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六藝之射術

2020-12-25 法而德

時代更迭,改變的不僅僅是社會現狀,還有人們的思維。

這種思維的轉變,體現在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最容易讓大家所留意到的,是學校。

最近時不時看到一些信息,某些學校根據當地的文化特色將學生的課間操更改為舞蹈、武術等新穎形式。

因為這種改變,讓學生們對於課間操不再反感。

這是學校領導人和組織者思維改變的結果,而與之相對應的,一些高校也開始開設一些特別的課程,比如針織、射術等等。

提及傳統文化,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琴棋書畫,說到六藝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六藝是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如同我們現在的孩子必須要學習語數外一樣。

六藝起源於周王朝,唐代隨著科舉制的產生而逐漸消亡,分別指禮、樂、射、御、書、數。

《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禮指禮節,樂指音樂,射指射箭技術,御指駕駛馬車的技術,書指書法,數指計算、數學的技法。

咱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六藝之中,有關於「射」的部分。

射箭技術,我們以下簡稱為射術。

射箭在我國源遠流長,可謂是中國古代體育項目的鼻祖,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遺址中發現了石箭鏃,這是一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約有兩萬八千年的歷史。

這說明早在兩萬多年前的舊時代晚期,峙峪人就已經發明了弓箭。

弓箭發明之初人們將其用於狩獵,它使人類的狩獵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大大增加了人類徵服自然的能力。

隨後,隨著人們生產力水平的提升,社會矛盾激發,戰爭爆發,弓箭又成了戰場上的利器。

而夏、商、西周時期的考古遺址之中,大量的青銅鏃、石鏃和骨鏃被發現,這表明射箭活動已經成為當時人們社會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

西周時期,隨著戰爭頻繁的爆發和社會矛盾的日益尖銳,統治者也開始考慮對一般人進行武事訓練,射箭技能就是其中之一。後人總結其培養方法為「五射」。

不過,從西周開始,射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武術技能,人們在教授射箭時,還十分注重禮儀和道德教育,強調射箭要有良好的心態和身體姿態,出現了具有社會功能的「射禮」和兼具教育修身功能的「射藝」。

射禮是中華禮儀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民族氣質、性格、思想的重要表達載體,是華夏獨特的人文景觀。

射禮之中還有大量的華夏文明精華積澱,它講求立德正己,禮樂相和,倡導人格的塑造和人的精神文明,講究謙和、禮讓、莊重,提倡「發而不中、反求諸己」,重視人的道德自省。

它本質上是一種健康道德的巧妙導引方式,是華夏先民寓德於射、寓禮於射、寓教於射的珍貴的人文實踐成果。

相比於其他傳統禮儀樣式,射禮中的等級觀念、專治色彩等劣質部分相對較少,且蘊涵有華夏特有的人文體育精神。

儒家思想認為,人的精神與體魄都是由自己主宰的,人類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而且要有健全的精神。只有在健全的精神的前提下,體魄和技能才有價值。

而射禮對於國民觀念和氣質精神的塑造又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古時候的男孩子必須學習射箭,學習射禮,這有助於國民開放、勇敢、大氣的氣質與性格形成。

從射藝方面來講,它是中國民族體育、藝術和文化的合體,包含了對射者品德、心境和意念勵煉的哲學內蘊。射箭過程中所必備的姿態、禮儀、心力、修養等,都能充分鍛鍊射手的身體。

它不但要求射手要具有高超的射箭技術,還要求射手在德的指引下,完成身、心和弓箭三者的高度和諧統一,以表達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對力量美與準確美的嚮往和享受,最終融化成為對真理的追求和崇拜。

其實,無論是學習什麼樣的技藝,最終還是要回到人自身的修養上。

高校開設射術課,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可若能規範學習,這又何嘗不是一個修身養性,提升個人素養的好契機呢?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些傳統技藝已經發生了諸多改變,甚至出現過斷層,但是當人們重新開始學習他們的時候,我們希望的是能將它所蘊涵的傳統文化精華部分繼承下去。

總有種預感,將來的孩子們在個人的興趣愛好上或許會有更多的選擇。那些現在只被少數群體所關注的傳統技藝、傳統文化,終將獲得新生,重回我們的視線。

相關焦點

  • 古時為什麼說君子六藝,射術為先?
    「射」是一門古老的技藝。在距今三萬年前的蒙昧歲月,華夏先人就已經依靠射術進行狩獵了。上古神話中已經有了后羿射日的記載,可以看作是當時人們以射術為手段對抗自然的寫照。夏商時代,原本用於狩獵生產的射術逐漸成為一門軍事技能,受到重視。夏商兩朝,都有專門的習射機構。
  • 傳統文化: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原文】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在六藝中,只有書法學現在還是每個人都推崇的。當一個人認識字以後,就可以去研究《說文解字》,這樣對於研究高深的學問是有幫助的。【注釋】御:駕駛車馬。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才能技藝。古人曾列為必學內容。具:齊全。書學:研究文字的學問。
  • 邂逅中國傳統文化 體驗感知國學六藝
    2020年10月29日下午,來自河北師範大學的同學和國際留學生們慕名來到【冀臺聯文化產業園】河北非遺文化研學體驗創新基地,開展了為期半天的國學六藝傳統文化體驗活動。此次活動貫穿漢服體驗、拜孔子、投壺、射箭以及古兵器文化等多項學習體驗內容。
  • 盤點古代「潮課」:尊「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其實,說「新鮮」也有點牽強,因為早在古代,國人就已尊「六藝」,八股文人也講究個琴棋書畫,從未徹頭徹尾一身書呆子氣。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卻讓課堂變得過於沉悶。我們欣喜地看到,如今,爬樹、高爾夫、品酒等「潮課」的興起,開始再度激活這汪死水。不管效果幾何,至少,它們回歸「寓教於樂」,顛覆傳統刻板的教育模式,再度指向「知行合一」。
  • 弘文習武知儒養心 孟府「六藝拳」帶你體驗「動」起來的儒家文化
    在濟寧鄒城,有人就根據儒家禮、樂、射、御、書、數這六藝,鑽研出了一套「六藝拳」,讓人們在休閒與學練中就能感受傳統儒家文化的魅力所在。「第三節,射,拉弓射箭、左右開弓、羿射九日、百步穿楊。」每天早晨,在鄒城孟府門前,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孟慶峰都要把自己所創的這套「六藝養生拳」練上幾遍。
  • 與中國傳統的「六藝」相似,西方文化中也有「七藝」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開始走向成熟,一直綿延不斷,傳承至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儒家確實在中華文明中佔了很大部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佔據了主流文化地位。在儒家文化中,有所謂的「六藝」之說,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儒家的六種經典:《禮》《詩》《書》《樂》《春秋》《易》;另一種是指儒家提倡的六種技藝:禮,樂,射,御,書,數。
  • 「傳承國之六藝 續寫晉江精神」晉江市第二屆青少年六藝嘉年華圓滿...
    12月13日,作為晉江市文化產業周系列活動之一「傳承國之六藝,續寫晉江精神」晉江市第二屆青少年六藝嘉年華,在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成功舉行。 本次六藝嘉年華活動分為上、下午兩場,集現場展示、趣味運動、文化體驗於一體,通過穿戴古裝漢服、集體成童禮、國學禮儀教學、六藝趣味體驗等形式,讓孩子和家長們進一步了解、感悟晉江六藝文化的魅力。 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為讓當代青少年習國風,見東方大國之風範;承國德,立中華民族之風骨,此次六藝嘉年華貫通古今,重塑傳統,服務當代。
  • 王者榮耀:古代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有哪些掌握六藝的英雄
    六藝是古代教育體系中認為學生應該掌握的六種技能,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代君子的必修課,而王者榮耀中的很多英雄,其原型都是古代的才子、才女,這些技能肯定是有所掌握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六種才藝的代表人物分別是哪些英雄吧。禮-老夫子。
  • 你知道什麼是「君子六藝」嗎
    君子六藝,簡單地說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能。是周朝貴族的教育體系。用以教育培養貴族學子,即「養國子之道」。射,即射箭,包括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五種射箭技巧,所以又稱「五射」;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髮白,表明射箭準確而有力;參連,先射一箭,再連射三箭,箭與箭之間距離相同像連珠串一樣;;剡注,謂矢行之疾,賈公彥註疏:「剡注者,謂羽頭高鏃低而去,剡剡然。」;襄尺,即當臣子與君射箭時,臣不能與君並立,要讓君一尺;井儀,連射四箭,皆正中目標。
  • 曲阜印象記(2)之孔子六藝城
    作者:韓素娟來到曲阜,不看六藝城實在遺憾。"通五經貫六藝"、「四書五經六藝」的"六藝",是儒家創始人孔子一生都在崇尚、倡導和踐行的六種技藝。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藝,它是周朝較為系統的貴族教育體系,是官方要求學生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我們一行到曲阜,與同伴相約來到知名的"三孔一城"的孔子六藝城。
  • 大話西遊二:君子六藝
    本著國風文化的傳承,發布會上爆料的新神獸是和君子六藝相關。且不說新神獸具體會是什麼樣子,咱們先說一說君子六藝是什麼。君子六藝,指的是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代中國周朝時期,貴族的教育體系。公元前1046年。
  • 古代老司機技能——「君子六藝」中的「馭」有哪些形式
    古代有"君子六藝"的說法,是指古代士人需要學習的六種技能。"君子六藝"中包括禮、樂、射、馭、書、數六個課程,而在這六個課程中又分為各個小課程。比如射藝並不僅僅要求射的準,還摻雜一些禮儀方面的內容,兼顧實用性與儀式感。射藝之後的馭藝也是如此。那麼馭藝中有哪些形式,古代的老司機們需要怎樣的技能呢?
  • 「六藝」考點大梳理
    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禮樂是核心。西周不論是國學或是鄉學,不論是小學還是大學都是以六藝為基本學科,故六藝是我國最早的分科課程。六藝中有大藝和小藝之分,其中禮、樂、射、御是大藝,書和數是小藝,大藝小藝可是個易錯點,小夥伴們可要注意了~另外還會以客觀題形式考察各藝所指內容,具體如下:(一)禮樂禮樂貫穿整個奴隸主貴族生活活動,它體現了宗法等級制度,對年青一代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養有重大作用,是六藝教育的中心。
  • 孔子六藝城·孔子故裡園門票免費啦~~
    面向曲阜市民免費開放,旨在回饋廣大市民對孔子六藝城·孔子故裡園景區的關心厚愛。在免費活動期間,景區將向市民送出惠民「大禮包」,在保留景區原有的常態化項目之外,遊客還可在景區參與「真槍實彈 等你來戰」特價促銷、「舞革弄影」皮影親子互動、「百味中國」特色小吃品鑑、「領略中華技藝」非遺展演、「大國學,小課堂」傳統文化啟蒙、六藝樂舞快閃等主題鮮明、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 六藝、雅文化、匠人精神……「明方教育」想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帶...
    六藝、雅文化、匠人精神……「明方教育」想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帶進中小學校 作者:郝方舟 發布時間:
  • 傳承千年的「君子六藝」能否重現光彩,六藝和現在教育有什麼關係
    導語:傳承千年的「君子六藝」能否重現光彩,六藝和現在教育有什麼關係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有著悠久的文化,從古至今薪火相傳。不過這一路走來我們也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歷史車輪不斷向前,王朝不斷地交替,導致了我們失去了很多優秀的文化,讓人痛惜。
  • 「君子六藝」,古代成人禮之前必學的課程
    首先是日常的灑掃應對之學。「灑掃應對」是小學的內容,小孩子從父母那裡出來上小學,首先就要學習打水、掃地、擦窗戶、做清潔等基本的勞動;應對,就是要禮貌待人,在班上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與人對答、面對尊長該怎麼辦、面對外人、陌生人又該怎樣應對,這就是「灑掃應對」的學習。在完成了這些學習後,跟著就是逐漸開始學習「六藝」,就是六種生存的基本技能。「六藝」包括哪些內容呢?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 古代「君子六藝」指的是哪六藝?琴棋書畫只有一項位列其中
    那麼這「六藝」究竟指的是哪六藝呢?根據《周禮》記載,君子「六藝」指的是:「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下面咱們就詳細介紹一下「六藝」,看一看古代文人上學都要學些什麼。1、禮。
  • 求智慧、闖「六藝」 臺南孔廟文化節盛大登場
    華夏經緯網9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南孔廟文化節於28日至30日一連三天在孔廟文化園區熱鬧展開。    據報導,今年主題「秋之射禮」,以求智慧、闖六藝作為訴求。由「禮、樂、射、御、書、數」六藝衍生新六藝活動,融合今日生活教育、經典教育於遊戲中結合。
  • 配紫微劍精通射術,出身武士之家
    因為紫微星很耀眼,又有很多星星繞著它轉,所以古人對它非常推崇,認為它是萬星之首,代表著至高、至真、至善。人們把孔子的佩劍叫做紫微劍,就是為了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和推崇。相傳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就隨身佩帶著紫微劍。但孔子的這柄寶劍,卻不是用來懲奸除惡的,這是一把象徵身份的文人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