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剛過,南京馬路牙子旁邊聚集起了黃而脆的梧桐落葉。算算日子,正是鱔魚一年中最好吃的時節~
經歷過春夏季節的滋養,還有半個多月就得開始冬眠的鱔魚,在涼風裡貼上秋膘,進入全年最壯實肥厚的狀態。彈嫩緊緻的口感,正是南京的深秋限定!
於是,我們趁著時令,去吃了三碗各有特色的長魚面——
目 錄 / Contents
南京做鱔魚的館子成百上千,唯獨它有膽自稱「鱔魚王」,店裡也只賣鱔魚面。
兩開間的大通鋪已經在競爭激烈的南湖開了好幾年,實力自然是大大的有!
廚間門口坐著的師傅正在熟練地給鱔肉去骨。兩手一捏一拽,相機還沒對上焦就處理好一整條,看得我們著實有點饞……
正拍著,本菌的洋蔥鱔魚蓋澆面上桌了!
現炒的洋蔥鱔魚帶著鑊氣上桌,散發出極為誘人的熱意與醬香。迫不及待地帶上兩根薑絲,夾一筷子鱔段入口——
鮮!齒尖刺破鱔魚嬌嫩外皮的瞬間,囤積在皮下的一小層脂肪爆裂出水產的鮮香。肉質絲滑而不失彈性,一口驚豔!
不得不說,店家把鱔肉處理得非常精妙,既剔除了鱔骨,也沒有留下土腥,鹹鮮的滋味悠長而澎湃。
醬香為主、甜味為輔的調味,也絲毫沒有毛病。洋蔥去了辛辣,保持了清甜,和鱔魚濃厚的鮮相輔相成,青椒的辣味畫龍點睛,增添了一絲跳脫感。
把面拌開,醬香隨著筷子的動作而散逸開。有了鹹鮮帶甜的醬汁加成,原本平平無奇的圓鹼面一下子鮮活起來,叫人忍不住大快朵頤。
有一說一,一碗吃到底稍微有點油,不過瑕不掩瑜~
配面的長魚湯真是絕了!奶白的湯頭看似厚重實則清淡,只有悠長的鮮味遊走在口中。
湯中還浮著一隻炸得很透的荷包蛋。疏鬆的氣孔吸飽了鮮湯,一咬汁水迸濺,太滿足!
55元一碗的價格,大概是南京市井長魚面的天花板,著實有些昂貴!
但試吃後,本菌必須給出「一分價一分貨」的評價。如果你下定決心今秋有且只有一碗長魚面,我會無腦給你推薦它!
釣魚臺深處的蘇耳朵,今年把麵館往前挪了挪地兒。擺上人行道的桌子不見了,裡間的桌子擺在秦淮河邊,別有韻味。
這個季節來蘇耳朵,10個人有8個會點長魚面。一大桶長魚麵湯就這麼在店門口不斷咕嘟著熱氣,深鍋裡臥著數條貨真價實的鱔魚。
34元一碗的長魚面,已經算是非常實惠啦!十來段長魚在碗口鋪陳得很有氣勢。
夾一筷薑絲,舀一勺剁椒,添兩勺辣油——在南京範兒的麵館,就得是南京款的吃法!
不同於南京任何其他鱔魚做法,蘇耳朵的鱔肉一煮二炸三滷,鱔肉的滑嫩在酥炸後轉化為幹香,鮮味被濃縮在了鱔肉的紋理之間。
這樣處理過的鱔魚,肉質緊而不僵。肌肉散開的時候能體驗到銳利的鮮味,味道極富標誌性。
蘇耳朵的麵條本菌一定要吐槽吐槽!方形的細面在南京不多見,吃口偏軟,並沒有圓鹼面的戧口。
最重要的是,在麵湯裡跑一會就軟了,對習慣於相機先吃的我們來說,真的不太友好……
不過鱔魚底湯必須得點讚!在門口瞧見它咕嘟的時候就已經十分期待,喝起來也確實清鮮可人——兩勺辣油都掩不住的鮮香,可想而知!
在老門東隔壁的馬道街,長魚麵館的人氣絲毫不熟街口的順心拉麵!飯點進店必然是需要等位的。
這碗紅炒幹拌長魚面,是我們此行的覓食目標。
漫山遍野的韭菜和醬汁覆蓋了表面,讓鱔魚和麵條幾乎沒有出鏡的機會。濃厚的韭香伴著熱氣撲面而來,不用吃都知道新鮮!
鱔肉隱藏在韭菜堆成的小山中,數量真不少!一口面一口鱔肉,正好能吃到碗底。
這家的長魚先過油再爆炒,肉質緊實而細緻,入口輕咬便能觸發微妙的回彈,口感真的非常奇妙!
新鮮的韭菜相當細嫩,細嚼之下可以解鎖植物的清甜,給整體的味道注入一絲清爽。
然而這點清爽並不足夠,畢竟這醬汁實在太太太太太鹹啦!掛汁能力高超的手擀麵把這一缺點再度放大,黃鱔原本的鮮都被壓制了不少……
還好配贈的麵湯調味偏淡,喝起來也清鮮可口。表層飄著的油花雖然看起來稍稍厚重,怕膩的朋友得撇掉它再喝,但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就能喝出其中蘊含的風味。
如今養殖業發達,深冬初春的大部分時節也有鱔魚供應。但對於追著時令吃吃吃的老饕們而言,冬天開始前的長魚才最是肥嫩鮮美,無可替代。
三碗長魚面下肚,本菌的「饞」已被黃鱔安撫,咂摸著嘴,鱔魚豐厚的肉感猶在齒尖,回味裡泛起一抹純純的鮮……
這秋膘,妥妥地貼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