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對藏族人來說是一種歸宿,這裡有夢想,有信仰,有虔誠之心,是人間的一方淨土。
xiang ge li la
香 格 裡 拉
心中若存香巴拉,藏漢都有桃花源。
「香格裡拉」一詞源於藏傳佛教信眾心目中的理想國度「香巴拉」。
香巴拉,出自藏傳佛教《時輪經》,說以它為名的國度裡,疆域狀如八瓣蓮花,中心的邊緣及葉子的兩邊環繞雪山,葉子間由流水或雪山分開(所謂被雙重雪山環繞的地方),中央有王宮,美麗無限。
「香巴拉」是藏語的音譯,又譯為「香格裡拉」,其意為「極樂園」,是佛教所說的神話世界,為時輪佛法的發源地;佛學界認為香巴拉是一個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藏傳佛教徒嚮往追求的理想淨土即:「極樂世界」、「人間仙境」。
白瑪多吉先生心中的香格裡拉:我們先從松贊的故鄉香格裡拉說起。英國作家詹姆斯 ·希爾頓的《消失的地平線》,讓全世界知道了香格裡拉,香格裡拉已成為世外桃源的代名詞。
而藏文傳統經典裡記載,說在青藏高原不為人知的地方,隱藏著一個神秘的王國,叫香巴拉。在那裡,人們了解生命真相,過著自在、快樂、平靜的生活。事實上,香格裡拉就是香巴拉,是藏文到英文再到漢語翻譯過程中產生的差別。
香巴拉是普通人難以抵達的另一個維度的世界。但據說那裡和現實世界有條通道,叫作「地之肚臍」。
有藏學家考證,這個「地之肚臍」就在中甸縣,就是現在被稱為香格裡拉的地方。白瑪多吉先生說:「因為我對我的家鄉和藏文化特別地熱愛,要把松贊打造成人工的「地之肚臍」, 做藏族和其他民族文化之間的橋梁,把藏族文化精髓分享給更多的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香巴拉,因為我們內心深處都有對快樂源泉的渴望,而藏地代代相傳早已滲透在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裡的生命智慧,正是通往香巴拉的那扇門。
zhui xun kuai le
追 尋 快 樂
追尋快樂,找到快樂的源泉
白馬多吉先生早年在央視工作,做了二十多年的紀錄片。做松贊的初衷和動機其實跟他當年去央視的動機一樣,給大家介紹藏族和藏文化。他想,通過旅行的方式是分享和體驗藏文化最好、最直接的方式。
通過酒店的平臺做全域環線旅行,把精品酒店做到一個個山村去,他希望能把這些點連成線,最後變成通往香巴拉的人工地之肚臍。
希望到松贊的人,更多的收穫是這個區域和這個民族的文化,對他們的一種啟發。而什麼樣的啟發是有用的呢,就是看這個地方的人是怎麼去追尋快樂和理解快樂的。
松贊酒店企業的使命:追尋快樂源泉。也希望更多到松贊旅行的人,拿到那把打開隱秘之門的鑰匙,能找到更穩定的快樂的源泉。
松贊林卡系列酒店中的「林卡」來自藏語,「過林卡」是一種藏族傳統的生活方式,即在春夏之間於水草豐茂的地方進行戶外度假。
松贊林卡系列酒店,以更完善的現代化設施和酒店服務,保證度假的閒適、浪漫,讓客人保持一貫的對自然和心靈的探索。
松贊精品山居系列酒店分布在風光優美、人煙稀少的山間村落或自然景區,客人在這裡可以領略絕美的自然風景,體驗獨特的少數民族在地文化,從本地員工服務中感受淳樸溫暖的鄉土風情,同時酒店內的現代化設施也足以保證居住的舒適感。
zha gen re tu
扎 根 熱 土
紮根當地,共生共榮
松贊山居的選址都是在原生態的村莊和自然環境中,因此非常尊重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踐行生態環保。可以說,松贊酒店的到來,無論從環境上還是經濟上,都給當地帶來了很好的變化。
首先,松贊酒店在建築設計上儘可能匹配周邊環境:體量不過大,形式不奇異,尊重傳統,就地取材,就地取靈感。
其次,松贊在旅行產品設計也處處體現出環保和本地化理念。小而精的旅行團隊,親近自然卻又不影響生態,這是松贊旅行的特點之一。
在旅行中融入當地生活方式,村民們日常會做的事兒、當地特色的傳統手工藝,都可以成為旅行中的獨特體驗。
最後,紮根當地,共生共榮。我們一直說,松贊就是村裡的第N+1戶人家。松贊堅持僱傭當地員工,在區域內創造就業機會,把就業機會直接帶到村民家門口。在注重解決村莊閒置勞動力的同時,松贊也非常注重培育當地人的新的生活理念和工作技能。
一個企業的存在,絕對不能僅僅以賺錢為唯一目標。仔細研究那些世界著名企業,我們會發現,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是以贏利為自己的最高使命,它們大多以服務社會、造福人類、改變生活之類的崇高使命作為自己企業文化的核心。
xue yuan fen xiang
學 員 分 享
積善行,思利他,企業有未來
分享學員—郭澤憶
知詩七林先生的分享讓我領悟最深的就是文化,文化的力量!
所有偉大的品牌強大的背後都是文化的力量,任何的資源都會枯竭,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文化何來?我把它理解為創始人的起心動念,你要做一件什麼事?它的意義是什麼?
孫老師經常分享到創辦心和的初心,就是用心教好每一個學生,利他心,父母心,這是我們所有同學們感受最深的。
晚上的交流老師分享到向上的力量,這就是我一直欠缺的,經常會有一些感性的煩惱,我明白那是因為自己能量還不夠也存在著拉低自己的圈子,當下這一刻,重新審視自己。通過這一路的旅程,大家的陪伴找到自己心中那份向上的力量。
分享學員—王傳旭
聆聽松贊酒店知詩七林先生關於酒店經營理念及初心的分享。
從兩天入住松贊的兩各不同的酒店,處處感受到酒店管理及服務的每一處用心,非常好的體驗感,感受到質樸,熱情,用心。
松贊經營的初心是以酒店為載體,去完成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光大,讓來酒店的客人感受到超值的文化體驗及快樂。他們深受藏傳佛教文化的薰陶,心中都有一個尋找香巴拉極樂世界的夢想,有一顆利眾、利他之心,指引著他們的一切行動向善。
關於情懷與商業的矛盾,知詩七林先生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釋:那就是用時間去解決,延長時間或無限期,如果非要用規定的時間明確的回報來約束,那或平衡不了情懷與商業的關係。
企業核心價值觀:自律、給予、努力、寬容、平靜、智慧。獲得快樂的最簡單方式就是經予別人快樂,做好當下自己應該做的事,付出努力,為人處事過程中多一份包容與理解,讓內心平靜與安寧,在踐行中獲得智慧,生活、工作、事業才會更加順利。
分享學員—李美惠
此次的學習讓我感慨很深,一個企業的文化,就是全民思想的信仰。
聽了松贊集團CEO知詩七林先生的分享企業文化及白瑪先生創辦松贊集團的初心是以利他之心,幫助當地鄉民過上好日子,把松贊酒店溶入藏族文化,希望能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給子孫後代。將自律、給予、努力、寬容、平靜、智慧作為企業核心價值觀實現初心。
茶會上聽到Cicy老師,澤霖老師的分享,能深深感受到孫老師的利他精神,實在讓人敬佩。也親自目睹了孫老師對每一位孩子永遠保持父母心,對每一位學生都保持著師者心。能跟著這麼優秀的老師學習,一定能成就自我,讓我的人生更有價值值!
分享學員—李永高
松贊CEO的演講,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娓娓道來,闡述了創立松贊的發心、佛學思想、松贊的文化、松贊的各種產品等內容,收益匪淺。
1、 做企業的發心,知詩七林先生講了創始人白馬先生創立松贊這個品牌的發心,起初就是想為外面到當地旅遊的人提供一個能「靜」下來的酒店,只有吃住舒服了,才有心情感受當地的人文風景。
松贊酒店的設計一定要符合當地文化,要為當地的建築風格樹立標杆,不能讓當地百姓,感到格格不入,要把建築打造成可以傳承的文化寶物,從全國各地請頂級的各種技術匠人,精心設計與雕琢,正因為持續這樣堅持,才有松贊20年持續的發展,才有今天知名的松贊品牌。
2、 小我,知詩七林先生在演講過程中,講解破除「小我」,同一件事情,換不同的角度,心境完全不一樣,修身、修心就是逐步破除小我得過程,達到接近於無我,但是很難達到無我的狀態。
3、 松贊酒店的服務,酒店中的服務員,沒有華麗的服裝,但是,我從她們的身上,從跟她們的交談中,真正感受到了,她們就是主人,她們是在用心做工作,她們的公司創始人的敬畏,尊敬是發自內心的,模式可以複製,人心是不可複製的,小米在10周年的會上講過,優秀的公司賺錢利潤,偉大的公司賺取人心,松贊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