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這裡是你們的可樂呀~
花朝節,是紀念花神的生日,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於農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舉行,具體時間因各地節氣差異而不盡相同。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在動畫《歷師》中,歷神「花朝」一身桃花色服飾,猶如花中仙人,並有著可以和百花交流的能力。但是因為人類漸漸地遺忘花朝節,花朝自身的神力漸漸消散,身體也越來越虛弱。雖不至於身形俱散,但也沒有多餘的神力可以支持自己繼續與對抗邪祟
同樣被人們所漸漸遺忘的還有另一個節日——寒食節。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成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但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寒食節漸漸地融入了清明節,也漸漸地被人們所遺忘。
動畫中的寒食節,一頭及腰白髮,手持翠柳,溫文爾雅,和很多歷神的關係都非常的好,是將清明節一手帶大的兄長。在清明還小的時候,是寒食在旁邊悉心照顧,但因為人人都說清明不如寒食,導致他一心想要超越寒食,並開始有意與寒食疏遠。長大後的清明一直擔心寒食為了保護凡人而神力耗盡消失,卻性格彆扭的不知道如何表達。寒食雖知曉清明越來越強大,可還是忍不住擔心他,並一直希望他可以堅強、勇敢的去面對一切。
寒食節為了保護困在大火中的凡人而耗盡神力導致身形俱散,雖然人們在逐漸的遺忘他,但在消失前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在為了保護凡人而與邪祟戰鬥。對於他來說,人心的好壞和歷神的強弱,都沒有太大的關係,歷神的職責就是驅除邪祟保護凡人,而他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溫柔的寒食節,再也見不到了。
歷神的存在與消逝,就如同凡人的生老病死,都被時間和歷史所左右,眾歷神心中知曉,早已能夠坦然面對,這就是歷神的天命,因人類而生,因人類而亡。從另一個層面上,是不是可以反映出中國某些傳統文化的現狀?傳統文化起源於人類,消亡於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被人們代代相傳,卻在不知不覺間傳丟了。
說起花朝節和寒食節,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還有這樣的傳統節日了,現在的日曆上都已經沒有這兩個節日的標註了,我想這兩個節日的知名度還沒有外國傳來的平安夜和聖誕節大。這是一種文化的悲哀,希望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不要把傳統的文化搞丟了,那些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才是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才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