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於大量不文明的遊客在登山時經常留下水瓶、包裝袋等垃圾,廣州市從化區天堂頂等山峰以及沿途的登山步道存在長期遭受垃圾汙染問題。(《南方都市報》)
天堂頂,廣州第一高峰,在當地被譽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如今「天堂」竟變「垃圾場」,歸根結底,還是一言難盡的遊客素質在作祟。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卻也一直是屢禁不止的問題。
垃圾「圍山」,首先導致的便是「眼球汙染」。天堂頂之所以近幾年頗受遊客青睞,主要就在於沿途優美的風景。然而,如今每天動輒就能從山上清理出數十公斤垃圾,常有人經過的登山步道、平臺等更是淪為重災區,賞風景變成看垃圾,如此種種,難免會讓登山遊客的興致大打折扣。長此以往,其形象、對外吸引力等勢必會遭到重創,這對於一個景區乃至當地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無疑是致命的。其與當地政府目前制定的「打造最美鄉村」、「創建精品特色小鎮」等政策背道而馳,最終造成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
此外,天堂頂山道的垃圾,多以礦泉水瓶、塑料食品包裝袋以及登山組織留下的飄帶為主,這些垃圾難以自然降解,長時間留存會對天堂頂的自然生態造成較大破壞。尤其,一些裝有水的塑料瓶、玻璃瓶,還會存在引發山火的風險。
凡此種種,說明從今往後杜絕景區內垃圾滋生泛濫,已迫在眉睫。然而,考慮現實的困境以及可行性,有關部門顯然還是得「練好自身功夫」,完善景區內各類相關設施以及管理規定,設定全面且嚴格的獎懲體系,鼓勵、引導甚至倒逼遊客撿回「掉在地上」的素質。
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當完善景區內垃圾箱、垃圾池等設施。有記者發現,天堂頂景區內上山入口設有垃圾池,但山上沒有垃圾箱。設施的不完善,顯然也導致了部分遊客想自覺但囿於現實窘境而沒法做到自覺。因此需要在多處設有提示與引導標語,讓遊客們有地方扔且能儘量方便地找到地方扔。
其次,有關部門不妨嘗試製定相關方案,鼓勵登山遊客主動攜帶一定數量垃圾下山,並給予他們一些帶有天堂頂特色的小獎勵。尤其,考慮到天堂頂山下的良口鎮等地區都在打造「特色小鎮」「最美鄉村」,如果能贈送一些當地特色產品作為獎勵,其實也是在間接替當地旅遊業做宣傳,實為一舉兩得。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有關部門應當制定出臺針對山嶺環境保護的法規條例,以期提供徹底的制度支撐。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適合本土實情的政策規章,對於相關明令禁止的不文明行為,施以必要的行政懲處,大有裨益 。
盼望在相關法律法規逐漸健全完善的前提下,在廣大國民素質自覺提升的基礎上,當我們身處城市喧囂之中,也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紛紛擾擾中的一方淨土。(劉雲峰)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