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新聞(我只看不說話)
8月28日,北京時間16:00,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官邸召開記者會,宣布自己辭去首相一職,理由是發現舊疾潰瘍性結腸炎復發,為避免個人健康狀況影響執政,決定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
潰瘍性結腸炎究竟是一個什麼病?居然可以結束安倍晉三作為戰後任職最長的一位日本首相的政治生涯?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由遺傳背景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讓病人十分痛苦,表現為結直腸黏膜的持續性炎症反應,以反覆發作和緩解交替為特點,主要表現: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
如此痛苦的過程,更需要生活幹預、講究合理用藥
心理接受是疾病治療的前提
潰瘍性結腸炎常表現為裡急後重,反覆上廁所,入廁後又無法通暢排便,入完廁又不會像一般人那樣感覺舒服。這種尷尬又難治的病往往呈慢性過程,大部分病人會反覆發作,所以患者一旦確診此病應做好長期遵醫囑用藥及定期隨訪的心理準備,不得擅自停藥。在治療過程中,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和不適感要隨時反饋至醫生或者藥師,並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
生活幹預是預防疾病的基礎
遺傳、環境因素、生活習慣均是導致發病的因素。所以生活中,尤其是活動期的患者應當充分休息,調節好情緒,避免心理壓力過大。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為主,應是富營養、易消化的少渣飲食,不宜過於辛辣;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腸道感染性疾病。
藥物是疾病治療的關鍵
目前潰瘍性結腸炎沒辦法徹底治癒,只能用不斷升級的藥物控制症狀或接受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原則:分級、分期、分段。在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傳統藥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楊酸製劑、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等。分期與分級是首要任務,通常是按輕--中--重的不同程度選用不同的藥物和治療方案進行分期治療,根據病變範圍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藥物和治療方案進行分級治療。而治療的核心是個體化。
常用藥物及用藥小貼士
氨基水楊酸類:
主要用於治療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需使用4-8周評估有效性。
代表藥物:美沙拉嗪;作用不同的病變部位選用劑型不同。
用藥小貼士:
1. 存在光敏反應,用藥期間避免日曬。
2. 特殊人群:妊娠、哺乳期禁用;肝腎功能障礙慎用;哮喘患者需要嚴密監護使用。
3. 需注意的藥物相互作用:可影響葉酸吸收、代謝,對同時患有巨幼紅細胞貧血患者同時使用葉酸時,需增加葉酸劑量。
4. 不良反應:用藥期間若出現痙攣、腹痛、發熱、嚴重頭痛和皮疹,應立即停藥並反饋至醫生或藥師。
5. 監測:用藥前及治療期間應監測血象、肝功能和尿液(血清尿素、肌酐、尿沉渣、高鐵血紅蛋白等)等狀況,通常建議在開始治療後的14天需要檢查這些項目,此後每隔四周進一步複查2-3次,如果檢查結果正常,則可以每3個月複查一次。
糖皮質激素:
主要用於對5-氨基水楊酸製劑療效不佳的中度及重度病人的首選治療。
代表藥物:潑尼松片 氫化可的松注射液 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選用不同的藥品、劑型及用藥時長。
用藥小貼士:
1. 啟用藥物原則: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誘導緩解,待症狀改善後更換用藥方案,不可長期維持治療;同時需避免過早使用、過長時間使用、過量使用;
2. 停藥原則:不可驟然停藥,需採用逐漸減量原則,一般在衝擊治療使臨床症狀明顯改善,以每周減量5-10mg直至20mg/日,然後再以每周減2.5mg的劑量進行遞減,以避免原發病復發或惡化等停藥症候群;
停藥反應:長期中或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時,減量過快或突然停藥可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樣症狀,輕者表現為精神萎靡、乏力、食慾減退、關節和肌肉疼痛,重者可出現發熱、噁心、嘔吐、低血壓等,危重者甚至發生腎上腺皮質危象,需及時搶救;
反跳現象:在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時,減量過快或突然停用可使原發病復發或加重,應恢復糖皮質激素治療並常需加大劑量,穩定後再慢慢減量。
3. 評估藥物療效: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通常在使用2周內即可觀察到是否有效;根據患者病情反應判斷是否存在糖皮質激素無效和/或糖皮質激素依賴:
糖皮質激素無效:如果口服潑尼松40-60mg/天,至少2周無應答,可判斷糖皮質激素無效,需升級治療;
糖皮質激素依賴:口服潑尼松3個月內還不能撤掉而不復發,或者停用激素3個月又復發,或者1年內2次以上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可判斷糖皮質激素依賴,需升級治療;
4. 特殊人群:
妊娠期:慎用;
哺乳期:應用生理劑量或維持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對嬰兒一般無明顯不良影響;中等劑量、中程治療方案的糖皮質激素時不應哺乳;
腎功能異常:無需調整用藥劑量;
肝功能損傷:在必要時需進行劑量調整;
5. 需注意的藥物相互作用:與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合用會加強致潰瘍的作用;與對乙醯氨基酚合用增加肝毒性;與降糖藥合用,可使血糖升高,應調整降糖藥物劑量;與排鉀利尿藥合用,可導致嚴重低血鉀,並由於水鈉瀦溜而減弱利尿藥的排鈉利尿效應;與異煙肼合用可增加異煙肼的肝臟代謝和排洩,降低異煙肼的血藥濃度和療效;
6. 不良反應: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與用藥品種、劑量、療程、劑型及用法等明顯成正相關,在使用中應密切監測不良反應,如醫源性庫欣症候群、感染、代謝紊亂(水電解質、血糖、血脂)、體重增加、誘發或加重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有出血傾向、血壓異常、肌無力、肌肉萎縮、傷口癒合遲緩、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等;精神症狀如焦慮、興奮、欣快或抑鬱、失眠、性格改變,嚴重時可誘發精神失常、癲癇發作;影響小兒生長等;
預防糖皮質激素不良反應措施:
戒菸戒酒,低鈉高鉀高蛋白飲食;適當光照並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加服預防性消化性潰瘍及出血等不良反應的藥物如奧美拉唑、泮託拉唑等抑酸藥;如有感染應同時應用抗生素以防感染擴散及加重;
7. 用藥監測: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者,應定期檢查血糖、尿糖或糖耐量試驗;血清電解質和大便隱血;眼科檢查,注意白內障、青光眼或眼部感染的發生;小兒應定期檢查生長和發育情況;老年人尤其應監測高血壓和骨質疏鬆的檢查;
免疫抑制劑:
主要用於5-氨基水楊酸維持治療療效不佳、症狀反覆發作及激素依賴者的維持治療。
代表藥物:硫唑嘌呤
用藥小貼士:
1. 用藥注意事項:用藥期間若出現任何感染、意外損失、出血、或其他骨髓抑制表現時,立即通知醫生或藥師;患皮膚癌危險性增加的患者,應儘量減少對日光和紫外線的暴露;用藥期間,需注意避孕;
2. 特殊人群:
妊娠期:慎用,可用於維持治療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哺乳期:用藥需權衡對嬰兒的利大於弊後才可使用;
腎功能損害:通常以較低劑量給藥;
肝功能受損:通常以較低劑量給藥;
3. 需注意的藥物相互作用:與別嘌呤醇合用,需減少硫唑嘌呤至原劑量的四分之一;與華法林合用可減弱華法林的抗凝血作用、與西咪替丁和吲哚美辛合用有增強骨髓抑制的作用,應避免合用;硫唑嘌呤應避免與細胞生長因子、骨髓抑制劑如青黴胺及活疫苗合用;應謹慎與5-氨基水楊酸類藥物同用;
4. 不良反應: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白細胞減少症,且通常可逆。有時為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症;易感染性增加;腸炎患者使用本品有導致嚴重腹瀉等症狀;
5. 用藥監測:定期檢查血小板在內的全血細胞和肝功能檢查;治療前8後,應每周檢查一次,此後,監測次數可減少,但建議每月檢查一次,或至少每三個月檢查一次;
生物製劑:
主要適用於當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無效或激素依賴或不能耐受上述藥物治療時,可選用生物製劑;
代表藥物:英夫利昔單抗
用藥小貼士:
1. 用藥注意事項:
藥物輸液反應:輸注反應發生在藥物輸注期間和停止輸注 2 h 內。輸注速度不宜過快。對曾經發生過 IFX 輸注反應者在給藥前 30 min 先予抗組胺藥和 (或) 激素可預防輸注反應。對發生輸注反應者暫停給藥,視反應程度給予處理,反應完全緩解後可繼續輸注,但輸注時間不得少於2小時。
遲髮型變態反應:用藥期間若出現肌肉痛、關節痛、發熱、皮膚發紅、蕁麻疹、瘙癢、面部水腫、四肢水腫等血清病樣反應。症狀多可自行消退,必要時可予短期激素治療。對曾發生過遲髮型變態反應者,再次給藥時應於給藥前 30 min 和給藥後予激素口服。
2. 特殊人群:妊娠期不推薦使用;哺乳期不推薦使用;肝腎功能異常患者慎用;
3. 需注意的藥物相互作用:應避免與阿那白滯素或阿巴西普、託珠單抗等聯用加重感染;合併使用甲氨蝶令可能會減少抗英夫利昔單抗的產生,使英夫利昔單抗濃度升高,應避免合用;與華法林、茶鹼等藥物合用需調整華法林、茶鹼等藥物的劑量並監測血藥濃度;避免與活疫苗同用;
4. 不良反應:十分常見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腹痛、噁心、輸液相關反應、疼痛;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白細胞減少症;過敏性呼吸道症狀;抑鬱、失眠;眩暈、頭暈、感覺異常;結膜炎;心動過速、心悸;血壓異常、皮膚潮紅;肝功異常、關節痛、肌痛、背痛等。若出現以上不適,請及時聯繫醫生或藥師。
5. 用藥監測:用藥期間需嚴密的全血計數、肝功能、血清C反應蛋白、肌酐、鐵蛋白、腫瘤、神經系統受損以及溼疹、銀屑病等反應等。
用藥隨訪是疾病治療的保障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目標是誘導並維持症狀緩解以及黏膜癒合,防止併發症,改善病人生存質量。所以患者應做到定期隨訪,並行結腸鏡監測以評估藥物治療疾病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葛均波,徐永康等.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edical Management of Non-Hospitalized Ulcerative Colitis:The Toronto Consensus(2015)[J].Gastroenterology,2015,Mar 3.
3. Third European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UIcerative Colitis[J].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2017,1-39.
4. 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誌2018,38(5):292-311
5. 李勝棉等.糖皮質激素在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的合理應用[J].臨床薈萃2016,31(8):828-830.
6. 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克隆抗體治療炎症性腸病專家共識(2017年)[J].協和醫學雜誌,2017.8(4-5):139-143.
7. 注射用英夫利昔單抗說明書(類克).
8.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用藥指導原則[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12,28:增錄2a-1-32.
9. 硫唑嘌呤片說明書(依木蘭).
10. Livia Biancone,etal.Safety of treatment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 of the Italian Group for the Study of 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 (IG-IBD);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2017).
作者 | 申瑩瑩 鄭州人民醫院主管藥師、藥事健康矩陣成員
審稿專家 | 陳楠 鄭州人民醫院主任藥師
藥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