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間小路之遊
當我們一行友人以及大學班主任瞿素珍先生(女)遊玩好了「金閣寺」、吃完午飯以後,在參觀遊覽「清水寺」之前,我們又去參觀遊覽了「花間小路」。它的位置就是在「老茶館萬亭」,【備註:「老茶館萬停」它又名「一力亭」。】西側的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而「老茶館萬亭」的位置在「四條大街」向西大約100米左右的地方,整條街道顯得環境清幽、規劃整齊,並排著的都是擋有垂簾的茶屋。
「花間小路」這條道路因為不是很長的緣故,因此,兜一圈外加拍攝照片的時間,頂多也不會超過15分鐘的時間噢!之所以導遊會順便帶領我們去這個地方參觀遊玩,最為主要的原因有其二,其一就是:在這條道路上行走,常常能看到有「日本男女藝伎」出沒,其二就是:這條街道始終都保留著從前木製民居的特色,未曾有絲毫改變。
(二)、清水寺之遊
我們去參觀遊覽的每個旅遊景點,全都是乘坐旅行大巴而去的,這次京都之行的第二站便是「清水寺」了,它的地理位置就在京都東部音羽山的山腰上,之所以在旅遊的行程當中,會去選擇「清水寺」這個景點,行程單上介紹說,遊「清水寺」能看到京都的全貌。
據男性導遊介紹說道:「『清水寺』在1994年的12月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是京都地區最為古老的寺院之一噢,這座寺院始建於『日本寶龜9年』,即公元778年,不單單是日本『平安時代』建築物的代表之一,而且它還具有十分典型的、中國大唐時期的建築風格哩,它曾數次毀於戰火,每燒毀一次都是按照原樣重新去建造的。目前的建築,則是由江戶時代初期,即公元1631年至公元1633年,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按照原來的模樣,重新修建的建築,被日本國及民眾奉為日本的國寶。」……
男性導遊繼續去娓娓道來,說道:「這座寺廟,起先則是從『延鎮上人』在音羽的瀑布上參拜觀音而開始籌建『清水寺』的,到了日本延曆17年時,即公元798年,『坂上田村麻呂』將其改建成為了一座佛殿,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起,這座寺院就成為了『恆武天皇』的敕願寺,與此同時它的香火也是長盛不衰的,這座寺院內主要供奉的就是『主尊觀音像』,在一般情況之下,是不怎麼對外開放的,要每間隔33年的時間,才會對外開放一次,讓大家盡情盡心的參觀遊玩,正是因為是這個樣子噢,因此清水寺還透著一股神秘感,故而,吸引了國內外許多篤信佛教的善男信女們,來此參拜禮佛哩!」……
又據日本國家史料的記載,創建「清水寺」的,還有另外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慈恩大師」。據日本國家的歷史傳說,「慈恩大師」極有可能是我們國家「唐代時期的高僧玄奘」,在日本的第一個弟子,現存的「清水寺」是在公元1633年時由德川家康捐資重新修建的,它原本則是屬於「法相宗」,現在則自立為「大本山北法相宗」。
那麼,「清水寺」這三個字,它又是怎麼由來的呢?!只因為在「清水寺」的寺廟裡面有一汪清水,故而獲得此名。我們一路順著「奧院」的石階緩步慢慢的往下走,就看到了一座「音羽瀑布」,它的清泉被一分為三,而且還是各有各的含義哩,它們分別代表著「長壽」、「健康」與「智慧」,正是因為孕育著三個極其美好的意義,故被廣大佛教信徒視為具有神奇力量,凡經此地的人一定會喝上一口水,據說還可以預防疾病與災厄哩,筆者和眾友人們也喝了幾口山泉水,班主任瞿素珍先生(女)和大哥潘剛還裝了一瓶泉水帶著路上喝。
「清水寺」寺廟的整體佔地面積有13萬平方米,在寺廟內有一座「本堂」,就在「本堂」的前面,還有一座「清水舞臺」,「清水舞臺」是由眾多高約12米的巨型櫸木柱並排支撐起來的,還採用了「懸造式」的建造手法建造起來的,在建造的全過程當中,沒有去使用過一顆卯釘噢,它的地板就鋪有410多塊柏木板,它是一座大型的木造建築,同行的好友當中,文小明先生不單單是最年長者,而且還是學建築出生的,一生都和建築打著交道,他看到了此情此景,不僅是豎起了大拇指,而且還不停地嘖嘖稱讚,為人類的智慧感嘆不已!
男性導遊第二次向大家介紹說道:「『清水舞臺』絕對是日本這個國家國寶級的文物噢,在它的四周被綠樹環抱著,現在正直春暖花開的美好時節,恰好也是『櫻花爛漫』的好時節,它更是『京都』最為著名的賞櫻名所之一,假若是等到秋季時節時,你我再一次來此地參觀遊玩的話,則會呈現出另外一副景象,到了那個時候紅楓颯爽,又成了賞楓勝地,『清水寺』的茶藝,也是名列『京都之首』,每當到了這兩個季節,會有大批的國內外遊客來此參觀遊覽。」……
只因為日本是個狹長的島國的緣故,還因為日本國身處在亞歐板塊的地震帶上,從而造成了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因此在這個國家裡面,絕大部分的建築,基本上都是以木質結構的為主,「本堂」也蓋莫能例外啊,也全部是由木質結構建造而成的,它的地面上也鋪滿了木頭。在「本堂」的正殿裡面,據說還供奉著能夠保佑財運亨通的「十一面千手觀音立像」,還有的就是,凡是去參觀禮佛的時候,是有一個規定的,那就是——必須把鞋子給脫了,筆者和眾友人、班主任瞿素珍先生(女)以及其他遊客們也只能是入鄉隨俗,紛紛一起緊跟著脫去了鞋子,去參觀禮佛的全過程當中,由於遊人如織,當我們禮佛完畢出來時,筆者和幾個好友,一時竟然無法找到自己的鞋子。
除了筆者上面所說到的兩個景點外,在「清水寺」的寺廟裡面,還有七個景點哩,分別就是:「三重塔」、「經堂」、「開山堂」、「轟門」、「朝倉堂」、「西門」和「阿彌陀堂」。就在它們的四周圍,還有建築「仁王門」、「馬駐」、「鐘樓」和「北總門」。
「清水寺的西門」它建於公元1607年,遠遠的望過去,從它的建築外觀上去觀看,其色澤顯得鮮豔靚麗,其雕工顯得極為精巧細緻,整體建築形態呈現出單層八柱,其屋頂則屬於「切妻」式建築。
我們一行友人和先生去參觀遊玩的那一天裡,真可謂是人山人海、遊人如織人來人往哩,參觀遊玩的人群,也是一波緊接著一波。
(三)、對於日本宗教信仰方面的認知
正是因為這次日本之行,讓筆者知曉了日本這個國家,絕大多數的國民,都是屬於多神論者,除了信奉「神道教」、「佛教」和「基督教」,這三個比較大的宗教外,還信奉諸多各式各樣比較小型的宗教派別。總的來說,主要信奉的還是「神道教」和「佛教」。據說「神道教」是日本這個國家自己原創的宗教派別,在日本國家裡面,既信奉本國原創教「神道教」,又「信奉佛教」的人,也不在少數。
正是因為日本人有信奉神道教的習慣,因此在旅遊的各類景點當中,必然會安排一次去神道教的場所參觀瀏覽遊玩噢,這次京都之行的第三站旅遊景點,我們就來到了「八坂神社」,它的日文名字叫做「やさかじんじゃ」,地理位置在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的神社。
據男性導遊的介紹說道:「『八坂神社』是屬於二十二社,舊社格為『官幣大社』,而現在則成為了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在日本這個國家裡面,大約有三千座八坂神社哩,『京都的八坂神社』是日本全國所有八坂神社的總本社,京都人愛稱『八坂神社是祇園さん』,只因為它原來的名字叫做了『祇園神社』、『祇園社』、『祇園感神院』和『袛園天神』,在日本國家歷史上的慶應4年時,即公元1868年,當神與佛分離令後,就把名字修改成為了『八坂神社』,它既是關西地區最最知名的、而且歷史也是最悠久的神社之一。」……
男性導遊又接下去說道:「在日本這個國家裡面,凡是神社的例行祭祀活動,全都被叫做了『袛園祭』,『八坂神社的衹園祭』與『東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並稱為日本國家的三大祭,神社的大殿被日本人一律稱之為「衹園造」,是日本獨有的一種神社建築,在它的舞殿上面還有無數的提燈。所謂的『神社』則是指:崇奉與祭祀神道教中各神靈的社屋,『神社』是日本宗教建築當中,最為古老的一種類型,『八坂神社』是京都香火最旺的神社之一。」……
一次參觀瀏覽遊玩下來,筆者發現了京都「八坂神社」裡面的面積並不是很大噢,來回兜上一圈的時間,就算再怎樣的磨磨蹭蹭,把所有的景點都去遊覽一遍、走上一圈,大概的時間,頂多也就在15分鐘到25分鐘左右就行了。在「八坂神社」的裡面,主要供奉的對象就是——「素盞鳴尊」、「櫛稻田姬」和「八柱御子神」。儘管「八坂神社」的規模是很小,不過,在參觀瀏覽遊玩的全過程當中,筆者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來參觀的遊客還是蠻多的,一波接著一波!
【備註:①文章為作者原創;②各種和文章有關的圖片和各類文字動圖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上;③清水寺門票圖片乃是作者的收藏品,自藏自拍;④感謝原創圖片。】
杜老倌俠客居(陸偉)寫於2017年03月04日星期六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