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民歌新秀—記定邊「榆林市陝北民歌十大歌手」 張秀田

2020-12-17 榆林視線

延長石油定邊採油廠文工團獨唱演員張秀田,是出生在定邊縣白於山區腹地的女孩兒。近年來,在各種文藝比賽活動中頻頻獲獎。2016年10月獲「榆林市陝北民歌十大歌手」稱號,被鄉親們親切的稱為飛出大山的「金鳳凰」。那麼,一個小女孩是怎樣拼搏?她是怎樣走出家鄉的?又有哪些與同時代女孩子的不同經歷呢?

----- 作者題記

苦難的童年

1993年9月7日下午,在定邊縣白灣子鎮張山村檸條灣的山梁上,年輕的陝北小媳婦李月霞看著漫山遍野深秋景色,挺著大大的肚子又一次彎下腰,收割起蕎麥。這裡是貧困的白於山腹地,陝北最高峰魏梁距這兒十來裡地,檸條灣村是一個有3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山大溝深,老一輩的農民都認為他們這裡比魏梁的山頭高。可見檸條灣也是很高的。這時正在收割蕎麥的李月霞突然感到腹痛難忍。她清楚這第二個孩子要出生了。她馬上喊來丈夫張立成攙扶她回家。回到老張家的農家大院自己的那孔土窯洞一個小時後,窯洞裡傳來一陣嘹亮嬰兒啼哭聲。

看了一眼是個女孩後,李月霞想:養的還可心:一兒一女。孩子滿月後,張立成把女兒抱到父親的窯裡,老農民張鵬忠看著小孫女毛茸茸的大眼睛說:好了,這娃娃就叫「毛眼兒」。從此,這個小姑娘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兒。

白灣子檸條灣山大溝深,山梁土地貧瘠,雖然每個人有十多畝地,但是張立成一家日子過的還是捉襟見肘。好在他雖然沒讀多少書,但人很聰明。莊鄰院舍有小四輪拖拉機,三輪車,一但壞了他就湊在旁邊琢磨是什麼原因。趕集時湊在鎮子的農機修理部給人家師傅幫忙,問這問那。半年後,小三輪、四輪拖拉機一般的故障,他都可以解決。就這樣,在小毛眼兒五歲時,張立成帶著老婆孩子搬遷至縣城邊的集鎮,租了兩間門面房,開起了「電焊農機修理」門市部。生意紅紅火火。不久,便買了宅基地,打算過兩年蓋房子。

誰料,到集鎮的第三年,1998年正月十一,一家人還沉浸在新年的歡樂中,李月霞和兩個孩子卻面臨了一個無法接受的事實:33歲的張立成到建築工地為焊陽臺護欄,從二樓墜下,頸椎骨折身亡。

這一年,毛眼兒七歲,取大名張秀田,剛剛到上學年齡,官名起好才準備讀書呢。小小的張秀田與家人埋葬父親後不久,回到大山深處的檸條灣居住。看著張秀田,母親李月霞只好讓比張秀田大四歲的哥哥張敬文帶著她去學校混。因為,沒有給她報名。

這年春天,張秀田母親李月霞,在大伯、小叔子的幫助下種了60畝莊稼。每到禮拜天,張秀田和哥哥幫母親幹農活,一家人要生活,父親去世了,不在土裡刨食還有什麼辦法?這時候,母親就是家裡的頂梁柱。什麼活都得幹。看著不到三十的母親,竟然有了一縷白髮,她幼小的心靈,痛苦的默默流淚。只想幫母親多幹一點。眼看著到了秋天,就要收秋,挖洋芋。好在父親還留下一輛三輪車,那時的三輪車沒有電馬達起動,都要用手搖才能起動。這一天早晨,也許天氣冷,李月霞在搖三輪車時,被搖把反彈把右臂打裂縫。 看著地裡的莊稼,一家三口,以淚洗面。張秀田外祖父眼看守寡的女兒,帶著一雙兒女,無法正常生活,強行給女兒招了一個上門女婿---姬塬人魯義山。魯義山弟兄多,家庭極度貧困,打了半輩子零工,也打了半輩子光棍,年近四十了沒有成過家。但是他有一身力氣。到張秀田家扛起了大梁。

由於張立成在世時,他們是住在父親的院子裡,現在他們又有了一個新家庭。他們只有搬出去住。借了鄰居柳姓人家的兩間土房子暫住。一年後,張秀田一家又搬遷到姬塬魯背山居住。張秀田從張山村小學轉換到魯背山村小學讀書。這時,張秀田母親李月霞懷孕了。雖然魯義山是初婚,但他們已經有了張秀田姊妹倆,計劃生育政策規定:任何條件都不允許生三胎。於是因為這個原因,張秀田又成了東躲西藏的「超生遊擊隊」的一員。先後到寧夏的鹽池縣等地,小學也是經常變換。

唱歌是她的愛好

儘管張秀田小學沒有完整的讀過,顛沛流離的生活,讓她讀過三次三年級。雖然,常常思念父親,雖然繼父常常因為酒醉後和母親吵架。苦悶的張秀田每到野外就放聲歌唱。

每當唱歌,她發現自己的歌聲很好聽。她幾次發現她在樹園子裡唱歌,仿佛聲音更好聽。所以她特別喜歡在園子裡唱。當然這種情況在溝畔、水窖沿邊都有這個效果。她就把這些地方當做她的留聲機、她的擴音器,她的舞臺。

不停地唱歌,不斷地學歌,小小的張秀田漸漸地成為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們節日、宴會,結婚喜事上的「歌唱家」。大家高聲叫到:毛眼兒.....秀秀.....秀田.....唱一個歌。然後是鼓掌聲。讓小秀田特別開心的是過年。過年時候,長輩們喝著米酒讓她唱歌,他們就給壓歲錢。有時一首歌唱下來能收十幾塊錢,看著母親高興的面容,她慶幸她可以自己掙學費。她暗下決心:我一定好好唱歌,讓媽媽高興。

2006年,13歲的張秀田到白灣子鎮中學讀書。由於小學基礎沒打好,她讀中學就特別吃力。但她是學校裡的文藝尖子學生。能歌善舞,所有活動都有她的歌聲。她一直是班裡的文藝委員,初一時,學校組織演講比賽。學校劃定範圍,讓學生自己寫演講稿,她花幾天時間,自己寫好演講詞,不停的背誦。回到家裡對著衣柜上的鏡子,反覆觀察練習。演講比賽開始後,站在臺上,她看見黑壓壓的人群,她沒有驚慌,反而有種興奮和激動更有一種沉穩。她充滿激情口齒伶俐地演講完,臺下突然爆發出疾風驟雨般的掌聲,她高興地流下熱淚。她那時就明白了,她的生活在舞臺。當然,她獲得演講比賽第一名。

2007年12月,縣上組織「唱紅三邊民歌大賽」,要求各鄉鎮,中學積極選派代表選手參加。14歲的張秀田代表白灣子鎮、學校和音樂老師參加比賽。這是張秀田第一次走上縣上的舞臺。小秀田一曲《南泥灣》贏得陣陣掌聲,她獲得了優秀獎。上初二時,榆林市組織「首屆陝北民歌大賽」。共青團定邊縣委組織參賽。張秀田雖然是在校學生,但是,她和其他三名選手參加比賽。依然代表34萬定邊人民站在榆林的舞臺上。15歲張秀田憑著堅實的基礎,一曲《山丹丹開花紅豔豔》,使她衝入決賽。15歲的學生的她最終獲得優秀獎。

用歌聲回報社會

歲月,在白於山腹地的白灣子鎮中學慢慢的流逝著,張秀田在緊張的學習和唱歌中度過。

2008年,由陝西省洪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定邊縣東鑫金貿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趙國強影視文化傳播工作室聯合出品的大型院線電影《我是外星人》在定邊拍攝。白灣子鎮中學是其中的一個攝影點。張秀田高興地作為群眾演員參加拍攝。這時,作為出品單位的負責人呂棟總經理到學校了解拍攝情況。校長姚永春看到張秀田的家庭困難情況,又怕一個具有文藝天賦的學生埋沒在茫茫的白於山溝裡,極力向呂棟總經理推薦,希望呂總能夠出資培養張秀田。呂棟了解了小秀田的情況後表示:張秀田上藝校的學雜費由他出資。當即呂棟把8萬元打到學校。由校長姚永春掌控。這一年 ,張秀田初中畢業她考上了陝西藝術職業學院,從事聲樂專業學習,師從陳雙雙老師和袁世平教授。

每到開學,張秀田就到白灣子鎮中學找校長姚永春「領」學雜費。在三年學習中,張秀田每次拿到這筆錢時,她內心都極不平靜。她深深地感激姚校長,感激呂棟叔叔。不是他們,她也許就走不出白於山,她不會有這麼多這麼大的舞臺。是,雖然父親去世了,雖然她有繼父,她有母親。但是他們是那樣的無力。他們一次拿不出幾萬元,她不會報怨他們。她只有感恩,感恩好人,感謝好社會,感恩新時代!感謝,只有好好學習,只有好好唱歌。只有以飽滿的激情放歌新時代!當然,張秀田在學習之餘,要回家幫助母親幹農活,常常東山日頭背在西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使她沒有忘記她是農民的女兒。因此她的為人就脫離不了質樸。質樸的為人,質樸的行事方式,質樸的舞台風格。不管面對什麼人,她永遠是微笑。她小時候因為家庭貧困,她接受了愛心人士的資助才上了專業學校,她初步學成歸來,她用歌聲回報家鄉父老。她參加過「陝北力量孝行天下定邊團隊」、「王澤愛心公益團隊」多次到部隊、學校、敬老院、孤兒學校、下鄉慰問孤寡老人義務演出。受到了大家熱烈歡迎。

畢業後,她回到定邊,繼續在補習班學習文化課。準備繼續深造。可沒有生活來源,弟弟還上學,於是她參加婚慶公司的演出。掙點錢養活自己,並維持學習和參加比賽。

幸好,在她的生活中常常遇見好人。2013年6月,和她一個村的、在定邊採油廠工作的付佔軍得知她的情況後,到採油廠文工團問他們需不需要唱歌演員。文工團領導叫她去唱支歌。一首《東方紅》令在場的人為之動情。人家說你明天來吧。她不明就裡,就明天去上班。

2013年7月,「榆林市第x屆青年歌手大賽」舉行。張秀田代表定邊參加了比賽。獲得民族組第三名;2016年參加 「榆林市老榆林杯陝北民歌大賽定邊賽區」 比賽,獲得第一名; 10月份到榆林參加「榆林市老榆林杯陝北民歌大賽」十大民歌手稱號 ;2017年8份在西安參加「陝西省第三屆陝北民歌大賽》獲得三等獎;2017年12月在香港參加「六國華語金紫荊花獎」獲得金獎。2018年11月4日,在西安參加「延長石油好聲音」歌手大賽原生態組一等獎。

張秀田的成功是先天的條件、恩人的幫助、後天的努力才有了的成功。她說:今後我要感謝恩人,感恩社會。我還很年輕,雖然現在獲得了一些獎勵。但我還要努力學習,我是白於山區的女兒,我要用我的歌回報社會,用我的歌聲回報善良勤勞的定邊人民。(作者 甄之劍 張鸚)

相關焦點

  • 陝北民歌總是情——記陝北民歌新秀蘇文
    ■文/張娜 廣袤厚重的陝北黃土地,生發出優美的陝北民歌,滋養著優秀的民歌手。如果說七十年前陝北民歌曾經輝煌,那麼今天的陝北民歌又是一番新景象。陝北民歌與陝北民歌歌手,相輔相成,層出不窮,星光燦爛。蘇文,就是陝北民歌繁星中的一顆耀眼的新星。
  • 走西口 | 張麗演唱·陝北民歌第508期
    畢業於陝西省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陝北民歌班》,師從於李亞東老師。陝西省陝北民歌研究會會員。年代表西安音樂學院赴北京國家大劇院參加《信天遊永世唱不完》主題交流音樂會2016至2018年先後代表西安音樂學院赴上海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學院參加《信天遊永世唱不完》主題交流音樂會2016年被學院評為《五四優秀青年》2017年榮獲第六屆陝西音樂獎-陝北民歌大賽十大歌手
  • 高俊梅:陝北民俗下的陝北民歌 | 觀點
    ▲題圖:劉武宏 彩墨畫作品《陝北窯洞》文 高俊梅陝北民歌正像陝北的窯洞文化一樣,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傳承。然而要了解陝北民歌,還得要了解陝北的民俗文化,是陝北的民間風俗創造出了獨特的陝北民歌。二、陝北民俗下的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與陝北民俗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映襯。
  • 如何將陝北民歌發揚光大?
    總之,陝北民歌雖然為原生態唱法,但並不代表陝北民歌演唱時氣息運用無章可循,氣息依舊要講究科學地發聲方法,採用胸腹式聯合呼吸來支撐歌唱的狀態,從而在演唱陝北民歌時才能做到遊刃有餘。陝北民歌演唱通常十分具有穿透力,聲音高亢而嘹亮,從而形成了陝北民歌中最為有演唱特點的部分。
  • 陝北民歌王子溫建林新歌《我家在陝北》唱出最美的黃土高原
    日前,有陝北民歌王子之稱的歌手溫建林發行了單曲《我家在陝北》,用鮮活通俗的歌詞、亮麗的激情熱情洋溢地讚美了家鄉的地饒物豐、文化歷史悠久。作為陝北代表性的民歌歌手之一,一直以來溫建林都對家鄉充滿感情,讚美思念家鄉的作品多不勝數,可以說是陝北民歌流行文化傳播的代表之一,通過溫建林的作品,全國各地的人民都或多或少的對陝北這片黃土地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以往的作品相比,《我家在陝北》的詞曲更熱情奔放,直接的表達出了對陝北的熱愛和讚美,算是一個新的嘗試。
  • 陝北民歌《淚蛋蛋掉在酒杯杯裡》歌曲背後的感人故事
    陝北民歌是陝北地區的傳統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遊、小調三類。這些自成體裁又各具特點的傳統民歌,都從各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唱出了陝北人民的苦樂和愛憎,並且當社會制度根本改變的時候,民歌的內容和形式也隨著發生變化,表現了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使各種體裁具有了新的意義。
  • 打酸棗 | 蘇文演唱·陝北民歌第506期
    2017年榮獲第三屆陝北民歌大賽「十大民歌手」稱號和一等獎;參加安徽衛視《耳畔中國》欄目;同年參加廣西衛視、陝西衛視、新疆衛視、甘肅衛視、寧夏衛視、青海衛視聯合舉辦的《絲路春晚》。蘇文演唱的陝北民歌《一對對鴛鴦水上漂》在第十屆香港世界「金紫荊花獎」六國華語歌唱大賽中獲得最高獎。
  • 7月12日來甘谷驛聽陝北民歌 賞百畝荷花
    第一屆民歌大賽助興藝術家白明理第一屆民歌大賽助興歌手賀東第一屆民歌大賽助興歌手蘇文第一屆民歌大賽助興歌手杜玉富、王霞第二屆民歌大賽助興歌手孫秸第二屆民歌大賽助興歌手劉美玉第二屆民歌大賽助興歌手卜曉剛>第二屆民歌大賽助興歌手阿輝第三屆民歌大賽助興歌手白哲第三屆民歌大賽助興歌手李哲為了讓留守在村裡和出門在外的人們感受當年的鄉村文化和發揚現代的文化精神。
  • 資訊丨美美的歌——高美美陝北民歌獨唱音樂會即將上演!
    陝北民歌大舞臺主辦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協辦陝北民歌大舞臺中國音樂家協會陝北民歌研究會會員。從小喜歡陝北民歌,心靈深處對陝北這方熱土及陝北民歌有著獨特的理解和深沉的愛,夢想用自己的歌聲唱出陝北人的情懷,唱出黃土地的心聲。
  • 陝北民歌中妹妹的「眼眉兒」|民歌與文化第2期
    這麼好個妹妹見不上面|任思諭02:42來自陝北民歌「眉」和「眼」是最能體現情思的所在,在上述的陝北民歌歌詞中,透過眉眼,我們能看到清雅真純的女子的形貌,體會她們的心境。這沿襲了古人用眉眼寫女性情感的傳統。歐陽修《訴衷情·眉意》:「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 溫建林EP《樹梢上的月亮》領略陝北民歌不同風情
    從翻唱到原創,陝北民歌王子溫建林一步一個腳印紮根在本土音樂中,不斷發行新作品的他在這個金秋再次推出了EP,收錄了《樹梢上的月亮》和《我愛唱東方紅》兩首歌曲,讓我們再次領略到了陝北音樂的魅力。
  • 《中國好家庭》現場驚現英語版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譯成英語 創意教學大獲好評  來自延安的文世龍是一名英語老師。文老師把陝北民歌翻譯成英語,用唱的方式教學生學英語,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自從用這種創意教學之後,學生愛學了,連其他班的學生都經常來蹭課。文老師還帶著自己用英語演唱的陝北民歌進行國際文化交流。
  • 窯洞、秧歌、民歌,這些特色的陝北風情,真讓人流連忘返
    說起陝北的風情,相信很多人的腦海裡就會出現陝西的特色窯洞,紅火的秧歌,能夠反映出勞動人民生活的陝北民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位於黃土高原上一個屹立不倒的城市——陝西。要想了解一個城市,首先要從這個城市的文化說起,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陝北的風情。說些陝北首先映入腦海的便是那一個個黃土窯洞,作為黃土高原的特色民居,它具有中國特色的鄉土氣息,他是黃土高原的產物,更是陝北人民的勞動結晶。
  • 漂在西安的陝北民歌手
    參加農歌會之前,蘇文捏了一個泥塑,表達自己必勝信念在目前陝北老年民歌手相繼離世,在世名藝人稀如辰星,中年歌手青黃不接,出現嚴重斷層,青年歌手城市化嚴重,逐漸趨向變異的當下,陝北民歌和他的歌者的命運不得不讓我們開始擔憂
  • 《中國好家庭》延安老師獻唱英語版陝北民歌
    ­  嘉賓獻唱陝北民歌­  騰訊娛樂訊 本周日晚遼寧衛視《中國好家庭》又迎來兩組特別的家庭,一組是來自祖國最南端三沙市的李湛忠一家,一組是來自革命聖地延安的文世龍一家。兩個家庭都是教師家庭,但是他們的教學方式跟傳統教學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想知道兩位老師是用什麼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嗎?今晚21:10 遼寧衛視《中國好家庭》將一一為你揭曉。
  • 不去陝北也能聽民歌?這個國慶最炫旅遊攻略教你玩轉西安白鹿倉
    文/23著名的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刨洋芋》、《走西口》等作品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羊皮襖、白頭巾的典型陝北傳統服飾更是深入人心。十一國慶期間,在西安也能聽到正宗的陝北民歌啦!白鹿倉2020國慶超級綜藝演出盛典在今秋正式開啟,特邀中國民歌大會歌手卜曉剛為遊客帶來了悅耳的陝北民歌,為人們的快樂添油加火。
  • 原汁原味的陝北民歌特別好聽,就是有點費煙,來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其中陝北插隊那部分,讓我印象最深刻,因為陝北民歌多次以原生態藝術的姿態出現。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從這些歌謠中可以發現現在的陝北民歌和先秦民歌歌詠相承,說陝北民歌源於《詩經》之國風也不為過,不過陝北民歌表現得更加接地氣。現存的沒有詞的《踩場歌》真正是古老時代的歌,它應該起源於牛踩場的年代,比如戰國時期。
  • 陝北民歌和晉北美食 - 山西晚報數字報
    陝北民歌是陝北人用攔羊嗓子喊出的山野之聲,樸實豪邁,節奏自由,唱腔裡透露著黃土高坡風沙的蒼涼,其中信天遊最有特色。晉北美食造型獨特,好吃耐餓。炸油糕、羊雜碎、手把肉、大燴菜、刀削麵等傳統風味小吃,最為流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陝北和晉北山水相連,環境相似。陝北的信天遊,晉北的山曲,內蒙古的爬山調,沒有明確的界限。
  • 陝北新創民謠《再不讓哥哥出門了》演唱:馬田子
    這兩年間,馬田子從剛進校門,到即將畢業,演唱技巧日益純熟,演出經曆日益豐富;這兩年間,她主演了大型陝北情景歌舞劇《黃河歌謠》,她參加比賽獲得了「陝北十大民歌手」的稱號;這兩年間,她從一個懷揣夢想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堅定自信的歌者,歌她所想,唱她所愛,每一聲都出自肺腑,越來越能打動人心。
  • 陝北榆林煤海藝術團
    這一年還選送節目參加榆林市總工會「勞動者之歌」職工文藝匯演、首屆榆林·中國陝北民歌藝術節、臺灣嘉義縣赴大陸考察團接待演出等,獲得好評。    2007年陝北煤海藝術團積極參與榆林市委、市政府、榆林電視臺共同舉辦的「放歌信天遊」演出活動,選送的作品參加了第二屆榆林·中國陝北民歌藝術節、首屆中國·定邊馬鈴薯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