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寶水流芳︱吳黎宏

2021-02-17 誠廬小品

 

崇仁河又叫寶水河,是崇仁的「母親河」,世世代代縈繞脈注其間,她以博大的胸襟殷殷潤澤著兩岸田園,哺育著河畔的萬千兒女。

寶水河由寶唐水、西寧水於石莊鄉橋頭村附近匯合而成,由南朝北流經石莊、郊西、巴山鎮、沙堤、六家橋、孫坊、白鷺7個鄉鎮,流徑臨川之境,注入撫河。縣境流程27公裡,河面寬200至350米。

寶唐水,流域面積1071平方公裡,發源於樂安大盆山,在馬鞍鄉謝坊進入崇仁縣境。流經石莊、巴山鎮,在橋頭村附近匯合西寧水而成崇仁河,它們向北而來,跨山越谷,以一去不復返的豪邁穿過贛撫平原,匯入鄱陽湖,流入東海之濱。

西寧水(又名巴水、鳳崗水),流域面積600平方公裡,發源於樂安縣的鴨公嶂,流經樂安谷崗鄉及我縣相山、桃源、石莊等鄉境,為沙卵石河床,流域內植被較為完好,水資源豐富。《清一統志·撫州府一》:西寧水「源出華蓋山東北趾,沿流而下,至官洲入寶唐水」。

寶水河從西南群山中出發,向東北方向蜿然曲折流過縣境,時急時緩,時高時低,在一些轉變迴旋的地方形成了小塊的陸地或沙洲,古人叫「渚」。在縣城南面上遊,有一處奇異景觀叫「鄧林孤渚」。明代知縣李紹春寫的組詩《崇仁十二景》中的一首《鄧林孤渚》:

 

一水由南折,翻成孤渚奇。

江光時隱見,樹影復參差。

旺氣符先讖,文星煥鬥箕。

疏鍾虛閣動,恍似到伊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寶水河邊的人們,便與河有了一種如鄰的情感。村民沿水而居,應水而生,表現出山與水的和諧,人與自然的融洽,寶水河使這裡生長出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朝,這裡的先人們就借寶水河之利,興修「寶水渠」,引水灌溉良田,發展農耕生產。這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崇仁從此成為「江南糧倉」。

據《崇仁縣誌》記載,崇仁縣著名的古陂有:博陂、梓陂和茭陂等,都是唐朝建築的水利工程,距今都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已知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萬金陂,即寶水渠

萬金陂位於崇仁縣城西南4公裡處的崇仁河上遊,這裡的河道口子較窄,有一個肘彎,河道兩邊原有石山,是修陂築壩的好地方。在距離萬金陂不到1公裡處的崇仁河東岸,有一個自然村叫萬金陂村,村子的名字在清道光年版的《崇仁縣誌》上就有記載。傳說萬金陂村的村民,就是歷史上興修萬金陂工程的民工後裔。在萬金陂現在的陂壩水閘房牆壁上,還鑲嵌著一塊青石碑,碑刻上寫道:「據縣誌記載,在隋朝開渠引水,群眾視水如寶,故名『寶水渠』。至宋朝,捐募黃金萬兩修陂,稱『萬金陂』。」

其中茭陂位於劉家渡下遊趙家村附近,截崇仁河水立陂,灌流達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九十五、三十一等都(今六家橋、孫坊、白鷺一帶)之田,為唐刺史周法猛倡築,後廢。至明朝,有鄉人孫孟將情況上報撫州知府周瑛,得以重新修復。周瑛還專門作詩《茭陂》以記其事。

 

周官敘溝洫,漢史志河渠。

民焉命所關,故典皆備書。

鬱郁巴羅山,匯流向東趨。

楗木橫絕之,灌此桑麻區。

開刱日已久,版鍤日已疏。

坐令千金資,白日棄道隅。

嗟餘理茲郡,萬事費爬梳。

雖雲簿書繁,安敢輕犁鋤。

父老孫孟獻,切切以告予。

有志事興復,為力苦不紆。

春初濃務興,薄言駕吾車。

風雨人前村,道途何崎嶇。

上山履巉巖,下水涉沮洳。

夤緣尋故跡,飄蕩無復餘。

佚道以使民,諒民無愁籲。

萬鍾當俱集,黍稷歌與與。

 

寶水河沿途群山疊翠,萬木扶疏,沿河流徑的集鎮有:馬鞍鄉、相山鎮、巴山鎮、左港圩、劉渡圩、南岸圩、孫坊圩、白鷺鎮等,舊時,寶水河是崇仁縣的主要航道,常年舟楫暢通,各圩集均設有碼頭,裝卸貨物,成為商貿的主要通道。

元代詩人何中,曾經從寶水河坐船到臨川。在船上,他寫下一首詩《由寶塘舟行至臨汝》

 

盧鴻十志看不足,愛雪貪行雪相逐。

晴風吹散圮山寒,三十六陂水初緑。

黃洲拏得罩篷船,松筠繚繞煙成淵。

波聲疊下灘聲惡,鮑照卻歌行路難。

 

他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如隱士盧鴻描寫的十幅圖景那樣美麗,遠山的殘雪還在融化,清風中還有一絲寒意,水塘的水波剛泛綠,水氣煙霧在茂密的松樹竹林間繚繞,好一派江南初春的景象。

寶水河是古時崇仁縣的主要航道。航線起自巴山鎮,途經段家謝、劉家渡、南岸、孫坊、吳坊、華家、白路渡等地到臨川縣之西廨渡注入撫河。昔時,常年舟楫暢通,沿線於縣城南岸的米碼頭、義泉祠、鍋爐街,北岸的學宮前、白鷺樹下等處以及過之圩集設置碼頭,裝卸貨物

米碼頭位於巴山鎮務前街西北端,黃洲橋南岸,是崇仁河航線上的一個重要碼頭,也是縣城商貨集散之地。米碼頭建於明代,用青石板砌成。崇仁是農業大縣,主要出產稻米、棉花、紅薯和甘蔗。歷來糧食自給有餘,出銷外地。務前街做米生意的商人較多,糧食的外銷大都通過航運,米碼頭成了大米的主要外銷地,故老百姓稱之為米碼頭。

白鷺樹下,舊時是縣城一大景觀,每到傍晚,黃洲橋北岸的一排楓楊樹上,都有成千上萬隻白鷺在樹上棲息,起落頻繁,鋪天蓋地,叫聲悠揚。樹下落滿的鳥糞又將樹木滋養得更加蔥蘢。故居民把這裡叫「白鷺樹下」。

滔滔寶水河空城而過,將縣城巴山鎮一分為二,橋自然是不可少的。城中橫跨著一座始建於南宋的大型石橋——黃洲橋。黃洲橋又將古城南北兩半連結起來。

說起黃洲橋,她的歷史與演變,在文獻裡都作過比較詳盡的描述。該橋始建於唐朝。《縣誌》載:「唐時於河上編竹為槓,魚貫而渡,水溢而漂壞,水疲時復葺理用,力勞勉於病涉。」這時的「槓」還只是一座竹編的簡易浮橋。宋人鄧輈的《浮梁記》云:「嘉祐中太常博士蘇緘來為是邑,貽惠於斯民,作浮梁於江滸,巫臣使吳兵通乎中,夏子胥去楚,水戰與江東候,乃揆日媯工,斬木為槎,範金成鎖聯,畫鷁於江湄,如行枕席,臥彩虹於水面,不假黿口,行旅無褰裳之苦,吏民無供億之勞。」可見,到北宋時期,河上才有了比較堅固的浮橋。

南宋淳佑八年 (1248年) 開始修建石橋,歷15年竣工,不久就毀於火災;至鹹淳六年(1270年),縣丞囑好義之士陳純中倡首,合眾力重建,費錢11000餘貫。建成的石橋高20米,南北兩端築階而上,橋面兩側建屋四十餘楹,中建一祠,橋兩頭設門啟閉,氣勢雄偉。橋成之時,民甚樂之,請當朝狀元文天祥為之題匾,書「黃洲橋」三字。

明代知縣李紹春寫的組詩《崇仁十二景》中的一首《寶水長虹》,最能表達黃洲橋建成後縣城官民的那種欣喜與自豪之情:

 

隔岸驚濤洶,長虹跨水中。

誰驅海石至,卻牧舟楫功。

白鷗間上下,驄馬任西東。

謾羨浮槎客,泠泠欲馭風。

 

李紹春把黃洲橋比作臥波的「長虹」,原本是個常用的比喻,然而此詩道盡巴山南北雙城民眾千年舟楫的辛酸痛楚,特別是如今擁有氣勢雄偉的石墩橋的豪邁和灑脫,道出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曠達之情。

雄偉高聳的黃洲橋,很快就成了崇仁的一大景觀。組詩《崇仁十二景》中的另一首《獨塔晴空》,描寫的就是黃洲橋高聳通暢的景象:

 

橋門聳高標,風景晴愈敞。

屹然撐青霄,卓哉擎仙掌。

躡陟層雲巔,仰窺廣寒上。

桃李孕靈根,聲飛題雁響。

 

這首詩是吟詠黃洲橋上的「牌樓門」,即佇立在橋頭的「躍龍門」,所謂「黃洲高萬丈」即是指它。

因為黃洲橋的建成,河溝變通途,河水變得溫順。有了河水的滋潤,古城變得更有靈氣,站在橋上看城中房屋參差、綠樹滴翠、煙雨朦朧,就是一道極好的風景,正如明代縣令李紹春的《雨城煙曉》所描摹的那樣:

 

東西崇雉堞,晴翠曉逾妍。

樓閣蒼茫裡,江山縹緲邊。

曙光浮碧樹,遠水散輕煙,

幾度憑高望,依稀一洞天。

 

元、明兩代,黃洲橋屢壞屢修,並以捐資的豪紳名改稱德平橋、天啟橋。清代順治至道光二十年(1644-1840),石橋幾乎毀壞殆盡,遂代之以浮橋。富紳謝廷恩捐資重修,並借鑑臨川文昌橋的經驗,清河基將橋墩建在巖石上,又採用當時的先進建築技術,加以改進,十分牢固。民國時期,一度改名中正橋,年久失修卻無人過問。1965年,擴建為八墩九孔的鋼筋水泥大橋,橋面加寬至10米,兩邊增闢人行道,並裝置了華麗的橋欄和吊燈。2014年因年代久遠無法承載現代交通壓力被拆除,2016年改建成了一座現代化公路橋,加蓋了橋廊,保留了「黃洲橋」名字。

為何叫黃洲橋?崇仁民間有很多版本,但歷代縣誌是這樣記載的:崇仁縣「鄉賢傳」中的第一人,北宋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曾在湖北黃州為官,曾撰寫了影響很大的「黃州」詩篇,為了紀念樂史,就以「黃州」的名字命名大橋,而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州」字又誤寫成「洲」字,所以就有了「黃洲橋」的名字。

有一種觀點認為,最初之橋是一排舟連扣為浮橋,稱「浮梁」,宋人鄧輈作《浮梁記》中提及「黃帝之必造舟為梁」,可以知「浮梁」即「黃帝之舟」,或簡稱「黃舟」,民俗口語化為「黃洲」。

不過,李紹春的一首《黃洲沙月》這樣寫道:「清夜看黃洲,沙明月如雪。不淘精光瑩,匪浴皓魄潔。太宇相昭回,千古擅奇絕。好擬做沙堤,金蓮不用爇。」這首詩說明,是黃洲橋下的沙洲名叫黃洲,因此看來,黃洲橋的名字用的就是橋下沙洲的名字。那麼黃洲橋下的沙洲又為什麼叫「黃洲」呢?說是黃洲橋下的沙洲上曾經有個黃家村,黃家村的開基先祖就埋葬在這沙洲裡,所以這片沙洲就取名叫黃洲。

       這種記載,應該不是空穴來風,但時間久遠,很難求證到真實的答案,況且,橋名和人名一樣,只是個符號,關鍵是這座橋給歷代老百姓帶來的便利和福祉,也承載了厚重的崇仁歷史和文化,見證了崇仁發展變化的過程。

       今天,如果我們再次登臨黃洲橋,面對同樣的寶水,吹著同樣的河風,只是人間已換,情景迥異。夕陽下,清澈的河水倒映著兩岸繁華的街景,微風吹過,其樂融融。黃洲橋,這座連接崇仁歷史與未來的通達之橋,願她伴隨崇仁百姓走進更加繁榮昌盛的新時代。

        

往期精彩:


崇仁賦

有橋名文昌

崇仁:田園信美

撫州  一個有夢有戲的地方

新老黃洲橋

巴山寶水蘊吳門

羅山:村在雲中立,花在霧中笑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

  煩請點一下文後的「在看」;

  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分享,謝謝!

相關焦點

  • 吳黎宏:崇仁賦
  • 崇仁老街
    崇仁縣是撫州市的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縣,建縣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素有「撫郡望縣」之稱。據我所知,崇仁縣政府在舊城改造項目的計劃裡是考慮了對有價值的建築進行保護的,而不是一拆了之。
  • 明代崇仁吳道南 歷官30年家財如常人
    吳道南,崇仁二都石莊(今石莊鄉石莊村)人,幼時受其父一龍教誨,涉獵《書經》及儒家心學。萬曆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據《崇仁縣誌》記載,吳道南居官自有操守,輔政不為詭隨,歷官30年家財如常人。
  • 江西崇仁:農民冬閒養雞增收
    「秋收過後我選擇了在自家的荒山坡上養殖崇仁麻雞,如今雞都有一斤重了,趕過年出籠正好賣個好價。這多虧鄉裡的農商行給我2萬元貸款資金幫扶。」近日,江西崇仁縣六家橋鄉響崗村的鄒明華看著正在陽光下啄草的4000羽麻雞高興地說。「不出意外,我這批雞按訂單銷售可純賺2萬元,比冬閒在外面打工強!」
  • 辣椒餅, 崇仁特色美食!
    來崇仁旅遊觀光,那當然先了解當地的美食。一般的旅行,除了吃比較實在一點外,還能幹什麼?
  • 歲月靜好—崇仁
    近來對江南的古鎮產生濃厚的興趣,總想細緻地去了解下它的故事,第二次來到嵊州崇仁,故地重遊,多了幾許親切感……崇仁不得不說一下越劇,紹興越劇淵源有關的崇仁古鎮,至今保存著好幾個古戲臺,戲臺雕刻精美古鎮的玉山公祠,是崇仁文化中心
  • 崇仁:古建古井最江南
    崇仁古鎮已有千餘年的居住史,這裡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崇仁村建築群更是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好古鎮風貌,傳承好古鎮文化,以古風古韻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這些年來崇仁鎮進行了積極探索。  扮靚「江南民居博物館」  走進崇仁古鎮,仿佛置身悠悠歷史長河,各種類型的古建築讓人目不暇接。
  • 原生態古鎮,崇仁的歷史印記
    浙江有烏鎮、西塘、南潯等聞名國內外的江南古鎮,而位於紹興嵊州的崇仁這個江南古鎮還「藏在深閨識人少」。這裡,沒有一般江南古鎮那種「粉牆黛瓦、槳聲舟影」的景致,然那一個又一個「庭院深深」的老臺門,斑駁的白牆,高高的封火牆,長著厚厚青苔的瓦當,處處可見的木雕、石雕、磚雕,都在向人們展示著古鎮久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 這個崇仁人真罷砸,居然把川劇「變臉」表演搬到崇仁......
    崇仁帥哥靚妹有福了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到這門藝術來,來,來,先睹為快!吃過崇仁大大小小不少店還從來沒見過哪家店這麼任性雖然不在崇仁最繁華的商圈卻能讓大家感受不一樣的快樂▼▼▼還有,這裡的自助烤美味那真是與眾不同▼▼▼崇仁烤樂滋新店開業地址:廣場北路青少年宮(園林局旁)電話:15070477866老闆太牛了,不用買票,不花錢,直接免費看
  • 南豐、崇仁撤縣設市?真相是…
    南豐、崇仁撤縣設市?南豐、崇仁將迎來新機遇……「連日來,一則《南豐、崇仁撤縣設市,你支持誰?》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熱傳。南豐、崇仁要撤縣設市?對於這一消息,記者進行了一番求證。
  • 【紅色崇仁②】登仙橋戰鬥
    編者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紅軍和地方武裝在崇仁境內開展了 一系列軍事活動,進行過多次戰役戰鬥,狠狠地打擊了敵人,鼓舞了人民的革命鬥志,為崇仁蘇區的開闢、發展和鞏固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好地讓全縣廣大黨員幹部了解崇仁革命史,傳承好紅色基因,我們將在主題教育專欄中開闢「紅色崇仁專刊「,今天刊登第二篇——登仙橋戰鬥。
  • 崇仁縣67名幹部任前公示
    年8月參加工作,200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現任崇仁縣禮陂鎮人大副主席,擬晉升為崇仁縣禮陂鎮三級主任科員;&nbsp&nbsp&nbsp&nbsp黃呈謝,男,漢族,1976年7月出生,江西崇仁人,2002年3月參加工作,200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歷,現任崇仁縣禮陂鎮副鎮長,擬晉升為崇仁縣禮陂鎮三級主任科員;&
  • 崇仁陳氏七祠堂的傳說故事
    崇仁縣城如果按人口和知名度來套個「四大家族」的話(陳、黃、吳、楊)陳姓居首,縣城一直就有陳、黃兩姓之說,從歷朝歷代取得科舉功,名縣誌有記載的陳姓有三十六人之多。2017年偶然在崇仁老街平糶祠,原本碾米廠的門額上石灰牆掉了點灰料,好奇心的驅使索性用竹竿捅開,露出「北耆陳氏義學」的真容。
  • 崇仁縣大力促進麻雞產業優化升級
    大江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杜慧君報導:近年來,崇仁縣大力推行麻雞生態養殖模式,實施崇仁麻雞產業優化升級工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從原種到加工銷售的產業鏈。  該縣按照「千年積澱傳承、原種保護堅持、養殖方式創新、加工瓶頸突破、業態融合保護」的發展路徑,出臺系列扶持麻雞產業發展政策措施,成立崇仁麻雞產業化聯合體和專業合作社,設立麻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實行養殖規劃、良種供給、技術指導、投入品供應、價格收購「五統一」的集約化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了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凝聚力。
  • 黃花菜成為崇仁農民「致富菜」
    本報崇仁訊 近日,筆者走進崇仁縣石橋墾殖場滿山遍野的黃花菜散發陣陣芳香,農戶們三五一群正忙著採摘,個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崇仁屬丘陵地區,是江西省黃花菜生產基地,所產黃花菜早已名聲在外,今年又獲得農業部頒布的綠色無公害產品稱號。
  • 崇仁:傳承非遺文化,守望精神家園
    崇仁民族文化積澱深厚,有種類繁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據了解,我縣目前擁有4個省級保護名錄,4個縣級保護名錄。4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巴山鎮宣華村《跳八仙》、相山鎮林頭村《板凳龍》、相山鎮苔州村《扭扭龍》、相山鎮堯崗村《堯崗攤戲》;4個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巴山鎮民俗《崇仁小年
  • 【裘事快報】崇仁裘氏老家廟神獅揭幕
    崇仁裘氏老家廟前,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一派喜氣洋洋景象。崇仁義門裘氏家廟神獅揭幕儀式將在這裡隆重舉行。十五點吉時,崇仁老家廟神獅揭幕典禮開始。崇仁裘氏家廟神獅揭幕開光致文:伏惟裘氏家廟,神獅揭幕開光,熙寧年間,永昂率家,遷居崇仁。九十世紀,三十餘傳。現有人口,二萬五千,名鼎全國。創「小上海」,繁華古鎮,貢獻卓著。裘氏家廟,始建南宋,八百餘年,歷史悠久,莊嚴宏偉,國家文物。祭祀先祖,祈求蔭庇。先祖有靈,百世流芳,千載光照。
  • 崇仁縣政府副縣長陳濤走訪臺資企業
    11月25日上午,崇仁縣政府副縣長陳濤在縣臺辦主任遊小青陪同下來到臺資企業江西多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精準服務臺企月」走訪服務活動。對於公司從飲品生產到保健品研發的努力,陳濤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評價,希望企業充分發揮崇仁綠色蔬果優勢,積極開發高端保健飲品等高附加值產品。陳濤還詳細詢問了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指示縣臺辦全力協助公司辦好保健品生產許可證,以解企業當務之急。努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幫助多源公司在崇仁紮根發展、做大做強。
  • 崇仁湯溪溫泉度假村開發
    項目單位:崇仁縣馬鞍鎮人民政府項目概況:湯溪溫泉位於崇仁縣馬鞍鎮湯溪村南面,地處丘陵地區,周邊山清水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有古風濃鬱的湯溪古村、林木繁茂的羅山、古柏簇擁的長林古寺、水平如鏡的湯溪平湖、溪水淙淙的活龍口、古拙儉樸的明代古塔和回瀾橋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溫泉資源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慕名前來觀光遊覽。
  • 麻雞起舞賽鳳凰——崇仁麻雞產業發展優化升級振翅高飛
    崇仁不僅是「麻雞之鄉」,還是「理學之鄉」,該縣將崇仁理學文化貫穿運用到麻雞生產經營和企業管理中,倡導在生產、經營崇仁麻雞的同時,傳播崇仁人「上善若水」的廣博胸懷,「厚德載物」的人格魅力,「誠信重義」的商業道德,「融通古今」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