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后「前夫哥」圖鑑:有人地位一飛沖天,有人只想得道成仙

2020-12-21 梨白愛歷史

我是梨白,一枚歷史和寫作萌新愛好者,歡迎關注哦~本文為原創,盜文必究!

「一年到頭」是經常掛在我們嘴上的詞彙,可轉眼間2020年真的就到歲末了。年終盤點是各行各業都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的工作,作為一枚名不見經傳的歷史萌新小號,梨白也會在2020年的年底相繼推出「圖鑑」、「盤點」系列,希望大家能喜歡哦!

宋朝,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巔峰時期,也因為如此社會風氣相對開放,女性社會地位相對提高,其中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女性可以再嫁。宋朝女性再嫁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中華第一才女」李清照就曾經先後嫁了兩任丈夫;南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詩人陸遊的妻子唐婉也在和其和離再嫁,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宋朝女子再嫁要比前朝往代的限制「寬鬆」很多。

2020年上半年備受爭議的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曹皇后二婚成為皇后,驚呆了一眾小夥伴,很多人不解「這也行」?!當然行,翻閱史書後我們可以發現以「再嫁」身份成為皇后的可不止曹氏一人,今天咱們不談二嫁皇后,而是說一說皇后們的「前夫哥」,「宋朝皇前夫圖鑑」馬上奉上!精彩不容錯過!

最沾光的前夫「哥」

第一個以「再嫁」身份「嫁」給宋朝皇帝的女人是宋真宗的章獻皇后,也是民間戲曲「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后劉娥。

《宋史》對太后劉娥「二嫁」身份並未提及,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中卻記載了這一段隱晦的關係。

宮美以鍛銀為業,納鄰倡婦劉氏為妻,擅播鞀。既而家貧,復售之。張耆時為襄王宮指使,言於王,得召入宮,大有寵。

上面這段話的信息量很大,宮美是個以鍛銀為業的小商販,娶了隔壁曾經為倡的劉氏做妻子,劉氏最擅長的是腰搖撥浪鼓。後來因為生活困苦,宮美再次將劉氏給賣了,大家注意是「復售之」,這就證明當時宮美也是買了劉氏為妻。

當時宋真宗還是襄王,手底下的指使知道劉氏可能會被襄王喜歡,便告訴了襄王有這麼一號人,結果劉氏進了王府,果真受寵。這裡的劉氏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章獻皇后。

本來大家都以為故事到這就結束了,可我們還是低估了宋真宗的好脾氣以及他對劉氏的寵愛。

宮美因為「前妻」劉氏成為了襄王的寵妾,因此成為了開封府通引官,後給事王宮。是的,前夫哥和現任丈夫的關係就是如此的和諧,以致於看官們都覺得有點迷。

宋真宗順利登基之後,劉氏成了美人。因為感覺劉氏沒有宗族背景為支撐,宋真宗怕其受委屈,就將宮美改了姓,成為「劉美」,做了劉氏的弟弟,還遷右侍禁。一秒鐘前夫哥變成了小舅子,這操作真的迷。

《宋史》中,劉美為劉氏的兄長,一直深受宋真宗的重用,大中祥符年間,曾經護屯兵漢州,後徙嘉州。劉美雖是鍛銀為生,卻也不是個草包,任職期間士族生病,他都找來醫生看診、救治,且親自看望復位。

正因為智商、情商在線,之後他又遷洛苑使,領勤州刺史。有後臺的他沒有衣服宦官周懷政,還懲罰了其手底下的不法官吏,後被授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領昭州防禦使,最後被擢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後。

劉美去世時贈太尉、昭德軍節度使。看劉美的「簡歷」,大家還能記起那個鍛銀為生,「買賣」老婆的窮小子嗎?!因為前妻一人得道,他作為身邊的「雞犬」也跟著升了天,這也是為什麼民間戲曲《狸貓換太子》中他被刻畫為奸臣的原因,他這仕途走的太容易了!

《清平樂》中,宋仁宗的親生母親李氏去世後,呂夷簡也是以「劉氏家族」之後的命運「點播」章獻太后劉氏,讓其厚葬李氏,這樣宋仁宗也會對劉氏一族還有一絲看顧之心。正是考慮到劉氏一族之後的命運,章獻太后厚葬李氏,這裡的劉氏一族其實就是宮美的後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章獻太后對「前夫哥」一家也非常看重。

最荒唐的「仙」前夫哥

《清平樂》中曹丹姝二嫁成為皇后,一眾看官驚掉下巴,還有這操作,宋仁宗心真大啊!大家還記得曹丹姝被眾臣選為皇后的理由嗎?除了她是宋朝開國功臣曹彬之孫女外,韓琦曾經告訴宋仁宗,大臣們之所以選中丹姝,因為她長得難看,而「貌醜不至於禍國」

劇中宋仁宗也因為曹丹姝是大臣硬塞給自己的,且貌醜,洞房花燭夜沒有見曹氏,也因此埋下了劇中兩人「矛盾」的導火線。

那麼曹氏「貌醜」到底是如何被傳出來的呢?這就要說說曹氏的第一次嫁人了。曹氏之所以二嫁還為皇后是因為其出身顯赫,曹氏的爺爺為開國功臣曹彬,深受三任帝王信賴,叔叔曹彬,大宋名將前三名,很多人認為楊將軍是大宋第一武將世家,實則不然,宋朝宰相宋庠曾評價,「今天下言諸侯王世家者,以曹為首」

正是因為其顯赫出身,她的第一任丈夫李植也是出身名門。李植是京兆人,是李仕衡的孫子,他和曹氏的婚姻應該是祖輩定下的。李仕衡是太宗時期的進士,到了宋真宗時期官拜河北都轉運使、三司使等職。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就提及,三司使是宋朝執掌經濟的最高官員,李植的爺爺曾經掌管這個職位二十年,由此也能看出皇帝多麼信任他。

李仕衡非常善於理財,家中財富令人豔羨,由此我們能看出曹氏和李植的婚姻絕對門當戶對。

人一旦物質富足了,就會追求精神層次的超脫,李植這個從小衣食富足的公子哥就應了這個道理,他少年好道,追求修仙長生之術,所以「不樂婚宦」。是的,這個傢伙不想娶妻生子,更不想在朝圍觀,他只想「尋仙人、採仙草、煉仙丹」!

宋人王鞏的《甲申雜記》中曾經記載,李植和曹氏在「及禮席」當天,曹氏都已經進李家們了,李植「逾垣而走」。這裡的「逾垣」就是翻牆,曹氏沒有辦法,只能重新回家。

這裡的李植可能對曹氏沒有惡意,他只是牴觸成親,卻不知道自己翻牆的行為給曹氏招來了「貌醜」嚇走夫君的名聲。

成功「逃婚」的李植豁出去了,頻繁往來於關中、洛陽等地,被當時的人們稱為有道之士,也算是成就了他的「小夢想」。李植其實是一個十分有才華的人,他十分擅長山水畫,畢竟看的多,宋朝有名的隱士劉放就對其特別的推崇。

李植的爺爺李仕衡在宋仁宗時期為尚書左丞,以此也能看出宋仁宗對待他的「前夫哥」一家也是沒有什麼尷尬的,不得不承認宋朝在婚嫁方面還是相對「自由」的,和離之後便是再成皇后也是互不相關了。就是不知道曹氏成為皇后之後,李植有沒有對這位翻牆不見的前妻有一絲好奇。

最有「覺悟」的前夫哥

除了北宋中初期的兩位皇后是以「再嫁」的身份進入皇室,南宋的第一位皇帝趙構的母親,韋氏同樣也是二婚為後。

說韋氏是「二婚」有點牽強,因為在前夫哥家中,她只能算是一個小妾。《宋人軼事彙編》記載,顯仁皇后(韋氏)是會稽人。北宋紹聖年間,宰相蘇頌退休居住在了丹陽,他家有一位姓韋的老婢,之後出家為尼,她的妹妹便是顯仁皇后韋氏。

韋氏當時也跟著姐姐在蘇頌家裡做事,後來還成了蘇頌的小妾。在兩人「成親」當夜,蘇頌發現她「通夕遺溺不已」。在今天看來,這就是「尿床」,可在蘇頌的眼裡,這是「大富大貴」相,不是做他小妾就行的,這得入京。

當時正值宋哲宗選秀女二十,分賜給他的叔叔、弟弟們,韋氏就在其中,之後便入了端王府,這裡的瑞王就是之後的宋徽宗。

從韋氏的「進封」之路來看,她在宋徽宗的後宮中並不是太受寵,大觀元年的時候進才人,後升婕妤,到了大觀二年升為修容。後金人讓宋徽宗將兒子送到金國做人質,韋氏的兒子趙構自願前往,也因為此事,韋氏進封為龍德宮賢妃。

蘇頌辭職後,因為其之前在朝廷時不參與黨派,以禮自持,得到了宋哲宗的庇佑,這和元祐時期反對變法大臣的悲慘命運有著天壤地別的對比。

宋徽宗上位之後,再拜蘇頌為太子太保,加食邑四百戶,實封食邑一百戶,累封為趙郡公。因為《宋史》中並未記載蘇頌和韋氏有關係,梨白也不認為蘇頌得宋徽宗的眼是因為韋氏,畢竟韋氏並不得寵。

蘇頌的確是個人才,宋仁宗時期的進士,在應天府留守推官時,受到了時任應天府留守的歐陽修的器重。後在皇佑年間試館閣校勘,開始了校正和整理古籍的生涯。

蘇頌是一個十分珍惜親情的人,他侍奉祖母、母親,供養姑姐妹及族人數十人,以至於親族相處融洽,親密無間,當時的宰相富弼都稱其為「古君子」。

英宗、神宗年間,他曾多次出使遼國,先後寫下《前使遼詩》和《後使遼詩》,十分詳盡地記述了出使沿途的所見所聞。後還應宋神宗要求,還曾編寫有關遼國禮儀和文件程式的書籍《魯衛信錄》。

蘇頌還曾經積極參與王安石變法,對吏治改革提了非常多的建議;執政地方後,恪守職責,多次為民請命。蘇杭幾次鬧水災,宋神宗都贊「蘇頌仁厚,必能拊安吳人」,命然後其知杭州。

宋哲宗元佑年間,蘇頌升任左光祿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成為宰相。後因反對賈易未果,請辭位,被罷相任觀文殿大學士、集禧觀使,後出知揚州。最後以太子少師致仕。

建中靖國元年,蘇頌自撰遺表,同日,在潤州逝世,享年八十二歲。徽宗聞訃訊,為其輟朝二日,追贈司空,並遣使撫恤其家,「葬事官給」,不得不說蘇頌歷經五朝,算得上善始善終了。

「靖康恥」發生後,韋氏隨宋徽宗一起被俘虜,後被他的兒子宋高宗遙尊為宣和皇后直到宋高宗紹興十二年,韋氏才帶著宋徽宗的棺槨回到南宋,紹興二十九年,回到宋廷十七年的宣和太后去世,享年八十歲。

梨白叨叨叨

宋朝皇后的「前夫哥」圖鑑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宋朝的女子社會地位確實較前朝往代相對提高了,可依然還是在封建社會制度下的「提高」,比如女子提出和離都是需要有前提的,否則還要「蹲大牢」,例子還是李清照;其次她們和離還需要父兄的同意,並不是說離就離。

宋朝皇后當然也不是說當就能當的,從宋太宗起就定下了和開國勳貴結親的傳統,這也是為什麼宋真宗的劉皇后在掌權之後要給自己「編造」一個能拿得出手的身份了;曹皇后則是因為成婚當天就回了家,人家的身家背景又過硬,當個皇后也是能當得;至於宋高宗的母親,韋氏,那完全是跟著兒子沾光,當然她半生蹉跎。

年底盤點繼續,有興趣的小夥伴敬請關注梨白,期待您的點讚、轉發和評論。

(文中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萬分感謝!)

參考書籍:

《宋史》

《涑水記聞》

相關焦點

  • 宋朝外戚百態圖鑑:有人謙恭被贊標杆,有人搞裙帶關係心安理得
    「宋朝外戚百態圖鑑」馬上為各位奉上。仗勢欺人、殺人啖肉,這個外戚非常作老趙家的外戚們沒引出大的禍端,可不證明他們沒惹禍,事實證明林子一旦大了,真的什麼親戚都有,畢竟人家有錢有勢,更重要的是還比較「閒」。宋初外戚中有一位特別嘚瑟的,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小舅子,孝明王皇后的同胞弟弟王繼勳。王繼勳,美風儀,妥妥帥哥一枚,但卻性兇率無賴。
  • 此人是「八仙」中地位最高,卻做盡壞事,問他是如何成仙的?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八仙是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可是作為裡面地位最高的曹國舅,就一直被人妄加猜測。此人做盡了壞事,這麼能成為神仙呢?作為八仙中最晚出現的曹國舅,身份成了迷。其實民間關於曹國舅有三種說法: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影視劇裡面所說的,曹國舅本名叫曹景休,是北宋開國王曹彬的孫子與吳王曹玘的兒子,其姐姐是宋仁宗的皇后。曹國舅不喜歡享受富貴的生活,也不喜歡利用特權,偏偏喜愛道教的修行。而其弟就與之相孛,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逞強行惡。不僅搶奪百姓的天地佔為己有,而且不法的小人多出自其門。
  • 《清平樂》最大贏家:宋朝最牛皇后,再嫁成國母,離帝位只差半步
    作為帝後黨,已經不是玻璃渣裡找糖了,而是從中藥渣裡找糖——苦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皇后曹丹姝,出身名門,容貌姣好,文武雙全(這詞兒形容皇后好像有哪裡不對)卻偏偏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把對她有情有義的皇帝給逼得「相敬如冰」。而同樣是給皇帝當老婆,有個人起手抓了一把爛牌,處境比曹皇后艱難百倍,最後卻逆襲翻身,成了人生贏家。
  • 曹皇后的弟弟曹國舅,是八仙之一,關於他成仙的傳說有三個版本
    位列八仙的曹國舅,是宋仁宗時曹皇后親弟弟,被呂洞賓度化成仙清平樂中曹皇后的弟弟曹國舅,是八仙之一,關於他的傳說有三個版本《清平樂》是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八仙過海是大家津津樂道的故事,也許大家會說,這兩者之間
  • 北宋皇陵為何鮮有人問津?麥田裡的宋朝給了我們答案
    時過境遷,那些封建王朝全部消失不見,只剩下的曾經神聖不可侵犯,但現在卻被無數普通民眾參觀的皇陵。人們希望透過這些皇陵,感受到曾經歷史的厚重,感受著那些王朝的輝煌往事。但怪異的是,秦始皇陵墓,哪怕是唐代的陵墓,都有很多人瞻仰,但是北宋的皇陵卻很鮮有人問津。
  • 為什麼有人把唐太宗的長孫皇后稱為最幸福的皇后?
    和它以前的歷史相比,唐朝前期政治清朗,思想解放,人才濟濟,疆域遼闊,國防堅固,當時來朝貢的國家多達三百多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國際地位無與倫比。(一)出身名門、知書達理長孫皇后出生於隋仁壽元年,她出生高貴,她的母親高氏出身北齊皇族宗室,父親長孫晟是北魏拓跋氏宗室之後,是妥妥的千金小姐。也正因此,長孫皇后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給自己日後的皇后生涯打下了基礎。
  • 誰說宋朝女子要從一而終嚴守貞操?北宋最少有三個皇后是二婚
    (封建王朝給守寡婦女修建的貞潔牌坊,鼓勵婦女們「從一而終」)只要提到古代的女性,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她們社會地位極低,只要嫁了人就必須乖乖呆在家裡相夫教子,而且丈夫還可以很隨意的休掉自己,這一點又以宋朝為最。
  • 有人得道成仙?張家口驚現日照金山
    據傳說,在古代出現日照金山是有人得道成仙了,在當今出現日照金山預示著什麼? 官員升遷、道士成仙、有人找到靠山,渡過難關?還是有人要落難?
  • 「八仙」中此人本是大惡人,竟最終得道成仙,其實就是一個充數的
    確實,有一種說法,說是曹國舅本名叫做曹景休,因為在凡間的時候,是宋朝一個皇后的弟弟,所以被稱為國舅。 其實在當時的環境下面有非常多優秀的人,比他更加適合八仙之一的這個角色,他成為八仙的這個事實在當時就受到了非常多的質疑,也有非常多的人都因此議論紛紛,甚至有人說為了湊足八這個非常吉利的數字,最後才把他加入到這個八仙的陣容裡面來,總之,在當時就已經眾說紛紜,不同的說法也是相繼流傳開來。
  • 婚姻是場修行,有人得道,有人成魔
    婚姻其實是場修行,有人悟透了真正的婚姻,渡人渡己得道成仙,小日子過得快哉樂哉,有人卻走不出那圍城,在欲望和緣分的糾葛下成魔。杭州市公安局7月25日的案情通報,據犯罪嫌疑人許某某初步交代,其因家庭生活矛盾對妻子來某利產生不滿,於7月5日凌晨趁來某利熟睡時將其殺死,分屍後分散拋棄。
  • 了解麥瑟爾夫人的原型,前夫哥之後,既不是蘭尼也不是班傑明醫生
    12月份最不開心的事:前夫哥居然還在。《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是一部高分美劇,自2017年開播以來每一季都在豆瓣獲得了8.0以上的高分,劇集講述了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一個家庭主婦離婚後自我意識覺醒,奮鬥成為一名罕見的女脫口秀演員的故事。
  • 低賤歌女當上皇后,為擴大勢力把前夫認作哥哥,還提拔他當了大官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社會當中,女性的地位非常的低,一直都只能是依附於自己丈夫的存在,如果是在和平時期還好,夫妻二人還能夠平靜過自己的小日子。但如果是在戰爭或者是饑荒年代,有很多家庭到最後連飯都吃不起,這個時候一般最優先的就是賣掉家裡面的女性,如果有女兒的話,就會把自己的女兒賣出去。
  • 清平樂冷知識,女友被後媽嫁給前夫之子。恨她一輩子
    這段時間電視劇《清平樂》大火,其實真實歷史中,宋仁宗和他的大娘娘劉娥劉太后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劉太后竟然狠心把兒子宋仁宗的女朋友嫁給了自己前夫的兒子。這是怎麼回事?事情是這樣的。劉娥身出名門,可惜襁褓時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在親戚家裡,童年悽慘,當過歌女。
  • 大宋朝,文官地位高於武將,原來宮中一塊石碑起了關鍵作用
    大宋朝,文官地位高於武將,原來宮中一塊石碑起了關鍵作用 | 文 青衫文齋儒學在大宋朝找到了肥沃豐厚的土壤,代表著儒學精神的士大夫及其門生弟子,信奉「理高於勢」、「道統高於治統」的思想,一時間星光閃耀、「大家」頻現。
  • 北宋皇陵為何鮮有人問津?麥田裡的宋朝給了我們答案
    時過境遷,那些封建王朝全部消失不見,只剩下的曾經神聖不可侵犯,但現在卻被無數普通民眾參觀的皇陵。人們希望透過這些皇陵,感受到曾經歷史的厚重,感受著那些王朝的輝煌往事。但怪異的是,秦始皇陵墓,哪怕是唐代的陵墓,都有很多人瞻仰,但是北宋的皇陵卻很鮮有人問津。
  • 從《清平樂》中曹皇后大婚,看宋朝的婚禮流程
    宋仁宗和曹皇后這對皇家夫妻雖為主角,但感情線卻遲遲沒有進展,讓觀眾也甚為頭痛。實際上,真實宋朝歷史上的曹皇后,雖為後宮之首,但她並沒有得到宋仁宗的真心與恩寵,曹皇后這一生,頗受宋仁宗的冷落。「六禮」則是宋朝婚姻中必備的六個程序。根據《儀禮·士昏禮》記載:「昏有六禮,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在周代便已經確定,發展到宋朝,官宦貴族仍然行六禮。但是民間普通百姓嫌六禮太過繁瑣,僅僅只行四禮。將問名和請期省去,分別歸於納採和納徵。
  • 北宋皇陵為什麼鮮有人問津?麥田裡的宋朝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雖然近代史學家對太祖誓碑是否存在一直爭論不休,但宋朝對文人士大夫的寬容與倚重卻是不爭的事實。兩宋時期,文臣的地位一直都在武將之上,「右文抑武」、「文以靖國」也是宋朝的長期國策。此舉雖造就了社會的繁榮和文化的鼎盛,卻也埋下了國防軟弱的致命隱患。
  • 從「胭脂虎」到「河東獅」,宋朝男人為何都怕老婆?地位不同
    #對於中國男人來說,有不少人是比較「懼內」的,也就是所謂的怕老婆,其實對於這件事,每個人的理解都不相同,有人認為這是愛的表現,也有人覺得這是女性地位太高的表現。雖然歷史上的不少朝代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講究的是三從四德,但在古代,還有真有不少怕老婆的男人,尤其是在我們的宋朝,可以說怕老婆達到了巔峰。因為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兩個怕老婆典故:河東獅和胭脂虎,都出自宋朝,而且在宋朝的名人墨客中,怕老婆的人也不少,所以說繁華的宋朝,怕老婆的人這麼多,武力值能可能高呢?
  • 宋朝:太后「垂簾聽政」最多的朝代,為什麼卻沒有煽亂朝綱?
    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唐太宗的皇后長孫皇后勸諫太宗而受到讚揚。另一種是后妃為了自身及其家族利益,不擇手段,甚至犧牲他人的生命,最後導致朝政腐敗。歷史上臨朝聽政的太后共有 29 人,其中「西漢 2 人,東漢 6 人,北魏 2 人,唐2 人,宋9 人,遼3 人,元4 人,清1 人。
  • 她是皇后,鬥不過妃子,兩次被廢,關鍵時刻,卻保住了宋朝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後宮。在古代,皇后一般負責賢良淑德,妃子負責美貌如花。也正因為如此,皇帝往往喜歡貌美如花的妃子,皇后缺少了皇帝的支持,往往鬥不過妃子。但宋朝有這樣一個皇后,雖然在跟妃子的宮鬥中失敗,並且被廢掉後位,但她卻總能逢兇化吉,最終還躲過了金兵對大宋皇室女子的凌辱,還憑藉很高的聲望,逼退了一個偽皇帝,抱住了一個正皇帝,成為大宋王朝的恩人。北宋哲宗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當了皇帝,由高太后垂簾聽政。為了讓哲宗趙煦在宮中不至於寂寞,高太后就給哲宗找了一個姓劉的女孩子當趙煦的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