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做為歷史文化名城,旅遊的中外賓客絡繹不絕,到老城觀光,當地地道的小吃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一些遊客品嘗了該小吃後與有小販合影留念者,有討教者,更有外國遊客翹起大拇指,露出愜意笑容,不可思意,如此小販竟能做出如此美味。下面就一起來探訪洛陽那些地道的傳統小吃吧!
雞蛋灌餅
雞蛋灌餅原為洛陽水席的配套小吃,以洛陽真不同飯店製作的為代表,以其麵筋、蛋喧、味美,易做,風靡北方個大小城市,目前改良後的雞蛋灌餅已成為各地早點市場的主力軍。
潘金和燒雞
潘金和燒雞是洛陽四大名吃之一,創立於清代同治年間,在洛陽久享盛名,它與拌生園醬肉、閻記羊肉湯、馬蹄街餛飩被譽為洛陽四大名吃。潘金和燒雞製作精細,味道純正,皮色黃中透紅,肉質外焦裡嫩。因其風味獨特,經營靈活,深受顧客歡迎。
牛肉湯泡饃
牛肉湯泡饃系洛陽傳統名吃,主要原料為泡饃,牛肉湯,細粉絲。湯鮮味美,牛肉鮮嫩,食用時把泡饃切成小片,泡入湯中,饃片浸染了牛肉湯的鮮美,實屬美味。
清蒸魴魚
魴魚產於伊水,故有「伊魴」之說。清蒸魴魚系洛陽傳統名菜,以其製作簡單,香淡味純而聞名。漢唐時期常以此魚招待貴賓。相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和「九老會」的詩人們,在飲酒賦詩時,常食此魚。
洛陽揪片
揪片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在山西無論城市與農村,揪片是一種家常便飯。將揉好的麵團擀成薄片,用力將面一片一片地揪成紐扣大小、中間有凹的小片,甩進鍋裡,面片飄起即熟。這種揪片嚼起來感覺有勁,面片清利,食之有味。
洛寧酸牛肉
20多年前,洛寧縣城西白師傅在村邊開了一家有4張小桌的燴麵館。1992年冬,白師傅正在忙碌,兩名客人嫌牛肉太涼,讓給他們「熱熱再吃」。白師傅將牛肉放入鍋中,加上高湯調料,不料放醋時失手倒多了,牛肉味道頓時變得酸。
白師傅怕客人不滿意,把牛肉端上桌後,便站在一旁觀看。沒想到,客人吃後非常滿意:「在別處還從沒吃過這樣的酸牛肉,好吃!」客人走後,白師傅又做了一碗偏酸的牛肉,一嘗味道還真不錯。第二天,他就在店外打出了酸牛肉的招牌,一直流傳至今。
偃師府店肉合
武周時期,府店一潘姓人家祖輩幾代以賣肉合為生。一日,武則天率領百官遊獵緱山,當地官員為討好她,拿當地民間風味招待聖駕,潘家肉合被指定為主食,官員們忙於招待事宜,卻忘記告知潘老漢。
次日,武則天車輦儀仗到達緱山。潘老漢連忙捅開煤火,更衣洗手,可他打開麵缸一看,發麵所剩不多,無法烙餅。情急間,潘老漢靈機一動,和了一大塊死面,反覆揉搓,用擀杖擀成面胚,抹上調料、麻油,放於鏊上烙烤。潘老漢將烙熟的燒餅切口,夾入自製的豬頭肉送至緱山,武則天一吃,大為讚賞,賜銀百兩犒賞潘老漢。自此,這家肉合名聲大振,相傳至今。
新安小碗湯
小碗湯本是洛陽水席中的一道,但我市各地的做法不大一樣,自然風味各異。據介紹,新安小碗湯系民間小吃,自古流傳下來,每逢喜慶節日或操辦大事,當地群眾招待親朋,總要來一碗小碗湯。
洛寧粉蒸肉
色澤黃亮,黃、綠、白相間,香氣撲鼻,香而不膩,回味無窮。
洛寧涼粉餃子
「涼粉餃子」是洛寧的一大特色,在洛寧以外的地方您是品嘗不到的。
所謂涼粉餃子,不是用涼粉做餡包成的餃子,而是以前餃子不夠吃就添加了涼粉增加分量,涼粉有清涼粉和黃涼粉,清涼粉是澱粉製成的,黃涼粉是玉米面製成的。現在它已經成了別有風味的洛寧小吃。
涼粉餃子湯裡,除了涼粉餃子外,還加入紅燒五花肉片和豆腐。一家人熱熱呵呵在一起,香噴噴地吃上一頓初一飯,那是圓滿;客人來了熱騰騰地端上一碗涼粉餃子,那是一分親情。一般家人出遠門,大多都是餃子送行,裡面更蘊含一分寄託和思念。
靈山花米糰
靈山花米糰屬手工藝製品,色澤潔白,食味甜香,品種多樣,規模較大,已成為靈山旅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也是靈山寺的主要貢品。
蝌蚪面
蝌蚪面,欒川傳統小吃之一,很少見有咩有?看著超可愛的呦!它是由玉米面經漏勺滴漏後做成,又稱「漏魚兒」,佐以香槽、香菇丁等調料,風味獨特,是遊客喜食的小吃之一。
洛陽豌豆糕
豌豆糕亦為老城由過去流傳至今的一種小食品,色澤橙黃、沙甜質軟、豆香清盈。看起來就像是宮廷中的美味糕點,特別讓人有一種嘗一嘗的欲望!
洛陽豆沙糕
豆沙糕(又稱瞪叉糕)是老城一帶流傳較廣的一種小食品,通常只有小販沿街叫賣,且深受老人、孩子的喜愛,可見生命力之旺盛。
河南小吃閻家羊肉湯
閻家羊肉湯,已傳四代人,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第二代人閻順生,對羊肉湯進行了創新,使調料配置適當,湯味更加鮮美,從此,閻家羊肉湯聞名豫西城鄉。用鮮羊肉,當天用肉,當天宰羊;香料齊全、量大。用胡椒粉而不用辣椒,鹹淡適口,湯味鮮美。
洛陽漿麵條
洛陽漿麵條是洛陽民間的傳統麵食,也叫「漿飯」。因酸味獨特而受到洛陽人甚至是外國人的喜愛。
漿麵條的主料是麵條,但配料是關鍵。因為煮漿麵條的水不是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種特製的麵漿,所以做漿尤其重要。漿水做得如何,決定漿麵條質量的好壞,也說明主婦烹調手藝的高低。
洛陽胡辣湯
胡辣湯是洛陽別具風味的小吃,已有百年歷史。精烹細作、味道鮮美、經濟實惠、方便群眾、聞名城鄉。始於老城,現遍及大街小巷。
洛陽老八件
洛陽老八件是洛陽最富特色的古典小吃之一,老八件主要指的是: 雙麻酥、芝麻酥、甜鹹餅、果仁酥、蛋卷酥、花生酥、金麻棗、蛋黃酥:
作為傳統的美食小吃,如果有到洛陽,一定不要忘記給家人朋友帶上幾盒哦!物有所值!
洛陽牡丹餅
洛陽牡丹餅是一款河南洛陽的特色食品,又稱「百花糕」、「牡丹糕」,酥鬆綿軟,是雍容富貴具有特色的健康美味食品。
相傳,牡丹餅和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有關。武則天在長安感業寺削髮為尼時,心情鬱悶,便借花消遣,以牡丹花瓣、豆子、紅棗等為原料製作香甜素餅,令師父們稱奇。武則天執政後,她令御廚取嫩花做成精美甜點———牡丹餅,供賞花時品嘗,並賞給重臣近侍。後來,這種甜點工藝傳至民間,由洛陽至全國,由唐代至後世,還漂洋過海到了日本。
洛陽焦炸丸子
相傳乾隆年間,皇帝出巡來到洛陽,遊龍門時,香山寺住持想好好招待他。廚師知道乾隆愛吃又酸又甜的「櫻桃肉」,可出家人不能動葷,經過深思熟慮,廚師決定用當地盛產的紅薯粉條來製作「櫻桃肉」。乾隆嘗罷連連稱讚,當場賜名「洛陽焦炸丸」。一時間,物美價廉、常見易得的焦炸丸不僅風行皇宮府院,還在民間極受歡迎。直到現在,逢年過節,洛陽多數家庭的餐桌上還都少不了這道菜。
洛陽不翻湯
洛陽不翻湯,已有12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劉振生。
洛陽特產不翻湯的創始人劉振生,因其長期在「九府門」經營,人們稱為「九府門不翻湯」。其材料為胡椒、味精、醋、木耳、粉條、海帶、蝦皮、紫菜、韭菜、錦珍、黃花菜、鹽等。製作上:將錦珍、木耳、海帶、胡椒、蝦皮和九種香料裝入特製的大鐵鍋裡(在鍋當中有一全身是孔的園柱型箍,高出鍋面,菜及調料圍在鍋的四周),然後加滿用雞和雞骨熬製成的高湯並浸透配料,鍋底下置溫火不斷加溫,並用勺不停地盛圓箍內的湯煨於配料上,使菜和佐料味逐漸滲出,而湯味豐滿。
食用時在碗內放粉條、蝦皮、韭菜、胡椒粉、味精、醋等,用鍋中圓箍內的滾湯衝沏,再放一個不翻湯餅即成。
汝陽八股麻花
八股麻花是汝陽傳統名產,已有100多年歷史。初由上店西街張老三家先輩創製,後逐步在全縣普及,並由家庭經營發展到專業化產銷店。八股麻花以白面為原料,加食鹽等調料油炸而成,形長條細,八股辮結,乾食清香酥脆,開水衝食鬆軟可口,長期存放不變質。當地人們常把它作為走親訪友、探視病人的禮品,也是產婦「坐月子」期間的常備食品。產品銷往洛陽、臨汝、嵩縣、欒川、魯山等地,深受人們歡迎。
新安縣燙麵角
民國時有開封人任老大與本縣人王金鬥,於新安縣火車站開設餐館,出售「老任燙麵角」。由於配方科學,製作講究,所制燙麵角軟皮緊,晶瑩欲滴,狀如新月,色如瓊玉,鮮香不膩,味美可口, 餃肚內凹外凸,造形別郅,線條優美。成餃皮薄如紙,包潤如玉,五味具全,鮮香不膩,為小吃中之上品。有「名揚隴海三千裡,味壓河洛第一家」的美譽。
洛陽水席
自古以來,遊龍門、賞牡丹、品水席就被稱為洛陽三絕,在民間更有「不進真不同,未到洛陽城」之說。
貴為水席的頭道大菜,牡丹燕菜的主料卻是最最平常的白蘿蔔,而且完全沒有蘿蔔味兒!
水席可大可小、豐儉隨己。在傳統名店,可以選擇花費數百元甚至幾千元上全24 道菜的全席,也可以選擇專門為人數較少的遊客推出的小型經典組合,再隨意些,街頭巷尾的小型水席店,點上幾道代表菜色,人均不過幾十元就能吃得很好。
◆來源:印象河南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商家合作推廣,請聯繫手機/微信:1589666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