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康
履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對於張子康來說,最大的挑戰並不是如何去做好一座美術館,而是如何在一座好的美術館的基礎上做得更好。
從今日美術館到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再到中國美術館,從民營美術館到公立美術館,十幾年來,張子康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並取得了不凡成績。
學院美術館,張子康說這對於他而言是相對新鮮的嘗試。這裡有他認為一家美術館最重要的核心——學術。他說:「我個人理解的美術館,學術是重中之重,是美術館的血脈,學術做不好,美術館就沒有未來。當然,美術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一個點都要做好。」
▲王璜生與張子康
其實,張子康與中央美術學院的淵源頗深,最早對於藝術的系統學習就源於結識了中央美術學院的馮真教授。在馮教授的啟蒙下,張子康開啟了他的繪畫生涯,尤其是自新疆回到北京之後,張子康的藝術家身份也開始逐漸清晰起來,並從持續三十年的中國畫創作,轉到對油畫與攝影的探索。而此時進入中央美術學院,似乎給他的藝術創作帶來一種新語境。
那麼執掌一座美院美術館,張子康到底有怎樣的新方法?又有怎樣的期待?對於這所依託於最高藝術學府的美術館,他又會以怎樣的戰略思路來建立它的學術價值體系?在上任之初,張子康就向雅昌藝術網介紹了他思考。
第一次嘗試學院美術館
雅昌藝術網:恭喜張館長擔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能否首先談一下央美美術館在哪些方面的資源優勢吸引您來到這裡呢?
張子康: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在業界被公認為是學術做得不錯的美術館,實事求是地說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我所理解的美術館,學術是重中之重,學術做不好,美術館就沒有未來。當然,美術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一個點都要做好!央美美術館的最大優勢是專業人才資源的優勢,如果把這個優勢利用好,會在很多方面超越其他美術館。
從今日美術館這樣的民營美術館,到中國美術館,同時我也是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理事,所以對全國的美術館相對來說還算比較了解,但是對於學院美術館還是第一次嘗試。中央美術學院在藝術上、學術上具有前沿性和引領作用,如果做得好肯定能夠放大整個學院的藝術和學術效應。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外景
雅昌藝術網:您所談及的「學術價值」之於央美美術館,該如何理解?
「學術價值」跟「學術」之間很模糊。我們的美術館總是談及學術就會說展覽很學術,而忽略了「學術價值」。對於央美美術館來說,應該挖掘學院的學術價值,並通過美術館放大學院的學術價值,並建立美術館自身的學術價值體系,推動產生社會效應,甚至引起國際性的交流。
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專業化建設。在學術的專業化之外,還包括美術館收藏、展示、教育、宣傳推廣的專業化,還包括空間環境、展陳設計、燈光、物業管理等所有細節的專業化,美術館裡的每一樣東西都應該符合美術館的形象。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美術館展出,如果在別的美術館展示效果更好,那就說明我們的美術館還不夠專業。所以,細節的專業化建設在美術館尤其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很重要,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學生未來對美的認知。如果美術館能夠提供一個最好、最優秀的平臺,那麼從這兒走出去的學生就會站得高,所以學院美術館應該比其他美術館做得更專業。
有一種自己的理想和挑戰自我的想法
雅昌藝術網:一座學院美術館和其他美術館有很多的不同之處,那麼就您個人擔任館長的思考而言,工作方法是不是也有很大不同呢?
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到了不同的機構,只要運營模式不同,就一定會帶來新的挑戰,不可能把原來的經驗模式完全拿來套用。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設想和挑戰自我的想法。
從工作方法而言,我覺得做美術館應該避免「換一任館長就換一個模式」。簡單說,就是不要把「個人」的喜好和自己的藝術創作放到美術館的主體發展中去。學術專家可能會有自己學術上的偏向性,但是不能讓自己的偏向性影響美術館的主體戰略,你的學術觀點只能是美術館整體的一個點。美術館的平臺所容納的不應是單一的學術觀點,而需要更多不同的觀點平等交流,並在交流中放大,讓大家認知,在認知中放大於社會,把真正有學術價值的藝術貢獻於社會,這對於美術館才更有意義。所以說,美術館館長的專業性體現在對美術館的整體認知上!這也體現了美術館學術的民主性!所以做美術館就要針對美術館的專業特性來制定自己的工作準則。
擔任央美美術館館長對我來說最大的一個挑戰並不是我如何去做好一個美術館,而是在原來一個好的美術館的基礎上做得更好。我原來做今日美術館,是從頭挑戰,但是來到央美美術館,最大的任務是如何把原有的美術館的好傳統保留下來,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厚度,所以我想到的整體戰略是:不削弱原有的美術館成果,而是要放大其原有的作用,在放大的過程中推動各方面的體系建設。這是我目前所思考的。
▲董希文百年誕辰紀念展展覽現場
▲破碎與聚合: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
雅昌藝術網:正是因為學院美術館的定位,就註定了它所涉及的藝術是廣泛的。會涉及傳統的經典藝術,此前在王璜生館長的主導之下梳理20世紀的收藏、藝術現象和藝術家個案;同時,央美美術館也會涉及當下的藝術,但是王璜生館長之前在接受採訪時談及:在他任職結束時感覺遺憾的是,央美美術館對於當代藝術的收藏是相對薄弱的,您對此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當代藝術的梳理和建設的確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接下來面臨的工作。我認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做傳統的經典展覽一定要做有品質、有學術質量的展覽,形成自身的展覽體系。尋找經典藝術的另一種可能性,尋找經典藝術中還未被挖掘出來的藝術價值,這是央美美術館對於經典藝術和已經被認可的藝術家要做的工作,也是我們做傳統展覽應該遵照的原則。
央美美術館總體來講還是以現當代藝術的研究與挖掘為主要學術方向,以央美美術館的學術平臺放大於社會,服務於社會,通過對藝術創作的學術價值的推動來體現央美美術館在現當代藝術史中的作用。央美美術館是與今天的藝術家一起成長的美術館。這就決定了央美美術館的特性,那就是學術性、創造性與未來性!
中央美術學院作為國內最高藝術學府,應該代表中國乃至於世界最前沿的藝術和學術,所以美術館也要推動中國藝術與世界最前沿藝術的國際交流。無論我們的文化傳統有多麼深厚,全世界關注的還是今天你為世界所創造的新價值,具有創造力才是最重要的!
▲中央美術學院安迪·沃霍爾藝術展
▲中央美術學院舉行的 隨心而行 肖恩·斯庫利藝術展
雅昌藝術網:那學院美術館在其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同樣的道理,推動當代藝術的美術館的宗旨就是要發現具有獨特性、創造力的藝術,當你發現這種藝術之後,通過學術的梳理和展出,不斷地放大其社會價值,從而去影響文化的長遠發展,進一步推動國家的整體發展。當代藝術的這一重要性在認知上很大程度被忽略了。這裡舉個例子來解釋一下。範迪安院長提及,他和航天研究院的院長談論一個話題——中國航天事業和美國航天事業的差距在哪裡?這位院長說,美國航天事業的研究需要藝術家的參與,在課題研究之始就以藝術為主題進行討論,然後科學家進行深入研究,和藝術家是互動的關係。當下的藝術已經發展到這樣的程度了,不是我們原來純粹的傳統學院派繪畫所能解決的問題了,所以中央美術學院也應該去創造世界最前沿的藝術,這樣的藝術和科技、人類的發展有密切關係。一所世界級的一流美術學院一定和頂級的前沿學術相連,那麼如何連接呢?能夠將這種價值輸送給社會的,最有效、最快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學院美術館。學院美術館應是一個特別開放,並能夠推動創造力發展的系統,而且這種系統是多元的。我想,央美美術館可能會起到領軍作用,在這樣一個平臺之上,我會竭盡全力做好。
▲2017年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展
▲2017年央美美術館展出的城市設計學院畢業生畢業作品
美術館其實面臨的是當下和未來的雙重挑戰
雅昌藝術網:您覺得當下中國的美術館事業還有怎樣值得探討的重要話題?
美術館學術的公正性和商業之間的關係。商業與學術的問題是美國從40、50年代就一直討論的問題,所以美國的美術館體系制定了贊助商、資助人和美術館的關係,那就是贊助商、資助人不介入美術館的學術,以保證學術的質量與公正!
這樣的問題在中國的美術館也應該理透,否則就會影響美術館學術放大的可能性。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一個學術品牌如果要向社會輸送其價值,那麼最為快速,轉播力最強的還是商業,商業在中國當下的發展正在發揮重要的作用。
這是最近我在寫一本關於藝術博物館的書的過程中思考的問題。我發現商業在學術中的支撐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其實很多時候,當我們通過學術無法思考出學術戰略的時候,或許從商業角度思考再從學術角度理解會容易很多。
▲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 第二屆CAFAM未來展
雅昌藝術網:對於您的這一點思考,能否簡單舉例說明一下?
那我們就來談美術館專業性的問題。希克先生的一個法國朋友,擁有全球藝術行業中名列前茅的畫廊,想進入中國藝術市場,就來向我了解70、80年代的藝術家們,他問我有哪家美術館收藏70、80年代藝術家的作品成體系,並在學術上有系統的梳理,我想了一下沒有,可是70、80年代的藝術家卻是當下藝術市場中的重要一代,畫廊在銷售,收藏家在購買。
所以說呈現出來的問題就是,無論國有美術館還是民營美術館,對於這兩代人的藝術收藏體系是缺失的。其實美術館做得好就能給商業正確的導向。理應是建立美術館系統的收藏,讓藏家跟著美術館走,他們就會覺得我的收藏不會貶值,因為他收藏的藝術是美術館需要的,也是全社會需要的。
可是我們再看一下中國目前是誰在主導這些大藏家,可能是佩斯、高古軒這樣的國外畫廊。如果我們的美術館收藏體系很完整,又有推動藝術的學術機制,這樣主導的價值體系就不會貶值,藏家會跟著美術館走。這樣,美術館就對商業產生了導向價值,推動文化和藝術的未來發展,甚至推動科技的發展。
其實美術館面臨的是當下和未來的雙重挑戰。因為美術館要建立的學術價值並非是短期能有商業回報的。建立具有前沿並代表未來的學術,可能需要堅持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甚至更久。比如我們的美術館發掘了新的藝術形式,但是大家看不懂,這就需要好的教育機制,通過學術認知這種藝術的價值,這樣才能夠產生有效的傳播,在社會上放大其作用。這是美術館面臨的未來的挑戰。一家一流的美術館是需要有這樣的挑戰的,我覺得央美美術館有條件建立這樣一個健康的創新機制,這是我認為最值得期待的。
作者:謝慕 劉倩
編輯:張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