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我的命令錯了,韓國人根本不是志願軍的對手

2020-12-14 騰訊網

1953年韓戰進入到第二階段,經過5次的戰役,敵對雙方逐漸開始變得勢均力敵,美國政府在朝鮮半島投入幾十萬士兵卻未能達到預想的結果,想要在朝鮮半島分一杯羹的同時他還要面對抵禦蘇聯的問題。

所以,敵我雙方希望能夠通過停戰協議結束這場戰爭,美國考慮能夠從朝鮮半島轉移回士兵緩解國內反戰輿論,還有足夠的兵力對付蘇聯,所以很積極的促想要促成停戰協議,但這場談判卻被南朝鮮總統李承晚所阻止。

1953年4月26日,在全世界各國記者的關注下,韓戰雙方代表重新坐在板門店開始談判,經過半年多的,中斷這場談判的恢復讓美國人十分珍惜,因為他們想儘快結束朝鮮戰場的戰爭。

但朝鮮總統李承晚卻拒絕在停戰協議上簽字,並且大肆叫囂要背水一戰一統朝鮮半島,美國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斷然不會為了李承晚而改變,決定狗急跳牆的李承晚竟然威脅美國,如果達成意向,允許中國人留在朝鮮,他有理由要求,除了那些願意參加把敵人驅逐到鴨綠江以北的國家外,所有盟國都將離開過這個國家,如果美國武裝部隊留下,就得支持他們並用重武器,掩護他們。

經過兩年多的戰鬥,我們志願軍再也不像戰鬥初始一樣缺少武器裝備,作戰經驗也相對豐富,在戰場上佔據絕對的優勢,甚至連我們一直以來擔憂的後勤保障問題也得到解決。當時的中朝聯軍已經兵肥馬強,全體戰士鬥志昂揚,既然李承晚有想繼續打下去的打算,我們志願軍當然想要給他狠狠的一個教訓。

為了徹底讓對方在戰場上低頭,志願軍兵團司令員鄭維山醞釀一次針對南朝鮮軍的大規模攻勢。鄭維山司令決定從883.7高地、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入手來對敵人開展針對性的打擊,鄭維山製作出來的作戰方案是,由3000名志願軍潛伏到敵人,用手榴彈就能攻擊到的地方,趁夜向敵人展開突然襲擊,佔領後馬上搶修工事補充彈藥,給敵人以粉碎性的打擊,想要以此全殲敵人。

經過提前半年的準備和揣測,鄭維山對周圍的地形環境作了認真的分析和研究,雖然這份作戰方案得到了一些人的質疑,但鄭維山堅定的認為周邊茂密的植物會在之後的戰鬥過程中給予自身足夠的隱蔽條件,後來的事實證明鄭維山的作戰謀略十分令人敬佩。

1953年6月10日,鄭維山組織手下士兵做好一切埋伏工作,甚至連我軍高級將領許世友等人拿望遠鏡也沒能看出我志願軍潛伏的痕跡。當晚,我志願軍對敵人陣營展開激烈的攻擊,卡秋莎火箭炮襲擊敵人陣營將其燒成火海,志願軍衝鋒的號角響徹敵軍,僅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全殲南朝鮮27團。

但就是這樣的打擊,也未能讓李承晚有所悔改。1953年6月25日,朝韓軍第一師團舉行紀念韓戰爆發三周年的活動,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當天晚上7:30志願軍以猛烈的火炮向其198.6高地發起攻擊,隨後發起步兵衝擊,給予對方強烈的打擊。

志願軍發起的攻擊經過激戰順利佔領對方大片區域,一師20團8連佔據198.6高地,這個高地對於韓軍來說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當我軍佔領19分鐘後,韓軍便開始組織反攻,想要重佔該高地,我軍戰士奮起頑抗,擊退韓軍,當晚8:30韓軍竟然再次集結7個炮兵營開始再次攻擊,炮火持續7個小時,甚至後續又派步兵開展開進攻,我軍戰士依然抵住壓力順利反攻。

此高地奪取如此困難,這讓美軍長克拉克所不能理解,整個韓軍的作戰指揮方案都是由美這位美軍軍長所下達,在經過深入的研究討論後,他認為198.6高地是可以重新奪回的,於是組織韓軍再次反撲,直至戰鬥到當天,志願軍共擊退韓軍23次的進攻。

雖然我軍損失慘重,全連只剩8名士兵,軍備物資也開始短缺,但當韓軍展開第24次進攻時,我軍戰士依然沒有放棄,僅以8名戰士手持白刃和敵人戰鬥,最終無一人犧牲,等到20團6連接替防守,見到我軍前來支援的志願軍,這位美國軍長終於意識到自己昨天的命令下錯了,韓軍根本不可能是中國軍隊的對手。

這場戰役的結果,遠遠超出了李承晚所能承受的範圍,也打破了美國在朝鮮半島上最後一次希望,以決定性的優勢讓我軍徹底佔領了談判的上風,為後續的局勢變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焦點

  • 金城戰役:志願軍1100門火炮齊射,美軍司令:讓志願軍教訓韓國人
    圖為李承晚就在即將籤訂停戰協定時,李承晚不甘心失敗,邱吉爾首相對李承晚進行了嚴厲的指責;「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也非常不滿,表示:「讓中國人教訓一下韓國人吧!」為了阻止韓國方面對停戰協定的破壞,我志願軍決定發起金城戰役,狠狠打擊南朝鮮軍,以戰逼和。吉爾首相對李承晚進行了嚴厲的指責;「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也非常不滿,表示:「讓中國人教訓一下韓國人吧!」為了阻止韓國方面對停戰協定的破壞,我志願軍決定發起金城戰役,狠狠打擊南朝鮮軍,以戰逼和。金城戰役成為志願軍渡過鴨綠江以來進行的惟一一次戰役規模的陣地進攻作戰。
  • 實拍首爾的韓戰紀念館,韓國人眼中的志願軍,「人海戰術」真相如何?
    很多年過去了,今天交戰的各國對於那場戰爭還有著不同的解讀,甚至在當年的一些對手國家對志願軍還存在著一些奇怪的看法,比如在韓國國內就存在著當年韓戰中志願軍使用「人海戰術」的歪曲言論。在韓國人拍攝的韓戰題材電影《太極旗飄飄》中,只要一有中國軍隊出現的鏡頭,總是伴隨著志願軍戰士們漫山遍向前衝鋒的恐怖場面。
  • 志願軍破解美軍第二次登陸,萬裡堡壘加50萬大軍,粉碎克拉克計劃
    在抗美援朝戰役中,中國志願軍貢獻巨大,最終讓半島局勢重回和平。美國人發動這場戰爭,真正的目標其實是中國,為了不讓美國得逞,中國志願軍戰士遠赴朝鮮作戰,在中國政府英明的指揮下,中國軍人和朝鮮人民攜手粉碎了美國的計劃。
  • 克拉克經驗
    昨天早上到了克拉克(菲律賓北部城市),在那裡待了一天。囧事很多,值得記述。一、關於搞錢克拉克機場的到達出口有五臺ATM機,其中四臺有銀聯標記。但你要是能搞出一個比索來,那就是神仙!拉總到達時,有一家三口(凡人)正在熱烈地鼓搗,告訴我說:全是壞的!將信將疑,逐一試去,果然紛紛退卡。
  • 志願軍破解美軍二次登陸,萬裡堡壘加50萬大軍,粉碎克拉克計劃
    一、克拉克的852計劃1952年10月,美軍遠東軍總司令克拉克想借美國總統即將換屆、急於解決朝鮮問題之機,誘導國會同意派出更多兵力投入朝鮮戰場,以求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此克拉克專門組了一個專門的計劃團隊,制定了一個全新的、賭博式的冒險進攻計劃,即「852」計劃,內容包括正面強攻、在志願軍側後登陸、轟炸中國東北。其中最為大膽的,便是側後登陸。
  • 志願軍平推到漢城,彭德懷卻下令停止追擊,他在害怕什麼
    然而,在這種局勢下,彭德懷卻下了一道令所有人意料不到的命令——停止追擊。這道命令讓彭德懷承受了三方的壓力——國內、朝鮮、蘇聯,尤其是朝鮮的金日成,他覺得勝利在握,為何不乘勝追擊,為此,他兩次在彭德懷面前鬧,還搬出了史達林和毛主席來威脅彭德懷。對此,彭德懷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強調志願軍面前有太多困難,如果,輕敵冒進,很容易墮入敵人設置的圈套,甚至會重蹈第二個仁川登陸的悲劇。
  • 也就韓國人不要臉,敢這樣吹牛
    志願軍198師的任務是佯攻,牽制韓軍第五師團,掩護軍主力和四十二軍殲滅韓軍第二師團。六十六軍在志願軍首批入朝部隊中算得上戰鬥力弱的,對陣韓軍第一師團都未能拿下,198師更是六十六軍最弱的1個師。但是在第三次戰役對付韓軍第五師團讓六十六軍揚眉吐氣了一把,198師2個團就把韓軍第五師團趕的滿地跑,下面的3個聯隊全部打掉了建制,不,我說錯了,是跑散了建制,其潰散速度之快堪稱一絕。
  • 南朝鮮軍隊不願意停戰,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為何氣得直跳腳
    在上甘嶺戰中,志願軍動用了以15軍為主的4.3萬兵力,聯合國軍則出動了6萬餘人,最終的結果是志願軍將士犧牲了1.15萬餘人,消滅聯合國軍1.5萬餘人。在朝鮮戰場還牽制了美國及其盟軍的戰爭人力資源,朝鮮戰場美軍的兵力已經佔到了美國陸軍的三分之一,空軍的五分之一和海軍的二分之一,而且還不包括朝鮮戰場上的美國盟友英國和法國的軍隊,要知道美軍和其盟軍的主要對手是國力強大的蘇聯,而不是中國和朝鮮。
  • 韓軍慘敗給志願軍,傷亡率92%,為何只能如實寫進韓軍戰史
    許多國人就吐槽,韓戰後,韓國人對於整個戰爭的過程多少有一些加水,以至於製造出志願軍不是韓軍對手的假象。不過,在一場戰役中,由於其損失的人數高達92%,基本上接近全殲,所以他們沒有對這一部分自己加水,讓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那麼,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役呢?
  • 志願軍連戰連捷,一路打到「三七線」,彭總:我感到有些擔心
    在戰後的一次總結會上,他甚至這樣說道:我這輩子打仗從來沒有害怕過,然而當我們高歌猛進,挺進到「三七線」的時候,我卻感到了一絲後怕。原來,第三次戰役的接連獲勝,跟前兩次都不一樣。志願軍面對的基本上都是戰鬥力不強的韓軍。真正的主力聯合國軍,卻基本沒有露面,換句話說,他們一直隱藏在暗處,就像一群伺機對獵物發動攻擊的餓狼。
  • 打不過中國人,韓國人如何看待雲山之敗?韓軍師長的總結讓人感嘆
    雲山戰役(1950年10月25日爆發)是志願軍入朝後第一次和以美軍為首的聯軍作戰,美國人在嬌縱輕敵的情況下遭遇失利,其第一騎兵師和韓國第一師、第六師在10天的戰鬥中分別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尤其是韓國人更是失去了統一半島的絕佳機會,那麼在當時的韓國人眼中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雲山戰役失利的呢?
  • 志願軍誓死抵抗瘋狂反撲 松骨峰橫屍遍野
    明天會發生什麼情況,對手是轉而另尋它路,還是整頓隊伍再捲土重來,防手的志願軍113師指揮員中各有判斷,有人提議應該抓緊時間加修工事,並在公路上埋下迫擊炮彈,阻擋橫衝直撞的坦克,最後主張出擊的意見佔了上風。陳忠孝:一營原來的想法,就是要加強工事,調整部署,首長那時候說要出擊,估計當時我認為這是全局的問題,可能是整個的計劃,堅決執行,出擊。
  • 1951年志願軍攻入韓國漢城後,看到了這一幕,韓國人無法忘卻的恥辱!
    上世紀中期,發生在韓國首都漢城的一場戰役,中國志願軍進入戰區後,卻看到了這樣一幕,這樣讓韓國人視為永生恥辱的一幕。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事情,我們一起看看。次年初,中國志願軍進入漢城,這個時候,讓韓國人視為恥辱的一幕出現了。當地民眾看到我國志願軍陸續進入後,竟然競相朝著志願軍作揖甚至磕起頭來。一時也是讓我國的志願軍哭笑不得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上甘嶺,打得3個人非常不爽:一克拉克,二範弗裡特,三李承晚
    1956年,在主席關懷下,電影《上甘嶺》上映,電影插曲《我的祖國》成為傳唱不衰的永恆經典。而美國電影從來都是英雄歸來,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1959年格裡高利·派克主演的《豬排山》,也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這場戰爭。從丁字山到豬排山,前後不到半年時間。
  • 1951年3月志願軍撤出漢城後,這裡還有多少人口?是中國的錯嗎?
    在1951年3月的朝鮮戰場上,正是聯軍持續反攻的階段,在李奇微制定的「屠夫作戰、撕裂者行動」等一系列的反擊行動中,我志願軍由於後勤不足以及等待後續部隊的增援,開始有步驟的步步後撤,以圖保存實力,並同人民軍一起撤出漢城回到了「三八線」以北。
  • 金日成要求志願軍乘勝追擊,被彭德懷反問:我士兵的命就不是命?
    黃炎培覺得,支援就是派出去給別人施與援手的,是有目的的行為,容易引發爭端,不如叫「  志願軍  」,表示  不是中國上層的有意識行為,而是人民群眾從感情上自發幫助朝鮮  這一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戰爭時期聯合國軍本以為「  志願軍  」只是小股散兵遊勇,卻沒想到是成建制的大規模部隊
  • 志願軍在朝鮮留下的,不只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我來這就是因為你開得太慢了!現在你的部隊由我直接指揮!我命令你以每小時20英裡的速度沿著路開動你的坦克!除非碾上地雷,否則一直別停!快!」阿爾蒙德將軍轉身回到了他的直升機上,飛往後方催促後續部隊。短短4天時間,志願軍就被被迫退回了1個月之前發起進攻時的防線。(5月中~6月美軍的反擊)補給是志願軍的軟肋,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克服。
  • 我志願軍攻破漢城後,看到牆上美軍留下的一句話,全軍停止了追擊
    引言:1950年底,我志願軍為了徹底打破美軍反擊的幻想,自臨津江一線發動了對聯合國軍的進攻。敵軍剛剛得以喘息,沒想到竟然被我軍在一晝夜攻破了防線。並且將戰線推進到了朝鮮南部。這位從歐洲戰場上歸來的李奇微將軍是個十分務實且難纏的對手,在他上任之時,看到第八集團均的士氣非常低落。因此被李奇微一頓大罵,並且拆掉了美軍軍官吉普車上的車篷,讓軍官們在寒風中好好的冷靜一下為什麼自己會失敗。但他個人並不能挽救美軍失敗的命運。
  • 李奇微剛到朝鮮,志願軍就給他當頭一棒,他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
    就是在第二次戰役中撤退的時候,本來已經要晉升上將的沃克的吉普車被正在倉皇逃竄的韓軍車輛撞翻,沃克身亡,本來正在美國和朋友喝酒的李奇微突然接到命令,接替沃克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歷史進程把他送到了風口浪尖上的朝鮮。兩次戰役打下來,美軍只能困守三八線,等待援兵,暫時無力主動發起進攻。
  • 出國門第一戰,志願軍20分鐘幹掉一個營,團長痛罵:也不給我留點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幹預,戰火一直燒到了鴨綠江邊上,由於我國一直以來對於發生在邊境的這場戰爭表示關注,因此在戰前就成立了以四野13兵團為主的東北邊防軍,由於麥克阿瑟不顧中國政府的警告,執意宣稱鴨綠江不是中朝兩國的邊界劃分,因此東北邊防軍立刻改編為志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