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條關於留學生的建議刷爆了朋友圈。最近兩會期間,某位教育專家提議:
「因疫情回國終止學業的留學生,可以通過高職高專擴招計劃,解決繼續學習的問題。」
而且專家還給出了四步走戰略,安排得明明白白。
接著微博上立刻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網友嘲諷:「哈佛讀藍翔,麻省修工具機?」
但我們細品,這項建議並沒太大問題。乍一看好像很離譜,但這個提案本身的重點並不是高職,而是針對這個群體:「在海外未完成學業的、希望回國繼續完成學業的本科階段的留學生」。初衷是因為現有的政策讓這個群體只能重新進行高考或者成人自考,而解決方案也有好幾個:開放高職、普通本科的插班生考試、海外學分轉換等等。
精簡重點
1、按照原有政策,留學生回來沒有合適的插班途徑,海外留學經歷歸零,需要重新參加高考,這不合理。
2、回來的留學生可以通過插班生考試,轉學進入國內的大學,不想讀本科的可以去高職,想讀本科的可以考本科。並不是很多標題黨說的,你國外回來就只能去高職。
3、海外留學經歷沒有廢棄,學過學分可以轉換。怎麼樣,這麼一看,是不是覺得好多了。
這個建議之所以引起罵聲一片,首先是因為國內很多無腦自媒體瞎帶節奏,怎麼引流怎麼來。
其次是建議裡有些用詞太專業,讓人誤解,比如「大專業」,不是大專,而是中文、經濟這種「大專業」。最後就是疫情發生以來,留學生群體屢遭暴擊,很多同學已經是心力憔悴,杯弓蛇影了,稍有風吹草動就容易緊張,這也是難免的事。這份提議並沒有太大問題,更沒有逼著留學生回國上大專,這裡也建議同學們上網認真分辨信息,也不要沉浸在各種口水仗中,腳踏實地學習,努力提升實力才是正事。
但是另一方面呢,網友們有這樣的想法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畢竟在國內,大專是成績不好的同學沒有辦法的選擇。但在加拿大卻不一樣,很多了解加拿大大專的留學生們會選擇去讀大專而非本科,甚至成績優異的學生會選擇讀大專。這種現象讓許多國人大跌眼鏡,畢竟放著本科不去讀去讀大專實在是太挑戰國人的認知了。那麼,為什麼那麼多學生願意選擇大專課程呢?加拿大的大專課程到底有什麼魅力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一探究竟!加拿大的大專(College),比較而言,非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其專業設置都是和就業緊密相關的,所以某些社區學院的就業率甚至高於本科畢業生。
01、加拿大大專課程
加拿大大專提供的課程比較廣泛。
通常包含:
1、證書課程Certificate:通常1年制;2、文憑課程 Diploma; 通常2年制;3、高級文憑課程 Advanced diploma: 通常3年制;4、研究生文憑課程 Graduate Certificate: 通常1年制,註:只能有專上文憑(比如大專或者本科畢業等)才可以申請;5、學位課程 Degree: 通常4年制;這邊的很多大專院校也提供部分本科文憑,通常都是比較實用的專業。
02、加拿大大專的優勢
1.就業先談談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業問題。加拿大大專通常以就業為目的,所以課程設置非常實用,而且都是和市場需求緊密關聯的。比如 baking (烘培)這樣的專業只會在專科出現,通常不會在本科出現。甚至有些人的本科專業太理論化,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們會到大專再去讀個實用的專業,再出去就業。2.錄取要求和未來轉學分總體來說,大專的錄取要求低於本科,更重要的是加拿大幾乎所有的大專都提供「雙錄取」,也就是說學生沒有語言成績,可以先過來讀英語,達到要求後再讀專業課程。在語言環境裡提升英語的成效會遠遠比在國內攻克雅思好,畢竟雅思是應試,很多人雅思達標,不代表能夠聽得懂教授講課。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只想讀本科,而且我未來想回國發展,還是想拿個本科學位。沒有關係,加拿大的教育體制真正實行的是學分制。你在讀專科期間,或者畢業後,想繼續讀本科,可以申請轉學分。很多大專和本科有轉學分協議,相關專業,達到一定要求,可以轉大部分學分。所以經常看到有些學生在4-5年拿2個文憑,1個專科,1個本科。這在Express Entry移民系統裡算是雙學歷,有額外加分。
3.學費加拿大大專的學費相對比較便宜,一般大約1.2萬到 2萬加幣一年,比大部分大學至少便宜幾千到上萬加幣不等。因此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一般,還是選擇讀大專課程比較好。加拿大大專學費低廉,而且學制多為兩年制,就算選「轉學分課程」,同等的學分,在學院修讀也比大學便宜的。所以選擇在學院修讀大學學分再轉後一個大學讀餘下學分,拿到本科,將會節省很大一筆開銷。
4.畢業後的工籤政策加拿大的畢業工籤政策是根據學制時間長短,而不是文憑來籤發的。只要完成2年制的專上學歷,就可以申請並獲得長達3年的開放式畢業工籤(PGWP)。
以此總結來看,能讀加拿大大專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呢!
不過呢,我們並不是鼓勵大家都來加拿大讀專科,而是希望能夠澄清大家對專科的一些誤解。至於是過來加拿大讀哪個層次的課程,是根據學生的學歷背景以及對未來的規劃等因素來綜合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