功能並開始上升。這個巧合使得「智慧女神」的投放高度過高,未能被小行星微弱的重力場捕獲,失控飛入了茫茫太空中。好在這並不影響「隼鳥號」執行取樣任務。

按照計劃,「隼鳥號」在小行星上軟著陸後,將向小行星發射一顆彈丸,收集彈丸擊中小行星後揚起的塵埃來取回樣品。然而,在11月20日開始的兩次登陸嘗試中,「隼鳥號」頻繁發生與地球的間歇性失聯,使控制人員們很難掌握它的工作狀況。科學家們只知道「隼鳥號」的確著陸在了小行星表面,但並不能確認發射彈丸的裝置是否正常工作,「隼鳥號」是否收集到了小行星樣品。隨後,「隼鳥號」上發生了燃料洩露事故,導致其姿態失控並與地球長時間失聯,幾乎讓任務失敗。在地面人員的不懈努力下,失聯數天後「隼鳥號」又恢復了與地球的聯繫,踏上了回家之路。

2010年6月13日,在天外漂泊七年的隼鳥終於返回地球。在進入大氣層時,歷盡磨難的隼鳥號本體在大氣中焚毀,而可能保存著小行星樣本的回送艙則正常與主體脫離,按照計劃在澳大利亞的一片荒漠中著陸。

通過對回送艙中樣品的分析,科學家們欣慰地確認隼鳥號在歷經波折後的確取回了糸川小行星上的樣品。航天愛好者們給隼鳥號探測器取了個稱號叫作「不死鳥」。

「隼鳥2號」再探「龍宮」

"隼鳥2號"接近龍宮想像圖

「隼鳥號」的成功給了科學家們再探小行星的信心。2014年12月3日,「隼鳥2號」成功發射,將探測目標鎖定在了「龍宮」小行星上。相比於S型小行星糸川,龍宮是一顆C型小行星,能夠提供糸川所無法提供的信息。

「隼鳥2號」幾乎複製了「隼鳥號」探測器的基本設計,但根據「隼鳥號」任務中出現的問題,「隼鳥2號」進行了許多有針對性的改進。例如,通過增強內部磁場強度的方法,提高了離子發動機的壽命,避免其在飛行過程中失效。小行星樣品採集裝置的容量和密封性被增強,進一步確保珍貴的小行星樣本不會在飛行過程中被其他物質汙染。採用新的採集裝置後,地面控制人員可以在「隼鳥2號」在小行星表面工作時就能夠判斷採樣是否成功,無需像「隼鳥號」那樣在返回地球後才能搞清。「隼鳥2號」還採用了新型的平板天線,在通信能力不變的情況下減輕了重量。

小行星表面長期受到太陽風中帶電粒子的轟擊和各個波段的太陽輻射的照射,其性質可能因此發生變化。為了搞清小行星表面物質與深層物質之間性質的差異,「隼鳥2號」將在龍宮表面製造一場小型爆炸。在完成第一次表面取樣後,「隼鳥2號」會上升到距離小行星500米左右的距離,並相繼釋放撞擊器SCI和監視相機DCAM。在引爆4.5公斤高爆炸藥後,SCI將在龍宮表面製造一個人工撞擊坑,炸出小行星的深層物質。SCI的爆炸過程由DCAM監視,而「隼鳥2號」在爆炸發生的過程中將會隱蔽在小行星的另一側,以免被爆炸產生的碎片擊中。在爆炸發生兩個星期後,「隼鳥2號」才會在爆炸點附近著陸,進行樣品採集。

據日本航天局在6月27日公布的消息,「隼鳥2號」已經接近到距離龍宮小行星20公裡的位置,各項科學探測正在逐步展開。在接下來的任務中,科學家們還要應對許多挑戰。他們要根據「隼鳥2號」傳回的龍宮表面圖像,為將要釋放的一個微型著陸器和三個微型巡視器挑選合適的著陸地點,避開可能使著陸失敗的地形地貌。外形與鑽石相似的龍宮小行星,其本身存在一個周期為7.5小時的自轉,因此無論是著陸器、巡視器還是「隼鳥2號」本身,在著陸小行星的過程中所受到的小行星引力方向,可能並不與小行星表面垂直。科學家們需要充分考慮這個特性,設計合理的著陸方案。如果一切順利,「隼鳥2號」將在2020年底返回地球。

來源:北京日報新媒體 猜你會好奇

編輯:TF008

轉載:北京日報旗下新媒體北晚新視覺網

相關焦點

  • ...龍宮|月球|地球|隼鳥2號|探測器|日本|奧西裡斯-rex|jaxa|小行星
    隼鳥2號2014年12月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當時距離地球約3億千米的「龍宮」附近。隼鳥2號2019年2月在小行星「龍宮」投下的陰影,JAXA/EPA「龍宮」給隼鳥2號著陸帶來的挑戰在於它的低重力和比預想更加崎嶇的地表,後者分別於2019年2月和7月兩次登陸「龍宮」,並首次在小行星上製造了人造撞擊坑,執行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巖石樣本的採集任務。採集樣本後,隼鳥2號又繼續對「龍宮」進行了測量工作,收集了更多數據。
  • 日本「隼鳥」大鬧「龍宮」!Nature、Science 連發:890 萬年歷史的...
    近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小行星探測器、吉尼斯紀錄認定的「世界首架從小行星帶回物質的探測器」「隼鳥號」(Hayabusa)的後繼探測器「隼鳥 2 號」(Hayabusa 2)傳回照片,再次助力人類對地球起源、演化進程的認知。
  • 日本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上帶回了黑色砂粒狀物質
    日本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上帶回了黑色砂粒狀物質 來源:新華社時間:2020-12-21 08:47:59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4日發布公報宣布,確認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上帶回了黑色砂粒狀物質。
  • 日本「隼鳥2號」踏上歸途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劉霞)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稱,該機構的「隼鳥2號」探測器已對小行星「龍宮」進行了深入探測,將於13日開啟它的回家之旅,預計明年年底「到家」,其從「龍宮」採集的樣本有望揭示有關太陽系起源的奧秘。
  • 隼鳥2號小行星樣本盒被打開 首次觀察到「龍宮」的碎片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開啟了最近返回的「隼鳥2號」樣本艙,發現裡面確實有來自深空的寶藏在等待。周一,該機構披露了從近地小行星 「龍宮」上收集到的首批材料圖像。「隼鳥2號」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小行星追逐太空飛行器,它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圍繞龍宮度過了16個月。
  • 返回地球前,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都做了哪些事?
    此次隼鳥2號前往的小行星「龍宮」被認為含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同時,「龍宮」屬近地小行星,類似小行星可能對地球存在潛在威脅,因而有研究的價值和必要。隼鳥2號準確講是JAXA的小行星探測計劃,主要目的是將隼鳥號探測器送往目標小行星「龍宮」執行任務。
  • 日本「隼鳥2號」艙內發現黑色沙粒狀物質 也許是源於「龍宮」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2月15日電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1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消息稱,已確認探測器「隼鳥2號」送回地球的密封艙內,存在黑色沙粒狀樣本。這可能是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巖石碎片,將展開進一步的分析。當地時間12月14日,日本神奈川相模原市,日本航空航天局(JAXA)公布由「隼鳥2號」收集並帶回的小行星表面稀有樣本。報導稱,JAXA公開了拍攝到黑色沙粒的樣本容器內部圖像。由金屬條密封的容器內,混入地表塵土等物質的可能性不大。
  • 隼鳥2號展示了日本不可小覷的航天實力
    比起「前輩」隼鳥號一波三折的探測經歷,隼鳥2號的探測到目前為止進行的相當順利,包括釋放著陸器在內的一系列計劃工作都得以正常實施。如果一切正常,隼鳥2號將有望為我們帶來「龍宮」小行星上的樣品,為小行星和太陽系起源研究提供無可替代的珍貴研究樣本。同時,隼鳥2號、隼鳥號等科學計劃,也從一個方面展示了日本不容小覷的航天實力。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 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通過轟炸的方式測定小行星「龍宮」的年齡
    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圍繞小行星「龍宮」(1999JU3)進行科學探測已經有一年多了。期間它使用一種「衝擊裝置」,通過爆炸將速度達每秒2公裡的高速彈丸衝入小行星表層,以便從未受日照、射線等影響的小行星內部採集原始樣本。
  • 「多圖預警!」帶著「寶藏」的隼鳥2號回收艙回來啦
    pid=22883782https://news.tv-asahi.co.jp/news_society/articles/000200409.html「隼鳥2號(日文:はやぶさ2)是日本航天局(JAXA)的小行星探測計劃,原隼鳥號的後續計劃。
  • 日本隼鳥2號探訪的小行星龍宮,有何特殊,和我國有淵源嗎
    在我國嫦娥五號踏上歸途之時,日本的隼鳥2號已經降落在了澳大利亞的沙漠之中。它探訪了小行星龍宮,並且採集了一些樣本。這個小行星被稱作「龍宮」,似乎有我國神話的影子,它有何特殊之處,和我國有淵源嗎?太郎和公主結了婚,過了三天幸福的日子,但他還想起自己還有年邁的母親,想要回去看老媽。公主很不舍,但還是讓他離開了。分手的時候公主送了他一個盒子,盒子可以保護他不受傷害,但是不能打開。太郎回到了地面,發現一切熟悉的都不見了,他問了一下村民是否認識一個叫浦島太郎的人,村民告訴他,三百年前有一個叫浦島太郎的人在海面上失蹤了。
  • 「隼鳥2號」即將著陸,並攜帶了貴重寶貝
    從日本宇航局官網獲悉,2014年發射並在龍宮小行星登陸的隼鳥2號太空艙已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有數據顯示,該太空艙載有從近地小行星「龍宮」表面捕獲的珍貴塵埃,也將一道登陸地球。對於「隼鳥號」的壯舉,有不少國家宇航局對其發出了祝賀,面對「龍宮」表面的貴重寶貝,也有人對其「眼紅」,畢竟這些貴重寶貝對人類研究近地小行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說起「隼鳥號」太空艙,可能很多人並不十分熟悉。今天筆者就對「隼鳥號」的基本資料做一個簡單介紹。
  • 日本「隼鳥2號」密封艙內發現黑色沙粒狀物質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1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消息稱,已確認探測器「隼鳥2號」送回地球的密封艙內,存在黑色沙粒狀樣本。這可能是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巖石碎片,將展開進一步的分析。
  • 日本:「燕子」低飛 低軌高分開始驗證 「龍宮」取樣 隼鳥2號踏上...
    它在2019年4月2日至5月2日期間降低到軌道高度271.5km,利用超低軌道的優勢,開展高解析度定點拍攝實驗。隨後分階段降低高度,在2019年9月進入軌道保持飛行階段,並在飛行過程中獲取超低軌道區域的大氣和原子氧數據,同時利用光學傳感器進行拍攝實驗。  「燕」配備了小型高解析度光學傳感器(SHIROP)、小型光學傳感器(OPS)等先進設備。
  • 日本隼鳥2號 成功將小行星「龍宮」樣品帶回地球
    12月6日,離開地球六年之久的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的返回艙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其中攜帶的小行星「龍宮」(Ryugu)的採樣樣本也已被取回。
  • 日本公布「隼鳥2號」密封艙內景象 有黑色沙粒狀物質
    當地時間12月15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公布探測器「隼鳥2號」的密封艙內景象。日本航空航天局14日發布消息稱,已確認探測器「隼鳥2號」送回地球的密封艙內,存在黑色沙粒狀樣本。這可能是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巖石碎片,將展開進一步的分析。
  • 日本成功回收「隼鳥2號」樣本艙 內裝小行星碎石
    中新網12月6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當地時間12月6日2時30分前,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在澳大利亞上空被觀測到,並被確認回歸地球。據稱,樣本艙在澳南部沙漠地帶著陸,奔赴當地的日方小組對其進行了回收。
  • 「隼鳥2號」樣本艙回收展現日本宇航技術實力
    「隼鳥2號」成功實現小行星探測系列任務,集中展現了日本宇宙航空技術實力,以及眾多小企業的深厚技術經驗積累。12月8日,日本相模原市,「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被從卡車上運往園區,日方小組對其進行了回收。樣本艙內裝從「龍宮」小行星上採集的碎石、砂塵。日本科學家隨後將依原定程序對這些碎石、砂塵展開研究。
  • 日本公布「隼鳥2號」帶回的稀有樣本,是在向中國炫耀?
    圖為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最近中國嫦娥5號成功從月球取回了土壤樣本,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而在這個關鍵時刻,菅義偉終於憋不住了,亮出了最後法寶,日本宣布公開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帶回的稀有樣本圖為隼鳥二號著陸採樣圖或許國內網友對隼鳥二號並不熟悉,其實它和中國嫦娥5號一樣,是一項備受全球關注的地外天體採樣任務,這顆日本小行星探測器的目標是一顆名叫龍宮的小行星,隼鳥二號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全面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