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在南大洋發現微塑料

2020-12-18 北京日報客戶端

海洋微塑料汙染廣受國際社會關注。25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在南大洋太空人海的東經45度斷面進行海洋微塑料拖網取樣作業。這是南極考察隊首次在太空人海開展微塑料調查,並成功獲取樣品。

12月24日,「雪龍2」號在南大洋太空人海開展綜合科考(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當天上午,考察隊搭乘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在拖網作業期間將航速降為每小時2海裡。海面大霧瀰漫,隊員們用後甲板A架將微塑料拖網採樣器緩緩放入海中,15分鐘後收回,完成取樣。

考察隊員、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鞠鵬告訴記者,研究顯示微塑料汙染已擴散到全球海域,在各海域的海水、沉積物和海洋生物體內均有檢出。中國考察隊此前在南大洋威德爾海、阿蒙森海等海域考察時都發現了微塑料。「通過不同的作業方式,我們獲取了一定量的樣品,發現在這片海域也有微塑料存在。」鞠鵬說。

南極考察隊大洋隊隊長曹叔楠說,太空人海是國際上了解較少的南大洋海域之一,我們期望通過在此海域實施微塑料調查,累積相關數據,掌握其分布特徵和主要來源,評估其對海洋環境的影響。

來源:北京日報 據新華社

記者:劉詩平

流程編輯:洪園園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在珠穆朗瑪峰發現微塑料足跡,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探險隊從珠穆朗瑪峰上採集回來的雪和溪流樣本,發現了珠穆朗瑪峰上存在被微塑料汙染的證據。研究人員表示,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周圍分布的微塑料濃度最高,而且在海拔高達 8440 米的峰頂之下也存在微塑料。
  • 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首次...
    首次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奇特現象  隨船領隊、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長李鐵剛介紹,「向陽紅01」船於2017年12月30日開始執行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海上考察歷時46天。  ——首次將我國南極科考由傳統的西經45度向東擴展到了西經37度海域,東西展布400多公裡,將威德爾海與南大洋進行水交換的「交通要道」進行了全面調查。在穿越德雷克海峽期間,科考隊員在海峽中部順利完成了2個站位的綜合海洋環境要素觀測,這也是我國科考船首次在南大洋西風帶中心的關鍵區域獲得大深度全水深綜合海洋要素觀測剖面。  ——首次給南極東部半島海域戴上「動態心電圖」。
  • 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
    首次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奇特現象隨船領隊、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長李鐵剛介紹,「向陽紅01」船於2017年12月30日開始執行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海上考察歷時46天。——首次將我國南極科考由傳統的西經45度向東擴展到了西經37度海域,東西展布400多公裡,將威德爾海與南大洋進行水交換的「交通要道」進行了全面調查。在穿越德雷克海峽期間,科考隊員在海峽中部順利完成了2個站位的綜合海洋環境要素觀測,這也是我國科考船首次在南大洋西風帶中心的關鍵區域獲得大深度全水深綜合海洋要素觀測剖面。
  • 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它對健康有沒有危害?答案在這
    近日,包括美國CNN和英國《衛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報導,在2018年歐洲消化醫學會腸胃病學學術會議上,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菲利普·施瓦布爾等人報告,在人類的糞便樣品中首次發現微塑料
  • 科學家在珠穆朗瑪峰發現微塑料 可能來源於登山者
    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科學家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現在,他們又有了新發現。據外媒報導,普利茅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首次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微塑料,這也是目前發現的海拔最高的微塑料。
  • 「健康」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對健康有危害嗎?答案在這
    近日,包括美國CNN和英國《衛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報導,在2018年歐洲消化醫學會腸胃病學學術會議上,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菲利普·施瓦布爾等人報告,在人類的糞便樣品中首次發現微塑料,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微塑料究竟是個啥東東?它又是如何進入人體的,有何危害?
  • 人類身體裡已發現微塑料 「塑料體格」怎麼來的?
    原先給人說「塑料體格」,多半是說你的身體弱不禁風,以後再被說是「塑料體格」,那恐怕是說你體內真的有塑料——微塑料首次確認進入人體。在不久前舉行的歐洲聯合胃腸病學會上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首次確認人體內發現了9種以上不同種類的微塑料。蔡文清
  • 中國「雙龍科考」即將在南大洋展開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新華社「雪龍2」號12月24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24日在南大洋太空人海進行綜合科考,同一天「雪龍」號前往阿蒙森海開展綜合科考,這意味著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即將在南大洋展開「雙龍科考」。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是中國首次實行「雙龍探極」。
  • 新研究發現:塑料包茶包泡茶,或吞下數十億顆微塑料
    ,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 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與含微塑料的其他食品相比,塑料包茶包泡茶釋放出來的微塑料的確很多。 「據報導,食用鹽具有較高的微塑性含量,每克鹽含有約0.005微克微塑料。而一杯茶含有的微塑料高於食用鹽的數千倍,每杯16mg。
  • 我國首次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奇特現象
    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奇特現象  隨船領隊、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長李鐵剛介紹,「向陽紅01」船於2017年12月30日開始執行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海上考察歷時46天。科考隊員克服天氣惡劣、環境生疏、浮冰肆虐和裝備條件不足等困難,在超額完成計劃任務基礎上,加深和擴展了科考內容和科學目標,取得了豐富科考成果。
  • 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浮遊生物攝入微塑料
    網易科技訊3月12日消息,據BBC報導,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浮遊生物攝入微塑料
  • 實錘,外賣餐盒竟發現微塑料
    在衣、食、住、行中,微塑料都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外賣包裝中的微塑料外賣包裝,是年輕人接觸比較多的塑料包裝之一。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中國外賣客戶數量達到3.58億人,其中大約70%的年齡在30歲以下。這其中又有60%是白領,平均每周訂購頻率為4-7次。
  • 中國科考重器亮相南大洋太空人海
    首航南極的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12月15日繼續在南大洋太空人海開展綜合科考。連日來,一些大洋科考重器亮相,助力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獲取理想的科考樣品。 「雪龍2」號此次考察是中國在南大洋海域的科考首次拓展至太空人海。
  • 哪種海洋生物體內微塑料含量最多?微塑料汙染知多少?
    文章轉載自:水生動物健康評估,作者:素素瑩,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好文共分享)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
  • 人體內發現"微塑料":怎麼來的?對我們有害嗎?
    其實是洗衣服和車胎磨損】與「細顆粒物(PM2.5)」的定義相似,微塑料(Microplastics)是指所有尺寸小於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薄膜,可被生物吸收積累,產生生態風險和健康風險。研究發現微塑料廣泛分布在海洋和陸地的各個環境介質中。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時間:2020-11-24 15:32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 「雪龍2」號完成南大洋普裡茲灣科考作業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8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7日下午在南大洋普裡茲灣北側將布放的浮遊生物垂直拖網回收至「雪龍2」號後甲板,這標誌著「雪龍2」號完成了在普裡茲灣海域的多學科科考作業。
  • 嬰兒每天可能攝入160萬個微塑料,科學家:微塑料可能進入大腦
    人類雖然很清楚,塑料汙染對於地球的危害,卻不知道微塑料對人類的影響可能更大,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塑料微粒)的概念,指的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
  • 地球徹底淪陷,世界第一高峰也發現了微塑料
    也許這一發現並不令人驚訝,每年都有數百人試圖登上這座山,而且也留下了大量的垃圾。不過,了解那裡的塑料類型將有助於科學家追蹤汙染的路徑。由於微塑料的尺寸小和數量多,它們很難被清理掉,因此我們需要重新考慮與塑料的關係,包括重新設計織物,使其具有塑料的優點,而又不會帶來持久和有害的環境影響。事實上,海洋中的微塑料比這多得多。
  • 珠峰附近發現微塑料
    不過,如果你近距離地觀看這令人驚嘆的景色,就像一組氣候科學家做的那樣,你就會發現人類影響的痕跡,近期和很早之前的都有。如今,尼泊爾大本營的冰層表面比35年前低了近46米——氣候持續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的結果。曾經被認為不受氣候變暖影響的高海拔冰區現在開始不斷縮小。甚至雪也不是那麼純淨。海拔8443米的高山區已被微塑料汙染——目前地球上發現塑料的海拔最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