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坑土樓群,俗稱「四菜一湯」
人們在雲水謠古鎮古榕樹下乘涼
雲水謠古鎮的石頭路年代久遠
本報訊 「保護世遺之美,聚力鄉村振興」全國晚報社長總編南靖採風活動近日舉行,來自全國40多家媒體的社長總編齊聚南靖,聆聽世遺詩書,見證閩南鄉村的「百姓富、生態美」。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南靖土樓群,擁有20座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土樓,這些土樓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築」。社長總編們走進「東歪西斜700年」的裕昌樓、「沼澤地上的諾亞方舟」和貴樓和「最精美的雙圓環土樓」懷遠樓探秘。
「土樓背後的文化非常深奧,和貴樓的客家山歌等非遺文化、農耕文化,歷史人物簡大獅的愛國文化,都值得我們去挖掘。」南靖土樓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毅鴻說,近期,各種研學活動組織機構都很關注土樓,掀起一股熱潮,研學活動內容包括南靖土樓的整體構造和建築風格,挖掘和認知客家土樓文化等。
從2008年7月福建土樓申遺成功至今,12年來,南靖致力於土樓保護性開發,無論是接待遊客人次、旅遊收入,還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大幅度的增長。今年適逢「世遺文旅推進年」,南靖土樓憑藉著文旅融合以及全域旅遊的新契機,利用好生態牌、文化牌、浪漫牌等特色優勢,不斷促進旅遊業態的「年輕化」、「現代化」和「國際化」。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世界遺產:南靖土樓
南靖土樓,又稱為福建土樓,產生於宋朝時代,明、清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的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模式。福建土樓的建築材料甚為奇特,其中包括粘土、糯米、紅糖、竹片、水等,建成的土樓冬暖夏涼,具有很強的抗颱風、抗地震能力。土樓一般高三至五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
南靖土樓,遍布漳州市南靖、華安、平和、詔安、雲霄、漳浦等縣山區,以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聞名於世,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築」。就縣內而言,土樓分布最多的是書洋鎮,全鎮共有古土樓92座,佔全縣古土樓41%。至1990年,全縣尚有1428戶8000多人口居住在清道光以前建築的古老土樓裡。另有50多座古土樓已廢棄不住人。
2008年7月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0被列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1福建土樓·南靖景區再獲殊榮,成功晉級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遺產有:懷遠樓、和貴樓、田螺坑土樓群及河坑土樓群。
■土樓風情
田螺坑土樓群
田螺坑土樓群位於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由1座方形、3座圓形和1座橢圓形共5座土樓組成,俗稱「四菜一湯」。五座土樓依山勢錯落布局,在群山環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在大地上,又像是飛碟從天而降,構成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巧妙天成的絕景,令人嘆為觀止,是民居建築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2001年5月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7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裕昌樓
建於1350年,是現存最古老的土樓,它的特點在於斜而不倒。裕昌樓共有五層,房室270間,從三層開始,樓內迴廊木柱便從左向右傾斜,最大斜度達到15度;而第四層迴廊的木柱又以同樣斜度反方向從右向左傾斜,兩層樓的木柱看上去東倒西歪。儘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層至五層的木柱迴廊看成一個整體,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頂部的木柱卻是保持在同一條軸線上。裕昌樓的斜,是局部結構的斜,就像今天的央視新大樓,有驚無險,斜而不危。
和貴樓
位於福建南靖縣梅林鎮璞山村,距離南靖縣城53千米,建於清代雍正十年,佔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樓。這座土樓建在沼澤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樁、鋪墊,歷經200多年仍堅固穩定,保存完好。2001年5月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坑土樓群
河坑土樓群位於書洋鎮曲江村河坑自然村,所在區域為客家人聚居區。河坑土樓群屬於客家派的土樓,距南靖縣城31千米,包括朝水樓、陽照樓、永盛樓、繩慶樓、永榮樓、永貴樓6座方形土樓,裕昌樓、春貴樓、東升樓、曉春樓、永慶樓、裕興樓6座圓形土樓,加上五角形的南薰樓,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樓建於1549年。
雲水謠古鎮
雲水謠古鎮是一個幽古神奇的地方,是一個可以讓人靜靜發呆的地方。踏入古鎮,幽長的古道、百年老榕樹、神奇的土樓,還有那靈山碧水,無不給人以寧靜超然的感覺。村落中,溪岸旁,榕樹下,一條條古老的卵石小道交叉穿梭,在靜默中浸透著神秘與蒼茫。這些古道雖然有的已是坑窪不平,甚至漸漸被人們所忽略和忘卻,但光滑的石子依然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雲水謠人的悲歡離合以及夢想與渴望。曲徑通幽,漫步其上,土樓勝景、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情趣盎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