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說說:新變化 新感受 | 「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帶來的綠色...

2020-12-15 澎湃新聞

我來說說:新變化 新感受 | 「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帶來的綠色福祉

2020-05-10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是西寧市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的實踐載體,是全面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的現實路徑。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環境治理、資源利用等綠色發展指數居全省首位,空氣品質連續五年位居西北省會前列,成為全國首個入選「無廢城市」試點的省會城市......「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等六大建設行動給群眾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綠色福祉。

在綠植蔥鬱、河水盈盈的南川河道邊,負責六一橋至五四橋河段的河長劉國紅正忙碌地巡查河道,檢查河面衛生、督促日常保潔、及時護堤護岸。

西寧市南川河城西段河長 劉國紅

「每天上班走過這個地方的時候,看到居民們在休閒娛樂,我是很高興的,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南川河道的景觀更綠了、河水更清了、環境更乾淨了。」

近年來,我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聯動,把握問題導向、創新思路,四級河湖長組織體系不斷健全、制度建設逐步完善,河湖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全市水資源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水汙染綜合防治成效明顯,河流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水生態修復持續推進,綜合執法監管更加嚴格,實現了「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治理目標。

市民 傅建有

「咱們的西寧市越來越好了,我們也可以看到通過治理以後河水越來越清了,西寧的變化真的很大,市委市政府投入很多,治理得也很好。」

市民 殷炤文

「現在這個河道治理得特別好,水清,天藍,空氣好,花也好,每天早晚出來散步,心情特別地舒服,生活在西寧感覺特別地幸福。」

「夏都五月春光美,古城處處灑春暉......」在綠樹成蔭的麒麟灣公園,市民們自發組成合唱隊,歌唱幸福生活,享受水清、天藍、地綠的美好生態環境。

近年來,我市將大氣汙染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舉措來抓,實施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全過程防治措施,通過「煤改氣」、揚塵汙染治理、工業汙染防治、機動車尾氣汙染治理等工作,集中攻堅治理,全市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如今,「西寧藍」成為了幸福西寧的標配,空氣品質連續五年位居西北省會前列,廣大市民在西寧藍中獲得了更多的幸福感。

市民 嚴永麟

「西寧的空氣品質越來越清新,越來越舒適,這是我最直觀的感受。宜居宜業,青山綠水,生活在西寧這座城市,我覺得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都特別高。希望外地的朋友們都到西寧來旅遊觀光,享受西寧的美好生活。」

城西區北氣象巷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 喬維娟

「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見證了西寧市的變化。前幾天拍了一張天特別藍的照片發到了朋友圈,獲得了很多人的讚揚,也為我們西寧市現在的變化點了贊,讓我感到非常自豪。」

在更高水平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和新時代幸福西寧進程中,西寧市不斷推動城市功能形態品質優化提升,經過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市民家門口多了一處處公園、遊園和綠地,不少都是通過棚戶區改造、舊城改造騰挪出來的生態遊園,市民群眾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綠色福祉。

市民 楊昌印

「看看現在的西寧,環境和以前大不一樣了,天是藍的,地是綠的,道路是寬的,到公園休閒娛樂的人們臉上充滿了自豪感和滿足感,住在我們附近的居民感到由衷地高興。」

市民 李黎

「西寧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了,天越來越藍,水是越來越清,山是越來越綠,因為我們家就住在這附近,到了傍晚下了班,都會到這來轉一轉,所到之處都是美景,我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碧水東流、青山相對,車行城市間、人在畫中遊。這是一幅水墨丹青的山水畫,更是一卷綠色發展、幸福西寧的城市風貌圖。綠色已經成為幸福西寧的發展底色,美麗已經成為幸福西寧的品位格調,生態已經成為幸福西寧的競爭優勢。

今年,我市將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努力在生態脆弱、欠發達地區走出一條整體實現綠色發展的新路,打造具有公園城市形態、美麗城市風範、幸福城市品質的現代高原美麗幸福「大西寧」,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西寧貢獻。

—END—

監製 | 劉昌瑛

原標題:《我來說說:新變化 新感受 | 「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帶來的綠色福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來說說:新變化 新感受 | 「綠色餐廳」讓市民消費更放心
    我來說說:新變化 新感受 | 「綠色餐廳」讓市民消費更放心 2020-07-03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來說說:新變化 新感受 | 抓好「米袋子」 豐富「菜籃子」 立足...
    我來說說:新變化 新感受 | 抓好「米袋子」 豐富「菜籃子」 立足西寧保障全省 2020-06-06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自開窗見綠的西寧幸福感 - 西寧晚報·數字報刊
    很多來西寧的外地遊客對此也讚不絕口,他們都不相信來到的是一座高原城市。」 「這麼好的城市需要我們共同守護,看到西寧這幾年變綠了,作為一個西寧人我感到驕傲自豪,每年我還會帶著孩子參加單位舉辦的義務植樹活動,為西寧增綠添彩,並讓孩子從小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等他長大後成為接棒人,更好地為西寧作出貢獻。」楊奇說。
  • 從「兩山荒」到「兩山綠」:高原夏都的綠色變化
    新華社西寧9月2日電題:從「兩山荒」到「兩山綠」:高原夏都的綠色變化新華社記者王浡從滿城黃沙的高原小城,到2015年獲評「國家森林城市」,數十萬人用了整整30年,成就了如今的高原夏都西寧市:南北兩山鬱鬱蔥蔥、河湖溼地休養生息、綠地公園隨時可憩……綠色生態變化正在成為西寧市民獲得感
  • 西寧:把綠色發展作為成長坐標
    ,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時刻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認識「生態似水,發展如舟」,通過頂層設計、統籌推進、創新機制,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之路,在發展理念、城市風貌、產業路徑等領域取得了許多突破性進展和標誌性成果,一批綠色發展關鍵指標顯著提升,探索出了一條在生態脆弱欠發達地區整體實現綠色發展的新路。
  • 青海西寧建「花園城市」讓百姓享「綠色福祉」
    央廣網西寧12月18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蘇娟 嚴爾偉)「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這是青海西寧亮出的幸福底色。記者從西寧市林業林草局了解到,今年西寧市再增園林綠地面積1.1萬多畝,建成開放3個公園遊園,全面完成10處街頭綠地、12條道路綠化、11個庭院景觀提升改造和73處城市節點景觀營造,市民的綠色福祉再次提升。為使城市公園布局更具均衡性,西寧市林草系統進一步挖掘城區可發展綠色空間。
  • 幸福西寧:地綠 天藍 水清
    作為老西寧人,晁玉良看到過曾經秋日西寧的單調,便更能從如今的秋景中體會到多彩的變化。「以前就算是夏季也不見得能看到顏色如此豐富的花朵。你看看現在,就算到了秋季我們也照樣能看到百花齊放的場景。現在的西寧市真的是越來越美了。」   見縫插綠,見空置綠,拆牆透綠。
  • 西寧南川將新添一座大公園
    「南川片區將實施元堡子溼地、新唐道等配套項目,不斷優化文化、旅遊、商貿、會展功能布局,建設成為全省對外開放新高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未來西寧發展謀劃了方向,描繪了新藍圖。備受市民關注的元堡子溼地公園究竟什麼模樣?建在哪裡?面積多大?什麼時候開建?
  • 西寧:「河湖長制」讓高原古城「長治久清」
    新華社西寧9月22日電(記者王浡)累計巡河5萬多次,巡河裡程達到3萬多公裡……記者從青海省西寧市水利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獲悉,西寧市在實施「河湖長制」兩年來,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體系已全面建立並順利通過了水利部第三方總結評估。
  • 青海:涵養綠色生態 建設幸福西寧
    走進西寧市城市展廳,沙盤上濃縮的西寧市發展規劃中,最顯眼的是大片的綠色,「一芯、兩屏、三廊道」城市新型生態格局立體直觀。  西寧市委綠色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張延虎介紹,「一芯、兩屏、三廊道」就是把整個市區原有的32.6萬畝土地拿出來作為城市的綠芯,就像一個人的肺一樣。
  • 綠色15分鐘生活圈!西寧海湖新區越來越洋氣了
    28處街頭增綠提質、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7平方米、基本完成海湖新區內50公裡的慢行交通系統建設……3月26日,來自海湖新區管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海湖新區結合「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三大建設行動,多個綠色項目同時發力,「綠色低碳的15分鐘幸福生活圈」逐步實現。
  • 海湖新區 十年蝶變
    幸福西寧,綠色海湖。如今,海湖新區火燒溝溼地公園成為市民漫步休閒的好去處。如今的城市新地標。漂亮的青海大劇院。航拍海湖新區十多年前,西寧市海湖新區仍然是西寧市待開發的處女地。十多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廣大建設者日夜勞作,今天,一座規模巨大、時尚現代的新城拔地而起,成為西寧市新的城市中心和時尚中心,成為西寧最現代、最迷人、最宜居的一片新城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原綠」+「格爾木藍」煥發城市生態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原綠」+「格爾木藍」煥發城市生態美 2020-10-20 0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0年看青海]青藏高原上的「宜居」城市
    冬日的西寧市(央廣網記者 張雷 攝)央廣網西寧12月17日消息(記者張雷 葛修遠)12月1日至8日,央廣網記者隨「40年看青海·媒體記者青海行」主題採訪團,深入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河湟谷地、祁連山區,實地探訪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築牢中華民族生態安全屏障,高質量推動資源能源綠色開發,為各族人民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實踐成效。
  • 西寧多巴湖啥樣子?比人民公園人工湖還大,周圍將崛起西寧新地標
    東有溼地景觀寧湖北有6大主題湖泊為主的北川河溼地公園不久的將來在西寧城區以西的多巴新城片區一個以環湖綠色空間走廊為主的多巴湖生態片區即將呈現這裡,串聯北側湟水河景觀帶與南側園博園生態區的多巴湖濱水區域,不但是市區又一處生態綠色開敞空間
  • 你我都去過,猜猜這是西寧哪
    而在西寧,哪個地方值得記憶,也許答案很多,但若加上個「最」字,我想許多人會和我一樣想起這裡。這裡是湟水河流經的地方,是三河匯聚之地,湟水河、北川河,在劉家河灣衝刷出一片肥沃的灘涂。生活在高原古城的每個人都在這裡留下過足跡,它見證了西寧的發展與變遷,定格著幾代人生活的共同記憶。這裡是眾多青海人的記憶高原古城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不斷變化。秋天的風,秋天的葉,秋天的陽光,把西寧裝扮得格外美麗。
  • 來自藍天白雲碧水西寧幸福感
    藍天白雲碧水,西寧人幸福感滿滿!在加快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和新時代幸福西寧進程中,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西寧藍建設行動,全力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近年來西寧的藍天紀錄不斷被刷新。從2015年至2019年,西寧空氣品質優良率和綜合指數排名連續5年位居西北五省省會城市前列,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總體良好。
  • 「大西寧」:今日可待 未來可期——「育新機開新局·青海在行動...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西寧。張海東攝  作為我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西寧市一直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領頭羊、排頭兵的角色。經過了70年的發展歷程,西寧市不論從城區規模,人口數量,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西寧,一座會「呼吸」的城
    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條水系猶如三條碧綠的玉帶,緊緊地系在西寧這座高原古城的腰間,形成了「兩山對峙、三水匯聚、四川相連」的山水格局。多年來,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西寧,不斷探索人與水、水與城的關係,以海綿城市建設這一開拓性的探索解鎖城市蝶變密碼。  海綿城市,被形象地稱為「會呼吸的城市」。聽,西寧在「呼吸」!
  • 青海版馬爾地夫—東臺吉乃爾湖: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夏日炎炎時常讓人喘不過氣來,這時候,一片樹蔭,一眼汪洋便能帶來無限慰藉。清澈的水域涼爽透亮,看到它,能讓人瞬間感受到如冰鎮飲料般的涼爽。就算你不旅遊,也一定知道馬爾地夫,這裡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之一,在綠松石色的海水和潔白的沙灘的襯託下,成就了馬爾地夫作為「最美水色」的形容詞。