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天五晚的日本遊當中,在其中就有「大阪市大阪城」。
當筆者獲知要遊覽大阪城以後,首先想到的卻是歌唱家王洛賓整理編曲的一首維吾爾族民歌《大阪城的姑娘》,這首歌曲又名為《馬車夫之歌》,其歌詞就有:大阪城的石路硬又平呀/西瓜大又甜呀/大阪城的姑娘辮子長呀/兩個眼睛真漂亮/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帶著你的嫁妝/帶著你的妹妹/趕著那馬車來……這首歌曲深受國人的喜愛,至今為止依舊還是經久不衰的,有不少歡喜K歌的人,每次去卡拉OK唱K時,也會去點唱這首歌曲。不過,筆者想要說的「大阪城」和這首歌曲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而是日本的古城大阪城。
「大阪城」的地理位置就是在日本大阪市中央區的「大阪城公園」內,它不但是大阪市的諸多名勝旅遊景點之一,而且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並列為日本歷史上的三大名城,它還有另外兩個別名,分別就是「金城」和「錦城」。【備註:筆者查閱了日本歷史資料以後獲知了,「大阪城」在日本的古代則是屬於攝津國東成郡。】在日本國家的歷史上,「大阪城」的歷史也算是比較悠久的,它在日本的古代時期時,尤其是在戰爭當中,就是屬于堅固的城堡,它始建於16世紀末期,17世紀因戰亂而被燒毀了,後幾經復建而成現在的模樣……
男性導遊只給了我們25分鐘至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參觀遊覽大阪城,我們在參觀遊覽大阪城的時候,天空中淅瀝譁啦的下著中雨,我們只能是一邊撐著傘,一邊在雨中漫步參觀遊覽了整座大阪城。
參觀遊玩日本大阪城公園是完完全全免費的,也是不要去支付一丁點錢的。在大阪城內有一個佔地約6萬平方米左右的草坪公園,男性導遊說道,特別是每每到了春天櫻花盛開的時節,來賞花的遊人真的可以說是絡繹不絕,由於我們來到的時候,時間還稍稍的早了一點,櫻花還沒有盛開,如若是再晚來半個月左右就好了,因為是早來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故而只能是看到鬱鬱蔥蔥的樹木蒼勁的松柏。
在大阪城公園的外圍有道護城河,也是它的第一道護城河,日本國家的民眾把「護城河」通常叫做「外堀」或「外濠」。這個「堀」字的中文發音為「窟」,日語念做「ほり」,是護城河的意思。
在大阪城公園的城牆上面還有一種名字叫做「把角」的建築,在日本這個國家裡面的民眾,通常會把「把角」的建築叫做了「櫓」,它有點類似「我國古代建築的角樓」,它有防禦和瞭望的作用。
筆者粗略的去觀查了一下,大阪城現在保存有五個門,有些門和櫓還是江戶時代留下來的,遊客進入內城大多走的是「櫻門」。在「櫻門」的兩側是有「內堀」,在「內堀」的裡面是沒有一滴水的,在裡面我們只能去看到一年四季都是鬱鬱蔥蔥的小草。據男性導遊介紹說道:「原本在『內堀』的裡面,曾經也是有水的,由於歷史等綜合因素的原因,從而造成了『內堀』裡面的水全部給乾涸掉了。日本這個國家把『沒有水的內堀叫做壕』,若是有水的則叫做『濠』。」
在整座大阪城的公園裡面,但凡是「內堀」環繞的部分都被叫做了「本丸」,在「本丸」的裡面,既是最最高的、最最核心的,也是最具有標誌性的建築物,恐怕還是要數「天守閣」了,遠遠的抬頭向上望去,給人的一種感覺就是氣勢大氣雄偉,在它的地基部分,則是採用了石頭高高壘積而成的,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石頭,全部都是巨大的石頭,據說是花了三年時間建造而成的,就在這三年的時間裡面,一共去動用了數十萬名的勞工,全都是依靠十萬勞工辛勤的汗水和血汗建造而成的,現在在其內部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座歷史博物館。唯有觀看「天守閣」的時候,是需要支付費用的,算下來人民幣也只有25元。男性導遊建議我們不要再去攀登遊玩什麼「天守閣」了,只因為是時間不夠的緣故,攀登遊玩「天守閣」的話,即便是走馬觀花的去走走看看,起碼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遊覽大阪城的時候,唯有楊家(日為)等幾位少數友人執意要去參觀遊玩「天守閣」……雖然筆者和眾多友人都沒有去攀登遊玩「天守閣」,但是在「天守閣」的外面,筆者和一幫友人們,遠近高低各去拍攝了好幾張照片。
我們去「天守閣」參觀遊玩的時候,還據男性導遊簡單的介紹說道:「現如今你們所看到的大阪城,在1931年由民間集資重新建造,而且還基本上保留原來的樣子,它的外觀看上去好像只有5層,其實並非是如此,在它的內部有8層,它的高度達到了54.8米,它的7層以下為各式各樣的資料館,在它的8層則是它的『瞭望臺』,這座『瞭望臺』在日本國家的古代時期,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偵查敵情的,在最高處觀看是否有敵人來進攻『天守閣』,一旦有敵人來進攻『天守閣』,就可以通過『瞭望臺』及時的發出警報。在城牆的四周都是建有護城河的,在護城河的附近,還有風景秀麗的庭園和亭臺樓閣,漫步河邊,奇花異卉,滿目青翠,富有詩情畫意。」……
導遊為什麼會安排我們去參觀遊玩「天守閣」呢?!筆者和一眾友人們都一致的去認為,緣由有其二,其一就是:和我們曾經在歷史課上學過的日本歷史人物「豐臣秀吉」有著莫大的關係;其二就是:「天守閣」在日本國家歷史上的「桃山時代」時,是「豐臣秀吉」居住的城,而且這座城在初期的時候也是由「豐臣秀吉」建造起來的;後來德川家康以兩次「大坂之役」,即「冬之陣和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族,從此以後就成為德川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
既然是說到了「豐臣秀吉」,不得不簡單的介紹一下其人了。據筆者查閱到的日本歷史資料以後知曉了,他的日語名字為「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他最初的名字為「藤吉郎」,生於1536年,卒於1598年9月18日,他的出生地在日本尾張國愛知郡中村,就是現如今的愛知縣名古屋市中村區,在日本古代的「戰國時代」和「安土桃山時代」時是一個十分有名氣的人,而且還是這兩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其本人是率先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了日本的戰國時代的三傑之一。他經歷了「本能寺」之變以後,就成為了「織田信長」實質性的接班人,去發動了「小田原之戰」,並統一了整個日本。自統一了日本以後,因為想建立亞洲大帝國而出兵朝鮮,遭到明軍與朝鮮雙重抵抗,遂與明朝和談。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於伏見城,享年63歲……
距離「天守閣」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座「大阪城歷史博物館」,它最初是開放於2001年,裡面展現了日本國家四個時代的各類歷史文物,從日本國家古代一直要述說展現到現代。這座博物館的外觀為了配合「天守閣」的緣故,還為了和「天守閣」保持高度的一致,其建築也是採用石頭修築而成的。我們一行友人當中,也有不乏懂行在行的人,譬如說:好友楊家(日為)就說道:「如若要去全面的了解『大阪城』的全部歷史,『大阪城博物館』的確值得去一觀,可惜的就是時間也給的太短、太急促了,光光參觀遊玩『大阪城歷史博物館』起碼也需要一天的時間哩!」也同樣是時間不夠的緣故,筆者和大哥文小明等友人們,都覺得這座博物館蠻有特點的,也去拍攝了幾張照片。
外出旅遊也好,和親朋好友歡聚一堂也罷,若是在外面,而不是在家裡的話,最難以去承受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如廁難,一旦碰到了如廁難的問題,又會逼著自己儘量少喝點水,在出行之前,還要儘自己最大的可能,把大小便都給解決排除乾淨了。不過,由於事先男性導遊已經介紹說過了,去日本任何一個地方旅遊遊玩,既不必去擔心水喝的多,也不必去擔心如廁問題,到處都有如廁的地方。
的確是這個樣子,當我們在參觀遊玩「大阪城公園內的大阪城」時,就去如廁了一次,連著好幾天筆者還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日本的洗手間也是會區分出三六九等的,既有老式洗手間,也有現代化的洗手間;既有嶄新的洗手間,也有老舊的洗手間,不管是何種類型的洗手間,它總能保持乾乾淨淨,而且還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異味和臭味,也是看不到蒼蠅蚊子臭蟲滿天飛舞的!在「大阪城公園內的大阪城」,其裡面的洗手間就是老式的、老舊的洗手間,在男士大便的地方,還是蹲坑式的,而且還是為了配合大阪這座古城,採用石塊修築起來的洗手間,在裡面也沒有什麼現代化的設施,原先這裡也是沒有什麼洗手間的,這座洗手間還是為了配合旅遊,另外去加蓋出來的。儘管是這個樣子,筆者和最年長者友人文小明大哥一起去如廁的時候,在整個過程當中,未曾聞到過一絲一毫的異味和臭味,裡面同樣也是乾乾淨淨的,而且還有服務人員時不時的在裡面打掃著衛生,文大哥也為乾乾淨淨、沒有異味的老式洗手間,豎起了大拇指嘖嘖稱讚,他還說到了,如果是在我們國家,還如若像這樣老式、老舊的洗手間,蒼蠅蚊子臭蟲必然要去滿天飛舞,不感到臭氣燻天才怪呢!……
【備註:①文章為作者原創;②各種日本大阪圖片、大阪城公園圖片、大阪城博物館圖片和各類文字動圖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上;③感謝原創圖片。】
杜老倌俠客居(陸偉)寫於2017年04月19日星期三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