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健康原因,宣布辭職!據日媒報導,安倍被一種名為潰瘍性結腸炎的腸道疾病折磨。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腸道疾病,病因雖不明確,但與遺傳、腸道免疫功能異常以及生活方式有關。那麼哪些人容易被這個病「盯上」?生活中如何預防?出現哪些症狀要警惕?
潰瘍性結腸炎是種什麼病?竟然折磨了貴為首相的安倍晉三大半生,安倍是否還並發有強直性脊柱炎?他的潰瘍性結腸炎是否已經發生癌變了?現在給大家科普一下: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心理因素在疾病惡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原來存在的病態精神如抑鬱或社會距離在結腸切除術後明顯改善。有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認為炎性腸病的發病是外源物質引起宿主反應、基因和免疫影響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潰瘍性結腸炎的最初表現可有許多形式。血性腹瀉是最常見的早期症狀。其他症狀依次有腹痛、便血、體重減輕、裡急後重、嘔吐等。偶爾主要表現為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肝功能障礙和皮膚病變。發熱則相對是一個不常見的徵象,在大多數病人中本病表現為慢性、低惡性,在少數病人(約佔15%)中呈急性、災難性暴發的過程。這些病人表現為頻繁血性糞便,可多達30次/天,和高熱、腹痛。
體徵與病期和臨床表現直接相關,病人往往有體重減輕和面色蒼白,在疾病活動期腹部檢查時結腸部位常有觸痛。可能有急腹症徵象伴發熱和腸鳴音減少,在急性發作或暴髮型病例尤為明顯。中毒性巨結腸時可有腹脹、發熱和急腹症徵象。由於頻繁腹瀉,肛周皮膚可有擦傷、剝脫。還可發生肛周炎症如肛裂或肛瘻,雖然後者在Crohn病中更為常見。直腸指檢感疼痛。皮膚、黏膜、舌、關節和眼部的檢查極為重要。
幾乎不能治癒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病,幾乎要靠藥物維持緩解,不能被徹底治癒,疾病的一大特點就是反覆發作。」劉正新教授說,「作為慢性炎症性腸病中的一種,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因素包括遺傳、環境、病毒感染、免疫紊亂等,但確切病因尚不明確。」
潰瘍性結腸炎高發於西方歐美國家,亞洲人群並不多見。近些年來由於生活方式的西化改變,和內鏡檢查水平的提高和普及,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和發現率都在增加。
對潰瘍性結腸炎來說,早診早治尤為重要。專業人士說:「在疾病早期進行充分治療,短期內就能達到臨床緩解狀態,但遺憾的是,很多患者經過初步治療緩解後,由於我們的衛生宣教不到位,由於醫患的溝通不對等,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不能準確透徹的理解疾病的特點和發展過程,在症狀緩解之後,往往不按醫囑維持治療而自行停藥,所以有些患者會出現疾病的反覆發作,而越反覆發作,治療起來越困難。」
安倍首相就是潰瘍性結腸炎反覆發作患者中的一位,他的病程已經長達48年,治療的難度應該尤為困難。潰瘍性結腸炎反覆發作如果超過15年,就有約7.5%的患者發生癌變,如果超過25年,就有15%的患者發生癌變。
「而且由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的癌變,相比一般的結腸癌更難被診斷,一般的結腸癌往往發生在腸黏膜的表面,而潰瘍性結腸炎癌變往往在黏膜之下,表面覆蓋的黏膜看上去正常。並且,潰瘍性結腸炎一旦發生癌變,往往是多發的,治療起來更難。」
潰瘍性結腸炎易復發,患者治療依從性差的原因之一,是其治療周期較長。「潰瘍性結腸炎特別強調全程的維持治療,基本上從治療起的5年之內患者不能停藥,很多患者會在治療3個月到半年左右,會達到緩解狀態,這時候一定不能停藥,大量臨床實踐都證明,好多患者一停藥就會復發。5年之後,經過全面評估後,符合條件的才能考慮慢慢減藥,最終停藥。」
據觀察,雖然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經過按部就班的治療,理論上能夠達到臨床治癒,但現實情況並不樂觀,僅有1/3的患者能夠真正在5年後逐漸停藥,2/3的患者都在這5年之中又復發了。
預防和診斷
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痛、慢性腹瀉,同時伴有膿血便,比較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合併症,急性暴發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往往會伴有高燒。雖然症狀明確,但臨床診斷並不容易。
根據以下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有助本病診斷。
1.臨床表現
除少數患者起病急驟外,一般起病緩慢,病情輕重不一。症狀以腹瀉為主,排出含有血、膿和黏液的糞便,常伴有陣發性結腸痙攣性疼痛,並裡急後重,排便後可獲緩解。
輕型患者症狀較輕微,每日腹瀉不足5次。
重型每日腹瀉在5次以上,為水瀉或血便,腹痛較重,有發熱症狀,體溫可超過38.5℃,脈率大於90次/分。
暴髮型較少見。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腹瀉量大,經常便血。體溫升高可達40℃,嚴重者出現全身中毒症狀。疾病日久不愈,可出現消瘦、貧血、營養障礙、衰弱等。部分患者有腸道外表現,如結節性紅斑、虹膜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及小膽管周圍炎等。
2.輔助檢查
診斷上主要依靠纖維結腸鏡檢,因為90%~95%患者直腸和乙狀結腸受累,因此事實上通過纖維乙狀結腸鏡檢已能明確診斷。鏡檢中可看到充血、水腫的黏膜,脆而易出血。在進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潰瘍,周圍有隆起的肉芽組織和水腫的黏膜,貌似息肉樣,或可稱為假息肉形成。在慢性進展性病例中直腸和乙狀結腸腔可明顯縮小,為明確病變範圍,還是應用纖維結腸鏡作全結腸檢查,同時作多處活組織檢查以便與克隆結腸炎鑑別。
氣鋇灌腸雙重對比造影也是一項有助診斷的檢查,特別有助於確定病變範圍和嚴重程度。在鋇灌造影中可見到結腸袋形消失,腸壁不規則,假息肉形成以及腸腔變細、僵直。雖然鋇劑灌腸檢查是有價值的,但檢查時應謹慎,避免腸道清潔準備,因為它可使結腸炎惡化。無腹瀉的病例檢查前給3天流質飲食即可。有腹部徵象的病例忌作鋇劑灌腸檢查,而應作腹部X線平片觀察有無中毒性巨結腸、結腸擴張以及膈下游離氣體徵象。
此外,患者應該格外注意生活和飲食習慣,不要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飲食要衛生,比如不生吃海鮮等,避免長期勞累、緊張、壓力不要太大,否則會造成免疫紊亂,也會誘發潰瘍性結腸炎。
安倍首相的潰瘍性結腸炎加重,也可能與其承受了巨大了壓力有關。今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安倍一直承受著激烈的批評。據相關媒體報導,批評者說,在應對疫情方面,安倍未能站在前面掌控大局,而是把這項任務主要交給他的衛生大臣負責。
日本產經新聞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安倍的支持率已大降,他的聲望也受到多重打擊,面臨著首相任內最大的政治危機。另外安倍寄希望於東京奧運會能夠提振日本經濟,但疫情也導致了東京奧運會的延期。
對於安倍首相的疾病,即使他沒有其它併發症,由於他的病程太長,且屬於高齡人群,他未來治療的道路也會很曲折,且前景未必光明。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重慶佳和肛腸醫院醫保報銷高達95%,節假日不放假,專家照常坐診,堅持「專業、誠信、尊重、感恩」的管理理念,實現價格透明化,程序公開化,堅持把方便讓給患者,把實惠送給患者,把溫馨留給患者。如果您有任何肛腸方面的問題都可以諮詢我們,我們將會竭誠為您解答,願您及家人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