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和巴黎歷史古蹟,是世界的最大美術館和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碑。它是這座城市的中心地標,位於該市第一區(區或區)的塞納河右岸。史前至21世紀的大約38,000件物品展出面積為72,735平方米(782,910平方英尺)。2017年,羅浮宮是世界上訪問量最大的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被安置在羅浮宮,最初建於12至13世紀的菲利普二世時為羅浮宮。博物館的地下室可以看到堡壘的遺蹟。由於城市的城市擴張,堡壘最終失去了防禦功能,並在1546年被弗朗西斯一世改建為法國國王的主要住所。該建築延伸了很多次,形成了現在的羅浮宮。 1682年,路易十四為他的家庭選擇了凡爾賽宮,將羅浮宮作為展示皇家收藏品的地方,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國民議會下令將羅浮宮用作展示國家傑作的博物館。
該博物館於1793年8月10日開放,展出了537幅畫作,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皇室的,並沒收了教堂財產。由於建築物的結構性問題,博物館於1796年關閉,直到1801年。收藏品在拿破崙下增加,博物館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但在拿破崙退位後,他的軍隊查獲的許多作品都歸還給原主人。在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統治期間,該系列進一步增加,在第二法國帝國期間,該博物館獲得了20,000件。自第三共和國以來,通過捐贈和遺贈,控股公司穩步增長。羅浮宮,博物館的前身是要塞通過菲利普二世在12世紀,為了保護這座城市不受在諾曼第的英國士兵的攻擊。這座城堡的殘餘部分仍然可以在地下室中看到。這是否是該地點的第一座建築物尚不清楚;菲利普可能修改了現有的塔樓。在7世紀,聖·費爾,一位梅奧的女修道院,把她的位於巴黎地區的名為盧夫拉的別墅的一部分留給了一座修道院,然而,這片領土可能與現代遺址不完全相符。
羅浮宮經常在整個中世紀改變。在14世紀,查理五世將這座建築改建成了一座住宅,在1546年,弗朗西斯一世以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改造了這座建築。弗朗西斯獲得了羅浮宮所擁有的核心資產,他的收購包括達文西的蒙娜麗莎。路易十四在1682年選擇凡爾賽宮作為他的住所後,建築工程進展緩慢;然而,這一舉動允許羅浮宮在皇家贊助下被用作藝術家的住所。布勒的四代人得到皇家庇護,皮埃爾·博勒,安德烈-查爾斯·博勒是法國最著名的家具製造商和鑲嵌領域的傑出藝術家,也被稱為「嵌體」。布勒是所有法國櫥櫃製造商中最引人注目的。他被法國路易十四稱讚為他職業中最熟練的工匠。到了18世紀中期,越來越多的建議要建立一個公共畫廊,藝術評論家拉豐特於1747年出版了一個展示皇家收藏的呼籲。安吉維爾裡蔚擴大了收藏範圍,並於1776年提議將羅浮宮的格蘭德畫廊,包含地圖轉換為「法國博物館」。羅浮宮對博物館的翻新提出了許多建議;然而,沒有人同意。因此,在法國大革命之前,博物館仍然不完整。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羅浮宮變成了一個公共博物館。 1791年5月,大會宣布羅浮宮將成為「匯集所有科學和藝術古蹟的地方」。1792年8月10日,路易十六被監禁,羅浮宮的皇室收藏品成為國家財產。由於擔心遭到破壞或盜竊,國民議會於8月19日宣布博物館的準備工作是緊急的。 10月,一個「保存國家記憶」的委員會開始組裝展覽收藏品。博物館於1793年8月10日開放,這是君主制滅亡一周年。每周三天向公眾免費提供無障礙服務,這「被視為一項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