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地宮出土,天子奉獻給佛祖的茶具,帶你了解唐朝貴族茶世界

2020-12-25 江蘇石渠寶鑑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唐代皇帝迎佛骨時,奉獻給佛祖的一套宮廷系列茶具,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時代最早、最精彩華貴的成套茶具。這套茶具向世人展示了唐代貴族的茶世界,領略了解唐人的烹茶技藝,了解唐人飲茶之法,茗茶之道。

陝西歷史博物館特地在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在國寶廳中展示了法門寺地宮中的這組茶具,以文物為主展示了中國深遠的茶文化,同時用《茶經》等書籍對應法門寺地宮茶具進行解釋佐證。

展廳分為了3個單元:

①「茶為國飲」結合了動態視頻講述了中國從神農嘗百草,到三國「以茶代酒」的典故,從陸羽的出現到宋代鬥茶之風盛行其源遠流長的茶文化。

②「茶聖時代」以法門寺茶具七件文物為中心,以《茶經》二十四茶器佐證這套茶具,同時向大家展示了有關於茶的詩句及繪畫作品,讓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唐人飲茶背後的文化、精神世界,從而了解到唐人烹茶的相關步驟。

③「茶流天際」結合觸控螢幕幕講述了茶從中國傳出後通過陸海兩路絲綢之路傳往世界各地,在泰國、印度、烏幹達、英國等地區也發展出了當地的特色茶文化。

相關焦點

  • 陝西歷史博物館臨展法門寺出土「唐天子的茶」
    有幸首次來陝西歷史博物館遊覽便遇上了由陝西省文物局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和法門寺博物館承辦的國寶展之「唐天子的茶——陝西國寶系列特展之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1987年,法門寺唐代地宮重現天日,規模之大、器物之精,令舉世震驚。
  • 陝西西安: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展亮相陝西歷史博物館
    遊客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寶廳內參觀法門寺出土的皇家茶具。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近日,由陝西省文物局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和法門寺博物館承辦的「唐天子的茶——陝西國寶系列特展之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亮相陝歷博國寶廳。展覽展出了從1987年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器物中挑選出來的一組7件包括儲茶器、篩茶器等在內的唐代皇家茶具,將面向公眾免費展出5個月。
  • 法門寺地宮中的驚世寶藏 (完整版)
    法門寺因保存世界上唯一的釋迦牟尼佛指舍利而享譽中外。法門寺的舍利在歷史上一直存在確切記載,是世界上唯一有清楚詳細脈絡可循、可以證明的真身舍利,並且由唐朝皇室長期供奉。這次考古發掘中,一共找到了四枚佛指骨舍利。
  • 法門寺地宮珍貴文物
    希望通過此次特展展示唐代獨特的密教曼荼羅藝術、精美的各類器物以及其對東亞世界的深遠影響,感受佛教藝術多樣而豐富的魅力,了解中西文明交流的歷史與藝術成果。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室貴族士族官員乃至僧俗各界為之頂禮膜拜,可謂佛教史上絕無僅有之盛事唐僖宗鹹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按照密教曼荼羅結壇儀軌,根據皇室貴族與僧俗各界的祈願,最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供養器物一併封入法門寺塔下地宮。1987年4月,封閉了一千一百餘年的法門寺地宮重新開啟。
  • 法門寺地宮佛祖的真身舍利
    法門寺,在西安西面110千米的扶風縣內,塔在佛教中是珍藏舍利的標誌,法門寺塔就是一座佛教舍利塔,史籍中記載著法門寺塔下有地宮,裡面埋有釋迦摩尼的一節指骨舍利和無數珍寶。但後人一直無法判定這是真實的存在,還是虛幻的傳說。
  • 唐代皇室是怎樣喝茶的,不知道的快來看看法門寺出土的這些茶具
    而如今的法門寺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每年接待的遊客數不勝數。人們是在1987年才發現了法門寺的唐代地宮,一經發現,就引起了文物界不小的波瀾。因為這個地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久遠,等級還偏上的佛塔類地宮。這裡的文物不僅種類多,保存完好,而且等級也是中上的,這為歷史學家和文物學家們研究唐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一些實證。
  • 法門寺地宮文物空降深圳,快來看看吧!
    ▲唐鎏金羯摩三鈷杵紋銀閼伽瓶該展覽由深圳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主辦,西安碑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協辦,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密教法器與造像等文物,包括法門寺地宮放置佛指舍利的鎏金銀寶函、供養鎏金銀香爐與香寶子、鎏金銀茶具、秘色瓷、玻璃器以及西安安國寺白石菩薩、明王造像等共計40餘件,從佛教藝術與法器供養等方面展示唐代密教的諸多歷史面貌
  • 品一盞「唐天子的茶」看唐代皇家的茶具有多精緻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這是茶聖陸羽所作《六羨歌》中的句子,中國人飲茶的歷史悠久,在漢景帝的陽陵中就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茶葉」遺存,而茶道興於唐代,唐天子尤好茶。近日,「唐天子的茶——陝西國寶系列特展之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正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寶廳舉辦,展出的是1987年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一套皇室茶具,向世人展示了唐人的茶世界,使今人得以領略唐人的烹茶技藝,了解唐人飲茶之法、茗茶之道。
  • 法門寺出土唐代皇家供佛茶具亮相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寶廳
    5月18日,在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當天,由陝西省文物局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和法門寺博物館承辦的「唐天子的茶——陝西國寶系列特展之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亮相陝歷博國寶廳,展出法門寺博物館藏一組7件套唐代皇家供佛茶具。
  • 法門寺 地宮寶藏--精美圖集
    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不論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法門寺地宮一共出土了四枚佛骨舍利,其中一枚為靈骨既佛祖真身舍利,其餘三枚為影骨。中國佛教歷經三武一宗法難,古代高僧大德乃仿佛陀真身靈骨精造三枚「影骨舍利」此為古人保護真身靈骨的良苦用心。
  • 去法門寺——拜佛祖舍利,賞女皇繡裙
    合十舍利塔裡供奉的是地宮出土的佛祖的真身指骨舍利,只在法定節假日和周末對外開放,如果想去觀賞參拜的,一定看好時間表。西展廳是法門寺歷史文化陳列展,這裡展出的主要是和法門寺的歷史有關的一些石碑和人物故事,還有寶塔坍塌時墜落下來的明代塔剎和地宮發掘時出土的四道石門。
  • 盛世佛光:法門寺地宮出土的4枚舍利及寶函
    整個地宮在封閉時被布置為唐密曼荼羅,地宮一道四室通徹全壇,體現金胎世界大日如來中道一實,四室四舍利表徵四方四佛。佛祖真身舍利的高約4釐米,壁厚約1.5至3毫米,重量是9克。這枚佛祖的真身佛指骨,全世界只有這一枚,是至高無上的佛教聖物。
  • 2499件稀世珍寶隱藏地宮1113年 躲過數次災難 陝西法門寺轟動世界
    一塊為《物帳碑》,詳細記錄了地宮內室供奉品的名字、件數、重量及捐贈者的名字;另一塊是《大唐鹹通啟送岐陽真身志文》,記錄了記載了從阿育王分送舍利貢於法門寺,到後來中國曆朝歷代特別是唐朝皇帝供奉佛指舍利的盛況,這是解開法門寺埋藏地下一千多年秘密的關鍵。參照《物帳碑》,考古隊依次打開第三、第四道石門,進入31.48平方米的地宮。
  • 大唐遺寶——法門寺出土的那些國寶級文物
    法門寺在唐朝因為安置有釋迦牟尼的佛指骨真身舍利而成為佛教聖地,盛極一時;在唐朝每隔三十年都會由宮廷組織開啟地宮迎奉舍利到長安城供民眾瞻仰,是說"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谷捻而兵戈息」,唐朝滅亡以後隨著中國政治中心的東移,法門寺也就遺落荒原,一切都成為傳說。
  • 黑洞暗藏古寺地宮,出土「七級浮屠」,考古家:內含佛祖舍利子
    立馬便想到了關於法門寺的傳說。在歷史傳說中,法門寺有一地宮,地宮裡面圈都是歷代的金銀財寶,但有很多大青蛇盤踞,根本無法取出。法門寺皇家銀器文物經過研究,發現這黑洞下面真的隱藏一個巨大的地宮,考古家進入地宮後沒有發現傳說中的青蛇,但一個稀世寶藏就這麼被發現了。為何說法門寺地宮是一座寶藏呢?
  • 「揭秘」秘色瓷——從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秘色瓷說起
    唐 越窯秘色瓷八稜淨瓶 法門寺唐代塔基地宮出土隨著一件件寶物的出土,法門寺唐代佛塔地宮發掘轟動了海內外各界。在地宮藏寶中,最珍貴的當屬四枚佛祖真身指骨舍利,而最令陶瓷界最興奮的則是「秘色瓷」的發現。唐 越窯秘色瓷葵口碗 法門寺唐代塔基地宮出土法門寺地宮秘色瓷的出土毫無疑問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解開了困擾陶瓷界千年的「秘色瓷」之謎,為秘色瓷的鑑別提供了最早的標準器。
  • 國博新展:唐代壁畫、法門寺地宮與何家村文物一一呈現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文物局共同舉辦的「大唐風華」展覽昨天下午(9月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出陝西曆年出土的唐代文物精品近120件(套),包括舉世矚目的何家村窖藏和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這些展品現收藏於包括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門寺博物館等在內的陝西省內9家文博機構。展期持續至11月9日。
  • 法門寺博物館文創旗艦店上線運行
    本報訊(記者 趙爭耀)12月25日,法門寺博物館文創旗艦店上線運行。 記者登錄天貓商城法門寺博物館旗艦店看到,店鋪已上架唐皇家復刻金銀平脫秘色瓷碗禮盒裝送禮擺件工藝品、唐代地宮金銀器復刻文創擺件大唐茶宴、古法琉璃禪套盒、高檔輕奢茶具套裝等近20款文創產品。
  • 看唐朝皇家是怎麼「吃茶」的?
    此外,對茶葉和水的選擇、烹煮方式以及飲茶環境和茶的質量也越來越講究,逐漸形成了茶道。茶道文化包羅萬象,更在上千年的傳承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近期,由省文物局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和法門寺博物館承辦的「唐天子的茶——陝西國寶系列特展之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亮相陝歷博國寶廳,將面向公眾免費展出5個月。
  • 檔案揭秘釋加牟尼舍利子挖掘內幕 佛祖真身舍利藏法門寺
    梁老的檔案中最引人注目莫過於50多年前在鎮江甘露寺地宮發現的11顆釋迦牟尼佛祖舍利子相關記錄,1960年,釋迦牟尼舍利子的發掘震驚全國。釋加牟尼舍利子對佛教有著非凡意義,具有著極高的文物價值。據觀察者網了解,目前一枚佛祖真身指骨舍利藏於陝西法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