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新社29日報導,針對美國準備在內華達州恢復進行核試驗一事,俄羅斯戰略武器領域專家、戰略飛彈部隊老兵弗拉基米爾·葉夫謝耶夫針鋒相對地說,俄羅斯可以在短期內恢復使用新地島核試驗場。
儘管他強調,恢復核試驗是一項重大的政治決策,只有在美國退出《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開始擴張核實力並恢復內華達州核試驗,或俄羅斯出現檢驗新型核彈頭作戰能力的緊迫技術需求時才有可能進行。但他這話,無疑值得讓美國人好好掂量掂量。那新地島是又什麼情況呢?
這個面積8.26萬平方公裡的新地島位於北冰洋,介於巴倫支海與喀拉海之間。它主要由南、北兩大島組成,加上另外一些小島,從東北向西南延伸達1000公裡,離它最近的居民點也有1000公裡。適合進行大當量的氫核武器試驗。這裡和目前屬於哈薩克斯坦領土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是前蘇聯時期的兩個核武器試驗場所在地之一。
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是前蘇聯最主要的核試驗場,位於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東北部,距塞米巴拉金斯克市約150公裡,面積約18500平方公裡。1949年8月29日,前蘇聯第一顆原子彈在這裡成功爆炸,此後,又進行了115次大氣層核試驗和340次地下核試驗,佔前蘇聯所有核試驗總數(715次)的63.8%。
1989年,蘇聯在該試驗場進行最後一次試驗時,由於核洩漏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放射性汙染,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對。
在新地島試驗場,從1955年至1991年間,蘇聯總共進行過130次核試驗,其中,88次為大氣層核試驗,39次為地下核試驗,3次為水下核試驗。其中,在1961年10月30日進行的50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試驗舉世震驚。
那天,蘇聯國務委員帕拉夫斯基、戰略火箭軍司令莫斯卡連科元帥親自趕到距離試驗場1000千米外的摩爾曼斯克奧列尼機場。一顆重達26噸的「大伊萬」氫彈,被裝進了一架由利亞斯尼科夫駕駛的圖-95戰略轟炸機。轟炸機將這顆氫彈帶到試驗場上空投下後,以最快的速度飛離投彈地點。上午11時32分,「大伊萬」在試驗場上空爆炸。
雖然此時轟炸機在氫彈爆炸前已飛出了250千米,但爆炸後的耀眼紅光直刺駕駛艙,所幸機組人員都已戴上了墨鏡。飛機繼續疾飛,可還是被爆炸衝擊波追上了。飛機一上一下,顛簸逃離。機後一個令人喪魂失魄的蘑菇雲,迅速膨脹並盤旋上升,直入大氣層。
利亞斯尼科夫和試驗場負責人庫德裡亞採夫後來回憶說:「我們看到一道強光,感覺比100萬個太陽還亮。儘管飛機已經飛離250公裡,但大家的眼睛還是感到一種強烈刺激的灼熱。爆炸發生時,轟炸機與艦艇、地面的無線電聯繫全部中斷,一小時後才恢復,電磁擾動三次,傳遍全球。」
試驗後測定,「大伊萬」氫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擴散達1000公裡,在爆炸地點,直徑為20公裡範圍內3米厚的冰層被融化。4000公裡外的美國阿拉斯加的預警雷達和通訊系統,中斷時間長達20小時。並將亞歐大陸向南推移了9毫米。
蘇聯1990年10月在這裡進行的又一次核試驗,遭到了北歐國家的強烈反對,迫於國際壓力,蘇聯宣布暫停核試驗。
蘇聯解體後,塞米帕拉金斯克和核試驗場成為哈薩克斯坦領土。1991年8月29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籤署命令,宣布關閉塞米帕拉金斯克核試驗場。塞米帕拉金斯克也改名為塞米伊(謝梅)。
新地島則歸俄羅斯。1992年2月26日,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籤署命令,宣布新地島核試驗場歸俄羅斯所有,並賦予其國家中央靶場地位。葉爾欽還責成政府採取措施,以確保俄羅斯必要時每年能在新地島進行2—4次核試驗。在1996年4月19日《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談判結束前夕,俄羅斯公布了維護本國核武庫計劃,宣布保留在新地島恢復核試驗的權利。
目前,雖然俄羅斯在新地島的核試驗已經停止,但有關專家仍在進行與核武器有關的試驗。1995年以來,俄羅斯多次在新地島進行所謂的液體流動試驗,即亞臨界核試驗,1998年9月14日和12月13日俄曾在這裡進行過5次亞臨界核試驗,試驗中雖然使用了武器級鈽和高濃縮鈾,但沒有發生鏈式反應,也沒有釋放核能量,沒有違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在國際社會關係中,公平正義在某些國家眼裡,形同虛設。它們眼裡只有利益,友誼和道義都是哄人的把戲,到頭來,還是拳頭硬的說了算。俄羅斯的核威懾力量,美國不得不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