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消息,今天(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國家衛健委今天表示,我國全面建立無償獻血制度,實現臨床用血全部來自公民自願無償捐獻。無償獻血人次數和採血量22年連續增長,無償獻血整體形勢向好。
最新統計顯示,全國無償獻血人次由1998年的32.8萬提高到2019年的1563萬,千人口獻血率由1998年的4.8‰提升至2019年11.2‰。新冠疫情期間,安徽、四川、河南、湖南、重慶、陝西、河北、雲南、江西、廣東、江蘇和山西12個省份累計為湖北省運送血液近60次,總量達到1393萬毫升。
國家衛健委建立了覆蓋全國所有血站的國家血液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國血液採集、供應、檢測、報廢、調配、庫存以及獻血者資料日更新。系統上線運行以來,目前已累計收集採供血數據超過39億條,預計每年將新產生數據約8億條。29個省份成立省級臨床用血質量控制中心,目前,我國臨床用血呈現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手術臺均用血量「雙下降」。我國探索建立「網際網路+無償獻血」服務模式,實現無償獻血者及其直系親屬用血費用出院直接減免。推廣啟用全國統一的電子獻血證。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血液安全水平位居全球前列,體現在:無償獻血比率持續攀升,我國無償獻血人次數和採血量位居全球首位;自願無償獻血比率達到96.3%,超過高收入國家95%的平均水平。血液安全水平顯著提升,全球僅有24%的國家全面開展血液核酸檢測,中國是其中之一。臨床合理用血明顯改善,臨床成分輸血率達到99.6%,超過高收入國家97%的平均水平。
走進成都血液中心
今年世界獻血者日的主題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如何在血液採集、檢驗、存儲等各個環節保障血液安全,下面就跟記者到成都市血液中心一探究竟。
在成都市血液中心,所有採血操作必須由專業人員完成,每天都要對獻血場地嚴格消毒,採血器具也是一次性用品。
成都市血液中心機採室主任 康建勳:從我們獻血者的甄別,到獻血前的體檢初篩,再到我們採集的整個流程的質量控制,來保證我們獻血者的安全以及血液的安全。
血液是愛滋、B肝等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目前,我國已經實現了血液核酸檢測全覆蓋,在血液篩查實驗室,工作人員對每一份血液樣本進行嚴格的病毒檢測。
成都市血液中心血液篩查實驗室主任 陳雪:只有血清學和核酸檢測合格的樣本,相應的血液才會進行放行。
血液採集完成後,工作人員會將血液中的不同成分進行分離,製作成包括懸浮紅細胞、新鮮冰凍血漿等不同的血液成分製品,並嚴格按照不同的存儲條件進行存儲,通過「一血多用」,不僅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也能夠避免把不需要的血液成分輸送給患者,減少副作用,提高用血安全。
來源:央視新聞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