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後,群眾代表繼續和政協委員展開討論
30多位熱心群眾代表與8位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面對面交流
本報1月9日訊 在省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山西晚報直通兩會」再次啟程,走進社區、搭建橋梁。今日上午,室外寒風呼嘯,太原市海邊街社區會議室內卻是暖意融融。「2014山西晚報直通兩會」座談會正在這裡進行,本報邀請的8位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與30多位熱心群眾代表面對面,代表委員們傾聽民意、收集民情。
上午8時30分,距離座談會開始還有半個小時,一些群眾代表已經來到現場。來自尖草坪區的王軍勝專門帶來了筆記本電腦,想要通過表述和電腦演示相結合的方式,提出建議。81歲的青年東街住戶賀生德,一進門就掏出了自己提前準備好的發言稿開始修改。
聽到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要來聽大伙兒提建議,不少得到消息的社區居民也趕到現場。省人大代表滑紅霞一進門,幾名群眾代表立刻圍過來爭先發言。「原先覺得代表委員離我們很遠,沒想到今天能面對面說話,覺得挺貼心的。」居民張紅麗表示,每年兩會都會關注新聞報導,也知道代表委員都會在建議和提案中關注基層百姓,但這麼近距離地反映問題還是第一次。
9時整,座談會開始,退休高級工程師劉天蘭第一個舉起手示意要發言。現場,她提出的收入分配公平化,政府應提高退休中級職稱工程師待遇問題引起大家熱烈討論。海邊街居民劉林林發言時也表示,政府應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行業間收入差距、同部門上下級之間收入差距,激發更多基層職工工作熱情。
教育話題成了現場的焦點。退休幹部高巧慧反映,因為每天照顧正在上小學、初中的孫子、外孫,孩子們經常寫作業到晚上十來點,希望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重點關注學生減負。來自西山礦務局的武月珍先生,則希望教育部門能為教師也減負,少一些理論考證,讓教師把更多精力用在教學上。在教育培訓機構上班的郭建斌也表示,工作原因自己需要經常輔導培訓班學生寫作業到十來點,學生確實該再減負。
城市環境衛生能否更好些、希望「一元菜」品種更加豐富、政府出臺更多惠民舉措、大學生就業需要全社會來支持……群眾代表提出的問題和建議,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代表委員邊聽邊就細節詳細詢問、點評,現場交流氣氛非常熱烈。
座談會現場,3位苯丙酮尿症患兒的家長反映的問題,讓在場所有人感到揪心。苯丙酮尿症患兒被稱為「不食人間煙火的精靈」,他們需要吃特殊的人工合成食物,高昂的費用給家庭帶來了沉重負擔。「這類孩子能否納入民政低保補助?政府部門能不能為他們提供公益康復治療救助?」幾位家長真誠的講述,以及期待的神情,讓在場每個人為之動容。
座談會到12點結束,代表委員們沒顧上吃飯,直奔學校看望苯丙酮尿症患兒,一場現場調研隨即展開。
嘉賓名單
趙東會 省人大代表、太原市尖草坪區司法局滙豐街道辦事處司法所所長
胡貴雲 省人大代表、太原市迎澤區廟前街道辦事處海邊街社區主任
滑紅霞 省人大代表、太原幼兒師範學校教育心理科科長、省學前教育學會副會長
張 恆 省人大代表、清徐縣徐溝鎮南內道村村委委員
吉宏明 省政協委員、山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謝 剛 省政協委員、太原理工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王 雲 省政協委員、山西省社科院科研組織處副處長
陳 慧 省政協委員、山西中立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拍賣師
分鏡頭
針對城市垃圾桶八旬老人提建議
身穿藏藍色外套的賀生德,從進了會議室,就一直低頭寫寫畫畫。「我是青年東街19號院的居民,有個關於城市垃圾桶的建議。」賀生德的發言直奔主題。
今年81歲的賀生德,是現場最年長的一位群眾代表。在看到本報發布「直通兩會」活動徵集消息後,他立刻撥打本報熱線電話報名,他說,「現在很多道路上都放著大型垃圾桶,但經常是桶裡空著,桶外卻堆滿了垃圾,夏天臭氣燻天,冬天垃圾滿地,這讓我們的城市形象大打折扣。」
因賀生德年歲已高,而且開會場地距他家又比較遠,記者擔心他的身體是否吃得消,但他說,「沒關係,我身體硬朗得很,關注城市發展、人人有責,我一定要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說說我們的城市環境問題。」
9日上午,賀生德帶著他的建議準時趕到會場,並向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詳細闡述了自己關於城市環境衛生問題的看法和建議,他建議,以後在建小區時,要把垃圾堆放點也規劃在內,專門設計一個垃圾站,或者把巨大的垃圾桶搬遷到隱蔽的地方,同時,還應該有專人巡視,及時遏制不文明現象。
蜜月新郎談「房奴」建議多蓋小戶型
「我1月3日剛結婚,接到通知的時候我還在老家,今天專程趕來參會。」9日上午,來自清徐的郭建斌說,希望政府能夠加強調控,讓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商品房再多一些,滿足年輕人的需求。
郭建斌結婚沒幾天,還穿著淡粉色襯衫。他從事教育工作,是個「點子王」。2013年11月,本報獨家與省政協提案委員會聯合開展提案線索徵集活動時,郭建斌撰寫了11條涉及教育、住房、交通、城建、環保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建議,遞交到本報,因此被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工作人員親切地成為「民間提案大王」。
在座談會現場,郭建斌說,「我是典型的80後,面臨著結婚、買房、工作等問題,特別是住房問題。在認識我媳婦之前,我參加過很多相親活動,自己還去過一些婚介所,但是沒見一個,對方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買房。但是現在的房子越蓋越大,小戶型少之又少,小的買不到,大的又買不起,所以我們這些人結婚都快成了問題。」郭建斌說,在他身邊,先買房後結婚的例子很多,小戶型房屋更是供不應求,所以他建議政府部門應多建50—70平方米的小戶型,而且可以貸款,這樣也能減輕家裡父母壓力。
花絮
怕找不著誤了開會群眾代表提前探路
居住在太原市小東門附近的楊女士,是撥打本報熱線電話報名參加此次活動的,得知自己可以參加活動時,她非常激動。由於擔心自己找不著地方,楊女士在詳細詢問了活動地址後,特意提前一天趕過去探路。
9日上午8時45分,楊女士輕車熟路走進活動會議室,她是第3位到達的讀者。楊女士說,她住在小東門,騎電動車來這裡需要30多分鐘,幸好提前探過路,要不然,送兒子上學後再趕來找路,一定會遲到。
外地讀者建議不少本報捎給代表委員
報名參加此次活動的熱心群眾,有很多是外地的,因為趕不到現場,本報記者決定將他們反映的問題整理後,在現場遞交給代表和委員。
晉城市一煤業集團的煤礦職工張先生,2008年檢查出塵肺病,一期七級傷殘,之後繼續工作,2012年單位普查時,達到了二期四級傷殘,按照規定離崗,並保留勞動關係,但傷殘待遇沒有按2012年的標準結算,而是按2008年的標準,他認為這很不合理。
此外,還有一些讀者反映農村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從上幼兒園開始,家長就得送孩子到附近的村子,上初中就更不方便了。讀者希望,將社會優質資源向偏遠村莊轉移。
活動現場,代表委員們對這些來自基層的聲音非常重視,「有的問題很有代表性,我們之後會進行詳細調研,形成合理化建議後,爭取帶到會上,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促進問題的解決。」省人大代表趙東會說。
連結
2011年,「山西晚報直通兩會」首次啟程,邀請16名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分兩次走進社區,與百姓直接面對面,共收集到交通、大學生暑期打工遭遇惡意欠薪、貧困生救助、網吧管理等30多個民生話題,其中,大學生暑期打工遭遇惡意欠薪等多個問題,受到代表委員重視,形成建議、提案後帶上兩會。
4年來,共有56位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受 「山西晚報直通兩會」之邀,下基層進社區,與百姓面對面交流,徵集民意,共話民生,其中反映的不少問題,都被代表委員們寫進了自己向大會提交的建議和提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