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什麼需要兩個機場?

2020-12-14 中國青年報

大興國際機場首航已進入倒計時階段,而對於北京雙機場的憧憬也不絕於耳。事實上,在大興國際機場開始啟用前。北京早就是個擁有兩座民用機場的城市了,分別是北京首都機場和北京南苑機場。

然而,南苑機場的存在感卻一直相當低。但它的歷史地位其實並不低。

南苑機場建於1910年,距今已經有109年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機場。其實早在1904年,就有來自法國的兩架飛機在南苑進行了飛行表演,這是飛機首次在中國起降。南苑機場還擁有中國航空史上的很多個第一,1911年4月6日,留法飛行家秦國鏞駕駛高德隆單座教練機在南苑校閱場進行飛行表演,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駕駛飛機在自己的國土上飛行。1913年8月,北洋政府參謀總部在南苑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南苑航空學校,最早的航空工廠也在此成立,與之相比,日本到1916年才有了第一所民間飛行學校,1919年日本政府才創辦了第一所正規航空學校。1914年3月10日至11日,南苑航校進行了從北京至保定的首次國內試航飛行。1920年,南苑機場開辦北京至上海、廣州、成都、哈爾濱以及北京—張家口—庫侖(今烏蘭巴託)等民用航線。1921年南苑機場實現中國第一次空中遊覽飛行,並向公眾發售空中遊覽券,吸引了大批北京市民前往購票。1921年8月11日,南苑機場開通北京—北戴河的中國第一條旅遊航線,這是北洋政府為了便利政府官員和駐京外國使館人員前往北戴河避暑而開通的特別航班,這也是中國最早的航空公司——中英航空公司雛形。

北京南苑機場航站樓

南苑機場擁有一座航站樓,一條跑道,目前仍為軍民合用機場,只有中國聯合航空的航班在這裡起降。新機場建成後,現址南苑機場會同時關閉,民用航空功能同時轉移到大興機場。

與南苑機場的歷史相比,首都機場則要晚的多。首都機場誕生於1958年2月28日。當天,中國民用航空局宣布,在北京東郊新建的一座現代化民航機場的主要工程已經完成,從3月1日起開始臨時使用。所有原來在北京西郊和南苑機場起降的民航班機和包機,都要改在新機場起降。這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新建的現代化民用機場。之後首都機場歷經了三次擴容。

剛剛建成時,首都機場僅有一座小型候機樓,稱為機場南樓。1965年,機場進行了擴建,將跑道延長至3200米、增建了6個停機位。到了上世紀70年代,機場的建築容量和設施已不適應日益發展的國際民航和旅遊事業的需要。

機場擴建工程在1974年10月開工,於1980年啟用。新落成的候機樓,也就是T1,建築面積為6萬平方米,比原候機樓大5倍,高峰小時旅客吞吐量為1500人次。

2019年2月7日,北京,繁忙的首都機場。

1980年1月1日新航站樓啟用後,又幾經擴建。但到了1998年時,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突破了1700萬人次後,處於嚴重超負荷運轉狀態。1995年10月26日,首都機場擴建工程再次動工。設計旅客年吞吐量為3500萬人次,高峰小時吞吐量為1萬人次,比首都機場之前的吞吐量多一倍,年飛機起降為19萬架次。新建航站樓就是2號航站樓(T2),於1999年11月1日啟用。

據統計,擴建T2後,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迅猛上升,1999年首都機場旅客年吞吐量為1860萬人次,2000年就上升為2169萬人次,預計2002年底就可能達到2700萬人次。於是在2004年3月,首都機場迎來第3次大規模擴建。2008年2月29日,T3航站樓和第三條跑道建成投入使用。之後又在2016年啟動建設第四跑道。

首都機場和南苑機場這兩個機場一同運行了幾十年,但客觀上,不管是在等級上還是數據上相差都較為懸殊。

首先科普一個小知識,機場其實是分等級的,它的飛行區等級用數字+字母來表示,第一部分是數字,表示跑道長度,「4」表示1800米以上。第二部分是字母,表示能起飛和降落的飛機的翼展和輪距,從A到F越往後越大。

根據《2018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首都機場作為一個4F級的機場,旅客吞吐量在2018年突破一億人次,而南苑機場只是一座4D級的機場,旅客吞吐量在同年只有650萬人次。

數據來源:《2018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

坐飛機的人越來越多

原來的機場著實不夠用了

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航空旅客人數日益增加。據《2018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統計,2018年我國機場主要生產指標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2億人次,較上年增長10.2%。分航線看,國內航線完成113842.7萬人次,較上年增長9.9%;國際航線完成12626.1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3.0%。

首都機場歷經了三次擴容,2004年進行的第三次擴容「東擴方案」以2010年旅客吞吐量為設計標準實施,2008年達到4000多萬人次的吞吐能力,2010年吞吐能力要達到4800萬至5000萬人次,擴建的終端設計能力為6000萬至800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實際吞吐量超過這一數字時將考慮建第二機場。

實際上,根據《2010年全國機場生產統計公報》,2010年首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就已經達到了近7400萬人次,遠遠超過了當年所預計的吞吐能力。到了2012年就已經超過了T3擴建的終端設計能力,達到了約8200萬人次。可見此後的近七年時間裡,首都機場一直是以超負荷的的狀態在運行。

從總體增長態勢來看,從2010年之後首都機場近年來的吞吐量增長盡顯疲態,遠低於全國11%的平均增速,2012年至2018年的吞吐量一直在4%左右的增速低位徘徊。

再次擴建也不太可能了,2008年完工的擴建工程已使首都機場擴大到了所能達到的最大狀態。地面機場再怎麼擴建,空域也就那麼大,航線也就那麼多,水桶效應中的短板並不是那麼容易補上的。

巨大的客流壓得首都機場不堪重負,準點率連續三年下降後於2017年創下新低,僅為52.84%。繁忙的機場還給周邊地面交通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北京新機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曾預測,北京地區的航空客運需求量到2025年為1.5億人次,2040年為2.35億人次。顯然現在的首都機場已經無法滿足這麼巨量的需求。

北京新機場的建設和投入使用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北京首都機場衛星圖

那麼,新機場又能給北京乃至周邊城市帶來什麼呢?

未來20年,將為北京帶來超過8.6萬億經濟貢獻

國際機場協會(ACI)把機場比喻為「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他們研究認為,機場每百萬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總和1.3億美元,相關就業崗位2500個。據國內研究分析,我國機場每百萬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總和18.1億元,相關就業崗位5300多個。

新加坡樟宜機場

同時,依託機場,會產生巨大的非航空收入,比如免稅店、餐飲、紀念品等。以世界知名城市機場為例,2016年,法蘭克福機場收入中非航空業務佔比達63%,新加坡樟宜機場約有七成的收入來自非航業務。德國慕尼黑機場建設有約4萬平方米的餐飲娛樂設施,2017年自營商品銷售額就超過15億元人民幣。根據國際航空運營經驗,一個航空項目發展10年後,給當地帶來的效益產出比可達1:80,就業帶動比可達1:12。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此前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未來20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累計將為北京市帶來超過8.6萬億元的經濟貢獻,推動北京南部區域佔全市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10%提升至32%,對於縮小南北城差距,形成北京市經濟總體平衡發展的格局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不僅僅是北京的機場

大興機場選址位於北京市正南方、京冀交界處,距天安門廣場直線距離約46公裡、北京行政副中心54公裡、河北雄安新區55公裡,處於兩者連線的中間區域,地理位置獨特,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工程。

京津冀機場群的地理位置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不僅是北京的機場,也是雄安新區的機場,更是京津冀共同的機場。不僅可以滿足北京居民的要求,也同時覆蓋河北、天津等地旅客出行的需求。以大興機場為圓心,一小時公路圈可以覆蓋7000萬人口,包括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唐山、雄安新區、涿州、張家口、承德等;兩小時高鐵圈覆蓋1.34億人,包括石家莊、秦皇島、邢臺、邯鄲、衡水等;3小時高鐵圈覆蓋人口2.02億人,包括瀋陽、青島、鄭州、太原、煙臺等。

以橫跨京冀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為例,臨空經濟區核心區面積約150平方公裡,其中北京部分約50平方公裡,河北部分約100平方公裡。規劃了航空物流區、科技創新區和服務保障區三大組團。北京和河北將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則進行規劃建設和運營。根據國務院批覆的《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2016-2020年》,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承載區、國家航空科技創新引領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

兩個機場其實不算多

倫敦居然有6個機場

中國最早開啟多機場模式的是我國第一大城市、經濟中心——上海,以虹橋和浦東兩座新老機場不斷推進城市化進展。機場級別上來看,浦東機場為最高的4F級,可以起落各種大型飛機,而虹橋機場為較低的4E級。級別上的差距,意味著浦東機場擁有更多跑道、更完備的起飛設施,不管可容納的流量還是航線輻射力,都要甩虹橋機場一條街。2003年,浦東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超過虹橋機場,此後便一直領先。

數據來源:《2018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

根據維基百科「2018年全球最繁忙城市機場系統」的統計排名,倫敦以約一億七千多萬人次的航空旅客總量獨佔鰲頭,中國有兩個城市上榜,上海和北京分別位居第四和第七位。

可以看到全球前10個航空「繁忙」的城市裡有9個城市擁有兩個以上機場,其中又以「最繁忙」倫敦最為突出,大大小小居然有6座機場。

這6座機場各自規模和定位都不太一樣。中國人所熟知的希斯羅機場年吞吐量高達7500萬人次,每5秒就有一架飛機起飛,為全球90多家航空公司所服務,可以抵達170多個國家。其他五個機場規模小得多。蓋特威克機場以歐洲、中東為主要飛行對象。城市機場離倫敦市區最近的,而且其主要服務對象是倫敦新興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商務客流。紹森德機場主要服務飛去歐洲的度假旅行人群。斯坦斯特德機場有眾多飛往歐洲二線城市的航班,客流量僅次於希斯羅和蓋特威克機場之後。盧頓機場不僅服務倫敦,也是英格蘭中部和北部地區城市的重要航空港。

在這些特大城市中,單一的民航機場即便規模不斷擴大,也難以規避其龐大客流所帶來的地面交通接駁負擔。像倫敦這樣多機場並行,各自規模定位都不同,能夠將一億七千多萬的航空旅客壓力分散到城市的各個地方。由此可見,多機場建設已經成為全球各特大城市民航發展的不二選擇。(遊蘇杭、陳凱茵)

相關焦點

  • 繼北京之後,為啥是成都擁有兩個頂級民用機場?
    5月,為進一步加快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促進區域經濟協調健康發展,國務院批覆同意,將資陽市代管的縣級市簡陽改由成都市代管。  今天,5月27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隆重開工。一座城市擁有兩個4F級機場(民用最頂級機場),這在中國大陸,除了北京,成都是第二個。  為什麼是成都?
  • 北京大興機場為什麼離北京市區那麼遠?
    北京大興機場即將在6月底竣工,9月底通航,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北京大興機場要離北京那麼遠?我覺得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不像高鐵,機場因為有跑道等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面積,而且飛機起落時會產生很大的噪音汙染,並且飛機航線也會影響周邊的建築物的高度等,所以一般新建機場的話都需要遠離城市,這是飛機場自身的一些特性決定的。
  • 甘肅這兩個機場,離市區一個比一個遠,開車需要兩個多小時
    甘肅有兩大機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隴南成縣機場,這兩大機場離市區一個比一個遠。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是甘肅省的樞紐機場,這個機場雖然距離市區有72公裡左右,但是這個機場卻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個機場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後改擴建的第一座西部地區機場。
  • 倫敦的人流量和北京差不多,為什麼北京要擴建機場?可算知道了
    導語:倫敦的人流量和北京差不多,為什麼北京要擴建機場?可算知道了每個國家的首都人都最多,因為每個國家的首都都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很多東西,畢竟是成為一個國家的首都自然不會差,所以人去旅遊都會先一個國家的首都。
  • 廣西百色,為什麼需要新建一座機場?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隨著百色的進一步發展,百色,的確需要新建一座機場。有人可能會問:廣西百色,為什麼需要新建一座機場?原因是什麼?下面,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去解析,希望對你有幫助!雖然是軍民兩用機場,但是,自從2007年開通民航以來,百色巴馬機場,客流量穩步增長,尤其是最近6年,更是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據百色巴馬機場一位朋友說:2019年全年百色機場共安全保障航班共2908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225185人次,同比增長25%!
  • 中國擁有兩個民用機場的城市,唯有北京和上海
    中國主要機場分布圖在中國這麼多擁有民用機場的城市中,有兩個城市各自都擁有兩個民用機場,他們就是北京和上海。北京機場分布圖北京擁有首都國際機場和南苑機場兩個民用機場,其中首都國際機場為北京主要機場,南苑機場為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位於中國北京市順義區,是中國最繁忙的國際空港,是中國的空中門戶和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 在北京坐飛機:一般人只體驗過兩個機場
    在北京這座機場眾多的城市,一般人都只體驗過兩個機場,但關於北京航空的那些故事,你真的都了解嗎?但考慮到很多民營公司憋了很久的「北京航線」,加之上海周邊機場近年來的發力分流,長期來看,北京兩座機場未來客流量很可能還是會超過上海兩機場。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遠期規劃了七條跑道的大興國際機場無疑將會是中國最大的機場。
  • 北京十四五規劃建議發布,為什麼大興機場臨空區比不了城市副中心
    今天,《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外發布,所謂首都功能疏解的兩個集中承載地——通州和大興,自然會進行一番對比。通州的拳頭級項目是城市副中心,大興則是臨空經濟區。
  •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為什麼需要建設支線機場?
    中國民航計劃在增強西部地區幹線機場樞紐功能的同時,根據地理環境、旅遊開發、資源利用等方面的需要,有選擇性地加快建設一批支線機場,以支持國家西部大開發計劃,並且以此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民航中樞航線結構的建設。  建設機場的目的  記者從自治區發改委了解到,目前,我區包括鄂爾多斯機場在內共有9個機場,除呼和浩特機場外,其他8個均為支線機場。
  •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我又來了
    前序連自己都沒想到,這麼快就來全球最大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坐飛機了。地鐵大興機場線-來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地鐵大興機場線咱們從地鐵草橋站走起。因為疫情和某些航班的原因而不能在線值機,所以我在草橋站辦理值機(在刷卡進站之前),能趁早選個好位置減少不適感,因為上次坐飛機耳朵疼,那到底為什麼會耳朵疼呢?艙內外壓力? 還是...?
  • 北京大興機場,成都天府機場,下一個雙4F機場的城市花落誰家?
    今天,成都發布正式公布消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校飛工作昨天已經全部結束,預計本月擇機進行試飛。隨著天府機場的試飛工作的展開,成都也成為全國第二個擁有雙4F機場的城市。即成都擁有天府機場和雙流機場兩個4F級別的國際機場。
  • 這座城市不僅有兩個4F機場,環線數量堪比北京,不是上海和廣州
    不僅需要滿足城市內千萬人口交通需求,還要顧及國內外眾多遊客、工作者的旅途需求,所以北京擁有兩個規模、級別在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型機場,且北京市的環線已經修到了7環,在一線城市中算是絕無僅有了。不過這座城市不僅有兩個4F機場,環線數量堪比北京,不是上海和廣州。
  • 北京國際機場的三個航站樓,兩個在朝陽,一個在順義,你了解嗎
    在北京,坐飛機出行,大多數人選擇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出發。如果你選擇地鐵前往機場,可能沒什麼概念;但如果自駕或者打車的話,你會發現,導航到T1和T2航站樓,定位的地址在朝陽區,而導航到最大的T3航站樓,定位的地址卻是順義區。這是怎麼回事呢?
  • 北京大興機場——無所不在的科技感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一期工程4條跑道採用了「三縱一橫」全向構型,這是我國國內第一次這樣構建飛機跑道,進而提高機場的效率。而在此之前,由於北京地區主要以冬季北風、夏季南風為主,飛機需要逆風起降,因此,跑道布局主要以南北方向跑道為主。那麼,這次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跑道為什麼使用「三縱一橫」的全向構型呢?
  • 中國擁有雙4F級機場的城市有兩個,一個是北京,另一個非上海廣州
    中國大陸地區目前已經建好開通運營的4F級機場一共有17個,分別為北京的首都和大興、廣州、上海、成都雙流、深圳、昆明、西安、南京、杭州、武漢、長沙、鄭州、重慶以及桂林的機場。同時,還有成都天府、大連金州灣、廈門翔安、青島膠東、呼和浩特盛樂等新建的幾個4F級機場,但這些城市原來的機場均比4F級要低。
  • 中國擁有雙4F級機場的城市有兩個,一個是北京,另一個非上海廣州
    17個,分別為北京的首都和大興、廣州、上海、成都雙流、深圳、昆明、西安、南京、杭州、武漢、長沙、鄭州、重慶以及桂林的機場。另外,海口、瀋陽、南寧、烏魯木齊、福州等地的機場將升級為4F級機場。也就是說,中國同時擁有雙4F級機場的城市只有兩個,分別為北京和成都。
  • 井岡山機場可直飛北京大興機場,票價200元起,每天有兩個航班
    井岡山機場-北京大興機場航線  於12月28日首航  至此,井岡山機場飛北京  每天有首都機場、大興機場兩個航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每天17:20——19:50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井岡山機場  軌道交通在北京大興機場的地下二層設站,地下一層則是個廣場式的換乘中心,可以換乘高鐵、地鐵、城鐵等,其中包括京雄城際,廊涿城際,還有機場快線。
  • 首都機場提醒:滿足兩個條件方可離京 北京中風險地區不包括首都機場
    民航資源網2020年12月31日消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1日發布最新提醒:  一、廣大旅客進入航站樓前請準備好北京健康寶、並且規範佩戴好口罩。  【最近降溫,航站樓外面挺冷的,排隊掃碼翻健康寶很冷的,建議大家提前準備好。旅客須展示北京健康寶「未見異常」的健康碼並通過體溫檢測後方可進入航站樓。
  • 雲南機場為什麼多?
    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發布《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到2025年,雲南將在現有15個機場的基礎上再新增紅河、元陽、丘北、宣威、楚雄、玉溪、勐臘、永善、景東、怒江10個機場。然而地處西南邊疆的雲南,為什麼會擁有數量如此之多的機場?它們的現狀如何?將來又會怎樣?
  • 探秘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第一飛為什麼選空客A380?
    5月13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進行真機試飛,作為大興國際機場份額最大的主基地航空公司,南航派出旗艦機型、世界上最大的客機A380率先完成試飛。 當天上午09:03,南航A380飛機從首都機場起飛,執行CZ7777試飛航班。09:29,飛機在大興國際機場西一跑道平穩落地,留下大型F類民航客機的第一道飛機輪胎印記! 為什麼派空客A380率先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