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陝北民歌發揚光大?

2020-12-20 肥仔饞貓

而陝北民歌的氣息運用中也有委婉細膩的表達,從而使歌曲的強弱表現更加豐富,增強了演唱的表現力。如陝北民歌徒西口演唱中氣息的運用就有著娓娓道來的感覺,如其中的第一樂句「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實在難留」,所體現的就是歷史上大批陝北人背井離鄉分別的場景,這句的演唱由內心的情緒帶動氣息的強弱流動,從而形成了豐富的層次感,表達出陝北人多情和重感情的一面。

總之,陝北民歌雖然為原生態唱法,但並不代表陝北民歌演唱時氣息運用無章可循,氣息依舊要講究科學地發聲方法,採用胸腹式聯合呼吸來支撐歌唱的狀態,從而在演唱陝北民歌時才能做到遊刃有餘。陝北民歌演唱通常十分具有穿透力,聲音高亢而嘹亮,從而形成了陝北民歌中最為有演唱特點的部分。

在陝北民歌演唱中共鳴位置強調的是將咽腔打開,利用抬笑肌等方式使聲音找到頭腔共鳴。而與民族唱法頭腔共鳴的位置相似的是:陝北民歌泛音的振幅也比較小,一般都在硬顎和口腔的上前部分振動,發力點更加靠前,咬字比民族唱法更加貼近說話的感覺,強調的是自然形成的腔體運用。如陝北民歌《上道道坡下一道道梁》,其中「上一道的那個坡來喲,下一道道梁哎」,開門見山地表現出陝北地區崎嶇的地形,高亢而有力,而其中高音的演唱方式類似於混聲唱法,巧妙地將「真音」和「假音」兩種成分混合運用,演唱技法要求十分高,而這種演唱技法在聽覺上卻十分自然。

而這種演唱特色的成因是由於陝北地區黃土高坡上千溝萬壑,往往從一座山頭到另一座山頭要翻越許多彎路才能到達,所以在通信尚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在勞作時常常採用喊話的方式來進行溝通,就只能通過不斷地調整發聲方式來尋找,採用能夠傳得更遠又省力的聲音,而黃土高坡的幅員遼闊又給了歌唱者充分的發揮空間,無拘無束可自由大膽地歌唱,從而形成了陝北民歌獨特的演唱腔體。

歌唱是語言的升華,陝北民歌就是基於陝北方言而形成,且歌唱語言比生活中的口語更加誇張化,因此在演唱中還保留有不少口語襯詞在其中的運用,通過不斷地發展,最終形成了陝北民歌的演唱特色。

陝北民歌中就有著許多的襯詞,雖大多沒有具體的含義,但卻可以突出歌曲地方語言與活躍歌曲的節奏,從而增添了歌曲趣味,「啊、哎、囉、嗨、喲、呃」等襯詞都是其中常見的詞語。如在陝北民歌《腳夫調》中「我想起(那個)我家好(呀)心傷,可恨(那個)王家奴才(喲),把我逼走(嗬打啾)」。在短短的一句中出現了五個襯詞,都是口頭語的表現,包括最後的「嗬打啾」是趕牲口發出的聲音,從而把腳夫趕路的生活狀態表現得更加生動,使得這首作品的演唱更加能夠反映出陝北人的真實生活。而在演唱中,這種襯詞的演唱也應符合口語習慣,正如說話那般輕輕帶過,親切自然,才能夠把陝北民歌中這一演唱特色表現出來。

歌唱的藝術表現是歌唱者長期在藝術實踐中積累的結果,襯詞襯腔來源於陝北口語中的表達習慣,陝北民歌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這種演唱方式,成為陝北民歌演唱的突出特點。

綜上所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保護和弘揚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民間傳統藝術形式的傳承與保護使得我國的多民族文化在世界的舞臺上綻放光彩,陝北民歌是民族的也同樣是世界的。作為民族聲樂工作者我們應肩負起傳承傳統陝北民歌的責任,在保持創新的同時保持陝北民歌演唱技法的精髓,注重陝北民歌演唱人才的培養,大力支持陝北民歌的發展。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一輩輩人的努力下民族藝術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焦點

  • 如何將陝北民歌發揚光大?
    總之,陝北民歌雖然為原生態唱法,但並不代表陝北民歌演唱時氣息運用無章可循,氣息依舊要講究科學地發聲方法,採用胸腹式聯合呼吸來支撐歌唱的狀態,從而在演唱陝北民歌時才能做到遊刃有餘。陝北民歌演唱通常十分具有穿透力,聲音高亢而嘹亮,從而形成了陝北民歌中最為有演唱特點的部分。
  • 陝北民歌總是情——記陝北民歌新秀蘇文
    ■文/張娜 廣袤厚重的陝北黃土地,生發出優美的陝北民歌,滋養著優秀的民歌手。如果說七十年前陝北民歌曾經輝煌,那麼今天的陝北民歌又是一番新景象。陝北民歌與陝北民歌歌手,相輔相成,層出不窮,星光燦爛。蘇文,就是陝北民歌繁星中的一顆耀眼的新星。
  • 陝北民歌總是情——記陝北民歌新秀蘇文
    ■文/張娜 廣袤厚重的陝北黃土地,生發出優美的陝北民歌,滋養著優秀的民歌手。如果說七十年前陝北民歌曾經輝煌,那麼今天的陝北民歌又是一番新景象。陝北民歌與陝北民歌歌手,相輔相成,層出不窮,星光燦爛。蘇文,就是陝北民歌繁星中的一顆耀眼的新星。
  • 高俊梅:陝北民俗下的陝北民歌 | 觀點
    ▲題圖:劉武宏 彩墨畫作品《陝北窯洞》文 高俊梅陝北民歌正像陝北的窯洞文化一樣,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傳承。然而要了解陝北民歌,還得要了解陝北的民俗文化,是陝北的民間風俗創造出了獨特的陝北民歌。二、陝北民俗下的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與陝北民俗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映襯。
  • 陝北民歌傳習所,學陝北民歌來這裡,專業
    陝北民歌是用老钁頭鐫刻在黃土高坡上的音樂巨著,是瞭望陝北的百科全書,是黃土高原的文化符號,飽含著陝北人的精神基因。它植根於人民生活,始終與民族命運相聯繫、與時代旋律緊相隨的文化品質,已成為三秦大地乃至中華民族的一張文化名片和藝術瑰寶。
  • 《中國好家庭》現場驚現英語版陝北民歌
    今晚21:10遼寧衛視《中國好家庭》將一一為你揭曉。  陝北民歌譯成英語 創意教學大獲好評  來自延安的文世龍是一名英語老師。文老師把陝北民歌翻譯成英語,用唱的方式教學生學英語,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自從用這種創意教學之後,學生愛學了,連其他班的學生都經常來蹭課。
  • 陝北民歌王子溫建林新歌《我家在陝北》唱出最美的黃土高原
    日前,有陝北民歌王子之稱的歌手溫建林發行了單曲《我家在陝北》,用鮮活通俗的歌詞、亮麗的激情熱情洋溢地讚美了家鄉的地饒物豐、文化歷史悠久。作為陝北代表性的民歌歌手之一,一直以來溫建林都對家鄉充滿感情,讚美思念家鄉的作品多不勝數,可以說是陝北民歌流行文化傳播的代表之一,通過溫建林的作品,全國各地的人民都或多或少的對陝北這片黃土地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以往的作品相比,《我家在陝北》的詞曲更熱情奔放,直接的表達出了對陝北的熱愛和讚美,算是一個新的嘗試。
  • 陝北民歌——黃土地的訴說
    並且由於陝北長期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使得這一古老的民歌較好地保存下來,至今仍保持著陝北早期民間文化的許多特徵,對於認識研究民族文化有著重要意義。此外,在陝北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陝北民歌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大批陝北革命歷史民歌,如《劉志丹》《橫山下來遊擊隊》等,堪稱一部中國革命鬥爭的歷史畫卷。
  • 劉美玉陝北民歌音樂會在府谷舉辦 老中青三代民歌手演繹陝北民歌傳承
    本報榆林訊(記者 劉美)1月6日下午,由中共府谷縣委宣傳部、府谷縣文體廣電局主辦,府谷縣青年音樂家協會、府谷縣鑫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陝西省文化惠民演出走進府谷、傳承陝北民歌創建文明城市、劉美玉陝北民歌音樂會在府谷縣大劇院舉辦。
  • 走西口 | 張麗演唱·陝北民歌第508期
    畢業於陝西省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陝北民歌班》,師從於李亞東老師。陝西省陝北民歌研究會會員。>這麼好個妹妹見不上面 | 任思諭演唱·陝北民歌第492期走西口 | 小夫妻組合演唱·陝北民歌第493期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 | 楊巧演唱·陝北民歌第494期唱道情 | 王建寧演唱·陝北民歌第495期
  • 《中國好家庭》延安老師獻唱英語版陝北民歌
    ­  嘉賓獻唱陝北民歌­  騰訊娛樂訊 本周日晚遼寧衛視《中國好家庭》又迎來兩組特別的家庭,一組是來自祖國最南端三沙市的李湛忠一家,一組是來自革命聖地延安的文世龍一家。兩個家庭都是教師家庭,但是他們的教學方式跟傳統教學方式卻有著天壤之別。想知道兩位老師是用什麼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嗎?今晚21:10 遼寧衛視《中國好家庭》將一一為你揭曉。
  • 傳承陝北民歌經典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走進陝北民歌博物館黨性...
    今年陝北民歌博物館被確定為榆林市黨員幹部黨性教育基地之一,陝北民歌所蘊含的陝北人民艱苦奮鬥、勤勞奉獻的精神將再次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為人民嚮往的幸福生活而奮鬥。讓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走進陝北民歌博物館,感受不同歷史時期陝北民歌帶來的正能量。
  • 陝北民歌劇《初心》成功入選第九屆陝西省藝術節
    由延安歌舞劇團、寶塔區民眾劇團聯袂演出的陝北民歌劇《初心》成功入選第九屆陝西省藝術節。本屆陝西省藝術節將於2020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在寶雞市舉行。屆時,《初心》將在這次我省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盛會上傾情上演。
  • 陝北民歌新秀—記定邊「榆林市陝北民歌十大歌手」 張秀田
    2016年10月獲「榆林市陝北民歌十大歌手」稱號,被鄉親們親切的稱為飛出大山的「金鳳凰」。那麼,一個小女孩是怎樣拼搏?她是怎樣走出家鄉的?又有哪些與同時代女孩子的不同經歷呢?----- 作者題記苦難的童年1993年9月7日下午,在定邊縣白灣子鎮張山村檸條灣的山梁上,年輕的陝北小媳婦李月霞看著漫山遍野深秋景色,挺著大大的肚子又一次彎下腰,收割起蕎麥。
  • 陝北民歌的演唱技巧
    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陝北民歌聳立著黃土地上泥土的芬芳,也流淌著黃河兒女最淺顯的詞彙和最磅礴的激情。它是黃土地的母語和家園,更是黃土文明的特色和精粹。陝北民歌有她獨樹一幟鮮明的地域特徵:土氣、美氣、大氣一土得掉渣、美的撩人、大的磅礴。 在你第一次聽到陝北民歌的時候或許會覺得土氣,但是它就是這麼坦然、這麼接地氣。
  • 高俊梅:陝北民俗下的陝北民歌 | 觀點
    ▲題圖:劉武宏 彩墨畫作品《陝北窯洞》文 高俊梅陝北民歌正像陝北的窯洞文化一樣,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傳承。然而要了解陝北民歌,還得要了解陝北的民俗文化,是陝北的民間風俗創造出了獨特的陝北民歌。二、陝北民俗下的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與陝北民俗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映襯。
  • 翻譯界音樂界專家探討陝北民歌如何走向世界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地那個實難留……」熟悉的陝北民歌《走西口》的旋律,可演唱者卻是三位身穿陝北羊皮坎肩的外國小夥,唱詞也被譯成了法語。8日,「第二屆陝北民歌譯介全國學術研討會」在西安音樂學院召開,用多國語言演唱的經典陝北民歌贏得了陣陣掌聲,也唱出了與會學者的心聲:陝北民歌需要翻譯,但更需要唱響。
  • 用美聲唱陝北民歌
    15日、18日在波蘭國家劇院、德國柏林UDK音樂廳唱響兩場陝北民歌。  此次《聆聽中國·陝北民歌音樂會》是慶祝中德文化年暨中德建交4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整場音樂會曲目全部為陝北民歌,把《蘭花花》、《九裡裡山疙瘩十裡裡溝》、《五哥放羊》、《圪梁梁》、《走西口》、《三十里舖》、《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等耳熟能詳的陝北民歌唱給了歐洲觀眾。
  • 大型陝北民歌歌舞劇《陝北歌謠》
    劇 情 簡 介在浩瀚的陝北民歌中,情歌最受人們的喜歡。該劇就是一首以陝北民歌為素材編織而成的感天動地、撼人心魄的愛情之歌,人性之歌。20世紀30年代中期,生長在黃河邊上常家畔村裡的老吹手的俊女兒英英,跌進黃河被艄公嬸救起。艄公嬸命喪黃河,留下艄公叔和年幼的鎖兒相依度日。老吹手從此欠下了艄公漢的一筆人情債。英英長大了,民歌唱得好,又有一手剪窗花的好手藝,她和趕牲靈的後生拴牛暗暗相戀。
  • 中國紅——陝北民歌發展史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那一聲聲信天遊,響徹在廣漠無垠、千溝萬壑的黃色高原上」陝北民歌是陝北人創作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是世界三大民歌之一,經久不息而代代相傳。如果論陝北民歌的廣泛影響在中華民族主體文化中的地位,我們可以用陝北民歌唱紅了天、哭慟了地、唱出了一個新天地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