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師:那些被人遺忘而消失的中華傳統節日

2020-12-12 阿玖的二次元世界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你們的可樂呀~

花朝節,是紀念花神的生日,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於農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舉行,具體時間因各地節氣差異而不盡相同。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花朝

在動畫《歷師》中,歷神「花朝」一身桃花色服飾,猶如花中仙人,並有著可以和百花交流的能力。但是因為人類漸漸地遺忘花朝節,花朝自身的神力漸漸消散,身體也越來越虛弱。雖不至於身形俱散,但也沒有多餘的神力可以支持自己繼續與對抗邪祟

同樣被人們所漸漸遺忘的還有另一個節日——寒食節。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成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但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寒食節漸漸地融入了清明節,也漸漸地被人們所遺忘。

寒食

動畫中的寒食節,一頭及腰白髮,手持翠柳,溫文爾雅,和很多歷神的關係都非常的好,是將清明節一手帶大的兄長。在清明還小的時候,是寒食在旁邊悉心照顧,但因為人人都說清明不如寒食,導致他一心想要超越寒食,並開始有意與寒食疏遠。長大後的清明一直擔心寒食為了保護凡人而神力耗盡消失,卻性格彆扭的不知道如何表達。寒食雖知曉清明越來越強大,可還是忍不住擔心他,並一直希望他可以堅強、勇敢的去面對一切。

清明

寒食節為了保護困在大火中的凡人而耗盡神力導致身形俱散,雖然人們在逐漸的遺忘他,但在消失前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在為了保護凡人而與邪祟戰鬥。對於他來說,人心的好壞和歷神的強弱,都沒有太大的關係,歷神的職責就是驅除邪祟保護凡人,而他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溫柔的寒食節,再也見不到了。

歷神的存在與消逝,就如同凡人的生老病死,都被時間和歷史所左右,眾歷神心中知曉,早已能夠坦然面對,這就是歷神的天命,因人類而生,因人類而亡。從另一個層面上,是不是可以反映出中國某些傳統文化的現狀?傳統文化起源於人類,消亡於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被人們代代相傳,卻在不知不覺間傳丟了。

花朝

說起花朝節和寒食節,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還有這樣的傳統節日了,現在的日曆上都已經沒有這兩個節日的標註了,我想這兩個節日的知名度還沒有外國傳來的平安夜和聖誕節大。這是一種文化的悲哀,希望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不要把傳統的文化搞丟了,那些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才是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才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標籤。

相關焦點

  • 歷師:那些年被遺忘的節日,花朝節只是其中之一!
    《歷師》五月上映以來,備受關注,好評如潮,製作精良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它的立意。以中國的傳統節日為出發點,將每一個傳統節日都人性化,賦予生命,稱為「歷神」,由歷師統一調度,一同對抗各種邪祟。
  • 那些被遺忘的傳統節日,《歷師》都幫你列出來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該動漫講述的是一個普通青年,因為一本「乾坤歷」,機緣巧合下繼承了奶奶的衣缽,成為一名除祟護民的歷師的故事。《歷師》5月份於騰訊上線,第一季已經完結,雖然評分和收視率都不怎麼高,但作為一部依託傳統文化而生的動漫,它的價值不言而喻。
  • 少見風格的國漫,被遺忘的傳統節日將會消失,歷神們又該何去何從
    在《歷師》這部動畫中講述的不僅是傳統節日變成帥哥了的故事,更多的是想給觀眾們一個小小的提醒,在動畫中提到的傳統節日,你還記得哪幾個,說實話,在小編看見花朝節和寒食節的時候,小編從前是不知這兩個節日的,說來有些慚愧,畢竟這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傳統節日,但是到了今天卻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遺忘。
  • 新番分享,傳統佳節擬人動漫《歷師》,被人們遺忘的寒食節
    中國傳統節日擬人化的動漫《歷師》今日播放了第6集,帥哥寒食閃亮登場,和花朝一樣由於人們的遺忘,寒食神力衰弱已經面臨要徹底消失的風險了。寒食節是是我國唯一通過飲食習俗命名的節日,人們都知道清明祭祖,踏青賞春,卻不知道真正的民間第一大祭日其實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節,人們在這一天吃冷食,禁放煙火,像是踏青祭掃這些人們過清明的習俗,有很多是從寒食節發展過去的。
  • 《歷師》傳統節日擬人,除夕C位出道,元宵竟有多重身份?
    眾所周知,當西方國家的科技以及文化逐漸深入中國之後,就有很多人都有了崇洋媚外的思想,漸漸地拋棄了中國的文化,而選擇了西方國家的文化習俗,有些傳統節日甚至也已遺忘。如今我們更多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正一步一步地回憶起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並漸漸地將其發揚。
  • 國漫新作《歷師》,中國的傳統節日,你知道多少?
    2020年5月播出的新番《歷師》,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目前已經更新到第六集,這部國漫令人眼前一新,「乾坤歷」的設定,每集出現的歷神,和傳統文化相結合,寓教於樂。 一、作品來源 這部網絡動畫片《歷師》,是改編自石頭羊創作的網絡小說《黃曆師》,由視美影業負責製作。
  • 歷師:這部動漫自帶擬人特效,傳統節日被擬人成神,除夕霸氣側漏
    今日一部小說改編的《歷師》將在5月7日播出,這部動漫自帶擬人特效。《歷師》是由著名小說《黃曆師》改編成動畫作品,在這個故事中以中國傳統的節日為故事人物,我們熟悉的除夕、小年、端午、七夕這些傳統的日子都會擬化成神,主角蕭南燭將會化身成為歷師,和觀眾探討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和神話故事。
  • 那些正在被遺忘的傳統節日
    中國是一個千年古城,隨著時代的更替,衍生出了很多特色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和慶祝方式。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慢慢淡忘這些節日,反而是國外的諸如「聖誕節」「萬聖節」受到年輕一代的追捧。今天,就來說說那些快要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1.二月二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又一部國漫巔峰之作即將登場,《歷師》帶你見證中國節日的魅力
    沒錯這個公司的其他作品在動漫領域中也是有著很高的人氣,比如雲深不知處的《魔道祖師》、經過努力重回巔峰的《全職高手》等都是這家公司旗下的產品,這麼麼樣是不是對新出的《歷師》很期待呢?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部新動漫吧。
  • 當中國傳統節日變成人,你猜猜是什麼樣子?
    最近追到了一個神仙動漫《歷師》,說真的以前也是沒想過會出類似的動漫,但是真的出來的時候確實驚豔了一把,當中國傳統節日變成人,真的是太好看了吧!每個人物都帶有節日的特色。來看看這些神仙動畫人物吧!《歷師》改編自石頭羊的小說《黃曆師》,故事大概就是:普通青年蕭南燭回到家鄉,意外繼承了奶奶留下來的一本名為「乾坤歷」的法寶和她曾經的職業——歷師。通過乾坤歷,一個個由傳統節日化作的歷神出現在他眼前:除夕、小年、元宵……驅除邪祟、維護人間,身為歷師的蕭南燭在了解到邪祟對人類的危害、 以及自己的職責後,選擇與歷神們攜手,一同對抗各種邪祟。
  • 歷師動漫:七夕歷神不是月老?反轉意想不到,你還相信愛情嗎?
    《歷師》是一部不一定能火爆,但一定存在不平凡意義的國產動漫。不知已經多久沒看到過這樣一部中國風格突出、融合中華文化而又頗具流行風格,讓人見之難忘,而又頗具教育意義的國產動漫啦!歷師動漫是的,我所誇讚的就是《歷師》這部動漫,它以中國傳統節日為基礎,頗具中國傳統文化氣息,而又結合大眾所喜歡的玄幻、懸疑、格鬥、治癒、幽默、感人等多種風格於其中,通過一個個歷師與歷神的故事為我們展現了一篇篇精彩的故事。
  • 那些年消失的傳統節日,你知道多少?
    春節是中國人傳承了2000多年的傳統節日。 在五千年中華文明中,能被記載下來的節日不勝枚舉,但像春節這樣能流傳至今的卻是屈指可數,大部分的傳統節日都被遺落在歷史的塵埃中。 我們耳熟能詳的傳統節日也就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除夕。哦,還有很多地方都不過七夕節和重陽節的。
  • 歷師:年畫娃娃剛登場,小紅就變成咖喱魚頭,太可憐了!
    《歷師》是在5月7日上檔的一部國漫,一個個傳統節日化作歷神驅除邪祟,守護人間,主角蕭南燭在了解自己的責任後與眾多歷神攜手一起驅除邪祟。在動漫中第一個出場的歷神就是小年,原型就是年畫娃娃,一個可愛的娃娃抱著一條大紅魚,一看就很喜慶不過這個可愛的歷神一出場就難受了。
  • 甘晨力:中國傳統節日傳承厚重中華文化底蘊
    本網12月3日訊 近日伴隨冬意而來的還有日漸濃厚的西方節日,聖誕節的歡樂氣氛,我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已經開始為之雀躍。新慧集團(New Wisdom Holdings Limited)董事會主席甘晨力先生寄語年輕一輩,在現今中西節日文化合璧的潮流下,忙著歡度「洋節」的同時也不要遺忘中國傳統節日,以及背後的文化意義。
  • 傳統節日又該何去何從?中華不衰!
    「洋節」的盛行已不在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些國外節日,如情人節、聖誕節,在國內的流行程度甚至都超過了國外,反觀中華千年歷史中所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到如今似乎只變成了一個放假的理由,傳統節日氣息匱乏,多少人都在感慨,年味變得越來越淡了。今天,聖誕節,你參與到這全球的狂歡中去了嗎?「洋節」該不該被抵制,傳統節日又該何去何從?
  • 讓中華傳統節日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讓中華傳統節日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原標題:   孫喜旅居新加坡的中國籍獨立時評作家  今天(2017年2月11日)是一年一度的中華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也被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燈節。
  • 教人除去不祥卻被人遺忘的傳統節日:秋日拔禊
    中國是一個節日頗多的國家,有許多節日從相當久遠的古代就已經在民間流傳了。隨著歲月的流逝,有些節日如今已經少有人知,但作為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產,是不應該被遺忘,應該要讓大家去仔細了解的。今天,我們就藉著這一篇文章來了解一個漢族傳統節日--秋日拔禊吧!
  • 視美最新動畫《黃曆師》定檔,5月7日登陸騰訊,傳統節日有看點!
    最近要和大家見面的最新作品,就是以中國傳統節日為特色的動畫《黃曆師》。黃曆師將在5月7日登陸騰訊,每周四12點更新,帶領大家去感受一下傳統古風節日文化。(本文為清風動漫獨家首發,請勿抄襲洗稿)黃曆師改編自石頭羊的同名純愛小說,講述了退伍青年蕭南燭回到家鄉,繼承了奶奶留下的老黃曆和她的職業黃曆師。
  • 對洋節日了如指掌的你,是否知道這六種即將消失的中國傳統節日
    由於商家的炒作,以及部分人崇洋媚外的文化不自信,導致情人節、聖誕節等洋節泛濫。而很多中國人自己的傳統節日則被逐漸冷落。甚至有一些以及被人們遺忘。以下盤點的六個傳統節日,都是曾經很火很流行而即將消失的傳統節日。也許你對聖誕節等洋節的來歷了如指掌,但是你對這些中國古代節日知道多少呢?1、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寒食節禁菸火,只吃冷食,所以也叫做 「禁菸節」、「冷節」。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 其實舊曆傳統節日有二十多個,一大半已消失
    最近聊傳統節日的話題比較多,那麼今日,我們就來做個簡單的科普吧,關於單個節日習俗後續再單獨出文補充。你知道「時年八節」指的是哪八個節日麼?分別是除夕、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以及冬至,其中清明與冬至兼具節日與節氣的雙重身份,這八大節日被當作是最重要的八大傳統節日,在太陽曆與新曆更替後也一直延續著,因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這八大節日的由來和習俗也沿襲至今,這八大節日也是我們也相對比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