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公開徵求意見
昆明擬實施79項滇池保護治理項目
昨日,市滇池管理局發布了《滇池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公示稿)(下稱《規劃》),並公開徵求意見。
此次市滇池管理局牽頭組織編制的《規劃》中,規劃範圍包含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裡,涉及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呈貢區以及晉寧區的52個街道辦事處和2個鎮。
《規劃》結合流域「十四五」社會經濟發展趨勢,並充分考慮群眾對生態環境的迫切需求,制定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指標體系,兼顧必要性和可達性,科學確定目標;按照「流域統籌、區域落實」的思路,建立流域空間管控體系;根據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設計飲用水水源保護、汙染減排、水生態保護修復、水資源保障、水環境風險防控五方面支撐目標實現的主要任務,提煉規劃項目清單;提出保障規劃順利實施的政策措施。
《規劃》提出加強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強化控源減排等五大方面主要任務,並初步設置了79項規劃項目;根據國家重點流域控制單元劃分結果,對54個控制單元匯水區特點、環境問題診斷及防治措施進行分析研究,擬將其合併為草海陸域控制區、外海北岸控制區等七類控制區,並制定了各控制區水生態環境保護要點。按照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針對五大重點任務,《規劃》初步設置了79項規劃項目。其中:水汙染防控類項目39項,水資源保護與再利用類項目11項,水生態修復類項目6項,管理與科研類項目23個。
《規劃》提出,到2025年,滇池流域水環境質量將持續改善,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統籌推進格局初步形成;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質將穩定達到Ⅳ類及以上,主要入湖河流水質達到Ⅳ類及以上;流域空間管控格局基本形成,流域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有效實施;滇池水面無大規模藍藻水華富集,自然湖濱岸線指數得到明顯提升,滇池重現土著魚類;水生態系統功能得到良性恢復,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景象。
明確五大方面主要任務
加強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
強化控源減排
優化水資源配置、利用、保障水資源
水生態保護修復
全力推進水制度創新
擬劃分七類控制區制定保護要點
●草海陸域控制區
主要涉及昆明主城五華區、西山區、高新區和度假區共17個街道,匯水區內有7條入湖河流。
主要目標:至2025年,王家堆渠、烏龍河、大觀河、西壩河市考(含國考)核斷面達到Ⅲ類;新運糧河、老運糧河、船房河市考(含國考)核斷面達到Ⅳ類。
主要措施與骨幹工程:進一步完善控制區內汙水收集處理系統,對二環外春雨路至成昆鐵路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實施土堆泵站片區雨、汙主幹管網建設工程;擴建第十三水質淨化廠。實施新運糧河流域虛寧寺、筇竹寺片區防洪截汙及生態補水,新建調蓄池3座及雨水調蓄池、沉砂池等。提升改造草海湖濱生態溼地。
●外海北岸控制區
主要涉及昆明主城的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及經開區、度假區、空港經濟開發區,匯水區內有10條入湖河流。
主要目標:至2025年,盤龍江、新寶象河、金家河(含正大河)、新海河(五甲、六甲、小清河、蝦壩河)、馬料河市考核斷面達到Ⅲ類;採蓮河(含太家河)、大清河(金汁河、梘槽河)、姚安河、老寶象河、廣普大溝市考核斷面達到Ⅳ類。
主要措施與骨幹工程:新建昆明市第十四汙水處理廠、官渡巫家壩片區汙水處理廠;實施金色大道—北辰大道排洪箱涵匯流區汙水提能增效、東白沙河排水管網完善、呼馬山面山防洪滯蓄和跑馬山面山截洪工程。進一步完善新寶象河、金汁河、槽河、冷水河截汙系統,重點開展主要河流的支次溝渠河道截汙、清淤等綜合整治工程。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
●外海東岸控制區
主要涉及呈貢區、晉寧區、度假區和高新區。匯水區內有3條入湖河流。
主要目標:至2025年,撈魚河(含梁王河)、洛龍河、南衝河市考核斷面達到Ⅲ類。
主要措施與骨幹工程:實施環湖截汙系統配套汙水處理廠挖潛增效工程,實施排水管網清淤除障及日常維護工程。加強控制區內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力度。大力推廣機械秸稈還田、人工覆蓋、秸稈高溫堆肥、秸稈青貯氨化、氣化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利用技術,推廣農業區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綠色防控成套技術,開展農村生產生活的生態化升級工程,推廣節煤爐灶、太陽能熱水器,實施農村病舊沼氣池改造。進一步鞏固湖濱溼地「四退三還」成果,繼續加強溼地建設。
●外海南岸控制區
只涉及晉寧區,含晉城鎮、六街鎮、上蒜鎮、昆陽街道辦事處4個鄉鎮(街道)。有6條入湖河流。
主要目標:至2025年,白魚河、柴河(茨巷河)、東大河、古城河、淤泥河(大河)、中河(護城河)市考核斷面達到Ⅲ類,河流生態功能有所恢復。
主要措施與骨幹工程:進一步完善晉寧區排水管網及環湖截汙南岸配套收集系統。實施東大河—中河流域寶峰集鎮和瓦窯村、李官村、袁家營村、興房村4個村莊雨汙分流工程,建設李官村溼地工程,並收集以上4個村莊初期雨水。實施柴河流域晉寧區六街集鎮汙水處理廠建設和配套管網工程,設計處理規模1000立方米/日。實施段民村汙水處理及白魚河截汙幹管完善工程。加強控制區內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力度。進一步鞏固湖濱溼地「四退三還」成果,繼續加強溼地建設。
●外海西岸控制區
涉及西山區碧雞街道辦事處和海口街道辦事處。
主要措施與骨幹工程:依託環湖截汙幹管系統提高該控制區汙水收集處理率。實施湖濱溼地生態提升及水質改善工程,開展湖濱溼地塘庫系統構建、湖濱帶基底修復與植被擴增及草海水生態系統構建和穩定化。開展面山植被修復與建設工程。
●草海湖體控制區
整個草海湖體控制區為一個國家優先控制單元,含草海中心和斷橋兩個控制斷面。
主要目標:至2025年,草海水質達到Ⅳ類,沉水植被覆蓋度達到5%,葉綠素a含量≤60微克/升,重現土著魚類。
主要措施與骨幹工程:在大觀河、烏龍河河口湖區水域,武警醫院前湖區水域,蘇家村、楊家村湖區水域,西壩河、船房河河口水域實施底泥疏浚。在大泊口草型穩態基本實現的基礎上,開展水生植物群落結構優化、生物調控和長效穩定維持技術集成研究,並開展工程示範。擴大滇池沉水植被恢復示範區。開展牛欄江—草海補水通道應急工程。實施滇池流域東風壩底泥原位修復技術示範工程。
●外海湖體控制區
整個外海湖體控制區為一個國家優先控制單元,含暉灣中、羅家營、觀音山東、觀音山中、觀音山西、白魚口、海口西、滇池南8個控制斷面。
主要目標:至2025年,外海水質達到Ⅳ類,沉水植被覆蓋度達到5%,葉綠素a含量≤60微克/升,重現土著魚類;恢復(建設)溼地面積1056畝。
主要措施與骨幹工程:繼續開展內源汙染治理。實現水資源的優化調配。實施滇池沉水植被恢復及擴增保育。在有條件的區域通過生境營造,為種子庫萌發及人工引種創造條件,恢復沉水植被。建立汙染物產生、遷移、入湖全過程及水資源平衡、水質響應模型庫;綜合運用模擬技術,建立水環境、汙染源、治理工程實時監控、跟蹤、評價系統。(記者 孫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