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AiC的科學家研究人員到北極觀察研究冰川消融和生態鏈等問題

2020-12-24 歐畢帝萊

2019年9月,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坐上一艘船從挪威特羅姆瑟出發出發,打算做一些大多數船都想避免的事情:在北冰洋中部呆上一年的時間。

這項名為「北極氣候研究多學科流動觀測站」(MOSAiC)的研究人員來自20個國家,數百名科學家參加,是歷史上最大的北極科學任務。由德國的Alfred Wegener Institute(AWI)牽頭。

他們邀請了一群記者來參加探險的第一部分,記者們在參與探險的兩艘船中的一艘俄羅斯研究船Akademik上住了五個半星期。

北極的變暖狀況速度驚人,是世界其他地區的兩倍。北冰洋的冰消融情況在數月之內是幾十年前的一半,而且厚度已經縮小了約為40%。

自從研究人員對北冰洋系統進行了如此全面的研究以來,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而他們所捕獲的圖像卻很快過時了。

科學為了更好地了解現在的北極,這艘船將在北極上度過一年的時間。但是這些研究人員為自己設定的任務並非易事。為了研究現在北極的薄冰,他們需要在一塊薄冰上找到一塊浮冰,該薄冰仍厚得足以讓他們在整個研究基地上建立並漂流一整年。

儘管對於為什麼今年該地區的冰如此稀薄的解釋各不相同。MOSAiC團隊發現了一塊冰,儘管部分很薄,但也有一塊較厚的冰塊居中—在某些地方13-16英尺。

即使現在,他們在冰上的挑戰還沒有結束。秋季是一年中冰層活動最頻繁的時期。它的大塊浮冰可能相互碰撞,形成裂縫和巨大的山脊,而冰薄的區域則可能無法承受這種壓力。當研究人員建立營地時,他們已經在考慮應對那些變化莫測的冰雪環境。他們還不得不應對暴風雪造成的威脅。探險隊協調員馬修·舒佩(Matthew Shupe)表示,十一月的一次暴風雪使浮冰發生了一些重大破裂。

他們還面臨著嚴寒,北極熊和孤立的環境,這意味著他們不一定總能立即擁有修復有故障的設備所需的一切。在明年,數百名科學家將在這艘冰封的船中循環,深入研究該北極的冰封系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

MOSAiC的科學家提出的主要問題是:北極冰層減少的原因是什麼?結果是什麼?」

為了通過收集數據來回答該問題,並更好地了解該系統的工作原理,科學家希望在氣候模型中更好地反映北極地區。這將幫助他們預測諸如格陵蘭冰原融化的速度,全球海平面以及整個地球變暖的速度之類的事情。它還可以幫助他們弄清楚北極何時會看到第一個無冰夏季,目前一些預測表明這可能在2040年發生。

相關焦點

  • 減緩消融,科學家給冰川蓋「被子」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過去的50年,全球大多數冰川在快速消融。為了阻止冰川融化,除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溫室效應外,科學家們也開始從冰川本身入手。今年8月,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給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達古冰川蓋上了一層500平方米的「被子」,試驗用人工手段減緩冰川消融。
  • 冰川消融《魔戒》取景地正在消失
    據英國利茲大學的一份於8月16日公布最新研究表明,整個紐西蘭南阿爾卑斯山的冰川自工業化時代以來,已經損失了大部分的冰層。利茲大學與紐西蘭國家水和大氣研究所(NIWA)合作,研究了南阿爾卑斯山脈的400多座冰川,繪製了從小冰期結束——大約400年前——到2019年的南阿爾卑斯山冰層減少情況。
  • 明知故問 | 北極冰川融化為何越來越快?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加拿大北極地區的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深藏地下四萬年的景觀逐漸暴露出來,古老的植被、古細菌重見天日。這是一個已經影響到地球大部分地區的惡性循環,如果不再儘快採取辦法解決,這個惡性循環將會很難停止。美國宇航局對全球變暖的反覆研究顯示,格陵蘭冰蓋的邊緣正在迅速縮小。此外,印度加瓦爾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也正在迅速消退,人們相信,按這個速度,到2035年這些冰川將會幾乎消失。2.
  • 研究描繪2018年夏天北極海冰消融掠影—新聞—科學網
    在2018年7月的融化季節,北極的海冰正以每天10.55萬平方千米的速度融化,這一面積比冰島或美國肯塔基州的面積還要大。「在地面上,我確信北極看起來像度過了一個完美夏季。但總的來說,在過去40年裡,9月海冰的融化速度加快到每10年減少12.8%,即每年減少82300平方千米。」論文合著者、印度國家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NCPOR)資深學者Avinash Kumar說。
  • 冰川逐漸消融:或將引發人道主義災難(組圖)
    北京時間4月30日消息,據英國《衛報》報導,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和溫室效應,地球上的冰川和冰架目前正在不斷消融,而且速度還在進一步的加快。僅在本世紀的前9年間,許多冰川、冰蓋甚至冰架都相繼消失了。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庫,全球70%的淡水被儲存在冰川中。冰川融化和退縮的速度不斷加快,這意味著數以百萬的人口將面臨著洪水、乾旱以及飲用水減少的威脅。
  • 冰川消失,北極反而生機勃勃
    同時,近來不斷有從冰川邊緣斷裂下來的冰山打破歷史尺寸紀錄,2010年8月,又有一塊260平方千米的冰山從格陵蘭西北的巨大冰川———Peterman冰川上斷裂下來,至此,Peterman冰川與海相遇的冰架部分已經消失了四分之一。在南極,還有科學家通過衛星觀察到整個沿海冰架轟然崩塌的情景。
  • 新研究稱南極冰蓋消融與北極的冰蓋變化有關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近日一項新研究發現,南極的冰蓋消融與北極的冰蓋變化有關。它們可能相隔數萬公裡,但南北極的冰蓋覆蓋率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密切。 科學家們挖掘了地質記錄,模擬了地球兩端冰蓋的歷史變化,並首次展示了過去4萬年中,其中一個冰蓋的融化是如何影響另一個冰層的。
  • 達古冰川50年消融70%,科學家試驗「蓋被子」緩解 對話中科院專家...
    全國首個應用「地球工程學」措施減緩冰川消融試驗「目前對冰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變化過程、機理和未來變化預估等方面,而在應對冰川消融的工程措施方面,相關研究極少。之前國家從節能減排等方面減少氣候變暖,從而保護冰川,我們將這兩個問題合為一個行動方案,從具體方面直接針對冰川進行保護。」 中科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副主任王飛騰表示,此次試驗是中國科學家在面對冰川消融問題首次應用「地球工程學」開展的科學試驗。(「地球工程學」指大規模的改造地表環境,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 南北極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或上升1.5米,科學家擔憂的即將發生
    回顧2020年2月,位於南極洲西摩島的監測站發現,當地氣溫首次突破20℃,在近幾十年中,這種情況從未有過,因此,當時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一現象時都表示難以置信,而在這之後,南極地區的其餘監測站也都陸續監測到仍有高溫現象出現,換句話說,全球變暖已經不僅僅威脅亞歐非美等大陸,現在就連北極、南極等地也都遭受影響。
  • 格陵蘭冰川加速融化中:是否,北極的冰川會消失?
    據Live Science網站8月18日報導,世界最大的島嶼、丹麥屬地格陵蘭島(Greenland)的冰原正在迅速消融。即使全球氣溫立即停止繼續升高,它也難以恢復。這片位於北極的冰原是僅次於南極洲的世界第二大冰原。
  • 北極冰川融化改變洋流循環 研究稱西歐氣候或將變冷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指出,由於冰川快速融化,北冰洋洋流變得更加湍急。如果多年的風向發生改變,那麼可以預計的是,大量冰川融水湧入大西洋,西歐的氣候將顯著變冷。
  • 氣溫升高,海冰消融,一個「新北極」已經出現
    到本世紀末,如果全球氣溫繼續不受控制地上升,北極氣候的其他關鍵要素,包括氣溫和降水,也可能與20世紀時期的「正常」情況大相逕庭。科羅拉多州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蘿拉·蘭德勒姆和瑪麗卡·霍蘭德近日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聯合研究成果。
  • 騎著浮冰去旅行 | 科學家在北極是怎樣開展研究的?
    但在如今浮冰減少的北極夏季,白色的冰被能吸收更多陽光的深色海水所取代,而水和空氣的熱量則進一步加快了北極冰雪的融化。據預測,最早在2040年的北極夏季就有可能橫渡開闊的水域到達北極。因此,浮冰的消失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北極以外的氣候和天氣,但準確地說,浮冰是如何消失的我們仍不甚清楚。大多數到北極的科學考察都是在夏天進行的,所以從冬季到春季的連續變化,是我們認識上的巨大漏洞。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北極和南極都是白雪覆蓋的地區,它們一起構成了地球的寒帶。極地冰的主要存在類型是冰蓋。所謂冰蓋是指面積大於5萬平方千米的巨大冰川體,是陸地冰川的特殊類型。 冰蓋是陸地冰的主體,當前僅存的冰蓋為南極冰蓋和格陵蘭(位於北極地區)冰蓋。
  • 格陵蘭島冰川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
    格陵蘭島是世界上第二大冰川的發源地,新的研究顯示格陵蘭冰川融化的速度十分驚人。該研究使用了近50年來所有的數據信息。該研究估計,在1980年至1990年期間,格陵蘭島的冰川已經消融釋放了超過510億噸冰進入海洋,在2010年至2018年期間,又消融釋放了超過2860億噸冰進入海洋。數據顯示,從1972年以來,格陵蘭冰川的消融已經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4毫米,而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一半發生在最近這八年。
  •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珠穆朗瑪峰:氧氣增多和冰川消融
    為了更多地了解這座世界最高峰,2019年,埃爾莫組建了一支包含34名科學家的探險隊前往珠峰,他們安裝了世界最高的氣象站,收集冰期和氣象數據。發表在《iScience》期刊的一篇研究報告稱,埃爾莫和同事著手記錄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珠峰大氣壓的波動數據。
  • 最遠的距離卻有最緊密的聯繫,北極冰蓋的變化影響南極冰蓋的消融
    一組國際科學家團隊的最新研究表明,北極冰蓋的變化會影響到南極冰蓋的消融,該項研究11月25日已經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在過去的4萬年間,北極冰蓋融化推動了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又影響到了南極冰蓋的變化。研究人員表示,了解其中的工作原理,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預測未來氣候所帶來的變化和不穩定性。
  • 最新研究:格陵蘭融冰速度10年激增4倍,人類家園岌岌可危
    人類面臨嚴峻的氣候問題,再不挽救恐將禍及自己生長的家園。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21日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融冰速度超乎科學家想像,2013年的冰層融化速度比2003年時增加4倍,導致海平面更快上升,格陵蘭島在2002年至2016年間,每年損失2800億噸的冰。
  • 科學家發現氣溫升高讓北極出現綠化,這樣的北極你會喜歡嗎?
    近幾年科學家一直在強調溫室氣體超量排放會導致環境惡化,如今人們能感覺到夏天越來越熱而暖冬現象也在不斷增多,可以說地球的平時溫度明顯比過去上升了一些,科學家正通過衛星對寒帶地區的苔原生態進行追蹤,以了解這些能在極地生長的植被的覆蓋情況,然而許多圖像顯示北極地區在夏季時幾乎完全變成了綠色,這是因為氣候和土壤升溫正在改變北極的環境
  • 安第斯山脈千年冰川25年內消融
    北京時間4月8日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位於秘魯安第斯山脈的魁爾克亞冰帽冰川已經在短短25年內消融,而它的形成至少用了1600年時間。到訪這座冰川的研究人員公布的兩張圖片,充分展示了它在二十多年內發生的戲劇性變化。他們還能從這一地區獲得冰芯樣本,用來追蹤慢慢遷移到以前是冰川的地區的植物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