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地宮中的驚世寶藏 (完整版)

2021-02-23 古藏社

據統計,除佛骨外,法門寺地宮還出土了以下文物:金銀器121件,琉璃器20件,瓷器17件,珠寶等400件(顆),石質文物12件,漆木器及雜件19項,絲織品及衣物700多件,以及數萬枚銅錢。

當考古學家走進地宮時,首先看到的並不是佛指舍利,而是滿地的銅錢、金銀寶器和絲織衣物。據統計,除佛骨外,法門寺地宮還出土了以下文物:金銀器121件,琉璃器20件,瓷器17件,珠寶等400件(顆),石質文物12件,漆木器及雜件19項,絲織品及衣物700多件,以及數萬枚銅錢。

法門寺因保存世界上唯一的釋迦牟尼佛指舍利而享譽中外。法門寺的舍利在歷史上一直存在確切記載,是世界上唯一有清楚詳細脈絡可循、可以證明的真身舍利,並且由唐朝皇室長期供奉。這次考古發掘中,一共找到了四枚佛指骨舍利。

圖中左數第三枚是釋迦牟尼佛真身靈骨,為左手中指,指節顏色微黃,有裂紋和斑點。據發掘者稱,剛剛出土時,玉棺內有液體,靈骨因在液體中浸泡千年而骨質鬆軟。其餘三枚是仿佛祖真身靈骨而造的「影骨」。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認為:「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映三江」,同靈骨的作用是同樣的。一枚靈骨,三枚影骨。就像月亮和水中的影子。能分虛實,不分真假。

唐 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頂銀寶函

長、寬、高均17釐米

重1612克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秘龕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第三枚佛真身指骨用五重寶函包裝。第一重寶函為鐵質,出土時已鏽跡斑斑。鐵函之外,還曾包裹著一層絲綢織物,因年代久遠而朽壞殆盡,僅可從殘片中識別出它原來的材質和紋樣。第二重寶函緊套在第一重寶函之內的是一個精美的銀質鎏金函,函身雕鑿有四十五尊佛造像。第三重寶函是一銀包角雕花檀香木函(已損)。

唐 嵌寶石水晶槨子

高7釐米 蓋長10.5釐米 座長10.2釐米

重437克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秘龕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第四重寶函是一副水晶槨,槨頂嵌有黃、藍寶石各一顆。第五重寶函是一個壼門座和田玉棺,棺蓋雕刻普賢菩薩像,玉棺放在雕花棺床之上,供養的舍利是釋迦牟尼佛真身。棺槨與和田玉都是有中國特色的元素,這也能說明佛教供奉形式在中國的本土化。

唐 鎏金如意輪觀音盝頂純金寶函

長、寬、高均13.5釐米 重973克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後室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唐 鎏金四天王盝頂銀寶函

通高23.5釐米 邊長20.2釐米 重2699克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後室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考古工作者在法門寺地宮的「衣物帳」碑上看到了對秘色瓷的明確記錄——「瓷秘色碗七口,內二口銀稜;瓷秘色盤子、碟子共六枚」,並在文物中找出了這13件寶貴的瓷器以及一件也被認定為是秘色瓷的八稜瓶,失蹤千年的秘色瓷才重新回到公眾視野。

法門寺「秘色瓷」的出土,解決了陶瓷界長期以來議論不休的問題,同時有力地說明了於「秘色瓷」晚唐時開始燒造,五代時達到高峰。

唐 五瓣葵口秘色瓷盤

高4.6釐米 口徑25.3釐米 腹深3.4釐米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中室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唐 越窯秘色瓷八稜淨瓶

高21.5釐米 最大腹徑11釐米 外口徑2.3釐米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中室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唐 越窯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高9.7釐米 口徑22釐米 深7.8釐米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中室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唐 素麵淡黃色琉璃茶盞及茶託

茶盞口徑12.6釐米 底徑3.6釐米 腹深4釐米 高4.9釐米

茶託外徑13.7釐米 足徑4.6釐米 高3.8釐米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後室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更為巧合的是,地宮還同時出土了20件琉璃器。其中一件藍色素麵琉璃盤的造型與秘色瓷一般也是凹底。此盤通體藍色,半透明,在光的照射下,也有著與凹底的秘色瓷同樣的「無中生水」的美感,且水感很強。

唐 淡黃色琉璃瓶

高21.3釐米,口徑4.7釐米,腹徑16釐米。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後室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素麵淡黃色玻璃茶碗

除瓷器和琉璃器外,法門寺地宮還出土了皇室金銀器121件(組),它不僅數量大、品類多、等級高、製作精美,同時,大部分有詳細的銘文記載,包括器物名稱、重量、製作時間、產地、負責製作的官員、製作監工等,是研究唐代歷史文化、佛教文化及製作工藝和唐代度量衡等的寶貴資料。

鎏金壺門座鴻雁紋五環銀薰爐

鎏金雙蜂團花紋縷空銀香囊

鎏金壺門座婆羅子(放果品用)

鎏金卷荷葉圈足銀碗

唐-捧真身菩薩-法門寺地宮

唐 毗那夜迦五足朵帶銅香爐

通高48釐米 口徑25釐米

重8470克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中室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唐 鎏金雙獅紋菱花形圈足銀盒

口徑16.8釐米 足徑13.9釐米 通高12釐米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後室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唐 鎏金羯摩三鈷杵紋銀閼伽瓶

通高19.8釐米 口徑7.6釐米 腹徑13.2釐米

底徑10.9釐米 流口徑1釐米 重659.5克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後室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唐 鎏金臥龜蓮花紋五足朵帶銀燻爐及銀爐臺

蓋徑25.9釐米 內徑24.8釐米 腹深7釐米

通高29.5釐米

重6408克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後室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由於茶文化在唐代的興盛,各種質地材料的專用茶器具開始在長安城橫空出世。飲茶之風也吹向了唐代僧院,佛教史料中皇帝賜茶與密教僧人的記載頗多。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一套唐代宮廷茶具,是唐僖宗李儇的供奉珍品。這是一套世界惟一的珍寶,也讓我們看到了連陸羽也不曾看到的宮廷茶具。這批茶器以它本身明確的鏨文和出土《物帳牌》,成為我國茶文化考古上最齊全的一次茶器發現。

焙炙器  

金銀絲結條籠子

飛鴻毬路紋鎏紋銀籠子

碾羅器

鎏金鴻雁紋雲紋茶碾子

鎏金團花銀鍋軸

茶碾子組合造型如下

鎏金仙人駕鶴紋壺門茶羅子

鎏金飛鴻紋銀則

貯茶器

鎏金銀龜盒

鎏金雙獅紋菱弧形圈足銀盒

貯鹽器

鎏金摩羯紋銀鹽臺

鎏金伎樂紋銀調達子

點茶器

系鏈銀頭箸

鎏金流雲紋長柄銀匙

鎏金十字折枝花小銀碟

法門寺地宮中出土的大唐珍寶陳列在法門寺博物館,代表了大唐宮廷物質文化的最高成就。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關注【高古玉】

掃描下圖微信二維碼,關注古藏社的微信公眾號

更多優質內容,等待你的觀看

相關焦點

  • 法門寺地宮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良卿和尚在法門寺表現出色,興修寺院,廣結善緣,寺院日漸興旺。良卿法師上前告誡激情萬丈的「小將」們,挖掘地宮將會吞下惡果給黎民百姓帶來災難,良卿和尚苦苦勸阻無效,反被毆打。他知道,在這座稱雄於世的寶塔下,埋藏著中國佛教界最大的秘密,它的價值無法估量。當時寶塔地宮已被挖出半人深的大洞,寶藏岌岌可危。良卿和尚見阻止無效,他回屋穿上五色木棉袈裟,將平時照明用的煤油澆遍全身,抱著柴草,端坐於柴堆之上。
  • 法門寺 地宮寶藏--精美圖集
    8月24日中午10時24分,一聲轟然巨響,法門寺明代八稜十三級磚塔半壁轟然坍塌了。1986年春天,政府開始拆除殘塔,同年12月,陝西省人民政府決定重建法門寺真身寶塔。       在進行地基清理中發現了塔下地宮,由此,在沉寂了1113年之後,2499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
  • 法門寺地宮珍貴文物
    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北朝隋時期,法門寺地宮供養佛指舍利即已聞名並得到王朝的供養。唐時傳言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因此,唐代近三百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 與僖宗等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
  • 法門寺地宮佛祖的真身舍利
    法門寺,在西安西面110千米的扶風縣內,塔在佛教中是珍藏舍利的標誌,法門寺塔就是一座佛教舍利塔,史籍中記載著法門寺塔下有地宮,裡面埋有釋迦摩尼的一節指骨舍利和無數珍寶。但後人一直無法判定這是真實的存在,還是虛幻的傳說。
  • 法門寺千年地宮開啟時考古人員看到了什麼,解密佛祖真身舍利挖掘內幕!
    ➤1939年,代朱子橋將軍的帶領下曾對法門寺塔進行過一次修葺  關於之前的故事大家可以參閱上集《陝西人集體發誓、老和尚引火自焚,替我們守住了1300年前的神秘寶藏!》➤1987年,法門寺考古發掘現場雖然已經發現了法門寺地宮,但是根據考古工作的慣例,都是需要找到地宮入口才能發掘清理,1939年周塬上鄉民休憩法門寺塔的時候,發現的就是這個石板,把地宮看成一個房子的話
  • 2499件稀世珍寶隱藏地宮1113年 躲過數次災難 陝西法門寺轟動世界
    這時,突然有人想起了千百年來,法門寺地宮藏有寶藏的傳說,難道傳說是真實的麼?莫非,法門寺塔下,果真藏有寶貝?莫非傳說中的佛骨舍利就埋藏於此?在挖掘出19級青石臺階後,人們發現了一道石門。石門門楣上有著兩隻活靈活現的朱雀圖案,這代表著是屬於唐代的地宮。考古隊員更是興奮不已。1987年4月9日,地宮第一道門被打開。
  • 法門寺地宮中的珍寶盤點,尤其不能錯過這三件聖物
    法門寺景區由管委會統一管理,但其實內部分三部分:一部分是老寺院,主要看點是佛塔和地宮,當年正是在地宮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但是老寺院面積很小,不利於文物展示,因此在老寺院旁邊修建了珍寶館,是一個國家二級博物館。還有一部分就是為了新建的合十舍利塔 ,是現代旅遊的產物。
  • 法門寺地宮文物展品在臺北歷史博物館開箱
    將參加「盛世皇朝秘寶:法門寺地宮與大唐文物特展」的珍貴文物唐智慧輪盝頂純金寶函(圖片來源:陝西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10月22日西安消息 日前,來自陝西法門寺地宮即將參加「盛世皇朝秘寶:法門寺地宮與大唐文物特展」的文物精品在臺北歷史博物館開箱。
  • 東方慧光——法門寺地宮珍寶文物展
    觀眾在欣賞法門寺地宮珍寶    盛放二號舍利的唐鎏金雙鳳紋寶蓋銀棺佛教在線天津訊 8月30日,由陝西省文物局、天津市文化局主辦,天津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承辦的「東方慧光――法門寺地宮珍寶文物展」在天津正式開幕。
  • 法門寺地宮文物展品在臺北歷史博物館開箱(圖)
    法門寺地宮文物展品在臺北歷史博物館開箱(圖) 2010年10月22日 10:20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盛世佛光:法門寺地宮出土的4枚舍利及寶函
    法門寺地宮的發現經過和雷峰塔地宮的發現類似,1981年8月24日,歷經372年的寶塔轟然倒塌,一塊巨大的漢白玉石板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注意,挪開石板,手電筒往裡那麼一照,不得了,一片金碧輝煌。法門寺地宮就這樣被發現了。
  • 法門寺地宮文物空降深圳,快來看看吧!
    據法門寺博物館館長姜捷介紹,密教是以念誦陀羅尼咒語為特徵的佛教法門的通稱,密宗是密教體系中思想系統且有師資傳承的教派。唐以後逐漸失傳,其部分思想與修行方式則融入其他佛教宗派。法門寺地宮供養壇場以及出土密教器物,西安安國寺舊址出土造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唐代曼荼羅藝術之一。」姜捷說。此次展覽將分為「法門寺地宮文物」和「安國寺密教造像」兩大主題。
  • 「揭秘」秘色瓷——從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秘色瓷說起
    凡此種種關於秘色瓷的記載,散見於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獻中。但一千多年來,後人卻只能在文字營造的秘色之美中極盡猜想,卻始終不得見秘色真容。由此,人們不禁發問 :「秘色瓷是否真的存在?」直到 1981 年,陝西扶風縣法門寺上空一聲驚雷,千年佛塔在雷聲中一半轟然倒塌。
  • 臺灣高雄市佛光山獲贈法門寺地宮複製文物(圖)
    臺灣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贈送20件陝西省法門寺地宮複製佛教文物給高雄市佛光山,由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代表接受(圖:董紫筠) 佛光山住持心培法師宣讀感謝詞後,致贈感謝狀予震旦集團陳永泰(圖:心即)> 捐贈儀式現場(圖:心即) 合影(圖:董紫筠) 臺灣信眾參觀法門寺複製地宮文物(圖:心即)
  • 黃昏中的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燕子在夕照中飛舞,我們一路走馬觀花,抵達法門寺已近黃昏,幸好趕在閉門之前,匆匆撩開薄暮跨進寺內,成為當日最後的一批看客。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風風光光數百年。但明清以後,法門寺逐漸衰落。明隆慶三年(1569),歷經數百年歷史的唐代四級木塔崩塌。
  • 傳說終證:打開法門寺地宮石門,滿室稀世珍寶,猶如夢回唐朝!
    而今天要講的就是有關宗教文化的一個重要遺蹟——法門寺地宮。法門寺地宮的傳說法門寺,別稱法雲寺,地處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據傳,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68年),周魏以前原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稱「成實道場」,唐初改名「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法門寺最著名的就是有關法門寺佛塔下方地宮供奉著的釋迦摩尼佛的真身舍利的傳說。
  • 塵封千年的地宮,埋藏著震驚世界的盛唐寶藏
    在場的姜原村村民以為是一座古墓,立刻蜂擁而上,將磚室中的出土文物一搶而空。空蕩蕩的磚室無法為考古人員提供更多信息。起初,他們猜測這是一座古墓的墓室,但棺床僅僅不到1米,令人頗為疑惑。隨著文物一件件被找回,謎題也就抽絲剝繭般地被解開。考古人員最終認定,這是一座被毀寺廟的地宮,埋藏著諸多極為珍貴的盛唐文物。
  • 國博新展:唐代壁畫、法門寺地宮與何家村文物一一呈現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文物局共同舉辦的「大唐風華」展覽昨天下午(9月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出陝西曆年出土的唐代文物精品近120件(套),包括舉世矚目的何家村窖藏和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這些展品現收藏於包括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門寺博物館等在內的陝西省內9家文博機構。展期持續至11月9日。
  • 法門寺地宮出土,天子奉獻給佛祖的茶具,帶你了解唐朝貴族茶世界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有唐代皇帝迎佛骨時,奉獻給佛祖的一套宮廷系列茶具,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時代最早、最精彩華貴的成套茶具。這套茶具向世人展示了唐代貴族的茶世界,領略了解唐人的烹茶技藝,了解唐人飲茶之法,茗茶之道。
  • 黑洞暗藏古寺地宮,出土「七級浮屠」,考古家:內含佛祖舍利子
    在中國的古代建築中,有著不少的寺廟,最著名的一處便是位於寶雞的法門寺。根據史書記載,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但因為歷史的緣故,尤其是經過近代戰爭的摧殘,法門寺搖搖欲墜。上個世紀80年代,陝西方面正式重建法門寺,但在基建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