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修繕成「小鮮肉」?景區無奈回應

2021-02-23 人民網

最近,各種關於「樂山大佛修成『小鮮肉』」的文章由多家自媒體傳播,這也引發當地關注。7月4日,記者就此事採訪了樂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負責人彭學藝,他表示網傳圖片應該是經過電腦處理的圖像,和現實中的大佛差距較大,修繕後的大佛保留了莊嚴感和滄桑感。

據悉,樂山大佛開鑿於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至今已超過1300年歷史,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彌勒佛坐像。只是,屹立千年的大佛也有「身體不適」的時候,2018年10月8日,「樂山大佛胸腹部開裂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勘測工作」正式啟動。在經歷175天體檢修繕後於今年3月底全面完成並拆除腳手架,4月26日樂山大佛正式「出關」。

與此同時,不斷有自媒體發文稱,修繕後的樂山大佛「美白加高光」,變成了「小鮮肉」,並配上大佛修繕前後的對比照,引發網友留言稱,大佛「文化滄桑感都沒了」,「修舊如新是件很可怕的事」。

最近,自媒體瘋傳的一張被稱為「小鮮肉」般的樂山大佛

記者通過翻閱這些文章後發現,這些文章之所以引發爭議,就是因為文章裡的這張照片(上圖)。

「相關說法不實。」對於自媒體的這些評價,彭學藝經過觀察網傳圖片後表示,這些應是電腦處理過的圖像,尤其是臉部、胸部非常「白嫩、光滑」,這和現實中的大佛差距較大,「修繕後的樂山大佛它是保持了莊嚴感,滄桑感也保留了。

今年3月底,完成修繕工作後,正在為樂山大佛拆去腳手架。何海洋/攝

5月15日,記者在樂山大佛景區拍攝的照片,由此可見大佛頭部、胸部並不是網傳的「膚質細膩」。

除了這張照片,還有網友表示,修復去掉了大佛表面的「包漿」,讓大佛失去了千年滄桑感。但是,說這些話的網友真知道這些「包漿」是什麼嗎?

此次「體檢」項目負責人、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孫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曾介紹過,地處三江匯流處的樂山大佛無任何遮蔽物,常年暴露在外,加上氣候潮溼、植被侵害,佛身多處都風化滲水,所以這些所謂的「包漿」都是傷口、病害。

「大佛胸腹部由於滲水的原因,產生了氣鼓,氣鼓從很小的氣縫鼓出,逐漸崩裂。」彭學藝表示石質文物保護至今仍是世界難題,石窟滲水更被公認為石窟文物的「癌症」,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樂山大佛本體出現風化滲水、胸腹部氣鼓崩裂、危巖體發育等嚴重病害,這些破損部位隨時有墜落可能,不僅危及大佛本體,還危及下方遊客遊覽安全,為此才啟動了修繕工作。

↑此圖為此次修繕前的樂山大佛,可以看到佛體有較為嚴重的「黑斑」

彭學藝解釋,修繕大佛的相關方案經過了多道專家評議審查,該過程有嚴格的審查程序,此外還有報批程序,最終是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後才進行的,修繕工作也是嚴格按照文物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規進行的。

大家都在看

垃圾分類頻提熱搜!這些經驗,值得一看!

喝可樂、坐搖車、吃肉串!民警反被走丟萌娃溜了一大圈…

這些「坑」,要命!

責編:張素玲 | 編輯:蔡靜

來源:四川在線  記者:吳曉彤

喜歡本文,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樂山大佛修繕後變小鮮肉?網友:文物修復很好,但怎麼看著像鹿晗
    2018年10月份,四川樂山大佛景區停止售票,開始對大佛進行文物修復。直到次年4月,樂山大佛的文物修復工作才得以完工。完工後的大佛形象,讓遊客們吃驚不已。經過文物修復大師修繕後的大佛形象,仿佛開了十級美顏效果,與修繕前的樣子相比,一個是中年,一個成了少年。
  • 歷經1216年,17次修繕,樂山大佛越來越年輕了
    歷經1216年,17次修繕,樂山大佛越來越年輕了 最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逐漸提升,我們的錢包也越來越鼓,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旅遊不僅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一種時尚潮流,也成為人們放鬆心情緩解壓力的一種生活方式。
  • 樂山大佛修復後變成「小鮮肉」,還有哪些文物被修「壞」了?
    樂山大佛被修成「小鮮肉」 說起四川省的著名旅遊景點,我想你一定聽說過樂山大佛。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是一尊坐著的彌勒佛佛像。 樂山大佛的開鑿歷史也十分曲折,開鑿於唐朝開元元年,在貞元十九年完成,開鑿這麼大尊佛像確實不容易,花了九十年時間才把大佛鑿好。開鑿這麼大尊的佛像耗費人力物力。樂山大佛曆史悠久,在無遮蔽的環境下飽經風吹日曬,大佛身上長滿雜草,甚至樹木也在大佛身上紮根了,佛面被嚴重侵蝕,鼻子處黑了一大塊。
  • 「搶救」樂山大佛:被爭議的文物保護樣本
    2019年4月1日,四川省樂山市樂山大佛景區,整修完畢後的樂山大佛。((視覺中國/圖) 岷江水汽繚繞。經過五十餘天搭建,樂山大佛全身被腳手架和綠色遮蓋網籠罩。
  • 樂山大佛景區預計將於本周內向遊客重新開放
    四川在線記者 黃大海 劉付詩晨 楊樹8月19日,記者從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獲悉,樂山大佛景區目前正在抓緊開展清淤及設施設備修復工作,預計將於本周內向遊客重新開放,下佛腳遊覽線路將待文物保護專家完成樂山大佛本體及九曲棧道安全調查評估後再行開放。
  • 樂山大佛整容後變「小白臉」?真相是......
    樂山大佛別名凌雲大佛,距離成都150公裡。其以天下第一大佛為著稱,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整個景區面積約17.88平方公裡,景區的建設以雅致、清逸為特色風格。所以,2018年10月8日,樂山大佛開始歷時近半年的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2019年4月26日,樂山大佛以全新面目示人,宣布正式「出關」。
  • 四川樂山大佛腳趾重新露出景區將部分恢復開放
    來源:運城新聞網據新華社成都8月19日電(記者 肖林 餘裡)8月19日上午,記者在四川樂山大佛景區看到,江水已從樂山大佛的腳趾退去,退至佛腳平臺兩米以下,預計景區將於本周內部分恢復開放。為應對強降雨,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於8月17日凌晨提前關閉景區,對包括樂山大佛本體在內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碼頭及遊船、施工場地等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並將沙袋運往佛腳平臺沿佛腳腳踏堆放,以避免洪水對大佛本體的直接衝撞。強降雨結束後,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第一時間對各級文物單位、遊步棧道、設施設備等進行安全檢查。
  • 四川樂山大佛腳趾重新露出 景區將部分恢復開放
    圖集 新華社成都8月19日電(記者肖林 餘裡)8月19日上午,記者在四川樂山大佛景區看到,江水已從樂山大佛的腳趾退去,退至佛腳平臺兩米以下,預計景區將於本周內部分恢復開放。前一日由於江水暴漲,大佛腳趾自1949年以來首次被淹。目前景區管理部門正抓緊開展災後清理和修復,預計景區將於本周內部分恢復開放。
  • 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等景區恢復開放,樂山大佛景區本周內開放
    >樂山大佛景區也將於本周內開放樂山大佛景區預計本周內重新開放 8月19日,記者從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獲悉,樂山大佛景區目前正在抓緊開展清淤及設施設備修復工作,預計將於本周內向遊客重新開放,下佛腳遊覽線路將待文物保護專家完成樂山大佛本體及九曲棧道安全調查評估後再行開放。
  • 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等景區恢復開放,樂山大佛景區本周內開放!
    II級青城山、峨眉山、都江堰等景區已恢復開放樂山大佛景區也將於本周內開放>樂山大佛景區預計本周內重新開放8月19日,記者從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獲悉,樂山大佛景區目前正在抓緊開展清淤及設施設備修復工作,預計將於本周內向遊客重新開放,下佛腳遊覽線路將待文物保護專家完成樂山大佛本體及九曲棧道安全調查評估後再行開放。
  • 四川樂山大佛遊記
    樂山大佛地處三江交匯處,有山有水,風景優美。我欲做一個仁智具備者,於是我約好了夫君,於去年4月7號,一大早從成都的家出發,驅車前往樂山,去拜見我們心中敬仰已久的大佛—樂山大佛。走成樂高速開了兩個多小時的車,我們來到了樂山大佛景區附近,路邊有個停車場,有牌子寫著「前方車位已滿」。
  • 樂山大佛旅遊攻略 樂山大佛遊玩攻略
    樂山大佛是佛教聖地,也是周圍人來這裡燒香拜佛的聖地,這尊巨大的彌勒佛坐像給人很有視覺衝擊,鍛造技術也非常精湛,基本上來四川旅遊很多人都會來這裡祈福,那什麼時候去樂山大佛遊玩比較好呢?樂山大佛門票多少錢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份樂山大佛旅遊攻略,一起了解下吧。
  • 東方佛都行走,到樂山看大佛
    四川樂山市的東方佛都,是5A級旅遊景區,與樂山大佛同在樂山市凌雲九峰,入選世界「雙遺產」。 東方佛都景區現所轄凌雲九峰之四峰。景區內,森林茂密,山路穿梭,有原始自然的古樸。 東方佛都,再現了唐代時的凌雲九峰,是樂山大佛佛文化的延伸。 東方大美,千秋石刻開畫境;佛都奇觀,萬尊菩薩迎嘉賓。既展示了東方佛文化千年的神韻,又留下了現代人傳承古人石刻雕塑藝術的足跡。
  • 體驗樂山大佛東坡樓研學項目 了解大佛千年歷史文化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0月20日,2020世界研學旅遊大會在樂山開幕。10月21日,出席世界研學旅遊大會的嘉賓開啟了樂山大佛東坡樓研學項目考察之路。考察嘉賓在研學導師的帶領下,沿著蜿蜒曲折的石步階梯從景區北門一路步行,經佛頭抵達東坡樓,在遊覽途中了解了大佛的修建歷史。
  • 樂山大佛旅遊攻略 小編帶你瞻仰大佛
    在樂山大佛景區裡有很多客房,建議大家提前預約,這樣既方便又保證有空餘房間,以及建議大家避免人流高峰去景區遊覽,避開高峰期。最好穿一雙舒適的運動鞋。樂山大佛位於四川成都樂山市的市郊,很多人都為了看一看樂山大佛的雄偉慕名而來。樂山大佛景區與樂山城隔了一個江。
  • 五一朝聖樂山大佛,限流怎麼辦?何不去江心太陽島把佛觀
    人們歡天喜地的迎來疫情後的第一個小長假,可是為了確保廣大遊客的健康和安全,在五一期間,許多景區都採取了限流措施。當我們一早來到樂山大佛景區時,被告知當日門票限量8400人,已達限額停止銷售,遊江項目也暫停。無奈之下迅速聯繫當地朋友,推薦登上大佛對面大渡河與岷江交匯處的太陽島禮佛。
  • 樂山大佛景區小故事——撲朔迷離的大像閣
    樂山大佛舉世聞名,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至此觀瞻。遊客們在驚嘆樂山大佛雄偉、感嘆古代樂山人民智慧時,還會發現樂山大佛窟左右兩側壁有1米見方且對稱的「長方形孔洞」,以及有規律分布在佛胸、胯襠等部位的一些直徑0.5-1.25米圓形的「洞」遺蹟,這些「孔」、「洞」究竟代表什麼含義呢?
  • 網友質疑遊船乘客不穿救生衣 樂山大佛景區:新標準遊船可不穿
    最近,有四川樂山網友發現樂山大佛景區很多旅遊船上的遊客未穿戴救生衣,對其安全措施提出質疑,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和熱議。11月6日,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航務處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按照新標準打造的旅遊船舶安全性更高,乘客可不穿救生衣。
  • 樂山大佛景區巖壁的孔洞是天然形成的!網友:終於還遊客一個清白
    景區工作人員回應:孔洞系天然形成那麼,到底是不是如導遊所說,這些孔洞就是遊客「戳出來」的呢?對此,小新聯繫了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該工作人員還稱,滿是孔洞的巖壁在大佛景區內隨處可見,約有近百處。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還稱,視頻中的那名導遊不是大佛景區的專業導遊,環衛工人雖是景區的,但其並不了解這些孔洞的來源和情況。
  • 樂山大佛景區巖壁被遊客戳出孔洞?官方:天然形成
    樂山大佛景區內一處滿是孔洞的紅砂巖壁。 鍾欣 攝中新網客戶端樂山2月9日電 四川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2月9日針對網上流傳的視頻進行回應,稱視頻中的巖壁位於樂山大佛景區北門棧道入口處,巖壁上的孔洞系天然形成,並非遊客人為造成。記者在網上流傳的視頻中看到,一處巖壁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