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天是藍的,水是綠的……」4月28日,在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一群童聲唱出了人們對藍天綠水的嚮往。
同日,吳江華衍水務迎來了十多位媒體人的關注。華衍水務作為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內地水務品牌,2005年從水天堂吳江起步,如今已經遍布全國多地,他們用心做水務、用情管質量的身影讓人尊敬,也帶來了好奇。
作為大自然的饋贈,寶貴的水資源是如何通過「最後一公裡」達到千家萬戶的?有了吳江華衍水務的處理,飲用水是如何變得更乾淨、更健康?4千公裡的都市管網、數以萬計的用水單位產生了巨量的水務數據,它們又是如何管理的?
自來水不「自來」 要經過三次處理
駕車駛過東太湖的一角,一邊欣賞天藍水闊的風光,一邊就來到了吳江區近郊的吳江華衍水務有限公司。走進吳江第二水廠,抽取的太湖水到達了第一站沉澱池,它如同一個建築在屋頂的巨大遊泳池,深達4米。
看上去還不錯的湖水其實還含有一些雜質,通過水中加入絮凝劑,使水中的小顆粒物凝結成絮狀,並沉澱在水底,水底的雜質泥漿再被特製的機器「搬走」。第一次水處理後,池內的水清澈了許多。然後,表層的水將被提取進入砂濾池,進行二次過濾淨化,這樣就完成了對水的常規處理。為了追求更高質量,華衍水務增加了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將水引入炭濾池,進行第三次水處理,讓水達到了直接飲用的標準。同時,增加深度處理工藝可以更好的應對太湖原水的突發汙染事故,為吳江人民的飲水安全又增加了一道保障。
「多年來我們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普及一個理念,自來水並不自來」港華集團的高級副總裁、分管水務工作的孫雲峰向我們介紹。家裡擰開水龍頭就能用水,看似方便,而化繁為簡的功勞來自於水務企業,即俗稱的水廠。
作為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在內地從事供水服務的專業公司,吳江華衍水務投資建設管網供水通道,優化升級淨水供水技術,保障吳江居民日常飲用水安全。吳江華衍水務以太湖為取水水源,整合全區域內大小水廠23個,全區1176平方公裡全部實現聯 網供水、形成「兩水廠五泵站」新格局。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優質的自來水,吳江華衍水務出廠水內部控制標準中多項水質指標均嚴格於國標和省標。
現代化水務企業帶來先進管理
水廠的產品就是向市民提供經處理的達標飲用水,在吳江的輸水管道總長度達4千公裡,任何一個環節稍有差池,就會影響一個城市的運轉。
在吳江華衍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的調度室,電子大屏幕上隨時可以調出一張張管網信息、壓力數據、生產工藝流程等圖表,水務管理中的複雜數據一目了然,水廠全流程生產工藝、城市社區二次供水的泵房的實時監控也能隨時顯示。一條條藍線標明了遍布吳江區的輸水管道,一旦有損壞會自動報警。「這就是我們的華衍水務監測數據平臺」吳江華衍水務董事總經理湯陽說,其中地理信息等系統可以在普通工作人員的手持電腦上打開,上門檢修時不再需要攜帶繁瑣的圖紙。而華衍水務在管理中產生、掌握的大數據還能共享給政府使用,助力城鄉居民更美好地生活。
水務管理關係民生,市民在使用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撥打吳江華衍公司的熱線。負責接聽的華衍水務熱線中心並非接接電話那麼簡單。市民來電反映的情況會形成一張派工單,由專人負責,保證問題的全流程管理。
近年來,華衍水務探索建設「智慧水務」,建立供水管網、二次供水泵房、巡檢路線、工單派送情況等大數據採集和監測平臺,通過建模,對從源頭取水、水處理、供水、停水檢修等一系列工作進行實時監控,並進一步進行優化。未來,華衍水務會繼續提高「智慧水務」的技術水平,從「室外服務」向「室內服務」延伸,讓居民享受高質量的供水服務。
用心用情做好水務管理
走在吳江華衍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的廠區內,能感受到一份特別,階梯上加裝的防滑墊保障安全,道路旁待用的水管安置得有模有樣,實驗室裡價值百萬的精密儀器一塵不染。這樣的廠區不像工廠,更像家。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熱線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話旁還按著一面小鏡子,它讓大家看著自己的笑臉,始終微笑著接聽每一通來電。而居民在撥打熱線的時候,可能沒有在意華衍熱線的與眾不同,電話撥通後不需要再通過繁瑣的「數字通道」,而是直接能和接線人員通話,這就大大方便了老人。
「我們經常教育員工,你的父母孩子喝得都是經過你處理的自來水,所以我們要用心用情做好本職工作,不能有一點馬虎」港華集團高級副總裁、分管水務工作的孫雲峰表示。
原創作者:大叔
創作時間:201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