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石油定邊採油廠文工團獨唱演員張秀田,是出生在定邊縣白於山區腹地的女孩兒。近年來,在各種文藝比賽活動中頻頻獲獎。2016年10月獲「榆林市陝北民歌十大歌手」稱號,被鄉親們親切的稱為飛出大山的「金鳳凰」。那麼,一個小女孩是怎樣拼搏?她是怎樣走出家鄉的?又有哪些與同時代女孩子的不同經歷呢?
----- 作者題記
苦難的童年
1993年9月7日下午,在定邊縣白灣子鎮張山村檸條灣的山梁上,年輕的陝北小媳婦李月霞看著漫山遍野深秋景色,挺著大大的肚子又一次彎下腰,收割起蕎麥。這裡是貧困的白於山腹地,陝北最高峰魏梁距這兒十來裡地,檸條灣村是一個有3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山大溝深,老一輩的農民都認為他們這裡比魏梁的山頭高。可見檸條灣也是很高的。這時正在收割蕎麥的李月霞突然感到腹痛難忍。她清楚這第二個孩子要出生了。她馬上喊來丈夫張立成攙扶她回家。回到老張家的農家大院自己的那孔土窯洞一個小時後,窯洞裡傳來一陣嘹亮嬰兒啼哭聲。
看了一眼是個女孩後,李月霞想:養的還可心:一兒一女。孩子滿月後,張立成把女兒抱到父親的窯裡,老農民張鵬忠看著小孫女毛茸茸的大眼睛說:好了,這娃娃就叫「毛眼兒」。從此,這個小姑娘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兒。
白灣子檸條灣山大溝深,山梁土地貧瘠,雖然每個人有十多畝地,但是張立成一家日子過的還是捉襟見肘。好在他雖然沒讀多少書,但人很聰明。莊鄰院舍有小四輪拖拉機,三輪車,一但壞了他就湊在旁邊琢磨是什麼原因。趕集時湊在鎮子的農機修理部給人家師傅幫忙,問這問那。半年後,小三輪、四輪拖拉機一般的故障,他都可以解決。就這樣,在小毛眼兒五歲時,張立成帶著老婆孩子搬遷至縣城邊的集鎮,租了兩間門面房,開起了「電焊農機修理」門市部。生意紅紅火火。不久,便買了宅基地,打算過兩年蓋房子。
誰料,到集鎮的第三年,1998年正月十一,一家人還沉浸在新年的歡樂中,李月霞和兩個孩子卻面臨了一個無法接受的事實:33歲的張立成到建築工地為焊陽臺護欄,從二樓墜下,頸椎骨折身亡。
這一年,毛眼兒七歲,取大名張秀田,剛剛到上學年齡,官名起好才準備讀書呢。小小的張秀田與家人埋葬父親後不久,回到大山深處的檸條灣居住。看著張秀田,母親李月霞只好讓比張秀田大四歲的哥哥張敬文帶著她去學校混。因為,沒有給她報名。
這年春天,張秀田母親李月霞,在大伯、小叔子的幫助下種了60畝莊稼。每到禮拜天,張秀田和哥哥幫母親幹農活,一家人要生活,父親去世了,不在土裡刨食還有什麼辦法?這時候,母親就是家裡的頂梁柱。什麼活都得幹。看著不到三十的母親,竟然有了一縷白髮,她幼小的心靈,痛苦的默默流淚。只想幫母親多幹一點。眼看著到了秋天,就要收秋,挖洋芋。好在父親還留下一輛三輪車,那時的三輪車沒有電馬達起動,都要用手搖才能起動。這一天早晨,也許天氣冷,李月霞在搖三輪車時,被搖把反彈把右臂打裂縫。 看著地裡的莊稼,一家三口,以淚洗面。張秀田外祖父眼看守寡的女兒,帶著一雙兒女,無法正常生活,強行給女兒招了一個上門女婿---姬塬人魯義山。魯義山弟兄多,家庭極度貧困,打了半輩子零工,也打了半輩子光棍,年近四十了沒有成過家。但是他有一身力氣。到張秀田家扛起了大梁。
由於張立成在世時,他們是住在父親的院子裡,現在他們又有了一個新家庭。他們只有搬出去住。借了鄰居柳姓人家的兩間土房子暫住。一年後,張秀田一家又搬遷到姬塬魯背山居住。張秀田從張山村小學轉換到魯背山村小學讀書。這時,張秀田母親李月霞懷孕了。雖然魯義山是初婚,但他們已經有了張秀田姊妹倆,計劃生育政策規定:任何條件都不允許生三胎。於是因為這個原因,張秀田又成了東躲西藏的「超生遊擊隊」的一員。先後到寧夏的鹽池縣等地,小學也是經常變換。
唱歌是她的愛好
儘管張秀田小學沒有完整的讀過,顛沛流離的生活,讓她讀過三次三年級。雖然,常常思念父親,雖然繼父常常因為酒醉後和母親吵架。苦悶的張秀田每到野外就放聲歌唱。
每當唱歌,她發現自己的歌聲很好聽。她幾次發現她在樹園子裡唱歌,仿佛聲音更好聽。所以她特別喜歡在園子裡唱。當然這種情況在溝畔、水窖沿邊都有這個效果。她就把這些地方當做她的留聲機、她的擴音器,她的舞臺。
不停地唱歌,不斷地學歌,小小的張秀田漸漸地成為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們節日、宴會,結婚喜事上的「歌唱家」。大家高聲叫到:毛眼兒.....秀秀.....秀田.....唱一個歌。然後是鼓掌聲。讓小秀田特別開心的是過年。過年時候,長輩們喝著米酒讓她唱歌,他們就給壓歲錢。有時一首歌唱下來能收十幾塊錢,看著母親高興的面容,她慶幸她可以自己掙學費。她暗下決心:我一定好好唱歌,讓媽媽高興。
2006年,13歲的張秀田到白灣子鎮中學讀書。由於小學基礎沒打好,她讀中學就特別吃力。但她是學校裡的文藝尖子學生。能歌善舞,所有活動都有她的歌聲。她一直是班裡的文藝委員,初一時,學校組織演講比賽。學校劃定範圍,讓學生自己寫演講稿,她花幾天時間,自己寫好演講詞,不停的背誦。回到家裡對著衣柜上的鏡子,反覆觀察練習。演講比賽開始後,站在臺上,她看見黑壓壓的人群,她沒有驚慌,反而有種興奮和激動更有一種沉穩。她充滿激情口齒伶俐地演講完,臺下突然爆發出疾風驟雨般的掌聲,她高興地流下熱淚。她那時就明白了,她的生活在舞臺。當然,她獲得演講比賽第一名。
2007年12月,縣上組織「唱紅三邊民歌大賽」,要求各鄉鎮,中學積極選派代表選手參加。14歲的張秀田代表白灣子鎮、學校和音樂老師參加比賽。這是張秀田第一次走上縣上的舞臺。小秀田一曲《南泥灣》贏得陣陣掌聲,她獲得了優秀獎。上初二時,榆林市組織「首屆陝北民歌大賽」。共青團定邊縣委組織參賽。張秀田雖然是在校學生,但是,她和其他三名選手參加比賽。依然代表34萬定邊人民站在榆林的舞臺上。15歲張秀田憑著堅實的基礎,一曲《山丹丹開花紅豔豔》,使她衝入決賽。15歲的學生的她最終獲得優秀獎。
用歌聲回報社會
歲月,在白於山腹地的白灣子鎮中學慢慢的流逝著,張秀田在緊張的學習和唱歌中度過。
2008年,由陝西省洪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定邊縣東鑫金貿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趙國強影視文化傳播工作室聯合出品的大型院線電影《我是外星人》在定邊拍攝。白灣子鎮中學是其中的一個攝影點。張秀田高興地作為群眾演員參加拍攝。這時,作為出品單位的負責人呂棟總經理到學校了解拍攝情況。校長姚永春看到張秀田的家庭困難情況,又怕一個具有文藝天賦的學生埋沒在茫茫的白於山溝裡,極力向呂棟總經理推薦,希望呂總能夠出資培養張秀田。呂棟了解了小秀田的情況後表示:張秀田上藝校的學雜費由他出資。當即呂棟把8萬元打到學校。由校長姚永春掌控。這一年 ,張秀田初中畢業她考上了陝西藝術職業學院,從事聲樂專業學習,師從陳雙雙老師和袁世平教授。
每到開學,張秀田就到白灣子鎮中學找校長姚永春「領」學雜費。在三年學習中,張秀田每次拿到這筆錢時,她內心都極不平靜。她深深地感激姚校長,感激呂棟叔叔。不是他們,她也許就走不出白於山,她不會有這麼多這麼大的舞臺。是,雖然父親去世了,雖然她有繼父,她有母親。但是他們是那樣的無力。他們一次拿不出幾萬元,她不會報怨他們。她只有感恩,感恩好人,感謝好社會,感恩新時代!感謝,只有好好學習,只有好好唱歌。只有以飽滿的激情放歌新時代!當然,張秀田在學習之餘,要回家幫助母親幹農活,常常東山日頭背在西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使她沒有忘記她是農民的女兒。因此她的為人就脫離不了質樸。質樸的為人,質樸的行事方式,質樸的舞台風格。不管面對什麼人,她永遠是微笑。她小時候因為家庭貧困,她接受了愛心人士的資助才上了專業學校,她初步學成歸來,她用歌聲回報家鄉父老。她參加過「陝北力量孝行天下定邊團隊」、「王澤愛心公益團隊」多次到部隊、學校、敬老院、孤兒學校、下鄉慰問孤寡老人義務演出。受到了大家熱烈歡迎。
畢業後,她回到定邊,繼續在補習班學習文化課。準備繼續深造。可沒有生活來源,弟弟還上學,於是她參加婚慶公司的演出。掙點錢養活自己,並維持學習和參加比賽。
幸好,在她的生活中常常遇見好人。2013年6月,和她一個村的、在定邊採油廠工作的付佔軍得知她的情況後,到採油廠文工團問他們需不需要唱歌演員。文工團領導叫她去唱支歌。一首《東方紅》令在場的人為之動情。人家說你明天來吧。她不明就裡,就明天去上班。
2013年7月,「榆林市第x屆青年歌手大賽」舉行。張秀田代表定邊參加了比賽。獲得民族組第三名;2016年參加 「榆林市老榆林杯陝北民歌大賽定邊賽區」 比賽,獲得第一名; 10月份到榆林參加「榆林市老榆林杯陝北民歌大賽」十大民歌手稱號 ;2017年8份在西安參加「陝西省第三屆陝北民歌大賽》獲得三等獎;2017年12月在香港參加「六國華語金紫荊花獎」獲得金獎。2018年11月4日,在西安參加「延長石油好聲音」歌手大賽原生態組一等獎。
張秀田的成功是先天的條件、恩人的幫助、後天的努力才有了的成功。她說:今後我要感謝恩人,感恩社會。我還很年輕,雖然現在獲得了一些獎勵。但我還要努力學習,我是白於山區的女兒,我要用我的歌回報社會,用我的歌聲回報善良勤勞的定邊人民。(作者 甄之劍 張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