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伍洋宇
比起其他地區的人,江蘇人更加知道國內最大的眼鏡市場就在這裡的一座小城——江蘇省鎮江市丹陽。
在丹陽火車站的正對面,是一片佔地27畝的眼鏡市場,叫做中國(丹陽)眼鏡城。 這個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約1小時車程、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約2小時左右車程的市場,盤活了許多當地人的生意。
毫無疑問,有超過三十年產業積澱的丹陽是中國的眼鏡之都。根據2018年的官方數據,當地有5萬多人從事眼鏡相關行業,年產鏡架近2億副,佔全國總量的1/3;年產光學鏡片和玻璃鏡片3億副,佔國內總量的75%,世界總量的50%。
隨著電商行業對傳統產業的滲透,作為全球最大的眼鏡生產基地,丹陽人也把眼鏡推上了淘寶等平臺。據了解,2017年5月,丹陽上線中國眼鏡產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截至2018年8月,丹陽眼鏡行業的經營性網站、網店達1007家,全球線上銷售額超25億元。
在這之中,有人憑著為眼鏡商家做電商代運營興起一門生意來。並且,對機會抓得越早的人,收穫也越多。丹陽本地電商代運營公司魔方網絡的老闆喬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這家成立於2014的公司在丹陽本地佔據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
不過,一場疫情襲來,工廠停工、運力衰減、消費力下降,眼鏡這條產業鏈上的每一環都經歷了不好過的日子,其中也包括魔方網絡。
好在目前全國範圍內的疫情狀況已經得到了控制,各行各業的運轉效率也在逐步向從前恢復。喬超說,公司今年的營收受到了一些影響,但無論是自身努力也好、外界幫助也好,總算是扛過來了。
代運營困境
「從今年來說,我們業務的諮詢量沒那麼多了,一些業務的成單率也沒那麼高了。」喬超說。
正常而言,魔方網絡過去每個月都能接觸15個至20個意向客戶,其中至少能成一單。但今年上半年的情況是諮詢方面門可羅雀,一共只談成了兩個單子。
不僅如此,疫情發生後的半年內,魔方網絡此前談好的合作也陷入了瓶頸,「我們年前談了差不多有4家,已經確定好要做線上渠道了,但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延期了。」在這之前,魔方已經為對方製作了初步運營計劃,而這都暫時成為了「空談」。
事實上,今年有多方觀點和數據表明,疫情促使商家更加重視線上渠道。喬超對此解釋稱,他所接觸的眼鏡貿易公司大都在回款上遇到了困難,資金鍊出現問題後連公司運作都很難保證。這樣以線下門店為根基的公司,只能是第一時間穩定線下、擱置線上。
同大多數代運營公司的商業模式一樣,魔方網絡的收入構成是服務費+銷售提成。前述四份合作中止後,魔方上半年的服務費收入直接減少近60萬元。
銷售提成方面的情況也不樂觀。作為生活中的非消耗品,眼鏡並沒有太受到疫情期間線上消費熱潮的提振,至少喬超手上的店鋪銷量大都「同比去年下滑得比較厲害」。而他在觀察到這一情況後,直接免去了這些店鋪的提成。
「商家那邊也會有成本,比如說客服、倉庫,整體行情很差的情況下,肯定不能收他們的(提成)。」喬超說。「因為都合作了這麼多年,關係也比較好,我們商量著說,『我們能共同度過疫情』。」
如果是前兩年的行情,魔方網絡每年在單店的提成就可達15萬至20萬。按照公司同期運維八九家店鋪來計算,再加上已經損失的60萬服務費,魔方網絡在上半年的收入已經同比少去約150萬元。
這個數字還沒有大到足夠影響公司的生死,但已經讓公司由高速增長轉為下滑。
六年前剛剛成立的時候,魔方網絡只是一家幫人拍攝眼鏡產品、做美工的「小作坊」。但由於三四線城市很難找到擅長運營的人,一些客戶開始拜託團隊託管網店,代運營才慢慢成為了這家公司的主要生意。截至目前,眼鏡品類的項目收入仍然佔到魔方網絡總收入的70%。
喬超回憶,或許是切入得早,一年之後這個業務就步入了正軌。「2015年是一個轉折,我們的業務發展比較快,同期運維的網店日產值在行業內也算高的,一家店一天的收入在1500元到2000元。」後來的幾年,魔方網絡年收入的增速保持在1.5倍左右,只是在今年按下了急停鍵。
事實上,2020年有關經濟的主題已經並非增長。在「六保」任務由中央提出後,六穩六保成為了貫徹今年的思想。
「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分別指「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和「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其中,為了能夠長期應對外部環境變化,需要首先建立的就是「底線思維」。
喬超的想法其實也是如此,「今年的發展還是穩步進行。」
尋找新出路
在大環境下行的背景下,像魔方網絡一樣體量的中小創業公司所掌握的主動權並不多,喬超的策略是修煉「內功」。
在團隊上,喬超一方面對員工加大培訓,另一方面也趁著機會招攬人才,尤其為招到了一位業內有名的攝影師而感到高興。業務方面,他也開始張羅團隊重新拍攝產品圖,對淘寶店鋪的詳情頁進行優化。
事實上,在新工藝、新技術發展之下,鏡架產品的設計風格早就脫離了單調,除了玳瑁、仿木、牛仔布等風格,還有板材架和金屬架搭配的混搭風格,再結合雕刻、鑲嵌等工藝,每款眼鏡都有自己所對應的受眾。
喬超所說的內功之一,就是要根據鏡框的材質和鏡片的功能,決定產品適合什麼樣的人群,再根據店鋪的數據做精細化運營。
此外,團隊還要在市場上的火熱產品相似度極高的情況下,為同期運營店鋪的設計風格找到差異化的包裝方式。「不能全盯在一種上面,不然他們自身之間就會產生競爭。」喬超說。
一個既定事實是,疫情之後,產品的爆款期已經不可避免地延長。所謂產品爆發期,是指魔方網絡會根據同行的數據定一個銷量基點,通常是一天100副至200副,達到這一付費效果後即可脫離推廣期。以往,一款新品最長只需要兩個月,「今年已經大概要6個月起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喬超知道在穩定內部的同時還要在外部開源。
共患難的這段時間,魔方網絡得到了很多來自客戶的幫助。「我們的一些老客戶,會在他們的圈子裡幫我們做一些宣傳。」喬超說。
魔方網絡上半年以來接觸到的客戶,基本都是本地規模偏大或是集團性的公司,不僅有許多本地和外地的電商代運營同行想競爭合作,對方老闆本身日程就很繁忙。「如果說沒有他們的引薦,我都基本上見不到他們的老闆,也談不了這些事情。」喬超表示。
當地政府也在提供類似的幫助。疫情發生後,丹陽本地鄉鎮政府曾組織過關於線上銷售的公開課,邀請了二三十家線下各個產業的公司人員,主講人就是喬超。
對於這些公司而言,公開課的內容就是一場「線上教育」,學習線上渠道如何能提高毛利率、又如何能抵抗風險。而對於喬超來說,這場活動就是對魔方網絡進行的一次品牌宣傳。「雖然業務上還沒有具體籤約的(公司),但至少對提高我們在本地的知名度是有好處的。」
除此之外,政府還免去了魔方網絡在當地科創園辦公室的六個月租金。
作為丹陽眼鏡產業鏈上的一環,喬超也聽說了上遊供應鏈的狀況,這裡發生的不僅僅是停工和常規訂單減少。
據介紹,每年3月和9月,在上海和北京分別有一個眼鏡行業展,由於疫情原因先後都被取消了。而不少丹陽本地眼鏡工廠和貿易商的營業額是以這兩個展為主,能佔到年收入30%至40%。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喬超其實有一個挺強烈的意願,他想要藉助各方力量在當地做一個電商產業孵化園。有了這片營地後,當地想要做線上渠道的商家就可以很便利地找來,獲取一切整合在園區的技術、場地、物流、供應鏈等資源。
在他看來,丹陽本地工廠除了有經驗積累,在產品上並沒有太大優勢,「我們希望線上的群體去影響線下,做一些差異化、有賣點的產品。」
關於這個想法,他曾經向當地政府領導反映過,但最後發現這件事的難點不在於政府牽頭。喬超坦言,目前丹陽本地的電商代運營數量不算多,僅有四五家,同行之間還是以競爭關係為主,交流意願並不強烈就很難聚集到一起。此外,在他看來丹陽本地商家線上化還沒有來到爆發期。
即便如此,他未來可能還是會嘗試繼續推動,因為經歷過這場危機後,他對於手頭這門生意還是生出更多信任,「我覺得相對現在來說,線上仍然是一個抗風險能力比較強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