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臺北"國父紀念館"館長:不遺餘力追尋偉人足跡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十一月二十六日電題:不遺餘力追尋偉人足跡——訪臺北「國父紀念館」館長張瑞濱

              中新社記者路梅董會峰

  從更新維護硬體設施、充分利用館內外整體空間、加強典藏文物的保管與安全,到設置孫學資訊網站、加強孫學研究交流,張瑞濱自上任之初開始,五年多來為臺北「國父紀念館」的發展完善不遺餘力。他對本社記者說,弘揚中山思想是紀念館的首要任務,「就算我不是館長,依然尊崇孫中山的理念和偉績。」

     嚴謹重現偉人時代軌跡

  與大陸各地的孫中山紀念館不同,臺北「國父紀念館」並不是孫中山足跡所至的歷史舊址,而是專門為了紀念他所建造。因此,「國父紀念館」所擁有的孫中山真跡僅有十三件。其中一幅「天下為公」的字,是兩年前經過五位專家鑑定之後,以近一百萬元新臺幣的價格購得。張瑞濱說,只要發現了孫中山的文物,他都會努力收為館藏。

  孫中山為同盟會寫的對聯「驅除達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被臺灣駢文大師謝鴻軒在二十多年前以近七百萬元新臺幣購得。「我對這幅對聯非常欣賞,想收為館藏,但是謝老先生亦是非常喜歡,當然捨不得。於是我說,那就借給我展吧!謝老說『好好好』,可到現在也沒有捨得借給我。」說起這段趣事,張瑞濱不禁笑了起來。

  當然,臺北曾有人拿著床被褥,說是中山先生蓋過的;大陸有時也有人拿出點什麼東西說是孫先生的文物,想要賣給「國父紀念館」。張瑞濱一定會請臺灣或大陸的專家仔細鑑定其真假,並不輕易收購。「對此,我們積極,但亦謹慎。」他如是說。

  除此之外,「國父紀念館」還收集了其他館所收藏的孫中山文物的複製品,加上藏有一萬餘冊中國近代史資料圖書的專業圖書館,這裡成為兩岸完整重現孫中山所走過時代軌跡的紀念館。

       積極與各地友館共切磋

  張瑞濱表示,孫中山革命足跡遍及大陸、臺灣及海外。這些革命活動所造就的歷史舞臺,不僅是建構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誼橋梁,也是臺灣與大陸溝通的渠道之一。

  於是,張瑞濱積極參訪兩岸的孫學研究機構和孫中山踏過的歷史遺蹟,了解兩岸孫學研究動態,增進館際之間的友誼與交流。臺北「國父紀念館」所推動的孫學研討會以及孫中山文物的互展、聯展,均贏得了各地熱烈的迴響,也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寫下亮麗的一筆。

  張瑞濱說,孫中山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政治家,為海峽兩岸人民所共同景仰與推崇,其思想和人格以及他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貢獻得到絕大多數臺灣民眾的認同。紀念館將透過兩岸的文化、藝術以及學術的交流,繼續致力於傳揚中山先生的思想、行儀,促進兩岸民眾尤其是年輕人認知其價值,務必使中山精神與傳統文化相互結合,達成中國文化的再出發、再發揚。

      讓歷史貼近民眾更親切

  記者坐在紀念館的會客廳裡,不時有錘打與電鋸的聲音傳入。張瑞濱說,館內正在進行建館三十二年來首次大規模翻修,將以最先進的聲、光、視訊等現代手法展示歷史文物和資料,一改過去「國父紀念館」在人們心目中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殿堂形象,變得更加親切、貼近普通百姓,讓更多的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了解和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和行儀。

  如今,紀念館已發展為一個多功能的社教文化中心,擁有一流的演藝廳、幾千平方米展覽場所、設備先進的多媒體視聽中心、演講廳、中山講堂,以及花木扶疏的中山公園。除了供民眾瞻仰孫中山先生之外,還兼有文化藝術教育、生活休閒及學術研究之功能,成為臺北民眾成長的好夥伴,也成為臺北的重要地標之一。

  「現在有很多的青年人參與到孫學的研究中來,這是大家多年努力開出了好的花朵,我覺得很高興。」說這句話的時候,張瑞濱的語氣中充滿了欣慰。完

相關焦點

  • 追思緬懷革命先行者 臺北國父紀念館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
    今(2020)年恰逢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當地時間3月6日下午,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摯尊95再現中山風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並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現場演出,展現臺灣年輕人對中山先生的追思與緬懷。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摯尊95再現中山風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並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現場演出。
  • 追思緬懷革命先行者 臺北國父紀念館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
    今(2020)年恰逢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當地時間3月6日下午,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摯尊95再現中山風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並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現場演出,展現臺灣年輕人對中山先生的追思與緬懷。
  • 臺北國父紀念館展品來漢
    本報訊(記者管菁通訊員何廣)由臺北國父紀念館主辦的《孫中山與臺灣展》,昨日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揭幕。
  • 大陸青年參訪臺北逸仙公園 追尋偉人歷史足跡(圖)
    兩岸青年交流工作參訪團參訪臺北逸仙公園。(中國臺灣網宿靜攝)  中國臺灣網11月10日臺北消息 10日下午,參加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組織的「追尋歷史足跡」系列活動的兩岸青年交流工作參訪團一行25人來到臺北逸仙公園,追尋革命偉人在台歷史足跡。
  • 臺北"國父紀念館"全球徵聯 以"天下為公"為題目
    中新網11月12日電 今天是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臺北「國父紀念館」也應景以「天下為公」為題目,公布第六屆全球徵聯的上聯:「天下為公、公德業襟期甲天下」。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為配合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臺北「國父紀念館」副館長曾一士宣布了明年全球徵聯的題目「天下為公、公德業襟期甲天下」。
  • 臺北必看三大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
    來臺北,有三大館是必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臺北故宮坐落於群山環抱之間,風水寶地。1965年建成,佔地16公頃。國父紀念堂國父孫中山先生塑像臺北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信義區,101大樓附近。建成於197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建。國父孫中山雕像威嚴親切。
  • 臺灣:國父紀念館VS中正紀念堂
    將國父紀念館和中正紀念堂放在一篇文章裡,不僅僅是因為參觀遊覽的順序,更是因為放在一起寫比較容易對比。國父紀念館是我到臺灣第一個去的地方,一方面是因為孫中山先生是兩岸人民都認可和敬仰的偉人,他對中國近現代史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國父紀念館也是拍攝101大廈的最理想位置
  • 拜謁臺北國父紀念館
    圖   紀念館正面        做為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十分尊敬孫中山先生,稱其為「國父」。概因他領導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之國。所以無論大陸還是臺灣,都建有許多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建築,臺北國父紀念館便是其中之一。
  • 走進臺北,打卡國父紀念館
    晚餐後,趕回臺北市區。對於一個咖啡發燒友來說,既然來到臺北,就要像臺北人那樣,泡一下滿街都是的咖啡館。Melange米朗琪咖啡館,是當地人強烈推薦的一家咖啡館,由於生意火爆,一條街上居然開了兩家。裝飾現代的咖啡館,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吧檯上的咖罐子,以及架子上一排排正在製作的冰滴咖啡,使人一進大門就感受到了濃濃的咖啡味道。
  • 專訪神戶孫文紀念館館長
    專訪神戶孫文紀念館館長 (1/14) "← →"翻頁
  • 臺灣:國父紀念館VS中正紀念堂
    將國父紀念館和中正紀念堂放在一篇文章裡,不僅僅是因為參觀遊覽的順序,更是因為放在一起寫比較容易對比。國父紀念館是我到臺灣第一個去的地方,一方面是因為孫中山先生是兩岸人民都認可和敬仰的偉人,他對中國近現代史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國父紀念館也是拍攝101大廈的最理想位置
  • 畫以載道-任重創作臺灣首展精豔亮相臺北國父紀念館
    開幕式現場2015年9月15日, 由臺北國父紀念館、北京重文堂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中華文物學會主辦,臺北羲之堂承辦的《畫以載道-任重創作臺灣首展》在臺北國父紀念館拉開帷幕。臺北國父紀念館館長林國章過去5年,任重作品頻頻出現在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翰海等大型藝術拍賣會上,成交率與成交價不俗,在處於調整期的市場尤為難得。
  • 臺北必看三大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
    來臺北,有三大館是必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館。臺北故宮坐落於群山環抱之間,風水寶地。1965年建成,佔地16公頃。國父紀念堂國父孫中山先生塑像臺北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信義區,101大樓附近。建成於197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建。國父孫中山雕像威嚴親切。
  • 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中心,是臺灣大型表演場地
    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中心,是孫中山先生紀念館。開館初期,主要展出孫中山革命史跡相關文物,時至今日,多用於文藝表演或頒獎典禮,是臺灣大型表演場地。臺灣之行的第一個景點定為國父紀念館,一來此處可以從我們酒店一條捷運直達,二來也是表達對中山先生的敬意,對於這個決定全團都沒有意見,就這樣過來了。
  • 國父紀念館裡看孫中山書法
    凡到過臺灣旅遊的客人必看的就是臺北蔣介石官邸、臺北故宮博物院,再就是臺北的地標式建築101大樓和國父紀念館了,這裡就先看一下國父紀念館和孫文書法。臺灣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仁愛路四段,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
  • 畫以載道-任重創作臺灣首展精豔亮相臺北國父紀念館
    開幕式現場2015年9月15日, 由臺北國父紀念館、北京重文堂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中華文物學會主辦,臺北羲之堂承辦的《畫以載道-任重創作臺灣首展》在臺北國父紀念館拉開帷幕。臺北國父紀念館館長林國章過去5年,任重作品頻頻出現在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翰海等大型藝術拍賣會上,成交率與成交價不俗,在處於調整期的市場尤為難得。
  • 走進臺北「國父紀念館」 蔣介石曾不滿設計
    開館之初,這裡主要作為陳列孫中山先生革命史跡之所,如今則是島內知名的社教文化中心行走臺北。「國父紀念館」有「臺灣第一座中國現代建築」之譽。「國父紀念館」的設計師王大閎,是國民政府第一任外交部長王寵惠之子。王大閎在北京、蘇州度過童年,在歐美接受教育。1936年,王大閎考入英國劍橋大學機械系,後轉入建築系,1941年,他又考入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貝聿銘是他的同學。王大閎先後在上海、臺北開設建築師事務所。
  • 走進臺北,打卡國父紀念館
    晚餐後,趕回臺北市區。對於一個咖啡發燒友來說,既然來到臺北,就要像臺北人那樣,泡一下滿街都是的咖啡館。Melange米朗琪咖啡館,是當地人強烈推薦的一家咖啡館,由於生意火爆,一條街上居然開了兩家。吃飽後,散著步,就來到「國父紀念館」。這個紀念館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的。該館以黃色屋頂採頂,起翹角像大鵬展翼的形狀,為彷中國宮殿式建築,巍峨雄偉。
  • 瞻仰國父紀念館
    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他是一位令國人敬重的革命家,中華民國尊其為國父、中國國民黨尊其為總理,在我國歷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臺灣的國父紀念館。臺北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東面信義區仁愛路四段
  • 走進臺北「國父紀念館」:蔣介石曾不滿設計樣式
    開館之初,這裡主要作為陳列孫中山先生革命史跡之所,如今則是島內知名的社教文化中心   行走臺北,「國父紀念館」不可不到。「國父紀念館」之於臺北,是一處重要的地標,也是許多臺北人心靈的家園。  「國父紀念館」有「臺灣第一座中國現代建築」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