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國父紀念館展品來漢
本報訊(記者管菁通訊員何廣)由臺北國父紀念館主辦的《孫中山與臺灣展》,昨日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揭幕。
-
臺北必看三大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
來臺北,有三大館是必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臺北故宮坐落於群山環抱之間,風水寶地。1965年建成,佔地16公頃。國父紀念堂國父孫中山先生塑像臺北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信義區,101大樓附近。建成於197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建。國父孫中山雕像威嚴親切。
-
【走進臺灣】國父紀念館
簡介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是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的,該館於1972年落成,是臺灣著名建築設計師王大閎的作品。 王大閎是二十世紀臺灣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他的父親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的外交總長。王大閎早年在瑞士接受中等教育,後到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建築。1941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受教於現代建築大師葛羅皮斯(Waiter Gropius),並與著名華裔建築師貝律銘同窗。在國共內戰時,王大閎同家人來到臺灣,從此便開始了他的建築師之路。國父紀念館便是他在臺灣設計的優秀作品之一。
-
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中心,是臺灣大型表演場地
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中心,是孫中山先生紀念館。開館初期,主要展出孫中山革命史跡相關文物,時至今日,多用於文藝表演或頒獎典禮,是臺灣大型表演場地。臺灣之行的第一個景點定為國父紀念館,一來此處可以從我們酒店一條捷運直達,二來也是表達對中山先生的敬意,對於這個決定全團都沒有意見,就這樣過來了。
-
書畫家林慧憐個展 國父紀念館翠亨藝廊盛大展出
原標題:書畫家林慧憐個展國父紀念館翠亨藝廊盛大展出中國澹寧書畫學會理事長林慧憐創作展「真實虛幻逍遙遊」6月20至28日於臺灣臺北市國父紀念館翠亨藝廊舉行。
-
兩岸學者臺北「國父紀念館」共論孫中山思想
中新社臺北十一月十一日電 (記者 黃少華 劉舒凌)為期兩天的第八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今天在臺北「國父紀念館」中山講堂舉行。兩岸學者近百人出席。 由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所、孫文學會和「國父紀念館」等多家島內機構聯合主辦的此次研討會,主題是「知識分子與政治革新」。
-
臺北"國父紀念館"全球徵聯 以"天下為公"為題目
中新網11月12日電 今天是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臺北「國父紀念館」也應景以「天下為公」為題目,公布第六屆全球徵聯的上聯:「天下為公、公德業襟期甲天下」。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為配合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臺北「國父紀念館」副館長曾一士宣布了明年全球徵聯的題目「天下為公、公德業襟期甲天下」。
-
黃全信書畫作品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和臺灣國父紀念館收藏
曾兩次赴日本舉辦過個人畫展,並作為中國藝術家代表團團員到臺灣訪問,其書畫作品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和臺灣國父紀念館收藏。參加了全國、市、區多項科研課題,在報刊上發表論文、作品70餘篇,獲全國論文一等獎等20多項教育科研獎。還曾參加了北京市美術教材的編寫,並為臺灣高級中學編寫了全部書法教材。
-
畫以載道-任重創作臺灣首展精豔亮相臺北國父紀念館
開幕式現場2015年9月15日, 由臺北國父紀念館、北京重文堂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中華文物學會主辦,臺北羲之堂承辦的《畫以載道-任重創作臺灣首展》在臺北國父紀念館拉開帷幕。臺北國父紀念館館長林國章過去5年,任重作品頻頻出現在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翰海等大型藝術拍賣會上,成交率與成交價不俗,在處於調整期的市場尤為難得。
-
追思緬懷革命先行者 臺北國父紀念館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
今(2020)年恰逢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當地時間3月6日下午,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摯尊95再現中山風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並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現場演出,展現臺灣年輕人對中山先生的追思與緬懷。
-
冬日裡的臺北國父紀念館,少了威嚴多了溫和親民
接上文,參加了「傷自尊」的臺北一日遊,其中第一項就是國父紀念館。其實,這裡自己來也是很方便的,這裡也是臺北旅遊的必來之地。國父紀念館位於臺灣省臺北市仁愛路四段,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建成於1972年的國父紀念館,是著名建築師王大閎的作品。本體建築為唐朝宮殿式風格,融合了傳統與現代了建築元素,也是臺北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到這裡一般都是參觀整點時的國軍儀仗隊交接班的儀式,還可以看到一些孫中山先生的墨寶。
-
「國父紀念館」展出孫中山親手設計的郵票
記者沈育如/攝影 圖片來源: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9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國父紀念館」展出「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紀念珍郵展」,此次展覽由北京中山文化交流協會理事孟昭隆提供郵票、首日封與明信片等800枚郵品,以孫中山求學、革命、先驅志士、推翻帝制、創建共和、黃埔軍魂等10個主題,串連起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的歷史故事。
-
專訪臺北"國父紀念館"館長:不遺餘力追尋偉人足跡
中新社臺北十一月二十六日電題:不遺餘力追尋偉人足跡——訪臺北「國父紀念館」館長張瑞濱 中新社記者路梅董會峰 從更新維護硬體設施、充分利用館內外整體空間、加強典藏文物的保管與安全,到設置孫學資訊網站、加強孫學研究交流,張瑞濱自上任之初開始,五年多來為臺北「國父紀念館」的發展完善不遺餘力。
-
臺北「國父紀念館」設計人王大閎獲臺灣文藝獎
中新社臺北七月六日電(記者 劉舒凌 董會峰)一九一八年生於北京的建築師王大閎六日下午確定獲得第十三屆臺灣文藝獎。臺北「國父紀念館」、林語堂宅、臺灣大學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是這位「臺灣現代建築運動先驅」的重要作品。
-
來支鋼積墨山水畫展亮相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
資深收藏家王定乾中國知名美術史家與評論家陳傳席臺灣前政務委員、南美館董事長黃光男「來支鋼積墨山水畫展—臺灣首展」於2019年9月4日在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開幕,由來支鋼積墨山水文化公司及羲之堂共同主辦。、立法委員陳超明、知名攝影家莊靈及其夫人陳夏生、國父紀念館研究員鄒求強、新北市前文化局長卿敏良、大百匯生命健康產業董事長張彩聯、前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所長江明賢教授、前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李振明、前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林章湖教授、羅芙奧董事長王鎮華、中華民國畫學會理事長唐健風等兩岸藝界人士共襄盛舉,雖然場外時晴時雨,場內依舊熱鬧開展。
-
野柳的美人+國父+臺北101--記錄臺灣環島八日遊第四天
在臺灣第四天,車子行進在忠孝東路上,我突然想起童安格唱過的歌《讓生命去等候》,「走在忠孝東路,閃躲在人群中,讓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個漂流…」原來這首老歌中的路,我們正在走著,還有些長。而臺北國父紀念館介於忠孝東路、仁愛路、光復南路與逸仙路之間,它是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國父紀念館於1964年年籌建,落成於"民國"61年5月,原隸屬於臺北市政府,1984年7月改隸臺灣當局
-
展覽預告|臺北國父紀念館即將舉行【來支鋼積墨山水畫展——臺灣首展】
國父紀念館 2019年9月4日(三)15:00
-
走進臺北「國父紀念館」 蔣介石曾不滿設計
開館之初,這裡主要作為陳列孫中山先生革命史跡之所,如今則是島內知名的社教文化中心行走臺北。「國父紀念館」有「臺灣第一座中國現代建築」之譽。「國父紀念館」的設計師王大閎,是國民政府第一任外交部長王寵惠之子。王大閎在北京、蘇州度過童年,在歐美接受教育。1936年,王大閎考入英國劍橋大學機械系,後轉入建築系,1941年,他又考入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貝聿銘是他的同學。王大閎先後在上海、臺北開設建築師事務所。
-
國父紀念館裡看孫中山書法
凡到過臺灣旅遊的客人必看的就是臺北蔣介石官邸、臺北故宮博物院,再就是臺北的地標式建築101大樓和國父紀念館了,這裡就先看一下國父紀念館和孫文書法。臺灣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仁愛路四段,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
-
元良看寶島:臺北國父紀念館裡的抗戰記憶
12月18日下午,臺北細雨濛濛,我從善導寺乘坐捷運巴士212路前往位於仁愛路四段的國父紀念館。 在巴士車上,我側頭一看,發現巴士車上座位旁有USB插口,可以給手機充電。這可真是太便民了。我從口袋裡拿出手機和電源線,插上接口給手機充電。以後內地的公交車要是有這個設備,出行時給手機充電就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