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假期,南昌人到何處打發時間?有人鑽進了梅嶺,有人閒坐在八一公園的樹蔭下,有人在贛江邊漫步……可不少人會選擇躲進書店,這裡不但給人們帶來清涼,還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近幾年實體書店重新給人驚喜。目前入駐南昌的各實體書店,其銷售額雖然有高有低,但整體銷售形勢偏旺,經營狀況良好。南昌實體書店數量不僅在增多,模式也在改變,在回暖中呈現出一片紅火景象。
現象
高顏值實體書店紛紛進駐南昌
9月28日,全國最大的獨立書店幾何書店進入南昌。早前,被譽為江西最美湖光圖書館的瑤湖書房開門迎客,南昌銅鑼灣廣場新開的西西弗書店也吸引了不少市民。
十一期間,在南昌幾何書店,記者看到桌椅上坐滿了讀者,正聚精會神翻閱書本。其中一名大學生告訴記者:「現在人人都是手機『低頭族』,好久沒體驗捧著一本書翻閱的感覺了。」書店負責人鄭女士稱,店內首日人流量達3萬,令人驚訝。
銅鑼灣廣場西西弗書店負責人張微告訴記者,每天進店的人流量超過了1000人次。
另一家位於洪都北大道的實體書店,迄今已在南昌經營了26年。書店總經理萬國英告訴記者,在經歷網際網路衝擊寒冬後,民營書店已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回暖趨勢。
在南昌,已不止一家大型綜合體引進實體書店。連日來記者觀察發現,這些商業綜合體內的書店時常座無虛席,已經積攢了不少人氣。
全國知名獨立書店品牌西西弗在南昌西湖萬達、銅鑼灣開出新店;「三一」書店讀者雲集,並計劃在高新區再開一家新店。這些高顏值的書店紛紛登陸並深耕南昌,與南昌人熟悉的新華書店、青苑書店等老牌經典書店交相輝映。
如此格局之下,最受益的當然是愛好閱讀的南昌市民們。
說法
企業努力 政府扶持 行業在回暖
江西新華發行集團南昌分公司相關負責人程順祥稱,近年來,正是因為這些民營書店在經營特色上下功夫,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回暖和發展。目前,入駐南昌的各實體書店,其銷售額雖然有高有低,但整體銷售形勢偏旺,經營狀況良好。
為支持實體書店發展,我省下發《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同時簡化審批程序,對實體書店開展其他經營業務的,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記註冊服務。
張微表示,西西弗書店入駐銅鑼灣後,商場在一些商業廣告位上都給予了書店一定程度的支持。萬國英也表示,書店多次收到南昌幾家商業綜合體的入駐邀請,並能享受一定程度的租金減免。
業內人士分析,在新零售業態全面佔據傳統商業領域的形勢下,書店和購物中心其實都面臨著新科技、新功能、新業態的巨大挑戰,購物中心大力引進實體書店,是看好實體書店的引流效應,目的是共同抗擊新零售業態帶來的衝擊。
分析
書店之美 在於「悅讀」空間
如今,越來越多的實體書店將營造公共閱讀空間和跨界經營作為經營重點。
萬國英說:「書店的裝修風格經典懷舊,為讀者構建一個輕鬆、舒適的閱讀休閒空間。這不僅僅是一家書店,而是一個讓讀者有閱讀、交流的空間,更是讀者們的精神家園。」紅谷灘一家書店的負責人表示,書店的定位應當打造南昌人的現代「悅」讀空間。「讀者來了,哪怕是帶了自己的書和茶,也可以靜靜地坐一天。作為文化產業,我們不能純粹地追求商業利潤。讓市民養成閱讀習慣,給讀者創造讀書空間,才是一間獨立書店正確的發展方向。」
記者在銅鑼灣的書店內看到,櫥窗陳列融入了南昌特色——滕王閣。「我們不是簡單地模塊組合與複製,而是根據南昌的城市特色和商場特點傾注不同的心思在其中,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閱讀體驗。」張微說:「書店的本質是幫助消費者尋找好書,我們本著參與構建本地生活的態度,引導、推動大眾精品閱讀的心態來滿足讀者的需求,助益人們生活事業的成長。」
趨勢
書店不僅僅是賣書 而是多元化發展
程順祥表示,目前,在新零售發展趨勢的推動下,無論是網際網路書商,還是傳統零售書店,都在向「雙線」發展。例如新華書店利用圖書種類齊全、數量多的優勢,在書店內添加智能搜索設備,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根據用戶需求推薦書籍,再進行人工智慧交易,以用戶為中心,打造智慧書城。
「未來,書店將不僅僅只是出售書籍,而是融合博物館、美術館、影院等文化產業,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活動空間。」程順祥說:「現有書店大多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功能單一。未來,書店的發展趨勢將是打造多元化的閱讀空間,營造城市的書香氛圍。」
萬國英表示,城市的文化閱讀空間應該越多越好。分布在各社區、街道的書店都可以建立起書友群,營造讀者之間交流的空間,並開展一些籤售活動,讓書店的品牌形象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