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把你交給時間》知道陶立夏,也因此喜歡陶立夏的文字。這是看的她的第二本書。她的文字仿佛有一種魔力,能讓人平靜,專心感受她筆下的故事。
生活裡,都是隱喻。陶立夏用靜謐的心,抒寫隱喻背後的真實。
本書寫給所有我在你生命裡缺席的時刻。人生裡總有想要放棄的時候,告別般揮手切斷所有關聯,不管它們是束縛也好,牽絆也好,溫柔關懷也好。全部切斷。於生活的細微處,留下獨特的思考。神靈在微物之中,當我們能夠潛心去觀察,便能在這些小物或是泛著紙香的書中,找尋到自我。
那些我們看過的書,遇見過的人,經歷過的事,就像吃過的食物,給我們酸甜苦辣的滋味,最終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人生的答案,投射在生活的瑣碎之處,又映照回我們的內心。
靈感來自於生活,生活的靈動源自於樂趣兒,而這些樂趣也是各種故事的密碼符號。陶立夏的文字簡譜靈動,對生活的感悟很有個性。
本書的篇幅都很短小,是作者在生活當中一些細小的事情和當時的感觸。
本書寫是陶立夏的生活,閱讀與旅行的散文集。生活清簡有質感,隨時隨地閱讀,全世界各地漂流般的旅遊,這一切都指向一個詞:自由。她生活自由,多彩,卻能保持一種平靜,是一種萬物皆好友,不疾不徐娓娓道來的平靜。
書寫生活其實是最難的,生活裡有千奇百怪的事,有人性的複雜,有萬事的繁瑣,難得的如意是簡單的滿足,生活充滿了煙火氣,可難的是作者寫出了生活的詩意。
生活裡的瑣瑣碎碎,一朵花,一塊石頭,一本書,一部電影,伴隨著自己隨意卻又不乏深刻的解讀與思考。陶立夏把獨居或旅行過成生活的常態,在悲觀為底色的生命裡塗抹上美好的色調。
平靜無瀾的生活,淡而無味的際遇,都順著指尖的光影緩緩流淌。
生活的比喻是什麼?是喧囂?肯定不是,華而不實的東西不是我們想要的。恰恰是那些看似平淡不起眼的東西,卻在生活中與我們相處融洽,一件衣服、一套餐具、一雙鞋子我只用用起來最稱手、最舒服的。與人相處也是一樣,不必常常聯繫,卻會在某個特定的時候,給他一個訊問。生活中,我們常常是孤獨的,但這種孤獨讓人心生安穩。學好與自己相處,用心體味生活的滋味,平淡中亦有快樂。
總有一些句子,在表達方式上,或是描述當時周邊氛圍的語氣,讓人有莫名地觸動。
萬物是內心投射。內心豐盛的人,不會看見一個荒涼的世界。一個人要過得快樂,懂得體會孤獨、不懼怕寂寞,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擁有精彩的精神世界,勤於思考。如果你能在日漸紛雜的世俗世界裡擁有自己的原則與追求,而不僅僅人云亦云,滿足於速食的生活方式,你就能打開一扇門,通往一個更寬廣的世界。
生活的比喻,是把苦難與歡喜都從時間裡抽離出來,又在新的時間地點重新烹飪,成為一抹色彩,在每個清晨與黃昏點亮,沉澱成柔和的光。
生活要體己,要能描繪,要用比喻記進心裡去。
徜徉在作者筆下,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享受,正如溫火上的菜,不生不過,香味撲鼻而出,只需一聞就會心動。
關於簡單、精緻、寫作、閱讀,關於花開朝陽、巧笑嫣然,關於友情、愛情、生活、等待,關於時間、孤獨、遺忘又或是釋然。關於一切,有關「生活」的「比喻」。章節命名都很傳神,字裡行間都是隨性又邏輯嚴明的哲思,關於旅行和追尋的意義,都很美好。
生活都是瑣碎,日子則拼圖,把每一片碎片找到合適的位置,並將瑣碎拼完整,力展生活的美好,讓生活充滿陽光。
生活裡來來去去,沒有什麼必須擁有,也不是什麼都必須丟棄。
我們的一生如同小說一樣,每一章節都會有出奇不意,沒有既定的路,乃至即定的渡口。一生中充滿了未知,處處皆是選擇,如果當初選擇了「此」,那麼你永遠也不可能再一次選擇「彼」,且行且珍惜,每一個人的不一樣人生,造就了世界的繁華。
人生,就是我們一直都在找適合自己的去處,一個妥善得宜的位置。
內心的從容,乃是簡單的幸福,持久的快樂!
她說:「生活裡,都是隱喻。就像我提筆的時候,常覺得所有故事都已經寫過。所以我們總在陌生人身上,發現自己的秘密。」把心寄放在另一片天地之中,無論是讀書還是旅行,總有更美的風景在等你。
我們並不那麼孤獨,書裡書外,多的是同路人。
「如果可以,想只聽一首歌,只看一本書,只喝一種茶,只穿一種顏色,只愛一個人,就如此專注而潦草地過了一生。」
讀陶立夏的文字,就能感覺得到這是一個情感細膩內心豐盈的人。這樣的人,不會看見一個荒涼的世界。一個人要過得快樂,懂得體會孤獨、不懼怕寂寞,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擁有精彩的精神世界,勤於思考。如果你能在日漸紛雜的世俗世界裡擁有自己的原則與追求,而不僅僅人云亦云,滿足於速食的生活方式,你就能打開一扇門,通往一個更寬廣的世界。
一本適合平靜時光裡閒翻的隨筆集。適合住在面朝閒雲湖泊的小城,院裡鮮花盛開,桌前濃茶几壺,隨著生命的流逝,緩緩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