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們,冬天的周末是不是除去逛街和揮霍,就是在家阿大貳了呀!幾乎沒有太多的樂趣!哈哈,下面小編給你們介紹一個既好玩又有好吃的地方啊。也非常適合周末帶上小朋友一起出遊哦,還可以讓小朋友寫上一篇挖筍心得,讓他們體驗辛苦勞動獲得成果的感受!
(當然首要條件是要太陽高照的天氣喲)
好首先小編先把路線告訴大家。
縣城——金水
(沿中心加油站往上走,自駕車半小時左右可到達)
小編來自鄉下,我常常回想兒時的樂趣,那是自得其樂、無憂而樂。記得兒時的冬天裡,雪總會如期而至,妝點層巒的美景,包裹山村的寂靜,洋溢一年的喜慶。雖然也會很冷,但藏不住無處不在的樂趣。其中就包括了挖冬筍。
首先得給大家普及一下,筍是分冬筍和春筍的,冬筍生長在冬季,通常在春天會死掉,不會長成竹子。春筍呢,春天生長,而後就成了雨後「春筍」。春筍會自己冒出來,挖春筍沒有挑戰,也沒有樂趣。
挖冬筍還是一個技術活,在給大家科普下技巧:
找竹根是要有經驗的,方法有多種,通常竹子的尖朝向哪一方竹根就長在哪一方,當然不盡然。從竹子底部的竹節疏密可以判斷竹根的深淺,越密的竹根越淺,也更好找到。有些可能就浮在土層表面,不需廢太多工夫,但這種多半已有人捷足先登。大多數沒有挖過的竹子都挑戰著你的經驗和技術。有些時候甚至繞著竹子挖個圈也找不到竹根,這又得另尋它法了。竹根通常都會在某個地方露出地面,成一個弓形又鑽入土中。這也是一個找竹根的辦法,但能不能找準就是另一回事了。找到竹根就得沿著往前挖了,並不是到處都長冬筍的。在竹根變脆且土深適宜的地方就會長冬筍。如何判斷脆也是經驗的凝聚,而且還得防止把竹筍挖爛,所以當感到竹根很脆的時候就得小心翼翼了,像極了成功前等待的激動人心。如果是新手,失望往往是經常的事。若成功找到冬筍則是相當喜悅的了。有些冬筍會長出「乳根」,挖到「乳根」則是大冬筍的預兆,通常緊接著就能看到暗黃色「大胖子」般的冬筍,這時需要用刀將竹筍從竹根上砍下。去掉「乳根」和泥土,收穫滿滿的喜悅。
再提醒大家喲,挖冬筍絕對是個體力活,剛開始可能趁著新鮮勁可以堅持 一小會,後面估計就會累趴的。
冬筍的吃法:
經典 1 冬筍在我們苗鄉最普遍的吃法就是 冬筍炒臘肉PS:在金水隨處可見的美景。小編隨意拍了些...
清晨的霜
清晨的霜
荒草叢中
夕陽西下
農家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