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嚮往的生活》第一季剛開播的時候,黃磊和何炅兩位好友在北京遠郊地區搭建的蘑菇屋裡過著自力更生的生活,屋前瓜田李下,屋後綠樹成蔭,農家小院處處都是歸隱田園的悠閒氣息。
時不時地還會有兩位蘑菇屋主人的朋友們到訪。為了接待友人,黃磊為滿足客人的口腹之慾,親自下廚,而何炅則幫著黃磊打下手,收拾小院。院落裡家禽寵獸,四周野草鮮花,誰看了不得拼命抑制住那顆乾脆辭職回歸田野裡的衝動的心啊。
然而四季過去,蘑菇屋幾經移址,從北京一個偏遠地區的農村到浙江桐廬縣,從第三季的湘西苗族自治州再到第四季位於熱帶雨林的西雙版納,拍攝的地理位置,周邊風景越選越好,蘑菇屋也變得越來越大。
然而對於觀眾來說,卻顯得越來越乏味了。有網友評論現在的《嚮往的生活》說:現在變味嚴重了,其他人毫無新意,很無聊,全是植入。
或許以上這些網友對這檔綜藝的感受過於片面了,事實上《嚮往的生活》第四季風評確實不如前三季了,在豆瓣上,它的評分為四季以來最低分,和最高分8.1的第二季比起來,這一季相差了將近一分。口碑下滑趨勢較為明顯。
說起來,還是因為《嚮往的生活》已經不單單是一檔慢綜藝了,有了觀眾基礎,有了知名度,就意味著它現在有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如何把價值套現,是這檔節目急需要做的。它已經不再是大家心目中那個能喚起心目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寶地了。
嘉賓的互動越來越沒看點了
在《嚮往的生活》第一、二季的時候,節目的熱度還沒有現在這麼高,請來的嘉賓都是比較重量級的人物,宋丹丹在涼亭下的一首《心火燒》;紅雷哥夜襲蘑菇屋,只為扔黃磊的一隻拖鞋;《吐槽大會》「賤人三人組」來了之後的鬧騰;更別說渤哥王迅的到來,一張破油紙能讓黃磊開心得像一個四十多歲的胖孩子。
因為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嘉賓來到蘑菇屋後的舉動和表現都不太一樣,讓人能感覺到他們身上鮮明各異的個性,李誕的懶到極致就是真,李冰冰的對洗菜的執著,潘粵明的發呆,總會在不經意給大家帶來亮點。
從第三季開始,《嚮往的生活》就偏向於成為一個宣傳平臺了。在這一季中,《小小的願望》、《上海堡壘》和《最好的我們》等等劇組都有去過,慢慢地從慢綜藝性質向商業綜藝過渡了。
到了第四季,邀請的嘉賓也慢慢偏向於年輕化了,這樣帶來的問題就是黃磊和何炅這兩位主人的咖位顯得太大,即使在節目中中表現得親民,也會對這些年輕嘉賓帶來一定的壓力,生怕哪裡沒有做好,引起觀眾不滿。
於是我們在節目中看到這些年輕人進門的時候手裡都帶著禮物,有什麼活要幹的都搶著幹,吃飯的時候永遠要先誇讚一番,表現出一副乖巧的樣子,這樣的做法或許不會太吸睛,但好在不容易出錯。
但是對於觀眾來說,這些換湯不換藥的場景和流程真的看乏了。
常駐MC累的累,內向的內向,分工不均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黃磊是四位常駐MC中最累的一個,畢竟當有客人來的時候,他都要下廚做菜,鏡頭還比較少,有點吃力不討好。但其實最累的得數何炅,因為彭昱暢和子楓妹妹還是比較內向,嘉賓來了之後帶氣氛,領著他們下地幹活都得靠何老師。
在地裡忙活完了招呼客人的時候也是何炅跑前跑後,雖然看起來事情沒怎麼幹,東一榔頭西一棒的,但是一天的雜碎事情趕下來不僅累人,還累心。
子楓妹妹和彭昱暢這對兄妹CP本身自帶著看點,一個安靜內斂,一個搗亂搞怪,有部分觀眾喜歡看《嚮往的生活》都是衝著他們兩人去的,但是論和嘉賓互動,還是不如走了的劉憲華會來事,怎麼說呢,各有利弊吧。
節目組的吃相難看了,還不思進取
《嚮往的生活》第四季給人最大的改觀就是裡面的植入太「硬核」了,硬核到生怕觀眾群裡有些七歲的小孩子看不出他們那是在做廣告。要是向之前第二季第一集的時候把廣告編成段子大家或多或少還能接受,而這一季呢,就硬吹唄。
節目的內核也越來越流於表面了。剛開始的時候,在《嚮往的生活》中,大家知道了在農村幹活並不像李子柒那樣全身素潔乾淨,在田裡溜一圈後不小心都會全身泥巴,收農作物的時候是真的很累。
而現在呢,仿佛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流程,嘉賓到了之後,何炅,彭昱暢或者妹妹帶著他們先幹幾分鐘的活,然後活就幹完了(身上又時候甚至和沒幹的時候一樣)。回去之後一大桌子的菜已經做得差不多了,誇讚一番後開吃,然後玩遊戲,聊天。
之後送客,再迎接下一批嘉賓,如此反覆,觀眾審美疲勞是遲早的事,然而節目組並不關心這個問題,只是在場景的配置上下功夫,種植的東西越來越豐富,越來越高配,孔雀、牛奶也養起來了,看起來好像是越來越有趣了。
然而觀眾們最喜歡看的,還是MC和嘉賓之間的有趣互動,聽他們的故事,聊他們的過往。而不是看嘉賓們怎麼走完那些已經熟知的流程,順便再讓他們吹一波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