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蘋果「跨界」造車背後:軟體定義汽車時代到來?

2021-01-20 中國金融信息網

當特斯拉市值衝破8000億美元,創始人馬斯克一度躍升至世界新任首富之時,智能汽車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就在1月11日,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百度宣布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與此同時,另一家科技巨頭蘋果造車的傳聞也頻頻傳出新的進展,據媒體報導,1月8日,韓國現代汽車發表聲明稱,蘋果正與現代就造車事項進行初期談判。

造車新勢力市值不斷攀升,科技巨頭「跨界」造車,汽車工業從未像今天這般面臨新的變革,智能汽車越來越受到資本的熱捧。不同於過去以車輛和零部件等硬體為主要收入的傳統汽車行業,軟體在智能汽車中的價值量正不斷提升,甚至為汽車行業的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帶來了根本性的顛覆。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軟體服務將成為車企之間差異化的競爭力,「軟體定義汽車」正在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汽車變「軟」

百度宣布造車,組建百度汽車公司,面向乘用車市場,而吉利控股集團則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雖然目前百度汽車尚未公布車型,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包括百度等在內的造車新勢力相對於傳統汽車廠商的一大優勢就是軟體能力。「新勢力造車基本是科技公司為代表的,他們的能力主要集中在軟體開發、人工智慧等信息領域,其軟體開發能力、開發流程體系、人才儲備肯定是優於傳統廠商的。尤其百度近幾年在自動駕駛車聯網智能交互領域有很多積累,他們造車是想用車這個平臺呈現出更多樣化的產品,把自己最頂尖的技術展現出來,然後再為整個行業輸出相關的技術作為標杆。」廣汽研究院技術規劃工程師江政對記者說道。

隨著軟體在汽車中的功能越來越突出,傳統汽車的商業模式也在發生變化。江政告訴記者,對於傳統的汽車產業,主要依靠車輛及零部件等硬體銷售獲得收益,往往是車企賣一輛車獲得一次性收益,以及4S店通過一些簡單的維修保養服務收取售後費用。而隨著智能汽車的發展,除了硬體收入,車企還可通過功能訂閱或軟體迭代產生新的收入。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通過付費分期方式,則可進行軟體升級和功能迭代優化,實現汽車的常用常新。

特斯拉是業內公認的軟體定義汽車的典型代表。目前特斯拉的軟體收入構成主要包括AutoPilot FSD完全自動駕駛軟體選裝包,OTA付費升級和高級車聯網訂閱服務收費。安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特斯拉越來越像蘋果,其軟體業務(FSD)會是其商業模式核心組成部分。短期來看,預計特斯拉2025年FSD的收入將近70億美元,佔特斯拉汽車業務營收的接近9%,貢獻25%的汽車業務毛利。

事實上,除了特斯拉,國內造車新勢力在軟體收費上也已經邁出了腳步。日前,蔚來發布自動駕駛服務NAD系統,每月服務費680元;小鵬汽車的輔助駕駛系統XPILOT一次性收費2萬元。

「汽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硬體+軟體+服務,在軟體和服務方面,網際網路公司是佔優勢的,而隨著硬體成本不斷下降,這三部分就相當於一個蹺蹺板往網際網路公司傾斜。未來,軟體成本越來越高,服務種類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公司是有機會主導造車的。」工信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家智庫成員張翔對記者表示。

江政也認為,未來的軟體定義汽車模式下,汽車開發過程中講究軟硬體分離,硬體是統一的,而車型上的功能差異通過軟體定義,一定程度上將降低汽車的硬體成本,而對軟體開發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汽車的開發將從之前量產完成就結束的狀態變成全生命周期的開發,因為需要不斷保證軟體功能迭代,常用常新,才能產生新的價值。

車企擁抱軟體

汽車產業智能化大潮下,傳統車企也看到了軟體的重要性。2019年以來,包括上汽、廣汽、豐田、大眾、寶馬等海內外整車廠商紛紛成立軟體部分部門,發力軟體業務布局。

對於傳統車企來說,擁抱軟體是必然趨勢,在江政看來,隨著汽車聯網化、功能複雜化,尤其是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方面,單純一個汽車行業已經很難實現很多複雜功能,只有利用行業優勢資源,比如高精度地圖、大數據、網際網路生態資源等,才能做出較好的產品,而不是封閉的生態系統。

北汽與華為的合作或許可以看做是行業內的一次有益嘗試。2020年10月份,華為首次對外發布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北汽新能源成為華為智能汽車牽手首個合作夥伴,雙方合作的首款車型已經上市。

早在2018年11月份,北汽新能源與華為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於2019年1月份又籤署全面業務合作協議,並聯合共建了「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以「面向下一代世界級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技術」進行布局。

據北汽新能源方面此前向記者介紹稱,華為在自動駕駛維度的算力能到330-340Tops,超越了特斯拉目前的140Tops算力。在作業系統層面,華為鴻蒙生態系統將同時是包括車聯網在內的多生態應用整合的基礎架構。

北汽新能源方面提供給記者的資料顯示,北汽新能源總經理劉宇透露,2021年北汽新能源將會投放與華為合作的搭載5G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型(N61 HBT版),內部代號「HBT」(Huawei BJEV Together),這會是公司產品發展的關鍵點。

「支撐自動駕駛的前提是對車周圍的感知力,而華為『算力』(LDC)強大,對車軸影像的感知力正是它的強項,也是我們合作的基礎。我負責『硬』,它負責『軟』,雙方甚至多方有機合作,各善其長,各司其職,最終取得一致的商業成果。這種合作關係不再是傳統的主機廠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而是圈層合作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一起制定『菜譜』,共同定義標準,引領行業趨勢。」劉宇如是說。

四維圖新在自動駕駛地圖、高精度定位、雲服務平臺、以及應用於ADAS和自動駕駛的車規級晶片等核心業務領域是國內領先的供應商,其銷售總監陳峰雲告訴記者,軟體定義汽車模式下,目前軟體的控制權更多的還是掌握在車企的研發團隊上,其本身對於IP也就是原始碼以及智慧財產權的要求非常高。而從未來趨勢來看,在數據生產工藝、數據更新服務,以及打通車端和雲端的數據層方面,供應商會更多的與主機廠商聯合開發,包括共同擁有產品或技術平臺的IP。

未來:行業或出現分化

在江政看來,隨著軟體功能越來越強,未來汽車行業也會出現一些分化,一些小的汽車公司缺乏相應的軟體和資源整合能力,會慢慢被淘汰掉。「這個行業會發生一定的整合,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直到最後沒有軟體能力的汽車公司可能會變成類似代工廠角色,有軟體定義汽車能力的可能和一些網際網路公司或科技公司形成比較好的生態圈,從而轉變自己作為製造企業的屬性」。

而在實踐中,陳峰雲發現,就目前來看,頭部的傳統主機廠商,尤其是歐美廠商,在智能化的規劃上是偏保守的,仍然是以頭部客戶發出招標的需求為標準。而在與國內部分新能源車企的合作中,四維圖新已經深入到L2~L4級自動駕駛系統的聯合開發之中。

「這是因為對於歐美車企來說,缺乏像中國這樣的新能源市場,缺乏政策支持,也缺乏大的資本投入,對於中國市場來說,2021年將是L2級高級輔助駕駛功能量產爆發的一年。」陳峰雲對記者說道,中國有智能汽車發展的土壤,國家在政策上是積極推動的。但未來政策的發展需要整個行業的推動,尤其是未來L4車型量產之後,相關監管力度會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陳峰雲還認為,目前不管是市場保有量還是每年用戶真正購買新能源車的絕對數量仍然是不夠的。從市場規模上來看,還沒有辦法跟手機的使用頻次、用戶數據多樣化等相比。而對於車企來說,建立軟體生態後要收集和分析用戶數據,甚至AI學習,解決用戶痛點以後再逐步提供更多的服務,這是未來的趨勢。


編輯:穆皓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蘋果百度被傳跨界造車 汽車業大變革要來了?
    一手摧垮舊時代,帶領手機界步入智慧型手機新紀元的蘋果近日被傳將加入造車賽道,其新電動車型可能將於明年9月亮相。無獨有偶,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也被曝出有意入局造車領域。此外,傳統車企也紛紛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腳步。汽車界從燃油時代到智能電動時代的大變革是否已經不可避免?
  • 跨界造車:蘋果重啟造車 真正的戰場在哪裡;富時羅素將中芯等三家中...
    與此同時,消費電子代工巨頭鴻海集團近幾個月來則忙著攢智能汽車「朋友圈」,其10月中旬公布的MIH電動車軟硬體開放平臺吸引了從晶片到電池等各路龍頭企業,大有誓將代工汽車作為其「下一件大事」的決心。跨界造車的路徑不同,但目的相似,在消費電子市場增長區域停滯的產業背景下,迫切需要一個維持股價和市值想像空間的新故事。「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跨界造車的機會窗口來了嗎?
  • 蘋果造車提速:9月推出Apple Car?產業鏈公司火速跟著跨界
    蘋果造車提速,9月推出Apple Car?產業鏈公司火速跟著跨界……雖然蘋果造車的傳聞幾乎每年都會傳出來,但是近期有關產業鏈備貨、汽車提前問世的消息格外引人矚目。從日漸崛起的新能源產業鏈,到蘋果傳統消費電子產業鏈,蘋果造車的「盲盒」正待拆解。
  • 百度也要造車?
    早早吃定自動駕駛的百度,還想再進一步向汽車市場滲透?12月15日,有報導稱,「百度與包括吉利汽車在內的數家車企進行初步接洽,商談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事宜」。儘管百度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對市場傳聞不作評論,但鑑於百度跟多家車企已有合作基礎,還投資過威馬和蔚來,業內人士認為百度下場造車不是沒有可能,大概率會採用技術入股的形式,不會過多介入硬體生產。
  • 軟體定義汽車丨產業重新分工和洗牌期將加速到來?
    張人傑認為,軟體定義汽車非全部,在此架構下,規劃能力和定義能力十分重要。張玉峰則認為,汽車智能化的拐點已經來到,未來十年變化將會更快,但現在已經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而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所以速度非常關鍵。在產業發展速度比較快的時刻,產業重塑也將加速到來。
  • 百度+吉利造車,特斯拉最強勁敵浮出水面
    在特斯拉股價高企、蘋果造車消息明確,智能汽車新進展一浪高過一浪之際,百度的官宣入場,無疑給汽車智能化浪潮,吹響了新號角。而且相比於其他玩家,百度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積累和實力,讓智能車市場格局一夜突變。也愈加證明了「顛覆者從來不來自固有業態」。
  • 蘋果被傳要跨界造電動車,汽車業是「新舊拉鋸」還是徹底顛覆?
    最近,蘋果即將跨界造車的傳聞引發廣泛關注。實際上,近年來,除了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的崛起,華為、百度、蘋果等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紛紛涉足汽車智能軟體系統開發領域,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已不可阻擋。蘋果手機誕生後,全球通訊行業極速轉向智慧型手機時代,巨頭諾基亞、摩託羅拉黯然謝幕。越來越近的蘋果汽車,是否會成為全球汽車業即將迎來顛覆性變革的重要信號?蘋果百度被傳跨界造車根據臺灣一家蘋果汽車供應鏈企業透露,蘋果電動汽車將至少提前兩年推出,預計會在2021年第三季度發布。
  • 浩瀚架構的意義:吉利聯手百度造車 不是「代工」這麼簡單
    百度造車的新聞又刷了一波屏。其實,連蘋果都要造車了,百度下場造車算不上意外。當然,蘋果好歹是造過手機電腦筆記本的企業,而百度在製造領域的經驗欠缺得多,找一家車企來合作才是最優選擇。但是,百度這次牽手吉利成立合資汽車公司,並不是一些造車新勢力採用的「代工」模式。
  • 術業有專攻 跨界不是那麼好造車!
    同樣大名鼎鼎的蘋果,也想造車,秘密造車的方案被命名為「泰坦計劃」,在計劃宣布之後再無聲息,大家都認為蘋果要放棄其造車計劃時,又有國內媒體透露蘋果於寧德時代正在進行一項基於保密協議的項目合作,而內容正是關於動力電池的研發,猜測蘋果算是重新開啟了造車計劃。
  • 百度造車、蘋果造車、馬斯克成全球首富 這些事串起來看才有意思
    原標題:百度造車、蘋果造車、馬斯克成全球首富,這些事串起來看才有意思   之前的傳聞被證實。
  • 跨界造車2.0: 「野蠻人」們不再蠻幹
    今年以來,陸續有多家傳統車企官宣與網際網路公司組建合資企業,共同打造致力於中高端智能電動車的新品牌。先是長安、華為與寧德時代攜手推出CHN品牌,後有上汽和阿里再「聯姻」,高調發布智己汽車新項目,讓科技公司造車的傳聞屢起波瀾。就在最近,搜尋引擎巨頭百度又被傳言即將下場參戰,根據海外媒體披露,百度正考慮自行打造電動汽車,並且同多家整車製造企業協商探討可行性。
  • 百度「造車」只差捅破窗戶紙?量產、投資是鋪墊?
    12月15日,有關百度造車的新聞信息量並不大。不過因為此前有華為造不造車的討論、恆大造車的質疑,百度會不會造車、怎麼造車,引發熱議。所謂造車,是個模糊的概念,如果只用造出量產車來定義的話,那百度造車已經是陳述句。
  • 蘋果造車 註定要一鳴驚人
    來源:創事記蘋果終於開始造車了。近日,討論七年之久的「蘋果汽車」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1月8日,韓國現代汽車發表聲明稱,蘋果正與現代就造車事項進行初期溝通,消息一出,現代汽車股價隨即上漲近20%。事情發酵後,現代在聲明中去掉蘋果字樣,並補充道,現代收到了很多公司的造車請求,但目前尚未決定。在之後,另一家媒體披露了蘋果汽車的詳細情況。
  • 百度與車企聯手造車?科技網際網路公司集體加碼智能汽車
    因此,智能汽車賽道吸引了百度等科技網際網路企業的注意力實屬意料之中,下一個移動網際網路的「高地爭奪戰」也即將開啟。關於百度「造車」的傳聞,不妨先讓子彈飛一會。但百度在汽車領域的實力幾何,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 百度造車:一個並不艱難的決定
    百度造車不僅僅是圖「吉利」 1月11日,百度官方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簡稱吉利)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同一日,吉利官方也確認了雙方聯合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的消息。
  • 百度:做膩了外掛,我要親自下場造車
    就在上個月,汽車圈接連發生了幾件跨界合作的案例:滴滴出行與比亞迪聯合開發了出行專用智能電動車D1,長安宣布攜手華為和寧德時代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上汽與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合資推出智己汽車。
  • 網際網路造車報告:從搶奪入口到接管汽車
    根據權威汽車質量評測機構J.D.Power近期發布的2015年美國汽車可靠性調查結果,車載技術在消費者對整車可靠性判斷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了給用戶創造優質體驗,車企需要不斷地在車內功能、汽車軟體上突破,這也讓科技巨頭們嗅到新的商機。蘋果的Carplay,谷歌的OAA聯盟,微軟Windows in car,百度CarNet相繼推出已可以看出對新興市場的爭奪。
  • 百度也要造車?業內人士:不是沒有可能,大概率會採用技術入股形式
    由於網際網路企業早期多採用開放平臺廣交朋友的形式擴張生態,下場造車可能會讓自己原本技術提供商的身份變成競爭對手,有利有弊。量產、投資是鋪墊12月15日,有關百度造車的新聞信息量並不大。不過因為此前有華為造不造車的討論、恆大造車的質疑,百度會不會造車、怎麼造車,引發熱議。
  • 見證|牽手吉利造車 百度在說一個性感的故事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或許是豔羨特斯拉和蔚來等新勢力的成功,網際網路企業大佬逐漸將造車視為業務轉型的「標配」。  蘋果與現代汽車「暗送秋波」;阿里巴巴與上汽花了百億人民幣孵化出「智己」;華為嘴上說不造車,但也有意與長安、寧德時代創新品牌。
  • 蘋果收購汽車公司失敗,百度也要開始造車了?網友還給起了名字
    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為了推進自主電動汽車項目發展。早在2020年上半年,就與加州電動汽車創業公司Canoo進行詳談,雙方主要討論的內容包含了Canoo的可擴展滑板電動汽車平臺收購項目,不過因為雙方意見出現分歧最終導致談判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