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成都地鐵5號線一二期、軌道交通10號線二期工程正式竣工驗收啦!預計下月,成都市民就將迎來兩條地鐵線路的開通。
紅星新聞記者從市住建局(市軌道辦)了解到,成都地鐵5號線一二期工程全長49.016公裡,共設車站41座,正線鋪軌約112.9公裡,貫通南北,是成都地鐵開建以來一次性建設裡程最長、鋪軌工程量最大的線路。
而成都軌道交通10號線二期工程作為成都市域快線之一,線路全長約27.035公裡,共設車站10座,是成都地鐵開建以來時速最高、高架最長的線路。
↑成都地鐵5號線、10號線空載試運行
許多市民早已對兩條線路充滿期待
地鐵5號線為紫線
以市花「芙蓉」為主題
10號線二期為寶藍色線
以「錦繡祥雲-水韻新津」為設計主題
兩條線路均已在進行空載試運行
這兩條線路更是因施工的複雜性和高難度
多次創下國內「首次」和全國「之最」
【5號線】
揭開芙蓉「紫線」的神秘面紗
全長49.016km的5號線,共設車站41座(地下站36座,高架站5座),其中包含換乘站14座(高架1座,地下13座)。
記者了解到,成都地鐵5號線呈南北向西偏移走向,是未來的南北運載線,將為成都地鐵1號線分擔大量的運載壓力。正因如此,這條線路從開建以來一直備受關注。
據成都住建局軌道處相關負責人介紹,5號線以市花「芙蓉」為主題,因芙蓉花的淡淡紫色,因而將5號線設計為「紫線」。全線設計了5個藝術重點站、9個藝術站,以及27個標準站。
位於劍南大道南段與南湖西路交匯口的二江寺站就是重點藝術站之一,主要結合了「二江寺橋」的人文特色主題↓↓
大到站內牆壁、天花板、立柱,小到座椅、垃圾桶,清一色進行了二江寺橋主題元素的設計,透出了濃濃的文史風情↓↓
而藝術站南湖立交站,則是以雲和水,植物與昆蟲等,作為站內的藝術主題元素。南湖立交站色系是藍白為主,最有特色的天花板是藍白相間的波浪紋,宛若藍天白雲↓↓
記者了解到,成都地鐵5號線北起新都區香城大道,南至天府新區回龍路,自北向南沿天柏路-敬成路-蓉北商貿大道-北站西二路-一環路北一段-一環路西三段-一環路西二段-一環路西一段-高升橋東路-九興大道-紫荊西路-神仙樹路-萬象路-劍南大道-元華路敷設。線路跨越了金牛、青羊、武侯、高新,及新都、天府新區。
各個站點都有什麼亮點設計,一直是市民們關注的焦點。據成都市住建局軌道處相關負責人介紹,5個藝術重點站包括皇花園站、撫琴站、青羊宮站、錦城大道站和二江寺站。
除了二江寺站是以二江寺橋為藝術元素外,皇花園站以「芙蓉花、老城牆、百花奇景」為創族元素;撫琴站則呈現了「永陵、琴臺路、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文史背景」,並掛有「鳳求凰」專題的藝術品;青羊宮站重點呈現「青羊宮主題元素」,會融合道教文化和星空宇宙的元素;錦城大道站則以市民們十分熟悉的「錦城湖」為創作元素,會呈現出當代城市的新理念、新氣象。
貫通城市南北的骨幹線
實現了國內首次穿越鐵軌「零沉降」
作為貫通成都市南北骨幹線的工程,5號線一二期工程北起新都區,南至天府新區,縱貫成都市多個行政區域及中心城區。據成都市住建局軌道處該負責人表示,該工程是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的重要線路,建成後將大大緩解地鐵1號線的客運壓力。這條線路施工中,5次下穿沙河和府南河等河流、11次下穿鐵路……其中不乏盾構穿越鐵路咽喉區複試交分道叉群的施工難題。
「尤其穿越鐵路線和跨線橋,著實不簡單」,據他介紹,各參建單位採用地質雷達探測、預注漿加固、管線動態監聽等「科技」護航,最終成功實現穿越期間鐵路路基累計沉降不足1毫米、鐵路軌道「零沉降」的控制目標,而這也成為了國內首次地鐵施工穿越鐵軌「零沉降」。
「雖然是在這『巴掌大』的作業面上,但市民們很支持地鐵施工,一直維持著有序的出行」,他表示,加之工程團隊對施工方式的靈活創新,最終順利保障了施工進行。
並且,例如「科九暗挖區間順利下穿國家電網110千伏變電所精密設備房區」「皇古盾構區間成功下穿低矮磚混民房」「高科盾構區間下穿羅馬假日廣場建築群」等等施工難題,都被一一攻克。
↑成都地鐵5號線石犀公園站
【10號線二期】
先睹為快全線以「水」為核心設計元素
記者了解到,成都地鐵10號線二期工程作為成都市域快線之一,主要服務於主城與新津組團的快速聯繫,併兼顧服務雙流機場客流,於2016年底開工建設,是成都地鐵開建以來時速最高、高架最長的線路。
線路全長約27公裡,其中地下段10.4公裡,高架段16.6公裡,共設車站10座,地下站5座,高架站5座↓↓
應天寺站、黃水站、花源站、新津站為高架二層;花橋站為高架三層;雙流西站、五津站、儒林路站、劉家碾站、新平站均為地下站。
以「錦繡祥雲·水韻新津」為主題,水,是10號線二期全線的設計主要元素。例如,五津站作為該線路的重點藝術站,就主要體現了「五津匯聚,阡陌縱橫」的藝術設計思路。站內天花板如同一條蜿蜒河川,站內還融入了古渡口、老碼頭等文化元素↓↓
另一個重點藝術站新平站,則以「新津十二景、花舞人間」為主要文化元素,該站設計了七彩柱、圓環、飄帶等元素,並將花與新津十二景結合,進行了藝術設計↓↓
記者了解到,10號線二期工程包含了兩個重點藝術展,分別為五津站、新平站;兩個藝術站,分別為花源站、儒林路站。其他各站為標準站。
最「高」的線路「上天入地」
首次穿越機場停機坪
成都地鐵10號線二期,算是成都地鐵開建以來時速最高、高架最長的線路。該線路高架段橫跨金馬河、蔡灣立交、成貴高鐵、成都二繞高速,地下段下穿雙流國際機場、新津主城區,可謂「上天入地」。
成都地鐵10號線二期,是成都市一條重要的樞紐連接線及外圍快線,線路下穿雙流機場停機坪及跑道,上跨金馬河等重特大危險源。
其中,線路施工期間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要在不停航的情況下,下穿雙流國際機場滑行跑道、停機坪。
據介紹,成都雙流機場作為中國西部連通世界的主要國際航空樞紐,一架空客A380客機的地面荷載瞬間重達600多噸,而我國民航規定機場道面沉降需控制在10毫米以內,差異沉降控制在5毫米以內。
為了不停航穿越,施工方崑崙集團地鐵公司對隧道掘進專用設備盾構機進行了專項定製,最終,這段工程創造了成都軌道交通建設史上「首次」記錄:
這是成都軌道建設以來第一次穿越機場停機坪與滑行跑道,也是全國軌道交通線第五次下穿不停航機場。
↑成都地鐵10號線劉家碾站效果圖
【竣工驗收】
兩條線路新特點
記者從會上獲悉,5號線一二期、10號線二期工程在經過消防、人防工程、質量監督等36項專項行政驗收後,順利通過(初步)竣工驗收。
據成都市住建局軌道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兩條地鐵線路在建設施工過程中,克服了許多難題,相較於成都以往的地鐵線路建設,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他表示,一方面,5號線一二期,線路長度達到49公裡,是成都市有史以來開通的最長線路。另一方面,建設難度大,兩條線路穿越多個區縣,點多面廣線長,工程環境複雜,施工的統籌難度前所未有。
「並且施工風險多,線路頻繁穿越河流、鐵路,10號線二期還成功穿越了雙流機場跑道和停機坪」,不僅如此,他還表示,兩條線路國產化率高,信號、車輛、自動售檢票系統等關鍵系統設備基本實現了自主化設計和國產化製造。
此外,還有一個新特點,是系統制式廣,從地鐵單一制式過渡到地鐵、現代有軌電車和市域快線等多種制式協調發展。據他介紹,5號線首次採用8A編組,10號線採用100km/h速度等級,制式多樣化已成為新的趨勢。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