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吃長魚面,黃鱔就要冬眠啦!

2021-02-17 Bigger南京

立冬剛過,南京馬路牙子旁邊聚集起了黃而脆的梧桐落葉。算算日子,正是鱔魚一年中最好吃的時節~

經歷過春夏季節的滋養,還有半個多月就得開始冬眠的鱔魚,在涼風裡貼上秋膘,進入全年最壯實肥厚的狀態。彈嫩緊緻的口感,正是南京的深秋限定!

於是,我們趁著時令,去吃了三碗各有特色的長魚面——

 目 錄 / Contents

南京做鱔魚的館子成百上千,唯獨它有膽自稱「鱔魚王」,店裡也只賣鱔魚面。

兩開間的大通鋪已經在競爭激烈的南湖開了好幾年,實力自然是大大的有!

廚間門口坐著的師傅正在熟練地給鱔肉去骨。兩手一捏一拽,相機還沒對上焦就處理好一整條,看得我們著實有點饞……

正拍著,本菌的洋蔥鱔魚蓋澆面上桌了!

現炒的洋蔥鱔魚帶著鑊氣上桌,散發出極為誘人的熱意與醬香。迫不及待地帶上兩根薑絲,夾一筷子鱔段入口——

鮮!齒尖刺破鱔魚嬌嫩外皮的瞬間,囤積在皮下的一小層脂肪爆裂出水產的鮮香。肉質絲滑而不失彈性,一口驚豔!

不得不說,店家把鱔肉處理得非常精妙,既剔除了鱔骨,也沒有留下土腥,鹹鮮的滋味悠長而澎湃。

醬香為主、甜味為輔的調味,也絲毫沒有毛病。洋蔥去了辛辣,保持了清甜,和鱔魚濃厚的鮮相輔相成,青椒的辣味畫龍點睛,增添了一絲跳脫感。

把面拌開,醬香隨著筷子的動作而散逸開。有了鹹鮮帶甜的醬汁加成,原本平平無奇的圓鹼面一下子鮮活起來,叫人忍不住大快朵頤。

有一說一,一碗吃到底稍微有點油,不過瑕不掩瑜~

配面的長魚湯真是絕了!奶白的湯頭看似厚重實則清淡,只有悠長的鮮味遊走在口中。

湯中還浮著一隻炸得很透的荷包蛋。疏鬆的氣孔吸飽了鮮湯,一咬汁水迸濺,太滿足!

55元一碗的價格,大概是南京市井長魚面的天花板,著實有些昂貴!

但試吃後,本菌必須給出「一分價一分貨」的評價。如果你下定決心今秋有且只有一碗長魚面,我會無腦給你推薦它!

釣魚臺深處的蘇耳朵,今年把麵館往前挪了挪地兒。擺上人行道的桌子不見了,裡間的桌子擺在秦淮河邊,別有韻味。

這個季節來蘇耳朵,10個人有8個會點長魚面。一大桶長魚麵湯就這麼在店門口不斷咕嘟著熱氣,深鍋裡臥著數條貨真價實的鱔魚。

34元一碗的長魚面,已經算是非常實惠啦!十來段長魚在碗口鋪陳得很有氣勢。

夾一筷薑絲,舀一勺剁椒,添兩勺辣油——在南京範兒的麵館,就得是南京款的吃法!

不同於南京任何其他鱔魚做法,蘇耳朵的鱔肉一煮二炸三滷,鱔肉的滑嫩在酥炸後轉化為幹香,鮮味被濃縮在了鱔肉的紋理之間。

這樣處理過的鱔魚,肉質緊而不僵。肌肉散開的時候能體驗到銳利的鮮味,味道極富標誌性。

蘇耳朵的麵條本菌一定要吐槽吐槽!方形的細面在南京不多見,吃口偏軟,並沒有圓鹼面的戧口。

最重要的是,在麵湯裡跑一會就軟了,對習慣於相機先吃的我們來說,真的不太友好……

不過鱔魚底湯必須得點讚!在門口瞧見它咕嘟的時候就已經十分期待,喝起來也確實清鮮可人——兩勺辣油都掩不住的鮮香,可想而知!

在老門東隔壁的馬道街,長魚麵館的人氣絲毫不熟街口的順心拉麵!飯點進店必然是需要等位的。

這碗紅炒幹拌長魚面,是我們此行的覓食目標。

漫山遍野的韭菜和醬汁覆蓋了表面,讓鱔魚和麵條幾乎沒有出鏡的機會。濃厚的韭香伴著熱氣撲面而來,不用吃都知道新鮮!

鱔肉隱藏在韭菜堆成的小山中,數量真不少!一口面一口鱔肉,正好能吃到碗底。

這家的長魚先過油再爆炒,肉質緊實而細緻,入口輕咬便能觸發微妙的回彈,口感真的非常奇妙!

新鮮的韭菜相當細嫩,細嚼之下可以解鎖植物的清甜,給整體的味道注入一絲清爽。

然而這點清爽並不足夠,畢竟這醬汁實在太太太太太鹹啦!掛汁能力高超的手擀麵把這一缺點再度放大,黃鱔原本的鮮都被壓制了不少……

還好配贈的麵湯調味偏淡,喝起來也清鮮可口。表層飄著的油花雖然看起來稍稍厚重,怕膩的朋友得撇掉它再喝,但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就能喝出其中蘊含的風味。

如今養殖業發達,深冬初春的大部分時節也有鱔魚供應。但對於追著時令吃吃吃的老饕們而言,冬天開始前的長魚才最是肥嫩鮮美,無可替代。

三碗長魚面下肚,本菌的「饞」已被黃鱔安撫,咂摸著嘴,鱔魚豐厚的肉感猶在齒尖,回味裡泛起一抹純純的鮮……

這秋膘,妥妥地貼上了!


相關焦點

  • 黃鱔是否越大越好吃?一斤重的野生黃鱔,要長多久呢?
    我以前以為大黃鱔,會像見到過的蟒蛇那樣又粗又長,沒想到大黃鱔就是一個「胖子」,長度生長量有限,成鱔後就往粗的方向長。當時我高興壞了,拿回家向父母炫耀我的「成績」,沒成想我大爺看到後說吃不得,說這是「望月鱔」,有「劇毒」吃了容易出「事」。我當時畢竟也是念過幾年小學的人,不信鬼魅邪說。
  • 常州人究竟有多愛吃黃鱔?
    伏天好像吃什麼都沒什麼胃口往日最愛的火鍋燒烤大魚大肉仿佛都失去了吸引力為對付高溫常州人伏天要吃三寶:黃鱔、蓮藕、綠豆芽就單單黃鱔這一食材常州人就能吃出百變花樣對於愛吃麵的常州人來說,此時來碗鱔絲面再合適不過啦!
  • 農村老話「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嗎?
    農村老話「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嗎?農村俗語一大波,怎麼能少了我來解答呢?歡迎圍觀,今天的主題是,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有道理嗎?黃鱔一年四季都有,,不過小暑前後的黃鱔最為肥美,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黃鱔是席上的佳餚,吃它也是有講究的。農村老話說,吃黃鱔的時候,不要吃黃鱔的頭。一來,黃鱔的頭部很少,不像魚頭那麼大,吃黃鱔的頭基本都是骨頭了,不好吃,沒有肉!
  • 農村俗語:黃鱔忌吃頭,田螺忌吃尾,為啥不能吃黃鱔頭?啥講究?
    未來黃鱔和田螺的價格或許會上漲,主要是野生的數量減少的緣故。數量降低一方面是受化肥農藥的使用,田螺和黃鱔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是受到人工大量捕撈導致。在吃黃鱔的時候,相信大家都聽到過俗語「黃鱔忌吃頭,田螺忌吃尾」,吃的時候要去除掉頭和割尾。如果站在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句俗語是很有道理的,有科學的依據。
  • 古人訓:「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老祖宗的話有理嗎
    更因為他們不辭辛勞的採蜜,才會讓人們吃到香甜可口的蜂蜜。這裡的蜂不是蜜蜂,而是馬蜂。每年農曆七月份,是馬蜂比較活躍的季節。一旦招惹了馬蜂,就很容易被叮的滿身是包。這個季節的馬蜂毒性特別強,一旦被馬蜂蟄到會有劇痛感,而且處理不當,還很容易出現感染的症狀。
  • 為何說黃鱔不能吃頭?經常吃黃鱔,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黃鱔也叫鱔魚,長相和蛇相似,也有很多人把它當做蛇。不過,黃鱔的外表雖然可怕,肉質卻十分的鮮美沒有魚刺,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從小大人們就教導我們不要吃黃鱔頭,雖然這個已經成為習慣了,但是還是想知道很多動物的頭都能吃,怎麼黃鱔頭就不能吃了。
  • 換種方式吃魚面?就是「大眾魚面」!
    原標題:換種方式吃魚面? 就是「大眾魚面」! 魚面 「魚面」,是擅長做魚的順德廚師中流傳長達百年歷史的傳統佳餚。 到了今天,魚面已走入尋常百姓家。 魚面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就是取魚最精華的「白肉」,而且去骨刺,將魚肉旋轉打成「魚膠」,之後將白水煮開,雙手擠壓魚膠成「麵條狀」,一長條一長條地落入開水中,短時間便煮成了魚面。 梁錦輝選用3~4斤重的大頭魚,首先用菜刀割取腹部兩側的兩塊魚肉,之後將白色魚肉刮出,這就是順德廚師口中的「魚茸」。把魚茸打成魚膠,再製作魚面。
  • 蒜苗燒黃鱔的簡單家常做法
    夏去秋來,此時黃鱔最肥美;黃鱔又稱鱔魚、長魚,其刺少肉厚味道鮮;在我們江蘇就有著名佳餚:軟兜長魚、梁溪脆鱔、響油鱔糊和長魚面等,很受百姓喜歡。黃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相傳:古代那些大力士,之所以力大無窮,就是由於常吃鱔魚的緣故;在我們這也一直聽老人家常說:吃黃鱔可以大補、長勁的說法;特別有男孩子,老人家更是喜歡常買黃鱔回來紅燒或燉湯給他們吃;我家也不例外,兒子打小真的吃了不少黃鱔和泥鰍,所以身體一直棒棒的。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黃鱔頭和田螺尾,為何不能吃?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有道理嗎?中國有句老話說「民以食為天」,任你再大的英雄好漢,沒飯吃也只能徒呼奈何,可見「吃飯」對人來說的重要性,但是,在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食以安為先」,突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總結出了許多與飲食安全相關的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就是其中之一,那麼這句話到底有什麼道理呢?
  • 揚州三種麵條博覽會摘獎 餃面 陽春麵 氾水長魚面你最愛哪種
    中國江蘇網6月27日訊 記者昨從揚州烹飪協會了解到,揚州餃面、陽春麵、氾水長魚面等三種揚州麵條,日前赴甘肅蘭州參加2018中國麵條博覽會,口味和製作工藝獲得認可,分別獲獎。揚州三種麵條博覽會上獲獎揚州餃面、陽春麵、氾水長魚面昨天,記者了解到,剛剛在蘭州落幕的2018中國麵條博覽會上,北京炸醬麵、武漢熱乾麵、重慶小面、蘭州牛肉麵、山西剪刀面、河南燴麵等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各地招牌麵條同臺競技,揚州餃面、陽春麵、氾水長魚面等分別獲獎。
  • 農村田裡面的野生黃鱔,一般最大可以長到多少斤呢?
    而且黃鱔生長特別慢,對環境的要求也很高,營養豐富衛生的地方長得就快,環境惡劣的地方長得就慢。   在南方的小夥伴,有些人會人工飼養黃鱔,相對於野生黃鱔,人工飼養的顯然更容易長得大一些。但不管是野生黃鱔,還是人工飼養黃鱔,黃鱔的生長速度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正如上文說到的,黃鱔生活水域營養含量,黃鱔的年齡,黃鱔生活的生態環境優良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黃鱔生長。
  • 再不進劇場,2020就要過去啦!
    再不進劇場,2020就要過去啦!2020馬上就要過去了,今年的你進過幾次劇場、看過幾場演出呢?如果還沒有看過,或者覺得看得還不夠,就趕快抓住最後的機會吧!再不進劇場,2020就要過去啦!》
  • 看江浙人和廣東人怎樣吃黃鱔,真香!
    我國民間吃黃鱔的歷史悠久,譬如江浙一帶肯定是佼佼者,像清朝李鬥的《揚州畫舫錄》一書中提到「面有澆頭,以長魚、雞、豬為三鮮」,其中說的「長魚」就是黃鱔。江南水鄉盛產黃鱔黃鱔最好現宰現做才夠鮮黃鱔的外型細細長長,動作十分靈活,經常生活在淡水沼澤地,喜歡在淤泥中鑽洞,或者是藏匿於稻田和池塘裡,因此也叫田鰻。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黃鱔的頭為什麼不能吃?有道理嗎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黃鱔的頭為什麼不能吃?有道理嗎夏天到了,也是各地大排檔喝酒擼串的季節。夏天夜市下酒有一道必備的美食,那就是田螺。一口扎啤,在撮一口田螺,是小毅最喜歡的吃法。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這句話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黃鱔的頭不能吃,田螺的尾部位置不能吃?為什麼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巴不能吃呢?其實,這句話並不是手黃鱔的頭真的不能吃。黃鱔的頭部還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材,《藥典》裡面顯示黃鱔具有滋陰、散瘀、治消渴、症瘕的作用,其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
  • 15斤的黃鱔不能吃?農村小夥告訴你,15斤左右的黃鱔可不可以食用
    15斤的黃鱔我是沒有見到過,但是聽我們這裡的老人說,黃鱔只要到了5斤以上,那麼無論是在口感上面,還是營養價值上面,多要大打折扣了,所以我們這裡很少有人吃5斤以上的黃鱔,至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是有點道理的,因為我曾經吃過一條
  • 家養小烏龜需要冬眠嗎?怎麼冬眠呢?我們來往下看
    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在你準備你的寵物冬眠之前,確保它會冬眠。對於冬眠的物種來說,冬眠是它們每年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如果年復一年被阻止,許多烏龜甚至會生病。所有的烏龜都需要冬眠嗎?雖然冬眠是自然和健康的,但是生病的烏龜不應該冬眠。對於一個生病的人來說,冬眠可能是非常危險的,也可能是致命的。為了度過冬眠,烏龜需要良好的脂肪和水儲備。
  • 可愛表情包:人家很生氣,再不哄,你就要失去我啦!
    可愛表情包:人家很生氣,再不哄,你就要失去我啦!隨著網絡的發展,微信也成為了我們經常運用的一種社交軟體。而表情包更是在聊天當中,也是有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組,相當可愛的小女孩表情包吧!相信大家一定會非常喜歡的。
  • 湖南農民挖出「巨型」黃鱔 長1米多重3斤(圖)
    長110釐米,身體最粗處如成年男子的手臂昨日上午,胡斌委託本報記者尋找買主,「我活了幾十年了,從沒見過這麼大的黃鱔,這恐怕就是傳說中的『鱔魚王』吧?」  「這三兄弟,我都養在家裡的水缸裡,不敢吃,也捨不得吃。」水缸內,三條大黃鱔背部呈青褐色,腹部橘黃色,周身有黑色斑點。懶懶地伏在水中,用手去逗也不理會,動手抓的時候,全拼命扭動。
  • 再不進劇場,2020就要過去啦!
    再不進劇場,2020就要過去啦!2020馬上就要過去了,今年的你進過幾次劇場、看過幾場演出呢?如果還沒有看過,或者覺得看得還不夠,就趕快抓住最後的機會吧!再不進劇場,2020就要過去啦!》
  • 農產品界的米其林,美食評測團,我的家鄉,雲夢魚面
    魚面的做法1.魚面的製作,所採用的魚可以用新鮮青魚、草魚、鰱魚、鋰魚,把魚兒清洗乾淨,去掉魚頭,魚骨,內臟,再把魚肉剁成泥(用料理機把原料打碎),用細篩網過濾乾淨。2.小麥粉、玉米粉、魚肉泥等比例為3:7:3,加入適量食鹽,將面和至有鬆軟和較好的延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