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把惠民利民富民作為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重要方向

2020-12-19 瀟湘晨報

(記者李代姣)英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檢測試劑供應全國各省市和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嶺藥業的連花清瘟成為國家在抗疫實踐中篩選出的「三方三藥」之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河北開闢綠色通道,組織開展應急攻關,推動形成了一批科技抗疫代表性成果,為抗擊疫情作出了河北貢獻。

從12月17日召開的河北省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河北把惠民、利民、富民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聚焦民生領域的重大需求,加強創新布局,在生物醫藥、衛生健康、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實施科技專項,取得了一批重大突破和標誌性成果。在新藥研製方面,石藥集團的高血壓專利藥「玄寧」成為國際標準,是我國本土企業第一個獲得美國FDA完全批准的創新藥;華藥集團研製的免疫抑制藥物環孢素改變了我國器官移植患者依賴進口免疫抑制劑的歷史,同時,華藥集團還研發出了全省第一個生物創新藥、國家I類新藥——狂犬病毒單抗注射液。在環境治理方面,河北協同環保公司開發的焦化廢水處理技術被國家列入「首批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河鋼集團研發的超低排放控制技術在促進河北省鋼鐵行業綠色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面向民生重大關切,發布技術榜單,形成了一批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近兩年,河北聚焦重大戰略和民生關注,向社會公開發布了「雄安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智慧崇禮建設」「突發傳染病應急處置」等8個技術榜單,集成省內外科技力量,形成了一批系統性的技術解決方案,為民生領域相關工作的科學決策提供了保障。

面向創新發展,強化載體建設,完善了民生領域的科技支撐體系。2018年以來,河北著力打造兩類創新載體——圍繞可持續發展主題,布局建設了6家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形成了「礦山修復」的遷安模式、「循環經濟」的磁縣模式、「產業扶貧」的平泉模式,此外,承德市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圍繞重大疾病診治,在神經系統、惡性腫瘤、骨科等疾病領域布局建設23家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構建了聯通省、市、縣三級醫療機構的協同創新網絡,推動先進醫學技術和成果惠及百姓。

【來源:河北省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省把惠民利民富民作為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重要方向 聚焦...
    從12月17日召開的河北省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河北把惠民、利民、富民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聚焦民生領域的重大需求,加強創新布局,在生物醫藥、衛生健康、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實施科技專項,取得了一批重大突破和標誌性成果。
  • 河北舉行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2月17日河北舉行「河北省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  12月17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河北省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河北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馬宇駿向大家介紹河北省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整體情況。
  • 《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出臺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出臺增強「硬核」實力 打造京津冀自主創新重要源頭搭平臺,扶企業,建體系,創環境。天津深耕自主創新,成績斐然。天津市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近日正式出臺《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為天津市未來三年提升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策源能力指出了發展路徑。到2022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力爭達到3.2%以上,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達到4萬件,為打造京津冀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提供有力支撐。
  • 我省城際鐵路或現磁懸浮列車 安徽省發布長三角一體化行動計劃
    《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日前正式發布,描繪了清晰路線圖。行動計劃範圍包括全省16個市,其中,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8個市為中心區,計劃期為2019~2025年,重大問題展望到2035年。
  • 河北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協同之路 創新之路 富民之路
    《河北省旅遊高質量發展規劃(2018-2025年)》《河北旅遊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18-2020)》……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提出要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以滿足京津居民休閒、度假、康養、鄉愁等休閒旅遊需求為導向,以張承壩下地區、保北地區及廊坊為主體,輻射唐山等地,打造集生態休閒、周末度假、高端產業融合創新等功能於一體的環首都休閒度假旅遊圈,成為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的先導區
  • 寧夏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獲成效
    >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 通訊員張靜)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海原縣、隆德縣、吳忠市紅寺堡區和銀川市西夏區等5個縣(區)通過了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試點項目驗收
  • 《廣西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現將《廣西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創新體系,把應用創新、集成創新、產業創新作為主攻方向,重大科技項目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擔實施。強化政府在創新政策制定、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引導社會各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2.聚焦產業、注重應用。
  • 清遠:出臺三年行動計劃,建成環大灣區創新發展先行市
    近日,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清遠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把清遠市建設成為環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先行市和粵北生態發展區科技創新示範市,清遠市出臺《清遠市建設環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先行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 年)》。
  • 全面落實「新跨越行動計劃」:讓創新創效「燃」起來
    國家電網公司2020年科技創新大會全面部署「新跨越行動計劃」,推出一系列貨真價實、含金量高的實招硬招,吹響了科技創新的「衝鋒號」。公司各單位全面落實「新跨越行動計劃」,聚焦能源電力科技前沿,緊密結合實際,開展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工作實踐,讓創新創效「燃」起來,形成了主動作為、大膽創新的良好氛圍。
  • 解讀《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介紹有...
    大家知道,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了推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動高校深度參與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教育部於2018年底出臺了《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今天我們就來向各位介紹《行動計劃》的落實和推進情況。
  • 江西舉行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新聞發布會
    二、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我國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事關全局,是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實現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必然要求。
  • 永州市湘江汙染防治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永州市湘江汙染防治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4年3月8日永州市湘江汙染防治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加強湘江汙染防治,事關流域內居民飲水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湘江汙染防治作為「一號重點工程」。
  • 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路線圖」確定
    本報訊(記者遊靜 實習生嚴佳成)12月16日,記者從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2020-2022)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開啟打造國企改革「江西樣板」新徵程,到2022年,全省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力爭突破5萬億元、營業收入年增速達到20%,省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突破2萬億元、營業收入突破
  • 長三角一體化安徽行動計劃實施 強化新橋機場與上海機場戰略合作
    安徽居中靠東、連南接北,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和長江經濟帶重要成員,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1月13日,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天培介紹了去年全省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情況,並披露今年的計劃。
  • 江西: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路線圖」確定
    原標題:強化關鍵領域改革 建立檢查監督機制    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路線圖」確定    到2022年,全省國企資產總額力爭突破5萬億元    12月16日,記者從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2020-2022)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開啟打造國企改革「江西樣板」新徵程,到2022年,全省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力爭突破5萬億元、營業收入年增速達到
  • 泰興繪就三年科技創新「路線圖」
    會上,該市發布《泰興科技創新工作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今後科技創新「路線圖」,就創新集群培育、創新平臺提質增效、創新高地打造等,推出一攬子大招。 年新增國家高企不少於40家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是衡量經濟發展含金量的重要指標。
  • 「雲視角」實施興邊富民行動20年 雲南:繪就民族團結和諧美麗邊疆...
    雲南各民族團結一心 孫曉雲 攝作為我國毗鄰國家較多、國境線較長的省份之一,雲南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有16個民族跨境而居。做好雲南的興邊富民工作,對於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定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實施興邊富民行動20年來,雲南邊境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新成效?各族群眾生活水平是否有了顯著提高?
  • 中科院發布「率先行動」計劃組織實施方案
    8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作出重要批示,認為有目標、有思路、有舉措、有部署,要求中科院抓好落實,早日使構想變為現實,為把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李克強總理、張高麗副總理、劉延東副總理分別作出重要批示,對中科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組織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全面深化改革等,提出明確要求。
  • 我省​宗教活動場所消防安全整治三年行動開始了
    為全面加強我省宗教活動場所消防安全專項整治,根據《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浙江省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浙江省宗教活動場所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規定(試行)》,制定本實施方案。
  • 石獅3個項目列入省漁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設項目
    《福建省實施漁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日前出臺,石獅有3個項目列入省漁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設項目。  漁港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提升防範風險能力、繁榮漁區經濟、促進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