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騎自行車出行人數增多 涉騎車交通事故致死人數創紀錄(視頻)

2020-12-11 瀟湘晨報

國際在線專稿:據法國《巴黎人報》8月13日消息,受法國2019年冬季的大罷工和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法國道路上騎自行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多。

報導稱,根據法國道路交通安全部門8月13日發布的數據,今年7月,法國共有29人騎自行車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創下法國近十年以來的單月最高紀錄。法國道路交通安全部的部際代表瑪麗·戈蒂埃-梅萊裡(Marie Gautier-Melleray)表示,法國因交通事故死亡的騎自行車者數量在不斷增加,2019年尤其突出,較2018年增長了6.9%,這一問題實在令人擔憂。

法國自行車使用者聯合會(FUB)主席奧利維爾·施耐德(Olivier Schneider)則表示:「現在路上自行車的數量比往常增長了很多,死亡人數的增長速度低於騎自行車人數的增加速度。」

據悉,十字路口是法國自行車交通事故的高發地,2019年法國城市地區51%的自行車交通事故都發生在十字路口處。(任麗君)

【來源:國際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法國十月份交通死亡人數大幅下降
    【歐洲時報來米編譯】法新社報導,根據道路安全局公布的最新數字,2020年10月法國本土公路交通事故致死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2.6%。 今年10月有199個人死於交通事故,比2019年10月少了58人。
  • 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傷亡人數逆勢增長 專家:立法強制騎乘者佩戴...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副主任鄧曉介紹,201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中,駕駛電動自行車導致死亡人數達8639人,受傷人數達44677人,傷亡人數接近非機動車傷亡人數的70%。這意味著,平均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於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小時有5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因道路交通事故受傷。
  • NHTSA:2018年美國交通事故死亡總人數下降 但行人死亡人數上升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周二發布的最新撞車致死率數據好壞參半。一方面,與2017年相比,2018年交通事故死亡總人數下降;但另一方面,行人和騎自行車者的死亡人數卻有所增加。
  • 騎電動自行車 你戴安全頭盔了嗎
    你騎電動自行車嗎?你在騎行過程中戴頭盔了嗎?或許,你認為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騎得慢,很安全,沒必要。」「戴頭盔會擋住騎車視線,不方便。」然而,交警告訴大家,騎電動自行車戴不戴頭盔,對保障騎車人的安全,作用真的很大。今年,蘇州交警在大市範圍內向電動自行車駕駛人逐步推廣使用安全頭盔。騎車人的反響如何?記者對此開展調查。
  • 【交通】這6起交通事故中,行人與騎車人負全責
    同時提醒各位市民,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能夠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70%,對保護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騎電動自行車請佩戴好安全頭盔。來看案例↓19月17日13時許,衛某某(男,83歲)騎自行車違法駛入閔浦大橋,當由西向東行駛至閔浦大橋東側33米處,因車輛失控倒地時與正常行駛至此的貨車發生碰撞,致衛某某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 如果只考慮道路安全,我建議30歲以下的人都別騎自行車
    在我國,12周歲以下的小朋友不可以騎自行車,但很多歐洲國家都鼓勵小學生騎自行車上學。為什麼我們國家不鼓勵孩子們騎車上學呢?因為道路不安全,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事實上,對於我國的很多城市來說,如果僅僅考慮街道狀況,我建議30歲以下的人也不要騎自行車,因為大家都要面臨同樣的危險:道路不安全。
  • 各國對自行車出行的態度
    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下各國對於鼓勵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態度如何,看看哪國的獎勵政策最誘人。澳大利亞:開展企業騎單車比賽近日,雪梨市長表示,雪梨每年因交通堵塞損失80億澳元。外媒報導稱,雪梨為緩解當地交通擁堵,推出一個月的企業員工騎單車活動,號召當地各大企業及公司鼓勵員工上下班騎自行車。
  • 韓國人興騎自行車
    韓國人為應對危機掀起自行車熱,推動當地自行車業發展。   興騎車  韓國是亞洲第四大經濟體,但能源大部分依賴進口,因此受油價波動影響相對較大。為應對危機,越來越多韓國人選擇騎自行車出行。   這是韓國人生活觀念的一個重大轉變。
  • 日本去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創歷史新低
    新華社東京1月5日電(記者王可佳)2017年日本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為3694人,這一數字為該國自1948年有統計以來的最低紀錄。  根據日本警察廳數據,在去年截至11月底所發生的交通事故中,有1171名死者為行人,這一數字在全年交通死亡人數中佔近三分之一。
  • 海澱法院分析涉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的侵權責任及風險防範
    然而當前仍有一些人對涉電動自行車的事故處理存在誤解,為此海澱法院法官結合案例,對涉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的侵權責任及風險防範予以分析,提醒騎車人注意。案例一 兩車相撞 並非一律機動車全責李某駕駛無牌電動自行車並後載案外人王某,由東向西橫過機動車道時,適有吳某駕駛小型普通客車行駛,兩車相碰,李某與王某受傷。
  • 在日本騎自行車安全常識
    據統計,日本近年因自行車引起的交通事故呈上升趨勢,其中涉中國公民案件也時有發生。為保障我公民在日交通安全和旅遊、生活愉快,提醒騎自行車時注意以下有關事項:       一、購買、停放自行車等注意事項。
  • 日本上班族騎車上下班人數增加
    【新華社微特稿】疫情之下,在日本東京等城市,越來越多上班族出於防護考慮,不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上下班,而是改為騎自行車。玉木健太郎現年56歲,在東京千代田區一家名為「保健同人社」的企業上班。日本廣播協會3日援引他的話報導,公司自3月開始允許員工騎車上下班,他從此不再乘坐電車通勤。他家到單位大約18公裡,每次騎行需要大約50分鐘。依照玉木健太郎的說法,在早尖峰時段乘坐擁擠的電車上班難免讓人不放心,騎車則不會有這種擔憂,騎行路上還能思考當天工作。保健同人社說,出於對員工健康和安全考慮,員工只要購買相關保險就可以騎車上班,公司還在內部停車場闢出一塊區域停放自行車。
  • 日本新道路交通法將實施 騎自行車逆行或被判刑
    但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騎車人數量猛增,自行車與行人相撞事故也隨之增加,2012年達到了5885起,較2002年增加了20%。同期,傷亡人數也從965人增加到6267人。   為遏制自行車交通事故上升的勢頭,進一步加強自行車道路安全管理,近來日本加大了對騎車人的管理力度。
  • 男子騎電動車被汽車撞飛,交警認定:騎車男子全責!
    「我是騎電動車的,錯了也該開汽車的負責」;「平常我都是這樣走的,也沒發生過意外」 ……相信很多電動自行車駕駛人都存在這樣的想法,在行駛過程中闖紅燈、逆向行駛、停車越線等現象時有發生。3月10日上午6時23分,在西湖景區之江路六和塔路路口,就發生了一起因駕駛電動自行車闖紅燈與一輛轎車相撞的交通事故,電動車駕駛人不但受了傷還必須承擔這起事故的全部責任。
  • 駐日本使館領事提醒:在日本騎自行車安全常識
    人民網4月22日電 據外交部中國領事服務網援引駐日本使館消息,據統計,日本近年因自行車引起的交通事故呈上升趨勢,其中涉中國公民案件也時有發生。為保障我公民在日交通安全和旅遊、生活愉快,提醒騎自行車時注意以下有關事項:   一、購買、停放自行車等注意事項。
  • 2019年我市道路交通死亡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2018年均下降
    2019年,我市公安交管部門通過大力清除安全隱患、嚴厲打擊交通違法、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等多項措施,全方位加強交通事故預防,全力確保市民出行安全。統計顯示,2019年我市道路交通死亡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2018年分別下降了11.93%、13.37%。
  • 老人騎自行車出事故,不僅負傷,還要負責!
    老人騎自行車出事故,不僅負傷,還要負責!1月3日早上7時許,迎賓路與人民路交叉路口發生了一起客車與自行車相撞的事故,事故導致兩車不同程度受損,自行車駕駛人受傷。
  • 年死亡人數超8千人 專家呼籲立法強制佩戴安全頭盔
    多位知名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在政策設計和個人行為等方面提升電動自行車出行的安全性。去年駕駛電動車致死8639人據工信部統計,2019年我國電動自行車完成產量2707.7萬輛,社會保有量近3億輛,位居世界第一。而同樣呈現增勢的還有電動自行車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
  • 電動自行車致死傷率攀升 警惕新型「馬路殺手」
    專家呼籲:電動自行車交通傷害逆勢增長,「速度與激情」背後的代價亟須引起重視。目前,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在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上升最快,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亡。1.電動自行車致死傷率攀升,普遍存在超速當前,我國電動自行車生產量和保有量在近年來持續上升,已成為電動自行車大國。據工信部統計,2019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達2707.7萬輛,社會保有量近3億,位居世界第一。隨之而來的是電動自行車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數量也在攀升。可以說,電動自行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型「馬路殺手」。
  • 十年間傷亡加倍 關注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傷害
    但與此同時,電動自行車騎行者的傷亡人數卻呈逆勢增長趨勢。「在201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中,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於道路交通事故,每小時還會有5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因道路交通事故受傷。」在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副主任鄧曉看來,這組揪心數據的背後,道路安全問題仍然「暗流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