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修復後變成「小鮮肉」,還有哪些文物被修「壞」了?

2021-01-09 騰訊網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雖經波折,但從未間斷。在輝煌燦爛的中華大地上產生了不可計數的文物。這些文物歷經風霜,有的埋在地下,未見陽光;有的暴露在地上,被日曬雨淋,有的成為傳家寶被人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還有的擺在博物館供大家瞻仰。

修復前

文物從使用的年代到現代無疑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很多文物或多或少會有所損壞,這就需要許多修復文物的工作者發揮他們的專業技藝,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儘量使文物恢復到原來的模樣,讓人們一睹有年代感的物件兒的真容與美。

有時候為了修好一個物件要花很長時間,一點一點地清洗,一點一點地復原。修復文物的第一要義就是儘可能不破壞文物本身的面貌去更好地呈現文物的美。類似的文物修復工作者還有很多,他們的專業能力和審美能力會讓文物煥發新生。近年來政府越來越重視文物的修復,這聽起來是一個好消息,但許多文物卻被修「壞」了。

樂山大佛被修成「小鮮肉」

說起四川省的著名旅遊景點,我想你一定聽說過樂山大佛。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是一尊坐著的彌勒佛佛像。 通高71米,是我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的開鑿歷史也十分曲折,開鑿於唐朝開元元年,在貞元十九年完成,開鑿這麼大尊佛像確實不容易,花了九十年時間才把大佛鑿好。開鑿這麼大尊的佛像耗費人力物力。樂山大佛曆史悠久,在無遮蔽的環境下飽經風吹日曬,大佛身上長滿雜草,甚至樹木也在大佛身上紮根了,佛面被嚴重侵蝕,鼻子處黑了一大塊。

四川省是亞熱帶氣候,雨水較充足,儘管古人已經想到了這一點,在開鑿佛像的時候做了性能較好的排水系統,但是時間太長遠,佛身已經受到了嚴重的侵蝕,甚至有倒塌的風險。所以2018年10月開始對樂山大佛施工修復,大半年時間過去了,樂山大佛的修復工作也接近尾聲。

修復好的大佛圖像放到網上,許多網友並不買帳。樂山大佛的表情和之前不一樣,網友調侃樂山大佛被修成了「小鮮肉」。這麼大尊佛像的修復工作是十分困難的,文物還原度不夠高的話,社會大眾不買帳。對文物本身也是一種破壞,所以文物修復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了。讓我們來看一下還有哪些文物被修「壞」了。

那些被修「壞」的文物

在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的「小河口長城」是在明代修建的,長城風化嚴重,修復這段長城卻是鋪上白色的人行道,破壞了長城的古代感與恢弘的氣象。

四川安嶽縣峰門寺的石窟造像歷史悠久,十分精美,但是修復後的配色很誇張,畫技拙劣,和原本細膩的畫功相差甚遠。修復後反而破壞了石窟造像的神態和美感,這樣的修復相當於對文物古蹟的粗暴破壞。

無法倖免的還有廣安的水月觀音,水月觀音是這裡唯一歷經千年時間還保存著千年前的神韻,觀音神態逼真,工藝精美。但是修復後卻宛如從雲端掉進了泥裡變得十分俗氣,顏色鮮豔無比,毫無特點,實在可惜。

我國古代壁畫保存量巨大,許多壁畫修復時用色大膽,完全不考慮壁畫原來的美感,修復的師傅畫技也不夠細膩,畫出來的女子清一色柳葉眉,原本人物神態各異,細節生動,修復之後神情一致,人物沒有特點,沒有美感。顏色鮮豔得可以亮瞎眼。壁畫最後變成連環畫。這些美輪美奐的作品落得如此下場是壁畫之殤,更是諸位看官之殤。

把文物修「壞」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中國,在國外也很常見。在西班牙小鎮的博爾哈教堂裡面有一副非常珍貴的耶穌壁畫,它產生於19世紀30年代。因為時間久遠壁畫也一定程度的剝落,後來一位虔誠的教徒修復了這一幅畫,但是效果卻與原畫差了個十萬八千裡,這幅修復好的耶穌被畫成了「大猩猩」。

《聖喬治屠龍》

還有著名案例,西班牙一個教堂裡16世紀的聖喬治騎著駿馬的屠龍戰士形象威風凜凜,英姿颯爽。修復之後顏色填充感十分廉價,戰士的面部表情變得呆呆的,沒有了屠龍戰士的英氣。

坐標還是西班牙,西班牙古堡馬德雷拉有一個修復工程,修復用的材質是水泥,把參差不齊的破舊古建築修得平平整整。這個古堡無疑也是被修「壞」了。

修文物宛如修煉

說到文物被修「壞了」我們當然會十分痛心,過度修文物對文物也是一種破壞。在文物修復上,我們任重道遠,修復文物一定要非常謹慎,考慮也要周全。

在《我在故宮修文物》這個節目中,我們就能看到文物修復者為了修好一件文物傾注的心血,修復古代刺繡的文物修復者自己就要會特殊的,甚至將近失傳的古老的繡法。從紡線開始著手,一步一步地將文物缺失的部分補全。

王津師傅

修復鐘錶的王津師傅要花八個月時間才把乾隆帝時期的一個小鳥鐘錶修復好。那些留存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文物它本身就獨具匠心,創作這樣的東西已經很不容易了,修復它更是在考驗修復者的功力和火候,所以修文物就宛如在修煉。

既然修文物就像在修煉,那就需要文物修復者一心一意,慢慢磨鍊匠心。不僅在小件的字畫,古玩上花心思,在那些具有歷史味道的街道改造,大型的壁畫,石像也要下足功夫。修復文物也是在追溯歷史,修復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僅體現在強硬的實力上,也體現在軟實力上。文物是歷史的記憶,是過去的時光留下的痕跡,修復文物,修煉匠心。

文/趣史社

相關焦點

  • 樂山大佛修繕後變小鮮肉?網友:文物修復很好,但怎麼看著像鹿晗
    2018年10月份,四川樂山大佛景區停止售票,開始對大佛進行文物修復。直到次年4月,樂山大佛的文物修復工作才得以完工。完工後的大佛形象,讓遊客們吃驚不已。經過文物修復大師修繕後的大佛形象,仿佛開了十級美顏效果,與修繕前的樣子相比,一個是中年,一個成了少年。
  • 樂山大佛修繕成「小鮮肉」?景區無奈回應
    最近,各種關於「樂山大佛修成『小鮮肉』」的文章由多家自媒體傳播,這也引發當地關注。
  • 樂山大佛修復完工,網友怒了:這是侮辱文化!
    樂山大佛修復完工,網友怒了:這是侮辱文化! 最近 樂山大佛終於修復完工 但是網友看到後 卻大失所望 ▼曾經的大佛
  • 「搶救」樂山大佛:被爭議的文物保護樣本
    而幾番現場勘測後,一場樂山大佛的搶救性修復加固不得不緊急展開。 是個臨時的決定。申喜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搶修方案的編寫只花了不到一個月時間。 這是1949年以後有據可考的第8次修復。起初幾次,大佛容貌都發生了變化。1980年代後,伴隨文物保護法施行、文保意識逐漸普及,修繕者越來越謹慎地面對大佛的臉龐。
  • 四川樂山大佛「整容」了?從斑駁到精緻,修復後如同開了十級美顏
    其次的話,四川歷來是人傑地靈的地方,是中原王朝十分重要的一個行政區,所以這裡擁有著大量的人文古蹟,也有著很多波瀾壯闊的人工建築,就比如都江堰,就比如樂山大佛。因此很多人都會來到四川旅遊,不過很多人如今去四川旅遊,經常都會發出這麼一個疑問,樂山大佛怎麼就「整容」了?
  • 樂山大佛整容後變「小白臉」?真相是......
    樂山大佛別名凌雲大佛,距離成都150公裡。樂山大佛千年歷史中最出名的要屬「四次閉眼」事件,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次修復工作給大佛的外觀帶來徹底的改變,經過一系列的「整容」,美白、磨皮(拋光)、瘦臉之後,有網友在微博留言稱,大佛「文化滄桑感都沒了」「修舊如新是件很可怕的事」。當然,這個網傳圖片並非是真實的。
  • 歷經百年,一起來看一看美顏後的樂山大佛到底有多帥氣吧!
    歷經百年樂山大佛由於自然及人為原因,已經被侵蝕的近乎面目全非,但在這個PS滿天飛的年代,樂山大佛也跟上了時代潮流,被一些熱愛旅遊的人士經過美化,遮蓋了千瘡百孔的侵蝕樣貌,將樂山大佛以一個嶄新的風貌展現在了眾人眼前,現在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 樂山市、峨眉山、樂山大佛介紹
    樂山大佛:唐代所修。臥佛:樂山大佛座落在一個新發現的臥佛胸中,正符合佛家的「佛在心中」禪言。峨眉山:佛教勝跡麻浩崖墓夾江千佛巖峨邊黑竹溝郭沫若故裡:市西南沙灣區。建成後的樂山大佛成為了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坐像。
  • 樂山大佛保存現狀及保護策略評析
    1975年維修後的大佛   2002年出版的《治理樂山大佛的前期研究》一書,總結了樂山大佛曆史上的保護研究工作,闡述了1989~1991
  • 曾經名揚天下的樂山大佛,如今卻「整容失敗」,淪為笑話!
    說起中國的大佛,樂山大佛向來以其高度著稱,據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佛。恰好它的建築位置也很獨特,位於閩江、清河、渡河的交匯處。據記載,樂山大佛始建於公元713年,歷時近92年才完成。整個佛高近72米,光佛頭就達到了近15米。目前,它已經是一個巨大的佛教石雕的藝術代表。
  • 歷經1216年,17次修繕,樂山大佛越來越年輕了
    建於唐代的樂山大佛,歷經三代工匠90年才建成。它自出現以來,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石刻珍品。如果按完工時間計算,是1216年前的事了。在這幾千年裡,樂山大佛經歷了滄桑、風雨的侵蝕,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修繕。1216年以後,史可試驗有16次修復活動,每一次都將是輻射性的。最近完成的第17次維修使樂山大佛變得越來越年輕。
  • 四川樂山大佛腳趾重新露出 景區將部分恢復開放
    圖集 新華社成都8月19日電(記者肖林 餘裡)8月19日上午,記者在四川樂山大佛景區看到,江水已從樂山大佛的腳趾退去,退至佛腳平臺兩米以下,預計景區將於本周內部分恢復開放。前一日由於江水暴漲,大佛腳趾自1949年以來首次被淹。目前景區管理部門正抓緊開展災後清理和修復,預計景區將於本周內部分恢復開放。
  • 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恢復遊山票銷售
    8月20日,小編從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獲悉,目前樂山大佛景區已完成洪水退卻後的清淤修復下佛腳遊覽線路將待文物保護專家進行進一步安全調查評估後再行開放,同時白天遊江、「夜遊三江」和「夜遊凌雲山」旅遊項目繼續暫停開放。
  • 樂山大佛景區預計將於本周內向遊客重新開放
    四川在線記者 黃大海 劉付詩晨 楊樹8月19日,記者從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獲悉,樂山大佛景區目前正在抓緊開展清淤及設施設備修復工作,預計將於本周內向遊客重新開放,下佛腳遊覽線路將待文物保護專家完成樂山大佛本體及九曲棧道安全調查評估後再行開放。
  • 體驗樂山大佛東坡樓研學項目 了解大佛千年歷史文化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0月20日,2020世界研學旅遊大會在樂山開幕。10月21日,出席世界研學旅遊大會的嘉賓開啟了樂山大佛東坡樓研學項目考察之路。考察嘉賓在研學導師的帶領下,沿著蜿蜒曲折的石步階梯從景區北門一路步行,經佛頭抵達東坡樓,在遊覽途中了解了大佛的修建歷史。
  • 四川樂山大佛腳趾重新露出景區將部分恢復開放
    來源:運城新聞網據新華社成都8月19日電(記者 肖林 餘裡)8月19日上午,記者在四川樂山大佛景區看到,江水已從樂山大佛的腳趾退去,退至佛腳平臺兩米以下,預計景區將於本周內部分恢復開放。為應對強降雨,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於8月17日凌晨提前關閉景區,對包括樂山大佛本體在內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碼頭及遊船、施工場地等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並將沙袋運往佛腳平臺沿佛腳腳踏堆放,以避免洪水對大佛本體的直接衝撞。強降雨結束後,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第一時間對各級文物單位、遊步棧道、設施設備等進行安全檢查。
  • 四川樂山大佛顯靈的傳說,和樂山大佛閉眼流淚事件真相?
    自從樂山大佛開鑿建成之後,就不斷出現各種奇異的現象,例如大佛建成後當地從未發生過一起乘船事故,還有人曾看到過大佛流淚、大佛閉眼等現象,與此同時,中國也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件,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樂山大佛顯靈了呢?相信很多朋友都對這樂山大佛顯靈的傳說和樂山大佛閉眼流淚事件很感興趣,下面探秘志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從樂山大佛建成到至今發生過的那些奇異的事件吧。
  • 甘谷大像山大佛景觀,賽過樂山大佛
    實拍宏偉的甘谷大像山,提起這座山峰,小編猜測知道的人並不多,因為他地處在山峰之上,更令人讚嘆的是還有一座特別耀眼的大佛,這座大佛比較罕見有鬍子的,也是國內唯一一座有鬍子的大佛,當然旁邊的景色是絕美的,大佛處在懸崖絕壁中,旁邊的景觀也是別具風味,比如山巒正看如旗,橫看好比一條巨龍,令人讚不絕口。
  • 【每周景點推薦】樂山大佛
    它是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的一尊大佛,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歷時90餘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34;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
  • 2017年3月,我在樂山看大佛,眼睛不知怎麼溼潤起來
    為什麼要在此建造大佛呢? 據說還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 後來,海通見到山下江水裡常常有船毀人亡的情況後悲痛無比,他日夜沉思,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山巖上臨江鑿一座人世間最大的彌勒佛像,讓他日日夜夜、萬世千載面對浩浩三江,發揮祈禱和鎮災的作用。 於是他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開始招集人力,物力修鑿修建起如此壯觀的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